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及答案)

来源:爱go旅游网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及答案)

1商鞅立信

【原文】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民信之,卒下令。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字词解释】

① 令:指变法的命令。②具:准备好,指政令的公告已写好。③未布:没有公布。

④市:贸易市场。⑤募:招募。⑥徙:迁徙,这里指搬走。⑦金:古代货币单位。

【阅读训练】

1、 解释:(1)既:.;(2)徙:;(3)予:;(4)辄:;(5)以:

2、 翻译:

(1) 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

(2) 民怪之,莫敢徙:

3、 本文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2、田登为郡守

【原文】田登作.郡守,怒人触其名,犯者必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值上元放灯,吏揭榜于 .市, 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故语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本此..。(节选自《古今谭概》)

【字词解释】

①笞(ch i):鞭打,用竹板抽打。②州:此指郡。③值:遇到,碰上。

④上元:旧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⑤揭榜:张贴告示。 ⑥于:介词,在。

【阅读训练】

1、 解释:(1)作:;(2 )笞:;(3 )于:;(4)云: ;(5)本此:

2、 翻译:

(1)怒人触其名:

(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学习好资料

3、为什么“举州”皆谓“灯”为“火”?

欢迎下载

3、书法家欧阳询

【原文】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乃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 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选自《书林纪事》)

【字词解释】

①裘:皮袍②索靖:晋朝著名书法家③及:等到④复:又,再 ⑤布:铺开

【阅读训练】

1、 解释:(1)尝:;(2)书:;(3)反:;(4)伫立:;(5)去:

2、 翻译:

(1 )驻马观之,良久乃去:

(2)及疲,乃布裘坐观:

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4、 伊犁凿井

【原文】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 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具得泉,但汲水以长绠耳.。知古称雍州土厚水深,灼然不谬也。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字词解释】 ①伊犁:地名,今境内②汲:取③佐领:清朝八旗兵的官名④就:靠近

⑤皆:都⑥故;所以 ⑦乃:于是⑧果:真的 ⑨俢绠(g mg):长绳子

⑩雍州:古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一带,泛指西北地区 (11)特:只是

【阅读训练】

1、解释:(1)苟:;(2 )安:;(3 )具:;(4)耳:;(5)灼然:;(6)谬: 2、翻译:

(1)皆汲水于河。

(2)乃拔木就根下凿井

.

学习好资料

3、本文给你什么启示?

欢迎下载

5、陈万年教子

【原文】陈万年乃.朝中重臣,尝病,召其子陈咸戒.于床下。语.至三更,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 之,曰:“乃公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 ”咸叩头谢曰 .:“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读“谄”的 读音)也。” 万年乃不敢复言。 陈万年传》)

选自(班固《汉书•

【字词解释】

1.

告诉,对 ..... 说 具晓:完全明白 阿谀奉承。

咸:陈咸,陈万年之子。 7.显:显赫8.杖:打9.其:

12.复:再

2.大要:主要。 3.乃公:你的父亲

陈万年的儿子(代词) 您说的话的意思我都明白。

10.大要;主要的意思。11.

14.谄(ch cn):

4.

13.具晓所言

15.睡:打瞌睡。

尝:曾经5.谢:道歉6.语:

【阅读训练】

1、 解释:(1)乃:;(2 )戒:;(3 )语:;(4)之:;(5) 曰 ;( 6)具:

2、 翻译:(1)不听吾言,何也?

(2)万年乃不敢复言。

3、“万年乃不敢复言。”的原因是什么?

6、蛇衔草

【原文】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有一蛇,衔草著.疮上,经日伤蛇走。田父取其草余叶以.治疮,皆 验。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抱朴子》云,“蛇衔(指蛇衔草)能续己断之指如故”,是也。

(选自《太平广论》)

【字词解释】

【阅读训练】

1、 解释:(1)昔:;(2)值:;(3)焉:;(4)著: ;(5)以:(6)验:

2、 翻译:(1)经日伤蛇走:

(2)蛇衔(指蛇衔草)能续己断之指如故:

★ 7、王充博览

【原文】王充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 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选自《后汉书王充传》)

【字词解释】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①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东汉著名唯物主义学者。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 三年(27 ),约卒于东汉和帝永元九年(

97 ?)。年轻时到都城洛阳求学,拜班彪为师。后来回

乡教书,曾任过功曹、治中等小官,晚年闭门潜心著书,终于完成了不朽之作。

② 班彪:汉代著名学者,史学家,班固的父亲。《汉书 疏通理解。

④称:称赞、赞扬

》是他草创的。 ③章句:逐章逐句的

⑤师:拜 .............. 为师

【阅读训练】

1、 解释:(1)京师:;(2)好:;(3)肆:;(4)辄:;(5)遂:

2、 翻译:(1)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2)0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3、 “百家之言”中的“百家”是指什么?

★ &王羲之书六角扇

【原文】王羲之,东晋之大书法家也。尝在蕺山见一老姥

.,持六角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

姥初有愠色。羲之因.谓姥曰:“但.言王右军书,以.求百钱耳。”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复见 羲之,羲之笑而不答。(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字词解释】

①蕺(j 1):古地名,今浙江绍兴市②王右军:即王羲之,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故又名王右军。 ③

书:写字 ④竞:争着⑤耳:罢了

【阅读训练】

1、 解释:(1)姥:;(2)愠:;(3)因:;(4)但:;(5)以:;(6)他日:

2、 翻译:(1)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

(2)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3、 从“羲之笑而不答”可以看岀他是个怎样的人?

★ 9、顾炎武手不释卷

【原文】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 .其曲折;或 与平日所闻不合,则 即坊肆中发 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释;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 书而熟复之.(选自《亭林先生神道表》)

【字词解释】

(1)凡先生之游:凡是先生外出旅行。先生,指顾炎武。 况。(4)即:靠近,引申为走向。

(2)厄塞:险要的地方。 (3)曲折:详细情

(6)

(5)坊肆:坊:街肆:商店、店、客店坊肆:街市中的客店。

对勘:核对校正。 (7)径行:直接行走。 (8) 诸经注释: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 (9)熟:仔细认

学习好资料

真。

欢迎下载

【阅读训练】

1、 解释:(1)以:;(2 )询:;(3 )或:;(4)发:;(5 )足:;(6)诸:

2、 翻译:(1)或径行平原大野:

(2)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3、 文中顾炎武好学不倦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 10、吕僧珍为官

【原文】吕僧珍为官,不私.亲戚。其侄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 无以报效;汝自有常分,岂可妄求,但当速返葱肆。”僧珍住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 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

.国重恩,

.劝徙廨益其宅。

.吾私宅!” (选自《梁书•吕僧珍传》)

【字词解释】

① 既至:指回故乡做官。②常分:正当职业。③肆:店铺。

县乡,兼管司狱讼捕等事,唐以后废止。 督邮:官名,汉代代表太守督察⑤廨,官府的房子。

【阅读训练】

1、 解释:(1)私:;(2)荷:;(3)无以:;(4)汝:;(5)咸:;(6)益:

2、 翻译:(1)乃弃业欲求州官:

(2)岂可徙之益.吾私宅!:

3、 吕僧珍具有怎样的美德?

★ 11、苛政猛于虎

【原文】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

.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

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于焉,今吾子又死于焉。”夫子曰:“何不去也? ”曰: “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 之焉,苛政猛于虎也!” (选自《礼记》)

【字词解释】

(1)哀:极伤心。(2)式:同“轼”,车前的横木,供乘车时手扶用

(3)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 即丈夫的父亲。

(6)苛:苛刻,暴虐。(

(4)壹似:很像。(5)舅:在古文中也指“公公”, 7)小子:孔子对学生的称呼。(

8)去:离开。

学习好资料

(9)于:比

欢迎下载

【阅读训练】

1、 解释:(1)使:;(2 )然:;(3 )识:;(4)于:

2、 翻译:(1)吾夫又死于焉:

(2)何不去也?:

3、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12、自护其短

【原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 .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 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 “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选自《雪涛小说》)

【字词解释】

(1)北人:北方人(2)菱:即菱角,水生植物的果实,鲜嫩时可作水果吃。

(3)仕(于): (在) 官,做官( :

4)并壳 :连同壳一起吞下

(10 )而

:表顺承

短:缺点,这里指自己的无 (5

这是因为

8)此坐: 12)以: 用来

知(6)欲:想 (7)夫(f u):语气词, 用于句首表示提示下文(

(11 )席:酒席(

(9

强:竭力、勉强、 勉力、 硬要

【阅读训练】

1、解释:(1)

啖:; (2)并: ;(3)或: ;(4)去:;(5 )此:;( (6)而:

(7)坐:

2、 翻译:(1)北土亦有此.物否?:

(2)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13、砚眼

【原文】明有陆公庐峰者,于京城待用。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

.还邸,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

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证其是.。公曰:“向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 ”答曰:“吾嫌其微凸, 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大 惋惜。盖此砚佳处即在鸲鹆眼也。(据《古今概谈》改写)

【字词解释】

①待用:等待(朝廷)任用。 ②邸(d i):官办的旅店。 ③金:银子。④向:以前 ⑤

鸲鹆(q uy U):鸟名,俗称“八哥”。⑥值:遇到。⑦尝:曾经。

学习好资料

⑧一金:银二十两称为一金

欢迎下载

【阅读训练】

1、 解释:(1)既:;(2 )易:;(3 )是:;(4)何:;(5 )幸:;(6)大:

2、 翻译:(1)公讶其不类:

(2)盖此砚佳处即在鸲鹆眼也:

3、 上文给我们的启示是:

★ 14、米芾索帖

【原文】米芾诙谲好奇。在真州,米芾尝诣.蔡太保攸于舟中,攸岀所藏右军《王略帖》示 .之。芾惊叹,求 以他画易之,攸意以为难。芾曰:“公若不见从,某.不复生,即投此江死矣。”因.大呼,据船舷欲坠。攸 遽与之。(选自《石林燕语》)

【字词解释】

①诙谲(hu iju e):诙谐机智。②真州:古地名,在今江苏境内。③尝:曾经。

④右军:即王羲之。 ⑤据:依靠,本文理解为抓住。

【阅读训练】

1、 解释:(1)诣:;(2 )示:;(3 )易:;(4)某:;(5 )因:;(6)遽:

2、 翻译:(1)攸意以为难:

(2)公若不见从,某.不复生:

3、 上文中米芾用了什么方法得到了《王略帖》?

★ 15、冯相与和相

【原文】冯相与和相俱.为朝中重臣。一日,和相谓冯相曰:“公靴新买,其直几何? ”冯举其左足示之, 曰:“九百钱。”和性急,顾 谓小吏云:“吾靴何以耗一千八百钱? ”因诟 小吏,疑其有贪。既而冯徐举 其右足曰:“此亦九百。\"左右..哄堂大笑。(据《归田录》改写)

【字词解释】

1、中:里面的 【阅读训练】

2、谓:对.… 说3、急:急躁 4、既而:接着 5、徐:慢慢的 6、左右:身边的侍臣

1、 解释:(1)俱:;(2 )顾:;(3 )云:;(4)耗:;(5 )诟:;(6)左右:

2、 翻译:(1)公靴新买,其直几何?:

学习好资料

(2)既而冯徐举其右足曰:

欢迎下载

3、从文中看,冯相具有怎样的性格?

★ 16、张溥嗜学

【原文】张溥(p①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 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①名读书之斋曰

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据《明史•张溥传》改写) 【字词解释】

(1)嗜:特别喜欢(2)汤:热水(3)沃:泡浸(4)幼:年幼的时候(5)即:就(6)焚:烧(7)如是: 像这样(8)皲(j un):皮肤因受冻而开裂(9)斋:房子(10)俄顷:一会儿(11)以故:因为这个原因(12) 征索:索取(13)日 :每天(14)始:才(15)是:这样

(16)录:抄写 【阅读训练】

1、 解释:(1)已:;(2 )焚:;(3 )是:;(4)钞:;(5 )草:;(6)毫: 2、 翻译:(1)0沃汤数次:

(2)俄顷立就:

3、 文中两处“名”字的词性和意思有何不同?①②

:“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

★ 17、牧童指瑕

【原文】蜀中有杜某者,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斗牛图一轴,尤爱,常以身随。一日曝 .书画,有牧 童见之,抚掌 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夹入两股间,今乃 .掉尾而斗,谬.也! ”杜某笑而然 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信.也。(据《苏东坡文集》改写) 【字词解释】

①戴蒿:唐朝著名画家②尤:尤其。③锦囊玉轴:用锦缎作袋,用白玉作轴。④搐(

chu):收缩⑤掉:摆

动掉尾:摆动尾巴⑥搐:此指“夹”⑦股:大腿⑧当:应当⑨然:认为是这样⑩好:爱好,喜好(11)轴:装 祷好的画轴 【阅读训练】

1、 解释:(1)宝:;(2 )曝:;(3)抚掌:;(4)而:;(5)谬:;(6)信: 2、 翻译:(1)牛斗力在角,尾夹入两股间:

(2)杜某笑而然之:

★ 18、唐太宗吞蝗

【原文】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 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 成疾,不可。”太宗曰:

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 曰:“恐

“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 ”遂吞之。(选自《贞观政要》)

【字词解释】

①贞观:唐太宗年号。②苑:古代皇帝游玩和打猎的园林。③予:唐太宗自称。④朕:皇帝自称 ⑤

躬:身体。⑥是:这。⑦遂:于是,就。

【阅读训练】

1、解释:(1)京师:;(2)掇:;(3)蚀:;(4)遽谏:;(5)冀: 2、翻译: (1)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 (2)何疾之避? 3 、唐太宗吞蝗虫的用意是想说明什么?

★ 19、食粥心安

【原文】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日煮粥一釜,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早晚取其二,断齑数十茎 啖之。留守有子同学.,归告其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父,馈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子讶曰:“大人闻汝清苦, 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 .之已久,今遽亨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改写自《湘山野录》)

【字词解释】

I) 南都书舍:即南都书院 2)釜:锅3)画:划4)齑:腌菜5 )留守:官职名称 6)置:放7)既而:不久8)悉:全,都9)败:坏,腐烂10)大人:指自己的父亲 II) 闻:听说12)遗(w筍:馈赠,赠送13 )何:为什么14)盖:因为15)安:安定 16)遽(ju): 一下子,立刻17)馔:饭菜18 )日:以后 【阅读训练】

1、 解释:(1)啖:;(2)同学:;(3)归:;(4)遗以食物:;(5)安: 2、 翻译:(1)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

(2) 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 (3) 今遽亨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3、 文中范仲淹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20、陆绩怀橘

【原文】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官至太守,精于 .天文、历法。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术令人岀橘食之。 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堕地。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对 遗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选自《三国志》) 【字词解释】

①令:命令。②出:拿出,取出。③辞:告别④坠:掉下。⑤甘:甜。 ⑥

奇:认为……不同。奇之:认为陆绩与众不同。⑦食:给……吃。⑧绩:陆绩;三国时吴国著名学者。

.曰:“是橘甘,欲怀而

⑨袁术:当时的大豪强。 【阅读训练】

1、 解释:(1)于:;(2 )于:;(3 )对:;(4)是: 2、 遗:读音:解释:

3、 翻译:(1)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堕地:

(2)术奇之,后常称说:

20XX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

初中文言文翻译(译文及答案)

★ 1、商鞅立信

【译文】商鞅法令已经制订完成,尚未公布,恐怕老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都城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 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有谁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十金。人们觉得奇怪,没有人敢搬动。又下令说:“能 把木头搬到北门的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木头搬走了,当即就赏给他五十金,以表明决不欺骗。人们都 知道了左庶长言岀必行,最终发布法令。

学习好资料

【阅读训练】

欢迎下载

1、 解释:(1)已经;(2)迁移,搬;(3)给;(4)立即,就;(5)用来

2、 翻译:(1)于是(命人)在都城南门前放置了一根高三丈的木头。

(2)老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木头。

3、 本文给你的启示:诚信很重要,“人无信而不立”,要想让人相信自己,必须“言必信,信必果”。

★ 2、田登为郡守

【译文】田登担任一个郡的太守,以别人说到他的名字而愤怒,违者必定受到鞭打,于是整个郡的百姓都 把“灯”叫做“火”。正碰上元宵节张挂彩灯,官吏在集市上张贴告示,说:“本郡依照惯例放火三天。 所以有人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就是说这个。

【阅读训练】

1、 解释:(1)担任,做;(2)鞭打,用竹板抽打;(3)在;(4)说;(5)源于此

2、 翻译:(1)以别人说到他的名字而愤怒。

(2)于是整个郡的百姓都把“灯”叫做“火”。

3、 为什么“举州”皆谓“灯”为“火”?因为怕说“灯”而触犯了田登,引来鞭打。

★ 3、书法家欧阳询

【译文】欧阳询曾经岀行,看见一块古碑,是晋代的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停下马观赏石碑,过 了很长时间才离开。他骑马走了几百步后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欣赏,等到感到疲乏了,就铺开皮衣 坐下来观赏,于是还住宿在石碑前,三天后才离开。

【阅读训练】 1、解释:(1)曾经;(2)写(字);(3)同“返”,返回;(4)站立;(5)离开

2、 翻译:(1)(他)停下马观赏石碑,过了很长时间才离开。

(2)等到感到疲乏了,就铺开皮衣坐下来观赏。

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无止境,要想取得某一方面的专长,必须像文中欧阳询那样,虚心学习,专心致

志。

★ 4、伊犁凿井

【译文】伊犁城中没有井,都是从河中取水。一位佐领说:“戈壁上都堆积黄沙没有水,所以草和树木不 生长。如今城里有许多老树,如果它们的根须下面没有水,树怎么能存活?”于是拔掉树木靠近树根处凿 井,果然都得到了泉水,不过取水需要长绳罢了。才了解古时称雍州土地厚实水很深,那是明白透彻不荒 谬的。

【阅读训练】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1、 解释:(1)如果;(2)怎么;(3)都;(4)罢了; ( 5)明白、清楚的样子;(6)差错,错误

2、 翻译:(1)都是从河中取水。

(2)于是拔掉树木靠近树根处凿井。

3、 本文给你什么启示? 一切事物都是有联系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树木所以能生长,就是因其地下 有水,所以拔树后树根处可以挖成水井。

★ 5、陈万年教子

【译文】陈万年是朝中的重臣,曾经有一次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告诫他做人的道理,讲到半夜, 陈咸打瞌睡,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想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你的父亲口口声声教你,你却 打瞌睡,(你)不听我的话,这是为什么?”陈咸赶忙跪下叩头道歉说:“您说的话的意思我都知道,主 要意思是教我奉承拍马屁。”陈万年于是就不敢再说话。

【阅读训练】

1、 解释:(1)是;(2)同:“诫”,训诫;(3)说话;(4)指代子咸;(5)说;(6)都,全部

2、 翻译:(1)(你)不听我的话,这是为什么?

(2)陈万年于是就不敢再说话。

3、 “万年乃不敢复言。”的原因是因为儿子揭穿了他的卑鄙心理。

★ 6、蛇衔草

【译文】从前有一位老农在耕地,看见一条受了伤的蛇躺在那里。有一条蛇,衔来一棵草放在伤蛇的伤口 上。经过一天的时间,伤蛇跑了。老农拾取那棵草其余的叶子给人治伤口,全都灵验。本来不知道这种草 的名字,于是用“蛇衔草”当草名了。《抱朴子》说:“蛇衔能把已经断了的手指接得和原先一样。”说 的就是这回事。

【阅读训练】1、解释:(1)从前;(2)正巧;(3)那里;(4)放在;(5)来;(6)应验

2、翻译:(1)经过一天的时间,伤蛇跑了。( 2 )蛇衔能把已经断了的手指接得和原先一样。

★ 7、王充博览

【译文】王充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因孝顺在乡里被称赞。后来到京城,在太学求

学,扶风人班彪(汉代著名史学家)做了他的老师。王充喜欢广泛地阅读书籍却不死记硬背。由于家里穷, 没有书可读,他常在洛阳的书

铺上游走,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记住并背诵,时间长了就广泛地 通晓了众多流派的著作。

【阅读训练】1、解释:(1)京城;(2)喜欢;(3)店铺;(4)就;(5)就,于是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2、翻译:(1)王充喜欢广泛地阅读书籍却不死记硬背。

(2)时间长了就广泛地通晓了众多流派的著作。

3、“百家之言”中的“百家”是指什么?指学术上的各种流派,如:诸子百家。

★ &王羲之书六角扇

【译文】王羲之是东晋的一位大书法家。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个老妇人,拿着六角竹扇在卖。王羲之在她卖 的扇子上题字,每把各写五个字,老妇人起初有点生气。于是王羲之就对老妇人说:“你只要说是王右军 写的,凭此就可以卖到一百钱了。”于是老妇人按照他的话做了,(果真)人人都争着买扇子。过了几天, 老妇人又拿着扇子来找王羲之,王羲之笑着没有回答。

【阅读训练】1、解释:(1)老妇人;(2)生气,恼怒;(3)就,于是;(4)只,只要;(5)用来;

(6)过了几天

2、翻译:(1)王羲之在她卖的扇子上题字,每把各写五个字。

(2)于是老妇人按照他的话做了,(果真)人人都争着买扇子。

3、从“羲之笑而不答”可以看岀他是个怎样的人?是一个既善良,又坚持原则的人。

★ 9、顾炎武手不释卷

【译文】凡是顾炎武外岀旅行,都要许多马和骡子随行,用来装书。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向退休的差役询 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打开书进行核对校正。有时直接走 过平原旷野,没有什么值得留意的,就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然有忘记的,就在附近 街市中的客店打开书仔细认真地查看。

【阅读训练】1、解释:(1)用;(2)询问;(3)有的;(4)打开;(5)值得;(6)各种

2、翻译:(1)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

(2)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打开书仔细认真地查看。

3、文中顾炎武好学不倦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凡顾炎武所到之处,书始终伴随左右,“以 二马三骡载书自随”坐在马背上背诵经黄,“偶有遗忘”,还要找书认真复习。一旦发现与平日所闻不合, 还要打开书进行核对校正。

★ 10、吕僧珍为官

【译文】吕僧珍当官,不偏爱亲戚。他的侄子把贩卖葱作为职业,在吕僧珍回到故乡做官时,就放弃贩葱 业想求他在州里做官。吕僧珍说:“我承受国家重大的任务,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报效的。你本来有正当的 职业,怎么可以胡乱请求得到不该得的职份呢?你只应当赶快回到葱店里。”吕僧珍老家住在市北,前面 建有督邮的官署,乡人都劝他迁移官署来扩建住宅。吕僧珍恼怒地说:“督邮,是官府的房子,从建造以 来就一直在这里,怎么可以搬迁它来扩大我私人的住宅呢 ?”

【阅读训练】

1、 解释:(1)偏私;(2)承受;(3)没有什么用来;(4)你们这些人;(5)都;(6)扩大

学习好资料

2、 翻译:(1)就放弃贩葱业想求他在州里做官。

欢迎下载

(2)怎么可以搬迁它来扩大我私人的住宅呢 ?

3、 吕僧珍具有严于律己、不谋私利的美德。

★ 11、苛政猛于虎

【译文】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孔子用手扶着车的扶手侧耳听。他让子 路前去询问说:“听您的哭声,真像是一再遇上忧伤的事。”妇女于是说道:“是的。以前我公公被老虎 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 答说:“这里没有苛政。”孔子对子路说:“子路要记住,苛刻的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阅读训练】1、解释:(1)让,要,派;(2)是这样;(3)同“志”,记住;(4)在,被,比

2、翻译:(1)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 2)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

3、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上文通过老妇人一家为躲避苛政,躲进深山老林,宁愿被老虎咬死也不愿离开的事 实,反衬了当时社会苛政的严酷,

赋税劳役的深重。

★ 12、自护其短

【译文】有个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到南方做官,有一次他坐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 壳一起放到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于是道:“我不是不知道,连壳 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呀! ”问的人又问:“北方也有菱角吗?” 他说:“前山、后山上,哪里没有呢? 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后果。

【阅读训练】

1、 解释:(1)吃;(2)连同;(3)有的人;(4)去掉;(5)这,这个;(6)却(7)因为,由于

2、 翻译:(1)北方也有菱角吗? ( 2)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后果。

3、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或:世上的知识 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好学,才能得到真知。

★ 13、砚眼

【译文】明朝有一位叫陆庐峰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他曾经在集市上遇到一块上好的砚台,价格有 争议没有定。到了邸府后,让仆人前往,用二十两银子把砚台买回来。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陆庐峰觉得 它不像原来的砚台而感到惊讶。仆人坚持说就是这个砚台。陆庐峰说:“先前的砚台有个’八哥眼’,为 什么现在没有了?”仆人回答说:“我嫌弃它有一点凸,路上正好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余的银两,叫他打 磨一下使它平整了。”陆庐峰十分惋惜。原因是这个砚台好的地方就在八哥眼。

【阅读训练】

1、 解释:(1)已经;(2)交易,买;(3)正确(没有错);(4)为什么;(5)幸亏;(6)非常

2、 翻译:(1)陆庐峰觉得它不像原来的砚台而感到惊讶。( 2)原因是这个砚台好的地方就在八哥眼。

3、 上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不懂装懂,自作主张,必定适得其反。

学习好资料

★ 14、米芾索帖

欢迎下载

【译文】米芾诙谐机智,对任何事物都很好奇。在真州,米芾曾经在船上拜访蔡攸,蔡攸拿岀自己收藏的 王羲之的《王略帖》给米芾看。米芾惊叹这幅作品,请求用他的画来换取《王略帖》,蔡攸认为很为难。 米芾说:“你如果不听从我,我(也)不想再活了,就跳入这个江水死去。\"于是米芾大叫,抓住船的船 舷想要跳江,蔡攸立刻将东西给他。

【阅读训练】

1、 解释:(1)到……去;(2)展示;(3)交换;(4)我;(5)于是,就;(6)立刻

2、 翻译:(1)蔡攸认为很为难。(2)你如果不听从我,我不想活了。

3、 上文中米芾用了什么方法得到了《王略帖》?米芾用假装投河自杀的方法得到了《王略帖》。

★ 15、冯相与和相

【译文】冯相和和相都是朝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大臣。一天,和相对冯相说:“你新买的靴子,它值 多少钱? ”冯相抬起他的左脚

给他看,说:“九百个铜钱。”和相的性子比较急,回头对一个小官吏 说:“我的靴子为什么要花费一千八百个铜钱?”于是责骂那个小官吏,怀疑他有所贪污。紧接着冯 相慢慢地伸起他的右脚说:“这只也是九百个铜钱。”周围的人都哄堂大笑。

【阅读训练】

1、 解释:(1) 一起,都;(2)看,回头看;(3)说;(4)花费、耗费;(5)责骂;(6)旁边的人

2、 翻译:(1)你新买的靴子,它值多少钱?( 2) 一会儿冯相慢慢地抬起他的右脚说。

3、 从文中看,冯相具有怎样的性格?诙谐幽默。

★ 16、张溥嗜学

【译文】张溥从小就热爱学习,他所读过的书一定亲手抄写,抄一遍

,朗读一遍,读过之后就把它烧掉。继

续再抄写,这样持续了六七遍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 水里泡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张溥写诗作文思路敏捷,各方人士问他索取诗文, 他不打草稿,当着客人的面挥笔就写,一会儿就写好了,因为这个原因在当时很有名气。 【阅读训练】

1、 解释:(1)停止,完成;(2)焚烧;(3)这样;(4)通“抄\",抄写;(5)草稿;(6)毛笔 2、 翻译:(1)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几次。(2) 一会儿马上完成。 3、 动词,命名、提名 名词,名声

★ 17、牧童指瑕

【译文】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人,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有一幅戴嵩画的牛,他尤其喜 爱,经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 呀,牛在斗角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应该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现在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真 是荒谬啊!\"杜某笑了笑,认为牧童说得对。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奴隶 去问婢女。\"确 实是这样啊。 【阅读训练】

1、 解释:(1)名词作动词,珍藏的名画;(2)晒;(3)拍手;(4)却;(5)错误,荒谬;

(6)确实

,织布应当

学习好资料

2、 翻译:(1)牛在斗角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应该夹在两条后腿中间。

(2)杜某笑了笑,认为牧童说得对。

欢迎下载

★ 18、唐太宗吞蝗

【译文】贞观二年,京师大旱,蝗虫四起

.唐太宗进入园子看粮食(损失情况),看到有蝗虫(在禾苗上面),捉了

几只蝗虫念念有词道:\"百姓把粮食当做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这是害了百姓。百姓有罪,那些罪过全部在我, 你如果真的有灵的话,你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再降罪百姓了 ,\"将要吞下去。周围的人忙劝道 :\"恐怕吃了要生病 的!不能吃啊!\"太宗说道:\"我正希望它把给百姓的灾难移给我一个人 【阅读训练】

1、 解释:(1)国都;(2)抓取;(3)吞下;(4)委婉地规劝;(5)希望

2、 翻译:(1)百姓把粮食当做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这是害了百姓。(2)为什么要回避疾病呢? 3、 唐太宗吞蝗虫的用意是想说明:皇帝关心百姓。

!为什么要逃避疾病呢?\"

★ 19、食粥心安

【译文】范仲淹家里贫穷,他在南都学院学习(时),每天做一锅粥,经过一夜的凝固(后),用刀切成 四块,早晚各拿两块,折断几十根腌菜的茎吃。留守的儿子和他一起学习,(留守的儿子)回家告诉他的 父亲(范仲淹的事),(他父亲就让他的儿子)送给范仲淹一些美味菜肴。范仲淹放在一边,不久食物全 腐烂了。留守的儿子惊讶的(对范仲淹)说:“我的父亲听说你过得清淡贫苦,送来这些吃食物,(你) 为什么不吃呢?”范仲淹说:“不是我不感谢你们的厚意,是因为我吃粥安定已久,现在突然享用丰盛的 饭菜,以后怎么能再吃得下这粥呢?” 【阅读训练】

1、 解释:(1)吃;(2) 一起学习;(3)回家;(4)用食物赠送;(5)安宁 2、 翻译:(1)范仲淹放在一边,不久食物全腐烂了。

(2) 我的父亲听说你过得清淡贫苦,送来这些吃食物,(你)为什么不吃呢? (3) 现在突然享用丰盛的饭菜,以后怎么能再吃得下这粥呢?”

3、 文中范仲淹安于贫困、刻苦读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20、陆绩怀橘

【译文】陆绩是三国时期的吴国学者。他曾经担任过太守。他对天文、历法很精通。陆绩六岁时,到九江 去拜见袁术。袁术命令下人拿岀许多橘子来给陆绩吃。陆绩把三个橘子藏在怀中,等到告别的时候跪着向 袁术拜谢。不料这三个橘子落到地上。袁术笑着说:“陆绩,你来别人家做客,为什么怀里藏了主人的橘 子?”陆绩跪在地上,回答道:“这橘子很甜,我想藏在怀里留给母亲吃。”袁术说:“陆绩,你那么小 就知道要孝敬父母,长大后必定是人才。”袁术认为这孩子与众不同,后来常称赞他。 【阅读训练】

1、 解释:(1)对;(2)在;(3)回答;(4)这 2、 读音:wei;解释:送给

3、 翻译:(1)陆绩把三个橘子藏在怀中,等到告别的时候跪着向袁术拜谢。不料这三个橘子落到地上。

(2)袁术认为这孩子与众不同,后来常称赞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