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生活中
——从小学美术课到生活中的美
臧春娇
北京市通州区永顺镇中心小学,北京 101100
摘要:新课标提出美术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伟大的艺术家罗丹说过:“美是随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美无处不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也应该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美?让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紧紧相连?笔者对美术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感悟生活中的美进行论述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780(2015)6-0076-02
美在哪里?人们曾苦苦寻求它的答案。伟大的艺术家罗丹说过:“美是随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确是这样,生活中美无处不在。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新课标提出美术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我们的美术教学,也应该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美?让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紧紧相连?在这里,笔者对美术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感悟生活中的美进行论述,与大家分享、交流。
1 从生活中寻找美的教学资源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要求学生之前,我们自己就应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我们应走进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选择美的素材。如《虎头装饰》这一课,课前,我在学生中进行了小调查:你家有布老虎吗?通过调查,我发现一部分学生家里有布老虎,我让他们把家里的布老虎拍成照片,放到课件里。上课的时候课件一播出,他们就发出哗然的声音“这不是我家的布老虎么!”“原来它们竟这么美!”。我通过分析布老虎身上的色彩、装饰,让学生了解到,我们的生活中时刻离不开美,这样一个小玩具竟然蕴含这么多的美的知识。这节课学生完全没有感到美术课一板一眼画画的枯燥,他们了解到了生活中离不开美,发动脑筋、奇思妙想,制作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学习《运动场上》这课时,我利用课前先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体育活动:踢毽子、打乒乓球、跳绳等,有意识的组织学生观察,然后在课上让他们说说最精彩的画面,用语言描述运动员的体态美。当他们说到兴致高昂的时候,随即作画,要求他们拿起画笔把动人的场面画下来。这样学生便自觉地进入绘画情景,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的快乐中,促进了创造能力的提高。让学生的绘画置身于活动的情景中,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一种成功的体验。从生活中寻找美的教学资源,不仅让学生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了解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美。
2 在生活中培养美术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老师,首先要明确我们的教育目的。20世纪,英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赫伯特•里德曾有过精辟的论断:“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儿童的自由表现”,里德认为少年儿童绘画和游戏一样,是自发的,应该允许他们自由地创作绘画来表达自己,人类在幼儿时,受内在动机的驱使,开始在纸上或地上涂鸦,以其自身的创作符号来表现自己,满足自身的需要。这种创造活动虽没有社会功利性目的和社会实用价值,但肯定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在我们的美术教育中应该把这种思想贯穿起来。不能一味强调专业技术的提高而忽视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学生上课是在一种单一、枯燥的氛围中进行的,成绩可想而知。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我表现。
如学画动物变形,教师举例示范,画小白兔,突出两个长耳朵,画猪突出肥胖,画熊猫把它人性化等。这些东西,学生比较喜欢,教师的示范更增加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作业让学生自己创作几个,学生会把积蕴在心中的绘画76 2015年7期
欲望全部释放出来尽全力设计,教师适当指点,有优点指出来,加以表扬,进一步刺激学生的绘画欲望,连续设计几个,学生就会掌握一定的技巧。同时,也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审美能力。这样上课,学生饶有兴趣,满足了他们自由表现的欲望,也表达了他们对周围事物独特的艺术感受,对于培养学生的创作力很有效。学生在绘画中愉悦了自己、满足自己、表现自己,从而健全人格,在技能、技巧上也得到相应的提高,此法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在美术教育中,鉴赏教学也担当了重要的角色,它涉及内容广泛,不仅有艺术技巧、时代背景、作者、还有人物、风情等。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如鉴赏罗中立的《父亲》,从中分析出形象特征、历史背景、表现手法等,这些东西对学生来讲,有很强的吸引力。又如教师拿一张写意牡丹作品,让学生分析感受。等学生蓄积了很强的绘画欲望后,再让他们动手去画,通过适时点拨,自然水到渠成。生活中到处是美,美得东西积累的过程,也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在教学之余,引导学生搞一些收藏,如邮票、火花、精美图片、书法作品等,这些东西收藏成册,就是一种资料,也是一种爱好,收藏的过程,本身就是能练就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兴趣,陶冶了情操。
3 在评价中体验美
每个孩子天生都好动、好奇,对整个世界都充满浓厚的兴趣,什么都要摸一摸、碰一碰,正所谓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评价的科学合理,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评价应使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通过美术活动都得到发展,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教师千万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能用“干净整齐”“像不像”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取消只用一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以避免学生只追求作业表面效果,无创新意识和见解的平庸之作,克服应试教育中为求高分应付甚至抄袭他人的恶习。
4 利用区域美术资源,让学生体验身边的美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强调“: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美术作为一种人文艺术,其发展也受到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学校的美术教育不应忽视对区域美术资源的利用,应加强学生对于区域美术资源的了解,加强学生对于民族的感情和美术多元化的理解,让学生从身边感受美、了解美。我利用民兵武器陈列馆这一区域美术教学资源,对中年级学生的 “造型表现”方面进行培养。新课程标准中对于第二学段学生在“造型表现”方面的阶段要求是:初步认识形、色、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
(下转第 79 页)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地不喜欢上这门课了。作为一名教师,每天和这些祖国的花朵打交道,自己的穿着打扮、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见,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课堂气氛,影响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因而也必然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和学生之间必须建立和谐、积极地师生关系,以便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和实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传统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传授者的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在师生关系上,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在课堂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商业谈判式的、没有威胁的气氛,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感。教师只有转变自己在课堂管理中所扮演的传统角色,把自己置于一种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融入到学生的集体中,并帮助建立起一种合作互助的关系,才能促进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教师首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关怀、尊重和理解。当学生感到与老师之间关系相融、和谐,具有情绪的安全感
(上接第 76 页) 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作愿望。以中国民兵武器装备陈列馆在各个时期的各种武器为创作源。通过小组参观、听讲解等活动,使学生对于民兵武器有初步了。运用绘画等活动培养学生造型、想象和创作的能力。让学生了解枪支设计的美,和民兵英雄们崇高的爱国精神体现出的美。
愿我们美术教育的真正课堂在生活中,在广阔的天地
时,他们就有更强的自信心,从而更积极地进行学习,争取更高的目标。
5 结论
学校体育工作最基本的任务就是体育教学,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其中的重中之重则是学生的体质健康。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对于如何彻底的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则是一件具有非常重要时代意义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周国军.加强教学理念,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量[J].体育博览,2011(19):103.
[2]刘兴东.提高中学生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0(11):59-60.
里,让我们孩子们充满艺术情调地去生活和创造美。
参考文献
[1]黄芳.列谈小学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J].广西教育,2013(41):88.
[2]陈寒博.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刍议[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7):223.
2015年7期 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