观 察 精品文档
型 活 动 教 案
(范例)
精品文档
小班科学活动:滑滑的海带
设计思路: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能品尝到各种海带食品,一天中午,班上孩子的午餐就是吃的海带排骨汤,几个孩子比较喜欢喝海带汤,并从汤里捞出海带,边吃边说,这海带是从哪里来的呢,是怎么做的,真好吃等问题,为此设计了这一活动,通过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来观察和品尝海带,了解海带的基本特征和常吃的几种海带菜肴。
活动目标:
1、从认识海带的过程中萌发对海洋植物的兴趣。
2、用看、摸、比、模仿、品尝等方式感知海带的主要特征,学用词语“滑滑的”、“皱皱的”等来表达海带的特征。
3、知道海带的名称、主要特征及常吃的几种海带菜肴。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吃过海带。
2、材料准备:完整的干海带若干,装了清水的盆子,凉拌海带一盘,海带生长在海里影像资料。
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干海带。
(1)教师提问:桌上放的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长长的、皱皱的)象什么?上面白白的东西是什么(盐)?
(2)用手摸摸海带,舔一舔指头,说说感受。 2、幼儿泡海带。
(1)将海带泡入水中,观察海带的变化。 (2)幼儿观察变湿的海带,说说海带的变化。
(3)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说说感觉怎么样?找一找海带的“根”在哪?刚才上面有白色的盐哪去了?
(4)说一说几根海带有什么不同。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3、幼儿观看海带的影像资料。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海带是长在什么地方的吗? (2)看影像资料,说一说、学一学海带在海里的样子。 4、幼儿尝海带。
(1)教师出示凉拌海带,让幼儿说说菜名。 (2)幼儿尝海带,说说味道。 (3)教师提问:海带还可以怎样吃?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有用的指纹
设计思路:
有一次,一个小朋友的手指被刀子划破了,不久他的伤口愈合了,他发现新长出来的指纹和原来的指纹一模一样,就问我:“手指上的皮肤为什么有一道一道的纹路,而其它地方的皮肤没有呢?”我设计了此次活动《神奇的指纹》。本活动通过幼儿观察、比较发现指纹的特征;观看录像了解指纹的作用;幼儿想象指纹的妙用;幼儿制作指纹身份证等,充分调动每一种学习方式,满足了幼儿探究的愿望,保持了幼儿对科学活动探究的热情,从而提高幼儿主动的、科学的学习态度、习惯与能力。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指纹的过程中萌发对周围现象的好奇和探究欲望。 2、能对指纹进行探索和比较观察并大胆表达和概括自己的观察结果。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
3、了解指纹的罗圈形状、数量不同,知道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它有三种类型及具有特征记号的用途。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指纹画展 2、录像《黑猫警长》
3、放大镜、油印、白纸、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参观指纹画展,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看画展好吗?”(好)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幼儿观看指纹画展,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和我们平时画得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些画是用指纹印出来的)
二、引导幼儿观察指纹,了解指纹的外部特征。
1、教师提问:“你有指纹吗?指纹在哪里?”(指纹在手指肚上) 2、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或是用油印将指纹印到纸上进行观察。并和同伴的指纹比较一下。(教师巡场指导幼儿观察发现指纹的形状、数量不同)
(1)“你的指纹是什么样的?”
(2)“你的每个手指的指纹都一样吗?”
(3)“你的指纹和别的小朋友的指纹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3、小结:指纹的罗圈形状和数量都不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指纹;它是每个人的特征之一。
三、引导幼儿观察归纳指纹的三种类型
1、让几个幼儿将指纹印在纸上,然后把纸放到实物投影仪上,让幼儿观察归纳指纹的类型。
2、找出三种指纹类型,分别给他们起名字。
(1)第一种叫弓型纹:它的纹路中心就象一把弯弯的弓箭一样。 (2)第二种叫蹄型纹:它的纹路中心向左或向右偏很象小马蹄子一样! (3)第三种叫涡型纹:它的纹路中心就象水流湍急的小旋涡一样!
3、统计一下各类指纹的数量:有弓型纹的举手、有蹄型纹的举手,有涡型纹的举手(巩固认识指纹的三种类型)
四、观看录像《黑猫警长》,了解指纹的用途。
1、“指纹有什么用呢?请大家观看录像,看完你就明白了。” 2、幼儿观看录像《黑猫警长》
3、提问:“黑猫警长是如何破案的?”(黑猫警长通过罪犯留下的指纹,找到的罪犯)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教师小结:指纹能够帮助警察破案,因为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它是具有特征的记号。
五、启发幼儿想象指纹的妙用
1、“关于指纹你们还有哪些奇思妙想呢?”(指纹锁、指纹门、指纹冰箱、指纹钱包、指纹手机、指纹汽车……)
2、教师小结: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的好点子,老师希望你们能用智慧的钥匙开启科学的大门,为人类的发明创造做出一份贡献!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延伸活动:制作幼儿指纹身份证
1、“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就像身份证,它只能代表自己,那大家一起来制作一个指纹身份证,好吗?(好)
2、幼儿制作指纹身份证,教师巡场指导。
身份证上有:幼儿姓名、性别、班级名称及幼儿指纹。
小班科学活动:一串红
设计思路:
一日晨间活动,冬冬在墙角玩耍,发现了枝头红红的花朵,产生了好奇,这是什么花呀,怎么是一串串的?一下子吸引了很多孩子的注意,都凑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根据《纲要》精神,从生活和游戏中来选取科学教育内容,为了让孩子进一步了解一串红,激发幼儿的观察和探究欲望,特设计该活动,发展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对事物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丰富幼儿的知识体验。
活动目标: 1、懂得爱护花草。
2、运用了多种感官感知一串红的外形特征。 3、知道一串红的名称及其主要特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吃过一串糖葫芦或一串葡萄的经验。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材料准备:4盆一串红、4盆其它种类的花。一串红花朵照片 活动过程:
1、自由观察一串红。
(1)找一找:一串串红红的花。
(2)请个别幼儿介绍一串红:谁知道这是什么花? 2、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一串红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引导孩子有序观察一串红。 (2)闻一闻:了解一串红的气味。 (3)说一说:一串红象什么。 (4)学一学一串红的样子。 3、教育幼儿爱护花朵。
你喜欢一串红吗?为什么?幼儿园哪里还有一串红?
小班科学活动:好吃的糖果
设计思路:
糖果是孩子们爱吃的一种食品。小班的孩子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各种各样的粮果,他们对这种东西感兴趣,有好奇心。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科学教育目标也提示我们: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现象入手,引导孩子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因此,我们选取此内容,在孩子日常生活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其多感官参与,有目的、较系统地感知事物,培养其观察能力,并认识到观察对象的多样性。以从小养成关注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
活动目标: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运用看、摸、闻、尝等多种感官,观察发现糖果的不同种类和不同味道。
2、愿意向同伴、老师表达自己的发现与意愿。 3、乐意与同伴分享食物,并能大胆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颜色、种类的糖果。 2、盘子若干个。 活动过程: 1、导入。
小朋友们好!今天贺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样东西,你们猜猜是什么? 2、出示糖果。
指导语:今天贺老师带来的是一粒糖果,你们看它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漂亮吗?
贺老师还带来了许多糖果,小朋友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找一找,看有些什么糖果呀?(向小朋友提出不能剥开糖果的要求)。
3、观察糖果。
①对没有剥开的糖果进行观察。
指导语:糖果都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是软软的还是硬硬的? 找一找糖果里有没有最大的糖果和最小的糖果?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引导幼儿大胆的说出。(对糖果的颜色、软硬、大小等进行小结)
②对剥开的糖果进行观察。
指导语:现在请小朋友把糖果剥开,看看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对其提出不能把剥开的糖果吃掉的要求)
你剥开的糖果是什么样子的?这两颗糖有什么不一样呀?你剥开了几颗糖?你是怎么打开糖果的?(引导幼儿大胆表达)
4、品尝糖果。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指导语:小朋友刚才吃了糖,你们都尝到了什么味道的糖果呀? 延伸活动:今天贺老师想问小朋友们一个问题:我们能不能每天吃很多的糖?(引导幼儿了解吃多糖长蛀牙)。请小朋友去找一找、尝一尝家里有什么糖果,它们是什么味道的,明天回来跟你们的好朋友说说好吗?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