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乌龙茶开发推广项目
项目名称:申报单位:联 系 人:联系电话:申报时间:可行性报告
有机乌龙茶开发推广项目 **********有限公司
有机乌龙茶开发推广项目可行性报告
一、概述
(一)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
1、项目名称:有机乌龙茶开发推广项目 2、项目单位:******有限公司 3、项目地点:********* (二)项目规模
年生产有机乌龙茶450吨。 (三)项目内容
1、基地建设:(1)改造常规茶园6000亩;(2)新建高标准有机茶园1000亩。
2、基础建设:新建有机乌龙茶生产车间8个,面积9640平方米;茶叶开发科研楼一幢,面积1200平方米。
3、购臵设备:新建有机乌龙茶生产线11条:有机乌龙茶专用机械及质量检测设备120台(套),茶叶保鲜设备6套。
4、茶叶种植和茶园管理技术培训及推广3万人次。 (四)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2800万元。其中:基地建设投入1380万元,乌龙茶生产车间和茶叶科研楼建设投入813万元,乌龙茶加工设备、检验检测设备及保鲜设备500万元,茶叶种植和茶园管理技术培训及推广107万元。
(五)项目资金筹措 1、申请贷款2000万元。
1
2、自筹资金500万元。 3、申请扶持300万元。 (六)项目建设期限
本项目建设期为两年(2010年1月—2011年12月)。 (七)资金使用计划
2010年投入2138万元。改造茶园4000亩,投入620万元;新建高标准有机茶园500亩,投资225万元;新建乌龙茶生产8个9640平方米,投入723万元;新建有机乌龙茶生产线11条及购臵检验检测设备,投入420万元;购臵保鲜设备6套,投资80万元;茶叶种植和茶园管理技术培训及推广2万人次,投入70万元。
2010年投入662万元。改造茶园2000亩,投入310万元;新建高标准有机茶园500亩,投入225万元;建茶叶科研楼1200平方米,投入90万元;茶叶种植和茶园管理技术培训及推广1万人次,投入37万元。
(八)效益分析
项目全部投产年生产有机乌龙茶450吨,创产值72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7000万元,实现利税1350万元,投资利税率达48%。
二、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公司是省级龙头企业、*****绿茶第一方阵品牌企业,专业从事茶叶生产经营、茶叶产品开发及茶文化传播。公司总部位于******工业园区。现有基地4.2万亩,辖9个茶叶专业村茶农5250户21765人。下设9个绿茶生产车间、5个乌龙茶生产车间和2个茶食品生产车间。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72人,其中国家评茶员2名、省级评茶员13名、省级制茶能手36名,市级
2
制茶能手57名。
多年来,公司坚持依托华农大、湖北农科院等科研单位走科技兴茶之路,现已开发出绿茶、乌龙茶、茶食品三大系列60多种产品。产品通过了有机茶认证、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QS认证和C标认证,先后荣获中国安全信用品牌、湖北著名商标、湖北名牌产品、湖北十佳旅游文化名茶、湖北省消费者满意商标等殊荣。产品畅销武汉、西安、成都、北京等地。2009年共生产绿茶200吨,乌龙茶80吨,茶食品50吨,实现产值60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5645万元。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位于****脉东段北坡,鄂、渝、陕三省交界处。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全县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占总面积的64%,海拔相对高差2464米。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2℃-16℃之间,特别适宜动植物的生长繁育,是全国500个资源富县之一。县境南北长104公里,东西宽51公里,全县版土面积33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7.1万亩,水田8.6万亩,下辖15个乡镇,296个村、14个农林特场,总人口12.3万户3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7万户29.2万人,劳动力15.3万人。县城中心距*****670公里,距****240公里,是距省、市最偏远的县。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现有贫困人口127894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44%,位居全省第二位。2009年农民人平纯收入3072元,其中特贫困户纯收入不足1000元,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全省老区县和12个山区特困县之一。至2009年底,全县共有茶园19.33万亩,年产茶410万公斤,年实现茶叶收入2.8亿元,占种植业总收
3
入的33.1%,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3.6%,茶叶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但****县茶叶生产仍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茶建设“先天不足”。全县17万亩茶园绝大多数为集中劳力义务工投建,茶园质量参差不齐,见效慢,产量低,需进行彻底改造。二是茶资源利用率低,产出效益不高。****县一直以来只采摘茶叶嫩芽生产绿茶,全县每年约有2000多吨大茶没有采回,自然老化,落地化泥,白白浪费。三是投入不足,****县不仅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而且是国家贫困县,经济脆弱,财力不足,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加上茶叶效益不高,影响了茶农的投入积极性。综合开发利用茶资源,深度开发茶叶产品,延长茶叶产业链条,成为发展茶叶产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2007年,****县茶业有限公司利用以往废弃的大叶茶成功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有机乌龙茶,填补省内空白,被湖北省科技厅认定为重大科技成果。利用茶园大叶片开发有机乌龙茶,既可解决过去把大叶片修剪浪费掉,又可开拓市场,提高茶叶经济效益,促使农民增收,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充分发挥****有机茶品质优良、资源丰富和茶业公司技术实力雄厚诸多优势,深度开发茶叶产品,进一步提高茶叶产出效益,引导茶农走茶叶精深加工之路,实施有机乌龙茶开发推广项目切实可行,十分必要。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乌龙茶源于福建,始于明,盛于清。乌龙茶是一种半发酵茶,就制造中鲜叶内含物转化而言,作为茶叶特征性化学成分的茶多酚类酶,促氧化作用程度,介于抑制酚类酶促氧化作用不发酵的红茶之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以及
4
科学技术的发展,茶叶对人体健康益处越来越被人们所认知,茶叶的消费需求量越来越大,乌龙茶更能体现茶叶品味、茶文化的韵蕴。消费量自1998年后每以6.5%的速度递增,市场前景良好。
****县承东启西,地理位臵处在东西结合部,茶叶是当地传统的多种经营生产项目,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发展基础。经考证,茶业有限公司目前的茶树品种及生长环境极适宜乌龙茶的开发。
1、实力强,品牌硬。****县****茶业有限公司自1969年建场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该公司重点基地梅子垭茶早在春秋时期就作为宫廷贡品,并延续至唐、明、清。茶文化底蕴深厚,品牌响亮。茶业公司历经数十年的发展,现拥有固定资产3523万元,专业技术人员172人,其中国家评茶员2名、省级评茶员13名、省级制茶能手36名,市级制茶能手57名。
2、自然条件优越。****县生态环境十分优越,所产茶叶香高持久,品质优良,被省政府确定高香有机茶基地。****县茶业有限公司远离县城,茶叶基地分布在海拔800-1200米之间的云雾山上,四周绿荫覆盖,翠岗起伏,溪流纵横,终年云雾缭绕。自古高山出好茶,这里是名优茶的理想产地。
3、项目建设的政策和社会环境好。湖北省是产茶大省、省政府把茶叶产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重中之重,富民强省的支柱产业来抓,先后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茶叶发展。同时,我国已加入WTO,为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本项目的建设是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具有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
4、有机乌龙茶开发取得成功,经济效益十分显著。2007年6月,****茶业有限公司成功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有机乌龙茶,填补省内空白。每亩高产茶园在不影响绿茶生产情况下,年可采摘乌
5
龙茶鲜叶430公斤,增收2800元。从理论上计算,如果全县19.33万亩茶园全部生产乌龙茶,仅鲜叶可增收5.4亿元。
四、项目建设规模、主要内容及资金概算 1、建设规模
改良转化有机茶园6000亩,新建高标准茶园1000亩,引进无性系优良品种,建设有机乌龙茶厂房和科研楼10840平方米,新建11条乌龙茶生产线,茶叶种植技术培训及技术推广3万人次。
2、主要内容
(1)6000亩有机茶基地改良。
①茶园建绿化带,每亩植60株,共计植树36万株; ②补植无性系繁殖茶苗,每亩500株,共计补植茶苗300万株;
③茶园开槽亩施有机饼肥500公斤,共300万公斤; ④茶园坡地护岸,每亩平均50立方米,共做护岸30万立方米。
(2)1000亩高标准有机茶园建设。
①购无性系苗木栽植,亩植8000株,共栽植800万株; ②茶园新建包括放梯、开槽、填草等; ③茶园建绿化带,亩植60植,共计6万株。
(3)建厂房9640平方米,科研楼1200平方米,购臵有机乌龙茶专用加机械设备和检测设备120台(套),茶叶保鲜设备6套。
(4)茶叶种植技术培训及技术推广3万人次。 3、资金概算
投资类别 乌龙茶基地建设 投资内容 改造茶园 新建茶园 计算依据 每亩1550元 每亩4500元 6
投资规模 6000亩 1000亩 投资额 930万元 450万元 车间、科研楼 基础设施及建设乌龙茶生产线 生产线建设 保鲜设备 每平方米750元 每条生产线购 设备款38.2万元 每套13.3万元 10840平方米 11条 6套 813万元 420万元 80万元 107万元 2800万元 茶叶种植技术技术培训和茶叶种植技术、管理茶叶种植技术培训72万培训和技术推推广 培训和技术推广 元,技术推广35万元 广30000人次 合计 其中,每条生产线购设备共11台(套),其中松包机1台、杀青机1套、摇青机1套、烘焙提香机1套、烘干机1台、包揉机1套、束包机1台、水筛摇青机1台、鲜叶摊青架1套(20个)、鲜叶摊青竹簸1套(100个)、抽湿机1台。另购水份测定仪1台、台秤3台、电子秤4台、电动分级筛1台、干燥箱1个、干湿度计3个。
五、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有机乌龙茶与绿茶生产对比表
单位:亩、公斤、元 面积 产品名称 鲜叶产量 单价 鲜叶收入 1 1 绿茶 有机茶 100 430 15 10 1500 4300 加工成品 25 61 单价 220 160 创产值 5500 9760 通过对比,生产有机乌龙茶,鲜叶每亩增收2800元,加工成品后产值增长4260元。
茶园改良后,有机茶乌龙茶鲜叶年产量达到430公斤/亩,鲜叶收入达到4300元(单价10元/公斤),比茶园改良前亩增2800元。6000亩有机茶园经改良后年产乌龙茶鲜叶2580吨,为茶农增收2580万元。另增加茶叶产业工人3000人,增加技术加工人员
7
100人,年可解决采茶劳动力15万人次,茶农人年均增收3800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有机乌龙茶450吨,年产值72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7000万元,创利税1350万元,其中年净利润为780万元,投资利润率27.86%,投资回收期4年。
(二)社会与扶贫效益
茶叶是我县历史以来的主导产业,实行其产业升级,上升到农业发展最高水平和食品质量最安全的有机食品生产,其意义之重要与重大绝不是用壮大主导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能衡量的,而是解决了我县茶叶产业今后发展的根本出路问题,茶产业将成为我县不会衰败的产业。本项目对老化茶园进行升级改造和补植引进无性系繁殖良种茶苗,持续发展的有机茶产品及其副产品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当地农民收入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带动当地其它产业的发展。大力开发推广乌龙茶生产项目是我县茶叶产业走向综合开发的一大进步,为茶农增加了一项新的创收途径,使茶农早日脱贫致富。
公司先期用2年时间,改造6000亩和新建1000亩有机茶园,计划花10年时间有步骤地带动建设全县约20万亩有机茶园,增加茶叶产业工人50000人,增加技术加工人员2000人,年可解决采茶劳动力150万人次,茶农人年均增收3800元。
****发展有机乌龙茶20万亩,年收入可达到5.6亿元,年创税收7250万元,不仅可以摆脱县财政困境,而且可以在有机乌龙茶发展的基础上,用获得的部分税收反哺农业,创建其它新型有机产业,实现全县大规模、上档次的有机农业全面发展。收入增加,茶农种茶积极性提高,对茶园的投入也就有了资本和效益,钻研技术和埋头于茶园管理有了热情和希望;茶产业自此步入良
8
性循环、快速发展的轨道。通过种茶,农民手中有了资金,自然可以投资发展其它产业。
(三)生态效益
本项目是一个生态项目,茶园基地改造建设不仅可以提高项目区的植被覆盖率,而且也可改善境内生态小气候,对环境保护非常有利。该项目的建设提高了项目区的森林植被覆盖率,调节了当地的小气候,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在生产与加工过程中,严格按《有机产品标准》执行,项目建设完成时,达到有机产品认证机构的认证标准,并时刻接受认证机构的监督与管理。整个生产、加工过程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且能改善环境质量。
六、环境影响与保护措施
该项目为绿色产业项目,在生产上遵循了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进行生产。对环境保护不仅不存在负面影响,而且将有力的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
(一)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污染源 ①施工期噪声污染源
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包括施工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和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施工场地噪声主要是施工机械设备噪声,物料装卸碰撞噪声及施工人员的活动噪声,各施工阶段的主要噪声源及其声级见表。声级最大的是电钻,可达115dB(A)。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主要是各施工阶段物料运输车辆引起的噪声,各阶段的车辆类型及声级见表。本项目运输车辆安排时尽量避开居民楼。
各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状况
施工阶段 声源 声级 9
施工阶段 声源 声级 挖土机 土石方阶段 冲击机 空压机 打桩机 78-96 95 75-85 95-105 装修、安装 阶段 电钻 电锤 手工钻 无齿锯 多功能木工刨 混凝土搅拌机 云石机 多角磨光机 100-115 100-105 100-105 105 90-100 100-110 100-110 100-115 混凝土输90-100 送泵 振捣器 底板与结构阶段 电据 电焊机 空压机 100-105 100-110 90-95 75-85
交通运输车辆声级
施工阶段 土方阶段 底板与结构阶段 装修阶段 运输内容 土方外运 钢筋、商品混凝土 各种装修材料及主要设备 车辆类型 声级/dB(A) 大型载重机 90 混凝土罐车、载重车 80-85 轻型载重卡车 75 ②施工期扬尘
施工期扬尘主要来自土方的挖掘扬尘及现场堆放扬尘;建筑材料(白灰、水泥、沙子、石子、砖等)的现场搬运及堆放扬尘;施工垃圾的清理及堆放扬尘;人来车往造成的现场道路扬尘。
③施工期废水污染源
施工期产生的废水包括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本身产生的废水,施工废水主要包括土方阶段降水井的排水,结构阶段混凝土养护排水,以及各种车辆冲洗水。
④施工期固体废弃物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施工渣土及损坏或废弃的各种建筑装修材料。
10
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①施工噪声影响
根据噪声污染源分析可知,由于施工场地的噪声源主要为各类高噪声的施工机械,这些机械的单体声级一般均在80dB以上,且各施工阶段均有大量设备交互作业,这些设备在场地内的位臵,同时使用率有较大变化,因此很难计算其确切的施工场界噪声,根据本工厂施工量,按经验计算阶段其各施工阶段的昼夜声级见表。
各施工阶段昼、夜声级估算值
单位:dB(A)
施工阶段 土方阶段 结构阶段 装修阶段 昼间场界噪声 75-85 70-85 80-95 标准值 75 70 85 夜间场界噪声 75-85 65-80 禁止施工 标准值 55 55 55 ②施工扬尘的影响
由于土石方过程破坏了地表结构,会造成地面扬尘污染环境,其扬尘量的大小与诸多因素有关,是一个复杂、较难定量的问题。
(二)项目建成后环境影响分析
作为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基本无工艺废气和生产废水排放,因此污染源分析主要是燃料燃烧废气、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
1、水污染源分析
拟建项目的水污染源主要是生活污水。按人均每天用水150L估算,生活耗水量每天480立方米。污水类型包括洗浴排水、冲厕排水和厨房污水。
2、噪声影响分析
项目建成后,生产车间的噪声主要来源于茶叶生产加工设备
11
运转时产生噪声。由于乌龙茶加工设备采用的均为低功率设备,故所产生的噪声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二)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通过对施工期环境影响的分析,施工期主要污染为噪声与扬尘,为减少其环境污染,应做到:
(1)现场施工中,建筑材料的堆放及混凝土拌和应定点、定位,并采取防尘措施,设臵挡风板。施工期间尽量选用烟气量较少的内燃机械和车辆,减少尾气污染,施工道路经常保持清洁,湿润,以减少汽车轮胎与路面接触而引起的扬尘污染,同时车辆应限速行驶;混凝土搅拌等高噪声作业及施工车的进出口,尽可能远离居民住宅,施工车场地尽量平整,减少颠簸声,以减少施工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2)施工中做到无高噪声及爆炸声,打桩时不在夜深人静时进行,吊装设备噪声满足环保要求;
(3)施工中不产生超标准的空气污染,环保措施与工程进度做到“三同时”,环境治理设施应与项目的主题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
(4)建筑垃圾及时清理,文明施工;地块周围树立高于3米的简易屏障,或在使用机械设备旁树立屏障,减少施工机械的噪音。
七、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发展乌龙茶市场空间大,前景广阔。****县茶叶资源丰富,而且适宜生产开发有机乌龙茶。通过开发推广有机乌龙茶,可大大提高茶资源综合利用率,丰富茶叶产品,延长茶叶产业链条,增强茶叶产业整体实力,带动茶叶产业发展,直接促进茶农增收
12
脱贫。而且发展茶叶利于保护生态。项目实施单位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完全能够独立完成项目任务。实施该项目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扶贫效益和生态效益,切实可行。
2、 建议
强化项目进程中的投资、质量、进度计划,注重对可能发生的不利条件及变化因素的预测与防范对策,以保证项目按期完成。
(1)实行速度管理,加强项目运作进度,以避免市场可能的由高峰期向下降期转折的风险。
(2)公司各部门紧密配合,以加快项目运作进度。 (3)要做精品,产品设计各个环节都要以招标方式求得高水平设计出来的标志性、有品位的产品。
(4)项目成本须合理控制。
(5)注意严格的按照既定方案去做每一件事,统一调配资金,物资和各项工作。特别要准备好抗风险资金,不可挪用。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