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植物学考研必备核心知识点

植物学考研必备核心知识点

来源:爱go旅游网
《植物学》

植物学考研必备核心知识点

绪论

一、植物界的类群及多样性 (一)、地球生命的起源 1-创世说; 2-自然发生说;

3-天外起源说。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是通过“前生命的化学进化”过程,由非生命物质产生,并经长

期进化延续至今,即“生命的进化起源说”。 (二)、生物界的划分 对于生物界划分出现如下系统: 1〉两界系统:

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C.Linnaeus)根据能运动还是固着生活、吞食还是自养把生物界划分为两界。

两界系统 动物界(Animalis)(能运动,异养); 植物界(Plantae)(固着,具细胞壁,自养)。 2〉三界系统:

19世纪前后,由于显微镜的广泛使用,人们发现有些生物兼具有动、植物的特征。据此1886年由赫克尔(E.Haeckel)提出三界系统,把具色素体、眼点、鞭毛、能游动的单细胞低等植物独立为一界,加入原生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Protista) 菌类、低等藻类、水绵 三界系统 植物界 动物界

3〉魏泰克的四、五界系统

1959年美国的魏泰克(whittaker)将真菌从植物界中分离出来,提出了四界系统, 原生生物界 四界系统 植物界 真菌界(Fungi) 动物界

1969年,美国的魏泰克(whittaker)将细菌和蓝藻从原生生物界中独立分出,而把生物界划分为

五界系统:

原核生物界(Monera)(蓝藻,细菌) 原生生物界 五界系统 植物界 真菌界 动物界 4〉六界系统:

1979年陈世骧根据生命进化的主要阶段,将生物分成3个总界的六界的新系统。 病毒 细菌界

1

《植物学》

六界系统 蓝藻界 植物界 动物界 真菌界

(三)、植物界的六大类群(二界系统)

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是现今世界上种类最多,形态构造最复杂,和人类经济生活最密切、最进化的一类植物。全部树木和绝大多数经济植物都是 种子植物,本课程的形态解剖部分将着重讨论 种子植物的结构。 (四)、植物的多样性 (1)种类繁多,数量浩瀚 (2)分布广泛 (3)形态结构多种多样 (4)营养方式多样

光和自养植物、化学自养植物、寄生植物、腐生植物 (5)生命周期差别很大

细菌为20-30min;草本类型多为一年、两年生植物;多年生种子植物,其中木本树龄可达成百上千年。如非洲的龙血树树龄可达8000年。 (五)、我国植物资源的丰富性

我国植物资源丰富,仅记载过的高等植物就约3万种,占世界高等植物的1/8,是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仅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居第三位。 二、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一)植物是自然界的第一生产力(光合作用) 1)有物质生成 2)有能量积蓄 3)有O2放出: (二)植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与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植物的合成和矿化作用使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包括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从而得以循环往复。 例如碳素循环(Carbon cycle)中通过光合作用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平衡;通过生物固氮作用(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n)维持氮素循环(nitrogen cycle )。

总之,在物质循环中,只有通过动物和植物等生物群体的共同参与才能使物质合成和分解、吸收和释放协调进行,维持生态上的平衡和正常发展。 (三)、植物界是植物种质保存的天然基因库

种质:决定植物“种性”并将其丰富的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总体。大到一个遗传原种的集合体,小到控制个别遗传性状的某一基因片段。

全世界现有植物50多万种,高等植物23 万多种,经过人类驯化的约有2000多种。

值得一提的是种质资源的流失是很严重的。自地球形成至今90%以上的生物种类已经不存在了。 (四)、植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1)植物具有净化大气、水体、土壤以及改善环境的作用

(2)植物对环境的监测(环保):通过利用某些植物对有毒气体的敏感性作为环境污染程度的指示。 (3)植物具有水土保持的作用:植被覆盖特别是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的作用。 三、植物学的发展概况及分科 (一)、植物学发展简介 1、我国是研究植物最早的国家

a、早在四、五千年前就积累了有关植物的知识。春秋的《诗经》记载描述了200多种植物。 b、晋代 嵇含的《南方草木状》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植物志。

c、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详细描述了1880种药物,其中一半以上是药用植物。

2

《植物学》

d、清代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记述了1714种栽培植物和野生植物,积累了丰富的植物学知识。 e 、十九世纪中叶,李善兰(1811—1882)与外人合作编译《植物学》一书,该书是根据英国林德勒(J.Lindley 1799—1865)的《植物学纲要》中的重要篇章编译而成,共八卷,为我国第一部植物学译本。 2、国外植物学的发展:

a、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首创欧洲的植物园和德奥弗拉斯(前370—前285)所著《植物的历史》和《植物本原》。

b、瑞典植物学家林奈(1753)发表了植物种志,创立了植物分类系统和双名法,为现代植物分类学奠定了基础。

c、19世纪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1808—1882)首次提出细胞学说,使生物学向微观世界推进。

d、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发表的《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生物进化论的观点,引导生物学向宏观世界发展。

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以来,随着近代物理学、化学的发展,生物学正沿着微观和宏观的研究深入,形成了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许多新的分枝学科。近20年来,生命科学突飞猛进,宏观方面,采用先进的技术,如遥感技术,进一步揭示植物间的分布和演化规律,微观方面分子水平上对生命活动本质进行研究。

(二)植物学研究内容及分科

1、植物学定义:是研究植物界和植物体的生活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植物学研究内容:植物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生长发育规律;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分布的规律;植物的进化与分类和植物资源利用等方面。 3、植物学分科

a、植物形态学 plant morphology 植物细胞学plant cytology 植物解剖学 plant anatomy 植物胚胎学plant embryology b、植物分类学 plant taxonomy c、植物生理学 plant physiology d、植物遗传学 plant Genetics

e、植物生态学plant ecology和地植物学 geobotany

随着物理学、数学、化学等学科的发展,电子显微镜、电子计算机、激光以及其他技术的应用,近年又形成许多新的分科。如,分子生物学、植物细胞生物学、植物发育生物学、分子植物学、分子遗传学。 (三)植物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描述、比较、实验

学习方法:预习—听讲—复习—实验—考试。

(四)植物学与专业的关系

植物学是一切以植物为生产或研究对象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生物科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林学、森保、园林、环境等专业以后还要学习植物生理学、生态学等,植物学是学好这些课程的基础。

第一章 植物细胞

§1、1 关于植物细胞的认识

一、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二、细胞的研究史 1、细胞学的创立时期

1665年,英国人虎克发现细胞(Cell)

3

《植物学》

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1838)和动物学家施旺(1839)共同提出了细胞学说,细胞学说被称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细胞学的经典时期(1875 —1898 )

受精现象(1875)、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1880)、动植物减数分裂(1883、1886)、植物受精现象(1888)、线粒体( 1894 )、高尔基体( 1898 )、被子植物双受精现象相继发现。 3、实验细胞学时期(1898—1953)

1900年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重新)发现(1865) 1924年 孚尔根等首次介绍了DNA反应的方法。

1934年 本斯米等用超速离心机将细胞内线粒体分离出来。 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发现,奠定了分子生物学基础。

4、分子/现代细胞学时期(1953—现在)

1961年,通过尼伦堡等人的研究,确立了每一种氨基酸的“密码”。

DNA双螺旋结构的阐明被认为是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使细胞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现代细胞学阶段,使细胞的研究从超微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阶段,并相应产生许多新兴分枝学科如细胞分子生物学,细胞工程学以及带有综合特点的细胞生物学等。分子水平的研究,目的是认识讨论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从单纯观察发展到用实验方法来研究细胞,使人类进入有目的的改造细胞的阶段 三、细胞的多样性

1、形状多样(与其功能相适应)

游离的生长在疏松组织中的细胞---球形、椭圆形 (皮层细胞、髓); 起保护作用的细胞--- 多面体,彼此嵌合紧密(表皮细胞);

起支持和疏导作用的细胞---圆柱形、纺锤形(韧皮部、木质部细胞)。 2、细胞大小差异很大:

高等植物细胞直径:数μm—数十个μm,多数15—30 μm。 最小细胞,如枝原体,直径0.1—0.15 μm。

少数大细胞,如番茄果肉、西瓜瓤细胞直径可达1mm,肉眼可见,最长的棉花纤维细胞长可达650mm。 四、原核细胞(procaryotic cell) (1)无核膜,仅有些比较集中的核区; (2)核区内分布环状DNA丝;

(3)细胞质内无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分化。 (4)细胞质内有游离的质粒(plasmid),是裸露的核外DNA,可遗传。 枝原体、细菌、放线菌、蓝藻等低等植物由原核细胞构成。 五、非细胞结构的生命—病毒(virus)

病毒:无细胞结构,有生命的特殊有机体

(1)大小:比细菌小,比Pr大,介于100—3000Å之间。 (2)组成:Pr外壳包围着核酸芯子

(3)形状:在电镜下病毒的形状、大小差异很大。

(4)生活方式:不能在非生命物质上生长而需在活的有机体上生存,能感染细菌、动物和植物形成动植物病害。

因此,病毒是简单原始的生命形式,细胞是生物有机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2植物细胞的构造与功能

一、原生质及其理化性质

(一)原生质protoplasm —泛指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组成成分,名称)

4

《植物学》

(二)原生质的化学组成 (1)、水和无机盐

A、水 结合态(结构部分) 游离态(溶剂)

一般旺盛生长的幼苗及嫩叶中含水量较高,(60-90%),衰老的叶子含水量低,休眠种子含水量最低,只占鲜重的10—14 %。

B、无机盐---植物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Fe 、Mg—与叶绿素形成有关 S、N、P—与Pr的合成有关 (2)、蛋白质(Protein) (三级结构)

组成:Pr是以氨基酸为单位构成的长链分子,分子量很大,可从五千到百万以上。 Pr占原生质干重60 % 。 Pr按其功能分为三类 : ①结合Pr:组成原生质的结构物质

②酶Pr:催化作用(专化性 、高效性、多样性:植物中有2000多种) ③贮藏Pr:贮藏的营养物质 (3)核酸(nucleic acid)

组成:由小分子的单位一核苷酸相连形成的长链分子, 两种类型:脱氧核糖核酸 (DNA):分布于细胞核中 核糖核酸 (RNA):分布于细胞质中 功能作用: 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4)脂类(lipid):甘油+脂肪酸

包括一大类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的脂肪性物质,如油、脂肪、磷脂、蜡、角质、栓质和固醇等,它们都是长链化合物,但分子链比核酸短的多。

功能作用 :

①结构物质(如磷脂与Pr 结合构成生物膜系统)。

②形成角质、木栓质、蜡,参与细胞壁形成(脂类具疏水性,不透水)。 (5)糖类(saccharide)

组成:化学通式为(CH2O)n . 功能作用:

①是光和作用的产物,是细胞进行代谢活动的能源。 ②同时也是构成原生质、细胞壁的主要物质 ③合成其它有机物的原料

类型:单糖:核糖(五碳糖)、脱氧核糖(五碳糖)、葡萄糖(六碳糖)

双糖: 蔗糖、麦芽糖

多糖 :纤维素、 淀粉、果胶物质

(6)其它生理活动物质:酶 、维生素、 激素、抗菌素

总之,组成原生质的化学元素:

大量元素:C、H、O、N占植物鲜重大,约99%以上,另外还有K、P、Ca、S、Fe等 微量元素:B、Cu、Mn、Zn、Na、Cl等十几种 (三)原生质的物理性质:

(1)无色半透明半流动状态的粘稠液体,比重比水大。 (2)是一种亲水胶体。

5

《植物学》

(3)原生质胶粒带有电荷,它使原生质具很大的吸水力及对物质的吸附作用, 如胶体破坏,原生质也就丧失活性,失去生命特性。 (四)原生质的生理特性:

具有生命现象,即具新陈代谢的能力(同化--光和;异化--呼吸)。 二、原生质体(protoplast )

——指活细胞中细胞壁以内各种结构的总称(结构名称)。

植物细胞在显微镜下可明显区分为:细胞质+细胞核 (一)细胞质:(cytoplasm)

1、质膜(plasmalemma;plasma membrane) 细胞质紧帖细胞壁的膜状结构,也叫细胞膜。 A、主要成分:磷脂(55—57%)和蛋白质,厚约80Å B、生理功能:

(1)使细胞与外环境隔离,保持相对稳定的细胞内环境; (2)具选择吸收的功能; (3)能量传递和信息传递;

(4)有大量的酶,生化反应的重要场所; (5)协调细胞壁物质的合成与组装 2、胞基质(cytoplasmic matrix)

A、定义:在电子显微镜下,看不出特殊结构的细胞质部分称胞基质。

B、主要成分:水、无机盐等小分子;脂类、糖类、氨基酸、核苷酸等中等分子;Pr、脂蛋白、RNA、多酶等生物大分子。

C、在生活的细胞中,胞基质做有规律的持续流动:1)转动式运动2)循环式运动 3、细胞器(organelle) :细胞质基质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小单位 。 1)、质体(plastid):

绿色植物特有的一类合成或积累同化产物的细胞器,被双层膜,由前质体(ptoplastid )发育而来。

A、白色体(leucoplast ):不含色素,多存在于幼嫩细胞、贮藏组织和一些植物表皮中,并根据贮藏物质的不同分为造粉体(amyloplast)造油体(elaioplast)和造蛋白体 (proteinoplast)。

B、有色体(chromoplast):内含大量胡萝卜素和叶绿素而呈现黄、红或橙色,这类质体常存在于花瓣、果实或一些植物的根(胡萝卜)中。

C、叶绿体(chloroplast) :存在于植物绿色的薄壁细胞中、主要是叶肉细胞中。所含数量因细胞而异,从十多个到数百枚不等。

色素: 叶绿素A(蓝绿)、叶绿素B(黄绿)

胡萝卜素(橙黄)、叶绿素(黄) 这些色素都分布在内部片层上。 结构:叶绿体呈球形、卵形,其内有基粒(granum)及基质(stroma 或matrix)片层 功能:(1)光合作用

(2)合成自身的DNA、RNA、Pr

(3)酶集中的场所

2)、线粒体(mitochondria )

形状:球形、棒形或细丝状颗粒。

结构特点:由双层膜包裹,其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

功能: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的“动力厂”,含自身的DNA,能独立合成Pr。 3)、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结构:以各种形状沿伸、扩展,形成各种管、泡、腔交织的复杂网状管道系统。 分类:光面内质网:与脂类、糖类的合成关系密切。

粗面内质网:膜表面附着许多核糖体小颗粒,合成Pr酶。

6

《植物学》

生长点→ 突破皮层、表皮 →形成侧根

③主根与侧根的生长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主根切断促进侧根生长。 (2)侧根的分布规律:

二原型———初生木质部辐射角两侧 三、四原型———正对初生木质部放射角 多原型———正对初生韧皮部 四、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构造

大多数单子叶植物,少数草本双子叶植物——根只有初生构造。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

次生生长(增粗生长):由次生分生组织(维管形成层与木栓形成层)的活动产生。 (一)维管形成层的产生及其活动

来源:结合组织 形成层 中柱鞘(部分)

转化过程::片断--→ 波状环--→圆环 次生韧皮部 维管形成层 次生木质部

维管射线 木射线 韧皮射线 (二)木栓形成层的产生与活动 来源:中柱鞘细胞 (三)根的次生构造:

维管形成层 次生维管组织 根的次生构造 木栓形成层 周皮

裸子植物根的特点:具树脂道、维管组织的简单性、原始性。 单子叶植物根的特点:以禾本科植物为例说明: 共同点:初生结构也分表皮、皮层、维管柱三部分。

区别:(1)根只具初生结构,没有次生分生组织,因此无次生结构。

(2)内皮层细胞常呈五面加厚,横切面呈马蹄形,常具通道细胞。

(3)中柱鞘较双子叶植物不活跃,只能产生侧根等。初生木质部为多原型,维管柱

中央具发达的髓。

五、根瘤与菌根

高等植物根系与土壤微生物共生(symbiosis)关系有两种类型:

(一)根瘤(root nodule):由固氮细菌,放线菌侵染宿主根部而形成的瘤状共生物。 根瘤细菌由根毛侵入根的皮层→根瘤菌迅速繁殖、皮层薄壁cell增生 形成 (二)菌根(mycorrhiza):高等植物根部与某些真菌形成的共生体,有三种类型: A 、外生菌根(ectotrophic mycorrhiza ) B、内生菌根(endotrophic mycorrhiza): C、内外生菌根(ectendotrophic mycorrhiza ): 六 、根的变态

(一)贮藏根:越冬植物的一种适应(贮藏物供来年生长发育用)。

根据来源分为:肉质直根(fleshy tap root):由主根发育而成。如萝卜、胡萝卜、甜菜。 块根(root tuber): 由不定根或侧根膨大而形成。如甘薯 (二)支柱根(prop root):起支持作用的不定根。

7

《植物学》

红树、玉米,榕树,四树木的板根。

(三)呼吸根(respiratory root):暴露于空气中,起呼吸作用的根(支根)向上生长,根外有呼吸的孔,内有发达的通气组织,利于通气和贮存气体。 如:红树、水松。

(四)气根(aerial root):生长在热带的兰科植物自茎部产生不定根悬垂在空气中称为气根。构造上缺乏根毛和表皮而由死cell构成的根被所代替。根被具吸水作用。

(五)攀援根(climbing root):常春藤、络石凌霄等的茎细长柔弱,不能直立,茎上产生不定根,攀援上升。

(六)寄生根(parasitic root):有些寄生植物,如桑寄生属、槲寄生属、菟丝子属的植物,借助于茎上形成的不定根伸入寄主组织内,吸取寄主体内的养料和水分,这种根称为寄生根,也称吸器

§4、2 茎(stem)的功能与基本形态

(一) 茎的功能:1)输导2)支持 3)贮藏 4)繁殖 (二)茎的基本形态和术语 (1)节(node) (2)节间(internode) (3)叶腋(leaf axil) (4)顶芽(terminal bud) (5)腋芽(axillary bud) (6)叶痕(leaf scar)

(7)维管束痕(bundle scar) (8)芽鳞痕(bud scale scar)

B、 发育异形叶性:由于发育年龄不同而产生的异形叶性。 如桧柏:幼年叶→针形; 蓝桉:嫩枝叶→卵形 ,无柄;

老年叶→鳞片状 老枝叶→细长,披针形或镰形 二、叶的发生和生长

叶的各部分,在芽开放以前早已形成,它以各种方式折叠在芽内,随着芽的开放,由幼叶逐渐生长成成熟叶。 (1)叶的发生

(2)一般叶的生长期是有限的 三、叶的解剖构造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构造:

1、表皮 上表皮 气孔(stoma)少 角质层厚、色深 下表皮 气孔多 角质层薄、色浅

一层生活的薄壁细胞,不含叶绿体,细胞排列紧密,无胞间隙,形成蜡被,各种表皮毛。 2、叶肉 (mesophyll)

栅栏组织(palisade tissue) 海绵组织(spongy tissue)

异面叶(bifacial leaf):有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分化的叶。 等面叶(isobilateral leaf):无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分化的叶。 3、叶脉(vein):分布于叶肉中,是叶中的维管束,成网状排列。 功能:支持、运输

传递细胞(transfer cell):细脉中与筛管分子和管状分子相连的一些薄壁细胞。 特点:1)薄壁细胞;2)细胞壁内突

3)具浓厚的细胞质,正常发育的细胞器

8

《植物学》

4)胞间连丝丰富,增加细胞间直接传递能力。

功能:对叶肉细胞与细脉之间水分蒸腾,溶质交换以及光合产物的短途运输有重要的作用。 (二)裸子植物的叶的构造

大多数常绿, 少数落叶 如 落叶松属、金线松属、银杏属 外形:针形、线形、鳞片状→针叶树 以松属叶的构造为例:

(1)外形:针状,2—5针成束生长在不发育的短枝上,整个束为圆柱形,单个针叶呈半圆形、三棱形。 (2)解剖结构:

A、表皮系统:表皮cell:一层、砖形、厚壁,腔小,外被发达的角质 下皮(hypodermis):一至多层,厚壁,转角处层数多。 气孔器: 内陷气孔。由一对保卫cell及副卫cell组成, B 、叶肉:细胞壁内褶,含叶绿体的薄壁细胞,增加光合面积。 具树脂道(resin cannal)(外生、内生、中生、横生树脂道) C、维管束:

内皮层:由厚壁组织组成, 排列整齐,无胞间隙,成熟后细胞壁木化,径向壁上有明显的凯氏点。 维管束(1—2个)

木质部(近轴) 管胞、薄壁细胞 韧皮部(远轴) 筛胞、韧皮薄壁细胞 。 转输组织: 转输薄壁细胞、 转输管胞

松柏类植物共性:有下皮、内陷气孔、内皮层、 转输组织、内褶叶肉细胞。 (三)单子叶植物叶的构造 1、表皮:分上、下表皮,

A、表皮细胞 长细胞 长径沿叶的纵轴方向排列。 短细胞 栓细胞(suberized cell) 硅细胞(silica cell)外突成刺状 B、泡状细胞(bulliform cell)

C、气孔: 2保卫细胞:哑铃形+2副卫细胞:梭形 2、叶肉:形状不一,细胞壁内褶, 3、叶脉:平行脉

机械组织:厚壁纤维——增强叶片支持作用。 外层:薄壁细胞 C4植物(高光效 )。 内层:厚壁细胞 C3植物(低光效) 维管束 木质部,近轴面;韧皮部 ,远轴面 四、叶的形态构造与生态条件的关系

(一)、 水分条件对叶的形态影响较大,水分适应分为: 旱生植物 中生植物 湿生植物 水生植物 1、旱生植物(xerophyte)叶的特征: A、硬叶类植物:夹竹桃、松树、铁树

1)叶片小而厚、硬,

2)角质层发达,表皮上常有腊被及各种表皮毛;或具副表皮 产生下皮层,气孔下陷,气孔窝。

3)栅栏组织多层,分布于叶两面,海绵组织和胞间隙不发达或 叶肉细胞壁内褶;

4)机械组织发达,维管束(叶脉)发达,保证水分及时供应。

9

《植物学》

B、肉质植物:翠宝、景天、芦荟、龙舌兰、马齿苋、猪毛菜

1)叶片肥厚,

2)叶肉细胞增多且肉质化、贮水, 3)叶肉细胞的细胞液度高,保水能力强。 仙人掌科植物:叶片退化成刺,茎肥厚多汁。 2、湿生植物叶结构特点:

1)叶片大而薄,

2)角质层不发达或没有,一般无蜡被和毛状物; 3)海绵组织发达或无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区别; 4)叶脉的机械组织不发达,胞间隙大。 3、水生植物(hydrophyte)结构特点:

1)叶片大而薄,,沉水植物叶片成丝状细裂; 2)表皮上无角质层或很薄

3)叶肉层数少,无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分化,形成发达的通气组织;4)叶脉少,输导组织、机械组织退化 。

阳地植物(sun plant):在充足的光照下才能生长好,不能忍受蔽荫的环境。 阳叶(sun leaf)→旱生结构特点,如松、桦、山杨等。

阴地植物(shade plant):适应在弱光条件下生长,不能忍受强光照射。

阴叶(shade leaf)→湿生结构特点 : 叶大、薄, 栅栏与海绵组织分化,胞间隙发达。 五、叶的寿命与落叶 (一)叶的寿命: 因树种而异

1、落叶树(deciduous tree):叶的寿命只有一个生长季。如 杨、柳、槐、榆。 2、常绿树(evergreen tree):叶的寿命为1年以上至多年。如松、柏、荔枝。 裸子植物多 松属2—5年 冷杉5—10年 双子叶植物少 女贞—3年 (二)落叶

1、原因:①矿物质积累过多,引起生理机能的衰老而死亡;

②生理干旱,落叶是 维持水分的平衡的一种适应。

2、过程:①离区(abscission layer)的产生

②形成保护层(protective layer)

六、叶的变态

(一)苞叶与总苞 (有的可作为区别种属的特征)

苞叶(bracteal leaf) :一朵花下面的一种特殊的叶,保护花和果实。 总苞(involucre):一个花序下面由苞叶集生而成,如向日葵。 (二)鳞叶(scale leaf):叶的功能特化或退化成鳞片状。 A、鳞芽外的鳞叶,称芽鳞(bud scale) 两种 B、地下茎: 肉质 :洋葱、百合的鳞叶 膜质:球茎(荸荠、慈菇)

(三)叶刺(leaf thorn):叶的一部或全部变成刺,如小檗(三棵针)、洋槐。 叶刺发生于枝条的下方,叶刺腋中有腋芽,以后发展成短枝。 刺槐的托叶变成刺——→托叶刺。 仙人掌科植物 叶——→刺。

10

《植物学》

(四)叶卷须(leaf tendril):由叶的一部分变成卷须状,用以攀援,常由复叶的叶轴、叶柄或托叶转变而成。

叶卷须——与枝条之腋间有腋芽。 茎卷须——与枝条之腋间无腋芽。 (五)叶状柄(phyllode):

叶柄转变成扁平的片状,并具叶的功能,称叶状柄。

如台湾相思树:幼苗→羽状复叶。后→小叶片退化,叶柄扁平→叶状柄。

澳大利亚干旱区的一些合欢属植物:初生叶→羽状复叶,后产生的叶→仅具叶状柄。 (六)捕虫叶(leaf insectivorous apparatus):

有些植物具有能捕食小虫的变态叶,称捕虫叶。捕虫叶有的呈瓶状(如猪笼草)、有的为囊状(如狸藻)、有的呈盘状(茅膏菜)。 (七)、同功器官与同源器官

A、同功器官(analogous organ):来源不同,但功能、形态构造相同的器官变态。如:茎刺与叶刺,茎卷须与叶卷须。

B、同源器官(homologous organ):来源相同,功能不同、形态构造不同的器官变态。如叶卷须、叶刺、鳞叶、捕虫叶都是叶的变态。

第五章 种子植物繁殖器官的形态构造及生殖过程

繁殖(reproduction )有三种方式:A、营养繁殖(vegetative reproduction ):自身营养体的一部分从母体分离形成新个体的方式。B、无性繁殖(孢子繁殖)(asexual reproduction ) :植物产生具有繁殖能力的特化细胞——孢子,由孢子发育成新的个体。C、有性繁殖(sexual reproduction ):形成特殊的生殖细胞——配子,配子融合形成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的个体。 同配 异配 卵式生殖

§5.1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

一、花的形态结构及发育 (一)花的组成

1、花梗(pedicel): 2、花托(receptacle):

3、花被(perianth ):两被花(dichlamydeous flower) 单被花(monochlamydeous flower) 无被花(achlamydeous flower) A、花萼(calyx):若干萼片(sepal)组成,常绿色(光合) 分离→离萼;连合→合萼;

B、花冠(corolla):若干花瓣(petal)组成,排成一轮或多轮,鲜艳. 离瓣花(choripetale):桃、梨, 辐射对称 合瓣花(synpetal):牵牛、丁香。 两侧对称

4、雄蕊群(androecium):雄蕊总称,花被内方,在花柱上呈螺旋或轮状排列。 花药(anther)——囊状物(里形成花粉粒) 花丝(filament)

根据花丝长短、雄蕊数目、分离、连合可分为:离生雄蕊、单体雄蕊、二体雄蕊、多体雄蕊、聚药雄蕊、二强雄蕊、四强雄蕊、冠生雄蕊。 花药成熟后开裂方式:纵裂、瓣裂、孔裂。

5、雌蕊群(gynoecium):所有雌蕊总称,位于花中央。 柱头(stigma) : 花柱 (style) :

子房壁(ovary wall)

11

《植物学》

子房 子房室(locule) 胚珠(ovule)(着生在胎座上) 单雌蕊:单心皮构成。

离生雌蕊:多心皮构成,其中各个心皮分离。 合生雌蕊:多心皮连合组成一个雌蕊。

从起源上讲,雌蕊是一至数个变态的叶——心皮卷合而成 (二)花的组成部分的变化及花序 完全花(complete flower):

单生花(solitary flower):在枝顶或叶腋处只着生一朵花称为单生花

花序(inflorescence ):在枝顶或叶腋处着生许多花,并在花轴上按一定的顺序着生。

花序的类型:无限花序(indefinite inflorescence) 有限花序(definite inflorescence ) (三)花芽分化 A、分化顺序:

B、花芽形态:随植物而异,一般比叶芽肥大 C、分化时间:

落叶树:前一年夏季花芽分化→休眠→第二年春天继续发育至开花 春夏开花的常绿树:冬季或早春花芽分化 如柑桔。 秋季开花的常绿树:当年夏天花芽分化 ,如油茶。 二、雄蕊的发育与构造

(一)花药的发育、构造与花粉粒的形成

a雄蕊的构造:

b、花药的发育(百合花药)

(二)花粉粒(pollen grain)的形成与构造 花粉粒细胞壁: 外壁(exine):厚,具纹饰、萌发孔。

主要成份:孢粉素、纤维素、类胡萝卜素、Pr、类黄酮素、脂类、 内壁(intine):较薄

主要成份:纤维素、果胶质、半纤维素、Pr

内外壁中的识别蛋白与雌蕊组织之间的识别反应决定花粉是否萌发以及亲和性和不亲和性。 (三)花粉生活力:大多数存活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

花粉败育(abortion ):有些植物散出的花粉发育不正常不能起到生殖作用的现象 。

雄性不育(male sterility ):由于遗传和生理原因或外界环境的影响,花中的雄蕊得不到正常发育,使花药发育畸形或完全退化的现象。 三、雌蕊的发育与构造 (一)雌蕊的构造

(1)柱头:

(2)柱头:

(3)子房:子房壁:腹逢线:两个小维管束

背逢线:一较大维管束 胎座:腹缝线上胚珠着生的地方 珠心(nucellus) 珠被(integument) 胚珠 珠孔(micropyle)

12

不完全花(incomplete flower):如:无被花、单被花花

《植物学》

合点(chalaza) 珠柄(funiculus) (二) 、胚珠发育过程:

蓼型(Polygonum type)胚囊(embryo-sac)的发育过程:

珠心→孢原细胞→胚囊母细胞→四分体→单核胚囊→二核胚囊→四核胚囊→八核胚囊 四、开花与传粉 (一)开花(anthesis):

1、开花:当雄蕊中的花粉粒和雌蕊中的胚囊(或二者之一)已经成熟时,花萼和花冠即行开放,露出雄蕊和雌蕊的现象。

2、开花的年龄:竹子、1-2年生植物几个月即可开花,一生只开一次。多年生植物到达开花年龄后,每年按时开花延续多年。

3、开花的季节:受环境(光周期、温度、水分)和植物内在因素影响。杨柳、连翘早春开花;山茶深秋或初冬开花。

4、开花期(blooming stage):一株植物从始花到末花所经历的时间。(每朵花开放时间长短各种植物亦不同)

(二)传粉(pollination):

1、传粉(授粉):成熟花粉粒借外力传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 2、传粉方式: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A、 自花传粉(self-pollination):成熟花粉粒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生产上常将同株异花传粉或同品种异株传粉也称为自花传粉。

闭花受精(cleistogamy) :花尚未开放,已完成受精作用的现象。

B 、异花传粉(cross-pollination):一朵花的花粉粒传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过程。可发生在同株各花间,同一品种间和同种内不同品种间。

从生物学意义上讲,异花传粉有益,自花传粉有害。 3、植物对异花传粉的适应:

A、适应方式:单性花: 雌雄蕊异熟: 雌雄蕊异长: 雌雄蕊异位: 自花不孕: B、异花传粉媒介:

风媒植物(anemophilous flower)—风媒花:花被小,无颜色或无蜜腺及香味,花粉粒小、光滑、 干燥 而轻,早春开花。

虫媒植物(entomophilous flower)——虫媒花,具鲜艳美丽的花瓣,具蜜腺及香味,花粉粒大,粘集成块,以便粘附在昆虫体上。 五、受精(fertilization):

雌雄性细胞,即卵细胞和精细胞相互融合形成合子的过程。

(一)花粉粒的萌发和花粉管的形成1、花粉粒的萌发:花粉粒落在柱头上,经过识别(recognition),亲和的花粉粒则从柱头上吸水,内压增加,花粉粒的内壁穿过外壁上的萌发孔向外突出,形成花粉管。 (二)被子植物的双受精(double fertilization):

精子+卵――→合子(zygot)(2N) 精子+2极核→初生胚乳核(3N) (三)受精的选择性

2、花粉管的生长:花粉管穿过柱头组织,通过花柱,到达子房。从珠孔穿过珠心进入胚囊。

13

《植物学》

只有在遗传性上差异既不过大,也不过小的亲本之间才能实现受精。大多数植物广泛表现为种内异花受精。

(四)双受精作用的生物学和实践意义

1、父母本具有差异遗传物质的单倍体的雌、雄配子融合成一个二倍体的合子,恢复了各种植物原有的染色体数目,保持了物种遗传的相对稳定性。

2、同时又出现新的遗传性,产生出有一定变异的后代。即遗传性的变异。

3、三倍体的初生胚乳核产生三倍体的胚乳,作为胚发育的营养物质,使子代变异性更强。 六、种子和果实 (一)种子的形成

(1)胚(embryo)的发育(以荠菜为例)

双子叶植物的胚:顶端分裂分化形成两对称子叶

基细胞:膨大成泡状不再分裂或膨大成泡状分裂参加胚柄(suspensor) 合子 顶细胞:原胚→球形原胚 →心形胚 →鱼雷胚 →成熟胚 (2)多胚现象(polyembryony)与无融合生殖(apomixis) A、无融合生殖——不经受精而产生胚的生殖过程。

卵(n)---------------------→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胚(n)常不发育 反足细胞(n)/助细胞(n)-----→无配子生殖(apogamy)-------→胚(n)常不发育 珠心(2n)/珠被(2n)---------→无孢子生殖(apospory)------→胚(2n)可育 B、多胚现象:有些植物种子里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胚。 来源:

① 经受精的细胞形成多胚 如合子分裂产生多胚;裸子植物、百合助细胞受精形成多胚

② 胚囊内的细胞、助细胞、反足细胞不经受精发育形成胚,只具母体特性、不育。 ③由珠心、珠被分裂形成多胚,称不定胚(adventive embryony),具母本特性。 (3)胚乳的发育 (二)果实的形成

果皮分为外、中、内果皮三层:

外果皮(exocarp):一般薄,1—2层细胞,通常具角质层和气孔,有时还有蜡粉和毛。 中果皮(mesocarp):很厚,占整个果皮的大部分,结构上着异很大。 肉质:苹果 革质:豌豆 维管束发达:柑桔

内果皮(endocarp):坚硬或浆状。

单性结实(parthenocarpy):不经受精,子房也能长大发育果实, 所以成的果实无种子,香蕉、柑桔、柠檬。

营养单性结实:子房不需要传粉或任何刺激。

刺激单性结实:子房虽不需受精,但仍需受粉,需 的刺激。 果实的类型

(一)单果(simple fruit),是一朵花中只有一个雌蕊形成的果实。 干果: 裂果(dehiscent fruit):蓇葖果(follicle)、 荚果(legume)、

角果(长silique;短silicle)、 蒴果(capsule)、 闭果(achenocarp):瘦果(achene)、坚果(nut)、颖果(caryopsis)、 翅果(samara)、分果(schizocarp)

肉质果(fleshy fruit):浆果(berry)、核果(drupe)、柑果(hesperidium) 、

14

称无子果实 如 《植物学》

梨果(pome) 、瓠果(pepo)

(二)聚合果(aggregate fruit),由一朵花的若干离生心皮雌蕊形成,每个心皮形成一个小果。 聚合瘦果: 草莓 聚合坚果: 莲

聚合核果: 悬钩子 聚合蓇葖果果: 八角、 玉兰

(三)聚花果(collective fruit)(复果multiple fruit):整个花序形成果实,如桑椹、凤梨(菠萝)、无花果等。

(四)果实与种子的传播

(1)借风力传播

(2)借果实裂开时的弹力和自落传播 (3)借人和动物的活动传播 (4)借水传播

§5.2 裸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及其生殖过程

以松属植物为例:

一、 大、小孢子叶球的构造和发育

(一)小孢子叶球:春季,在当年生枝条的基部形成。 中轴

螺旋排列于

小孢子叶:下面并列两个小孢子囊(花粉囊) 囊壁:数层细胞

造孢细胞(核大、质浓)--→小孢子母细胞--→四分体--→ 四个小孢子 (二)大孢子叶球:春季,在新枝顶端形成,由木质鳞片状的大孢子叶(珠鳞)和不 育的膜质苞片成对螺旋状排列在一长轴上组成。 中轴 珠被

大孢子叶(珠鳞、木质)-→大孢子囊-→珠心-→大孢子母细胞-→四分体-→大孢子可育 苞片(膜质) 珠孔 (远离珠孔端)

二 、雌、雄配子体的结构和发育

(一)雄配子体:小孢子是雄配子体的第一个细胞,发育形成雄配子体(成熟花粉粒)。 单核小孢子--→第一原叶细胞(消失)

胚性细胞--→第二原叶细胞(消失) 精子器原始细胞--→粉管细胞 生殖细胞 (二)雌配子体:胚乳+颈卵器(archegonium) 近珠孔处

大孢子—→游离核—→雌配子体(胚乳)→形成3—5

个颈卵器--→中央细胞--→卵细胞

颈细胞 腹沟细胞

三 、传粉与受精

柄细胞——被吸收

生殖细胞 精子(消失) (花粉管里) 体细胞

精子 破裂 颈细胞 消失 合子(2N) 释放 颈卵器 腹沟细胞 精子 卵细胞

15

《植物学》

裸子植物从传粉到受精之间的时间间隔一般较长,一般在第二年夏季完成受精过程。

四、胚与胚乳的发育和种子的形成

(一) 多胚现象 (二)

种子及球果的形成

大孢子叶球------------------------------------------→球果(cone)

珠鳞---------------------------------------------→种鳞(cone scale)← 颈卵器----------→胚 (2N) 裸露于

珠心-----→雌配子体 种子---

大孢子囊 胚乳------------→胚乳(N)

珠被------------------------------------→种皮

松属植物从开始产生大、小孢子叶球到种子形成,约需二年的时间。

引言

一、两种分类系统:

人为分类系统:不是根据植物的自然性质,也没有考察彼此间在演化上的亲疏关系,就一、两个特点或应用价值进行分类。

自然分类系统:利用现代自然科学的先进手段,从比较形态学、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植物化学、植物生态学等不同角度,反映植物界自然演化过程及彼此间亲缘关系进行分类。 将植物界50万种以上植物分为16个门 二、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命名 (一)植物界的分类单位(taxa):

界、门、纲、目、科、属、种(species)、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as)、变型(Forma)、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生理、形态特征的生理类群,同种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而且彼此杂交可以产生后代。

种群(Population):在一个分布区的所有种内植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二)植物界分类的依据:

1 形态学依据:依据形态结构特征分类。优点是:直观、简便。

2 细胞学依据:以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性质来作为植物分类的依据。

3.化学依据:植物的化学组成随种类而异,因而化学成分可以作为分类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植物碱、酚、萜、糖、蛋白质、DNA等等。常用的有血清学方法和电泳分析法。

4.分子生物学依据:在染色体DNA结构上寻求分子水平差异,作为分类的依据。

5. 超微结构和微形态学依据:利用电镜技术研究植物在超微结构的差异作为分类依据。(三)植物命名法

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的名字,但在命名上十分混乱,往往存在同物异名的现象,如番茄,南方称为番茄,北方称为西红柿,英语称tomato ;马铃薯,南方称为洋芋,北方叫土豆,英语叫potato,此外还有同名异物的现象,如黄瓜香,可能是荚果蕨,也可能是地榆(蔷薇科)。

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1753年,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在巨著«植物种志»中,提出了为植物命名的双名法。双名法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为植物命名。

属名 + 种加词 + 命名人缩写 属名:一般为拉丁名词,词首大写。

种加词:一般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名词,形容词一般与属名在性、数、格上一致,开头字母小写。命名原则:

16

胚与胚乳的发育

《植物学》

1、优先律原则:植物新种名称的发表有优先权,符合法规的最 早发表的名称为正确名词。 2、单一原则:每种植物只有一个合法的正确名称。

第一章 藻类植物Alage

第一节 藻类概述

一、藻类植物的共同特征 1.具有进行光和作用的色素 2.原植体植物,形态差异较大 3.生殖器官多数为单细胞 4.合子不形成胚,直接发育为个体

5.主要生活于水中,适应性强;深海、高山、温泉、等均有分布 二、藻类的起源及演化:

藻类植物出现在35—33亿年前,最早出现蓝藻, 地球上大约有三万种藻类,一般分为八个门。

第二节 蓝藻门Cyanophyta

一、蓝藻门的主要特征

(一)形态构造 中央质(中心质):细胞中央,含有核质, 有遗传物质 原生质体 结 周质(色素质):含有叶绿素a、藻蓝素、藻红素等,在电 镜下可见一些片层,是

光合作用场所。

构 胶质鞘 细胞壁

内层:纤维素形态:单细胞、群体、丝状体

异形胞(heterocyst):在蓝藻的藻丝上常含有特殊的细胞,由营养细胞形成,比营养细胞大,细胞内是空的,称异形胞。 (二)繁殖

营养繁殖:单细胞类型:分裂繁殖

丝状体:藻殖段(homogonium)

无性繁殖:在丝状体上产生厚壁孢子(由营养细胞形成,营养物质积累,细胞壁加厚)萌发或休眠 丝状

体(三)分布:分布很广,从两极到赤道均有分布

水华:蓝藻在水面或营养丰富的水体中大量聚集。 二、蓝藻的代表植物

颤藻属:(Oscillatoria):颤藻念珠藻属:(Nostoc):丝状体,分布于胶质鞘内,细胞排列成念珠状,如:念珠藻,发菜,地木耳。 螺旋藻属(Spirulina):螺旋藻 三、作用: 固氮、食用、饲料

Euglenophyta一. 裸藻门的一般特征

形态构造:无细胞壁,有鞭毛,外部为质膜,膜内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周质体。其中有细胞核、载色体、眼点、伸缩泡等结构。 二. 繁殖方式:

细胞纵裂繁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着生鞭毛一端凹陷,核进行有丝分裂,鞭毛、眼点分裂,然后细胞本身纵裂,一个子细胞保留原来鞭毛,另一个生出新的鞭毛。 三 分布:

17

《植物学》

绝大部分生活于海水或淡水中。第四节 金藻门 Chrysophyta一、金藻门的一般特征: 1、有单细胞、群体、丝状体等类型; 2、有或无鞭毛;

3、细胞壁由两个相互套合的半片组成,壁内有硅质沉淀,含有叶绿素a , ß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藻体呈现黄色和金黄色。 二、繁殖:

无性繁殖:游动孢子、静孢子 有性繁殖:同配、异配和卵式

第五节 硅藻门 Bacillariophyta一、硅藻类(Diatoms)为例

1.形态结构:

细胞壁是两个套合半片组成,半片为瓣,外面半片为上壳,里面的半片为下壳,侧面为环带,上、下壳均由果胶质和硅质组成。有的种类瓣面上有花纹。细胞中央有液泡,紧帖细胞壁有一层原生质,其中有数个载色体。有运动能力的硅藻背部有脊缝,运动方向是沿着纵轴的方向前进和后退。

2. 繁殖:分裂繁殖:分裂时,上、下壳分开,原生质体膨大,核进行有丝分裂,然后原生质体沿与瓣面平行方向分开,一个子原生质位于母体上壳内,另一个位于下壳内,最后,各自分泌出另一半细胞壁,新半片始终位于子细胞的下壳。子细胞缩小到一定程度后,以形成复大孢子的方式来恢复大小。

第六节 绿藻门 Chlorophyta

一、绿藻门的一般特征 (一)形态结构:

形态:单细胞、群体、丝状体和叶状体,少数类型有鞭毛,多数类型只在繁殖期间产生带鞭毛的孢子或配子。 构造:

细胞壁:内层:纤维素 外层:果胶质,粘液化 细胞核(一至多个)

原生质 细胞质:有载色体,含有叶绿素a、液泡 (二)繁殖:营养繁殖、无性繁殖、有性生殖

(三)分布:淡水和海水,其中淡水产量占90%,海水产量占10% 二、绿藻的代表植物

(一) 衣藻属(Chlamydomonas):

单细胞,体前端有一条顶生鞭毛,细胞壁2层,厚底杯状载色体,基部有蛋白核,细胞中央一个核,鞭毛基部有两个伸缩泡,为排泄器官,体前端有红色眼点。繁殖: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 (二)团藻属(Volvox)

由数百至上万个细胞排列成一层空心球体,球内充满胶质和水,细胞形态和衣藻相同,彼此间有原生质丝相连。

生殖胞:群体后端有些细胞失去鞭毛,比普通的营养细胞大十倍或十倍以上。 无性繁殖:生殖胞纵分裂形成。

有性繁殖(卵式生殖):由群体中少数生殖细胞产生卵子和精子。

团藻为多个细胞组成群体,细胞之间无分工,而且当环境恶劣时,群体可以分开为个体,因此团藻是从单细胞向多细胞生物进化的中间类型。 (三)石莼属(Ulva)

植物体是大型多细胞片状体,两层细胞构成,大部分具有无色的假根丝。细胞间排列不规则但紧密,细胞单核。

石莼属有两种植物体:孢子体和配子体。

18

《植物学》

异宗同配:两个配子在外形上相同,但来自不同的配子体,

配子体世代:从游动孢子开始,经配子体到配子结合前,细胞染色体为单倍的,称为配子体世代。 孢子体世代:从结合的合子起,经孢子体到孢子母细胞,细胞中染色体为双倍的,称孢子体世代.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和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互相更替,称为世代交替。形态构造上基本相同的两种植物体,互相交替循环的生活史,叫同型世代交替。

(四)水绵属(Spirogyra)植物体为一系列不分枝的丝状体,细胞壁两层,外为果胶质,内为纤维素,带状载色体螺旋状绕于原生质中,有多数蛋白核。有大液泡,单核。

接合生殖:生殖时,两条丝状体平行靠近,在两细胞相对的一侧相互发生突起,突起渐伸长而接触,壁消失,连接成管,称为接合管。细胞内原生质体放出部分水分,收缩形成配子,一条丝状体中的配子以变形虫式运动,通过结合管移至相对的另一条丝状体中,与细胞中配子结合成合子。梯状接合:两条接合的丝

状体和它们所形成的接合管,外观同梯子一样,这种接合叫梯状结合。侧面接合:同一条丝状体上相邻两个细胞间形成接合管,或两个细胞之间的横壁上开一孔道,进行原生质体融合。三、

绿藻门在植物界的地位:

绿藻和高等植物有许多相似之处,许多学者认为绿藻是高等植物的祖先。绿藻门在植物界的系统发育中,居主干地位。

第七节 红藻门 Rhodophyta 一、红藻门的一般特征:

(一) 形态构造:多数为多细胞,少数为单细胞,丝状体和叶状体。 细胞壁两层 外层果胶质 内层纤维素 原生质体 细胞核

载色体(颗粒状):叶绿素a,d,ß胡卜素、藻红素、藻蓝素、红藻淀粉 (二)繁殖:无性繁殖:静孢子

有性繁殖:卵式生殖(三) 分布:绝大多数分布于海水中。

二、红藻的代表植物 (生活史):

紫菜属(Porphyra):叶状体,边缘有皱褶,基部有固着器,藻体薄,紫红色、紫色或紫兰色。 三、红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红藻较为古老,和蓝藻有很多相同的特征。

第八节 褐藻门Phaeophyta

一、褐藻门的一般特征

(一)形态构造:形态:多细胞、分枝的丝状体、分枝的丝状体相互结合形成假薄壁组织 结构 细胞壁 内层:纤维素 外层:藻胶、褐藻糖胶 原生质体 细胞核

载色体:叶绿素a c ,ß胡萝卜素,叶黄素褐藻淀粉和甘露醇 (二)繁殖: 营养繁殖:断裂

无性繁殖:游动孢子和静孢子 有性繁殖:卵式、同配、异配

(三)生活史:多数为孢子体发达的异型世代交替。

第九节 藻类植物小结

藻类植物各门之间和各门之内的进化关系,都是按着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演发展。 (一)藻类细胞的演化 (二)藻类植物体的演化

19

《植物学》

(三)繁殖及生活史演化 (四)藻类的经济意义

(1)藻类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 (2)固氮作用:已知固氮蓝藻约有150余种。 (3)赤潮与水华

(4)水质监测与水质净化

可根据藻类的存在和数量来鉴定水质,测定水源清洁的程度。

可利用藻类的光合作用及对重金属或N、P等的吸收富集作用净化水质。 (5)经济价值

有些藻类可食用、有些藻类是工业上和医药上的主要原料。 有些藻类可作饲料和绿肥。

第二章 菌类植物Fungi 菌 类 概 述主要特点: (1)、无根、茎、叶的分化;

(2)、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属异养植物。

第一节 细菌门 Bacteriophyta

一、细菌的一般特征:

单细胞,原核生物,多数异养,分裂繁殖,分布广泛。 二、细菌的形态和构造:

形态:球菌(coccus)、杆菌(bacillus)、螺旋菌(spirillum) 构造: 细胞壁 细胞膜 核质

内含物

三、细菌的繁殖:

繁殖多为分裂繁殖:细菌中部凹入原生质,被向内生长的新壁一分为二,形成两个新细菌;繁殖速度快,20—30min分裂一次,形成新的一代。不良环境下, 产生芽孢(gemma)。 四、细菌在自然界作用和经济意义 1.分解者 2.农业方面:固氮

3.工业发酵:制革、造纸、炼糖等 4.医药卫生:大肠杆菌等

第二节 粘菌门 Myxomycota

一、粘菌的一般特征:

营养期为无细胞壁、多核的原生质团,繁殖期可产生具有纤维素细胞壁的孢子,所以粘菌兼有动、植物的特征。 二、生境:

生于森林中阴暗和潮湿的地方,在腐木上、落叶上或其他湿润的有机物上。 三、常见种类:

发网菌(Stemonitis)

第三节 真菌门 Eumycota 一、真菌的一般特征:

细胞不含有叶绿素,也没有质体,异养生物,贮存养分是肝糖,少量蛋白质和脂肪,有细胞壁,多为丝状或多细胞的有机体。

20

《植物学》

(一)真菌的营养体:

大多数真菌是菌丝(hyphae)构成,组成一个菌体的全部菌丝叫菌丝体(mycelium)。 菌丝 无隔菌丝

有隔菌丝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几丁质(chitin) 菌丝组织体:菌丝互相密结,菌丝体变态而成。

根状菌索(rhizomorph):菌丝体密结为绳索状,外形似根,外层色深为皮层, 内层为心层。 子座(stroma): 是容纳子实体的褥座,是从营养阶段到繁殖阶段的一种过渡形式。如麦角。 菌核(sclerotium):菌丝密结成颜色深,质地坚硬的核状体。 (二)繁殖: 营养繁殖:分裂繁殖

芽生孢子:从细胞中出芽形成

厚壁孢子:菌丝中个别细胞膨大形成休眠孢子 节孢子:菌丝细胞断裂形成 无性繁殖:游动孢子:水生菌类

孢囊孢子:在孢子囊内形成的不动孢子 分生孢子 二.真菌的主要类群:

藻状菌纲 :无真正的菌丝体,菌丝不具横隔壁。

子囊菌纲 :有真正的菌丝体,菌丝有横隔壁 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和子 囊孢子。 担子菌纲 :有真正的菌丝体,菌丝有横隔壁 有性生殖生担子和担孢子。 半知菌纲 :有真正的菌丝体,菌丝有横隔壁 未发现有性生殖。 (一) 藻状菌纲(Phycomycete): 1.根霉菌(Rhizopus ):

腐生菌,生于面包、馒头和富于淀粉质的食物上,使食物腐烂变质。最为常见的是匍枝根霉 无性繁殖:

孢子球形,萌发后形成菌丝体,菌丝体节处产生假根,深入基质吸养,在假根上方产生直立孢子囊梗、顶部膨大为孢子囊,囊中间有囊轴,囊内可以形成多核的子囊孢子,成熟后散出,孢子可以形成新的菌丝体。 有性繁殖:

不同宗的菌丝上发生配子囊,顶部相互接触,此处囊壁溶解,配子内原生质混合,细胞核成对融合。由2个配子囊接合成一个具有多个合子核的新细胞叫接合孢子,接合孢子在适宜条件长出孢子囊梗,形成孢子囊,其中双倍体核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孢子。 2.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面包霉)

营养体:菌丝发达,分枝极多,为多核无隔管状体,菌丝体分三种类型:葡匐菌丝、假根、孢子囊柄 。 无性繁殖:顶端膨大形成孢子囊→孢子→新的菌丝体

有性繁殖:两个异型菌丝接触形成配子囊,两配子囊成熟后形成合子。 合子休眠后经减数分裂,开始萌发,形成一直立不分枝的菌丝,顶端形成一孢子囊(内产孢子、孢子再发育成新的个体)。 (二)子囊菌纲(Ascomycetes):

1.火丝菌(Pyronema canfluens):出现于火烧后的土壤上,白色菌丝,上层形成子囊盘,小型,土红色或桔红色。

生活史:菌丝体顶端膨大形成精子囊和卵子囊(也叫产囊体),产囊体上部有弯管状的受精丝,2者结合后,精子囊内细胞质和雄核通过受精丝进入产囊体,质配,核成对,产囊体上产生产囊丝,成对的核进入其中,产生横壁,产囊丝顶端双核细胞伸长形成钩状体,双核分裂形成4核,钩状体隔成3个细胞,钩头细胞有2个核,

21

《植物学》

形成子囊母细胞,钩头和钩柄细胞多1个核,2者结合,形成新子囊。子囊产生囊孢子,可形成新的菌丝体。2.青霉属(Penicillium):腐生,生长在水果、蔬菜、肉类和各种潮湿的有机物上。 营养体:由多细胞、分枝很多的菌丝组成,细胞壁薄,内含一个或多个细胞核。

无性生殖:在菌丝体上形成直立的分生孢子梗,梗顶端分叉几次,状如扫帚,每小枝上形成分生孢子新的

菌丝体。

有性繁殖:菌丝体上产生直立的单细胞分枝,顶端产生产囊体,附近产生精子囊,两者接触,细胞壁溶解,

开成子囊

3.白粉菌属(Erysiphe):专门寄生于被子植物,使其生白粉病。 (三)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 蘑菇属(Agaricus)

常见的食用菌,菌丝有横隔,有2种菌丝。 初生菌丝:单核,生活史中生活时间短。 次生菌丝:双核,生活史中持续时间长。

锁状联合(clamp connection):双核菌丝体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细胞分裂。在细胞近中部生出一个喙状突起,两核中一个移入突起中,2核同时分裂为4核,2核留在细胞上部,一个在下部,一个在突起中,细胞产生横隔,形成三个细胞,上部细胞双核,下部细胞和喙突沟通又成为一个双核细胞,一个双核细胞变成了2个双核细胞。 蘑菇的子实体:菌盖

菌柄(菌环) 菌褶:髓 :长形细胞 子实层基:等径细胞 子实层: 侧丝 担子

第三章 地 衣(Lichens)定义:是藻类(绿藻、蓝藻)与菌类(多子囊菌,少为担子菌)共生的复合原植体植物,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生理、遗传等特征。固把地衣看成独立的门,约2万5千余种。 (一)类型: 根据生长状态分为:

壳状(crustose)——植物体扁平成壳状,紧贴在基质上,难以分离,如茶渍衣、文字衣

叶状(foliose)——形似叶片,下表面成束的菌丝附着在基质上,可以剥离,如梅花衣、蜈蚣衣 枝状 (fruticose)——直立、分枝、呈丛生状,如石蕊属。其中植物体细长而分枝,基部附着在树枝上,原植体向下悬垂,称悬垂称悬垂地衣,如松萝属。 根据内部构造

同层地衣:菌丝与藻细胞混合在一起组成。 异层地衣:菌丝与藻细胞分层组成地衣。 (二)地衣的构造 (三)地衣的繁殖

最普遍为营养繁殖:部分片断脱离母体形成新个体。

无性繁殖:产生粉芽(soredium)(几根菌丝缠绕着一个或数个藻细胞) (四)地衣的分类:

子囊衣纲(Ascolichenes) 担子衣纲(Basidiolichenes) 藻状菌衣纲(Phycolichenes) (五)地衣在自然界的作用及经济价值:

(1)地衣可加速岩石风化和土壤的形成(地衣酸能腐蚀和溶解岩石),并为其它生物的生存打下初步基础,是先锋植物.

(2)地衣对空气污染特别敏感,常用地衣作为大气污染的监测生物。

22

《植物学》

(3)有些地衣可用来提取香水、试剂或一些染料。

(4)少数地衣可食用,如石耳、冰岛衣等;有的可作饮料,如石耳和地茶;在亚北极的针叶林带中生长的石蕊、冰岛衣等为驯鹿的重要饲料。

(5 )有些地衣可药用,如松萝、石蕊、肺衣和大地卷等。

第四章 苔藓植物(Bryophyta) 第一节

1小型,多细胞的绿色植物,生于阴湿环境。 2有假根和类似茎、叶的分化,无输导组织。

3有明显世代交替,配子体发达,孢子体寄生于配子体上。 4多细胞的生殖器官,雌性为卵颈器,雄性为精子器。 5精子有鞭毛,受精离不开水。 6有胚。

第二节 苔纲 (Hepaticae) 以地钱(Marchantia polymorpha)为例:

1、形态:绿色分叉叶状体,雌雄异株,上表皮有斜方格网纹,中间白点为气孔,下部有假根和鳞片,凹入处为生长点。 2、生殖器官:

雄生殖托:在雄性植物体中肋生出,圆盘状,具长柄,内生精子器,精子细长,双鞭毛。

雌生殖托:伞形,下垂8—10条芒线,其间有一列倒悬的颈卵器,颈卵器两侧各有一片薄膜为总蒴苞。 3、孢子体: 孢蒴(孢子囊): 弹丝和孢子 蒴柄 基足:从配子体中吸取营养 4、生活史:配子体世代占优势 5、营养繁殖:

胞芽:在叶状体背面中肋处有绿色芽杯,内产生凸透镜状绿色小体,萌发后形成新的植物体。 6、常见的苔纲植物。

第三节 藓 纲 (Musci)

以葫芦藓(Funaria hygrometrica)为例:

1、形态:直立,丛生,雌雄同株。叶:舌形或卵形,有中肋。 2、生殖器官

雄器苞:雄枝顶端,苞叶较大,莲座状。雄器苞内含有许多精子器和侧丝,精子器棒状,基部有小柄,内生有精子,精子双鞭毛。

雌器苞:雌枝顶端,形如顶芽,其中有颈卵器数个。 3、孢子体

4、生活史:配子体世代发达的异形世代交替。 5、常见的藓纲植物

第四节 苔藓的地位及意义

一、起源和演化 绿藻起源说 裸蕨起源说

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1 先锋植物 2.防止水分流失 3促进湖泊、沼泽演替为森林 4 药用

第五章

蕨类植物(Pteridophyta)

第一节 蕨 类 植 物 概 述

23

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

《植物学》

维管植物的特征:

维管系统的植物包括蕨类和种子植物。具有发达的维管系统。大多为陆生植物,孢子体在生活史中占优势。配子体一般较小,在松柏类和有花植物中其配子体完全寄生在孢子体中。 中柱类型:

中柱可以分为下列5种类型(1)原生中柱(protostele),包括单中柱(haplostele)、星状中柱(actinostele)和编织中柱(plectoste);(2)管状中柱(siphonostele)包括双韧管状中柱(amphiphloic siphonostele)和外韧管状中柱(ectophloic siphonostele);(3)网状中柱(dictyostele);(4)真中柱(eustele);(5)散生中柱(atactostele)。

第一节

2、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有维管组织 3、孢子体:根:多为不定根

茎:多为根状茎

叶: 小型叶:无叶隙、叶柄,只有叶脉。

大型叶:有叶柄、维管束、叶隙 同型叶: 异型叶: 4、孢子:孢子同型:孢子大小相同

孢子异型:孢子大小不同

5、配子体:也叫原叶体,有腹背分化的绿色叶状体,独立生活,腹面产生精子器和颈卵器。

第二节

配子体两性或单性。 分类:

(一)石松目(Lycopodiales) 1)叶螺旋状排列,无叶舌;

2)多数种类的孢子叶集生于枝的顶端,形成孢子叶球,孢子叶与营养叶同形或异形,孢子囊生于叶腋基部; 3)孢子同型。

石松(Lycopodium clavatum)

茎匍匐,根为不定根,小枝密生鳞片状叶,螺旋着生;孢子囊生于孢子叶的叶腋处,孢子叶集生成孢子叶穗,孢子同型。

(二)卷柏目(Selaginellales)

1)植物体通常匍匐,有背腹面,匍匐茎生多数不定根; 2)叶小型,具叶舌;

3)孢子叶通常集生成孢子叶穗,孢子囊异型,大孢子囊产生1-4个大孢子,小孢子囊有多数小孢子。

第三节

水韭亚门(Isoephytina)

主要特征:孢子体为草本,茎粗短似块茎状,具原生中柱,有螺纹及网纹管胞。叶具叶舌,孢子叶的近轴面生长孢子囊,孢子有大、小之分。游动精子具多鞭毛。 常见植物:中华水韭(Lsoetes sinensis) 第四节 松叶蕨亚门(Psilophytina)

主要特征:

孢子体无根;茎分为匍匐的根状茎和直立的气生枝,在根状茎上生毛状假根。气生枝二叉分支,原生中柱.小型叶。

孢子囊大都生于枝端,孢子圆形。

24

石松亚门(Lycophytina)

主要特征:孢子囊单生子叶腋或近叶腋处,孢子叶通常集生于分枝的顶端,形成孢子叶球。孢子同型或异型,

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

1、明显世代交替,孢子体发达,配子体退化,但均能独立生活。

《植物学》

常见植物:松叶蕨(Psilotum.nudum)

第四节

主要特征:

1)茎有明显的节与节间之分,节间中空,茎上有纵肋。 2)叶小型,不发达,轮生成鞘状。

3)孢囊柄(孢子叶)于枝干顶端聚集成孢子叶球,孢囊柄下生有孢子囊。孢子同型或异型,周壁具弹丝。 4)孢子体有根、茎、叶的分化。

第六节

主要特征:

1)孢子体发达,根状茎、不定根、中柱复杂,木质部中有管胞,大型叶,幼叶拳卷,单叶全缘或一至多回羽状复叶。孢子囊生于孢子叶的边缘或背面,孢子囊集生成孢子囊群。

2)配子体小,背腹性叶状体,绿色,心形,有假根,内有精子器和颈卵器,可独立生活。 生活史:孢子体世代发达

A、厚囊蕨纲(Eusporangiopsida):孢子囊壁厚,由几层细胞组成,孢子囊的发生是由几个细胞同时起源。 B、原始薄囊蕨纲(Protoleptosporangiopsida):孢子囊壁由单层细胞组成,孢子囊由1个原始细胞发育而来,胆囊柄有多数细胞发生,孢子囊的壁由单层细胞构成。

C、薄囊蕨纲(Leptosporangiopsida):孢子囊起源于1个原始细胞,孢子囊壁薄,由1层细胞构成。 包括 :水龙骨目(Polypodiales),苹目(Marsileales),槐叶苹目(Salviniales)。

第七节 蕨类植物的起源和经济意义

起源:蕨类植物起源于距今4亿年前古生代志留纪末期和下泥盆纪出现的裸蕨植物。 经济意义:

1、工业原料 2、农业:优质肥料和饲料 3、林业 4、医药 5、食用 6、园艺

第八节

一、植物营养体的演化:

1、从单细胞到群体到多细胞。 2、能游动到不能游动。 3、分化简单到分化复杂。 二、有性生殖方式的进化。 三、生活史的类型极其演化。

第六章 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

1.裸子植物一般特征:孢子体发达 胚珠裸露 具颈卵器 传粉是花粉直达胚珠具多胚现象 2.种类概况:

裸子植物出现于三亿年前的古生代泥盆纪,最盛时期是中生代, 现存的裸子植物,共有是12 科,71属,约800种。我国有11科,41属,240种。引种1科,7属,约50余种。其中不少是第三纪的孑遗植物。或称“活化石”植物,大多数是林业生产的重要用材树种,或是纤维、树脂、单宁、药用等重要的原料植物。

裸子植物可分为苏铁纲、银杏纲、松杉纲、红豆杉纲、盖子植物纲(买麻藤纲)等5纲。

裸子植物分类

一、苏铁纲Cycadopsida 二、银杏纲Ginkgopsida 三、松杉纲Coniferopsida 1、松科Pinaceae 2、杉科Taxodiaceae 3、柏科Cupressaceae 四、红豆杉纲Taxopsida

25

孢子植物小结 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 楔叶亚门(Sphenophytina)

《植物学》

五、买麻藤纲Chlamydospermopsida

一、苏铁纲Cycadopsida 1、主要特征:因本纲只有1科,故纲的特征与科同。 2、种类概况:

苏铁纲植物始于二叠纪,盛于侏罗纪,现存1目3科41属,约209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仅铁树属,约15种。 3、分类及代表植物: 苏铁科Cycadaceae: 长绿乔木;

茎干粗壮,常不分枝;

营养叶羽状分枝,聚生于茎顶端; 雌雄异株,孢子叶球顶生; 游动精子多具鞭毛。

二、银杏纲Ginkgopsida 侏罗纪遍布全球 1.原始特征:

胚珠完全裸露, 受精后在裸露中发育成种子(无保护) 精细胞具纤毛, 能够借水而游动(低等植物生殖多离不开水) 叶脉为二叉状叶脉(类似蕨类、苔藓植物的脉). 2.种类概况:

本纲现存1目,1科,1属,1种,即银杏。3.分类及代表植物: 银杏科Ginkgoaceae:特征与银杏相同。 主要特征如下:

、乔木,有长短枝之分,叶在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再短枝上簇生。 、叶为扇型,先端2裂或波状缺刻,具分叉的脉序。

、球花单性,雌雄异株,雄球花成葇荑花序状,生于短枝顶端,雌球花通常有1长柄,柄端有2环型珠领,各生1直生胚珠,通常只有1个成熟。精子具鞭毛。

、种子核果状,外种皮肉质,黄色;中种皮骨质,白色;内种皮膜质,褐色。胚乳丰富,子叶两枚。 用途:

银杏木材纹理细致,为珍贵用材。 树形优美,可作行道树。

种仁(白果)可食(多食易中毒)和药用,入药有润肺,止咳,强壮等功效。 叶供药用,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亦可制杀虫剂。近年开发作为保健饮品的原料。 一、

松杉纲Coniferopsida (球果纲、松柏纲)

1.主要特征:

木本,茎多分枝,常有长短枝之分,具树脂道。

叶单生或成束,针形、鳞形、钻形、条形或刺形,螺旋状着生或交互对生或轮生。 孢子叶球常排列成球果状,单性,同株或异株。精子无鞭毛。 2.种类概况:

松杉纲为现存裸子植物中种类最多、经济价值最大、分类最广的1个类群,有4科44属约400余种,隶属于4科:松科,杉科、柏科,南洋杉科。我国有3科,23属,约150种。

特征 叶形 松科 针形或条形 杉科 披针形,钻形,条形,鳞形 26

柏科 鳞形或刺形 《植物学》

叶与种鳞的着生方式 种鳞与苞鳞的结合程度 种鳞内种子数 演化规律 (一)松科Pinaceae 1.主要特征:

螺旋状 螺旋状(除水杉) 交互对生或轮生 离生 2 半合生 合生 2-9 1-多数 原始 -----------------→ 进化 乔木,稀灌木(偃松),树皮块状开裂。

叶针形或线形。有长短枝,针形叶常2至5针1束,生于极度退化的短枝上,基部包有叶鞘,条形叶在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簇生。 球花单性同株,少为异株。

种鳞与苞鳞分离,具2枚种子,常有翅。胚具2-16枚子叶。 2.种类概况:

本科是松柏纲植物中最大而且在经济上又是最重要的1科。有10属,约230余种,多产于北半球。我国有10属113种。 A、松属(Pinus)

常绿乔/灌木,具特化短枝。

长枝有鳞形叶,螺旋着生;短枝,叶针形,通常2至5针1束,生于短枝的顶端,基部有叶鞘。 雄球花多集生于新枝的基部;雌球花单生或多数生于枝顶。 种鳞木质肥厚,宿存,背面上方具鳞盾与鳞脐。

双维管束亚属 (二针一束、叶鞘宿存) 黑松 樟子松 油松(我国特有) 黑皮油松 马尾松 长白松 赤松 北美短叶松 B、冷杉属 Abies 叶单生,螺旋状排列,落叶后形成圆叶痕。 叶线状扁平,背面隆起。

球果直立,腋生,成熟时种鳞脱落,中轴宿存。

约50种,我国19种,分布于东部山地,为寒温带主要植被。台湾等省区的高山地带,常组成大面积纯林。

臭松 A. nephrolepis 树皮粗糙不开裂,具油胞

沙松 A. hollophylla 树皮纵裂,无油胞 27

单维管束亚属 (三或五针一束、叶鞘早落) 五针松组(五针一束、鳞脐顶生) 红松 西伯利亚红松 华山松 偃松 白皮松组(三针一束、 鳞脐背生) 白皮松(我国特有) 《植物学》

一年生小枝有毛 营养枝叶先端二裂 球果紫色--黑色 主要分布小兴安岭,河北雾灵山,山西等各主材质差,经济价值低。

C、云杉属(Picea) 小枝有明显隆起的叶枕。

一年生小枝无毛 营养枝叶先端尖 球果黄褐色--浅褐色 主要分布吉林长白山区,生长速度及材质为此属中较好一 林区。极耐阴湿,常成小面积纯林“臭松排子”。种 叶线性扁平或四棱形,四面气孔线或仅上面有气孔线,叶内树脂道边生,无柄。 球果下垂,种鳞宿存,苞鳞短小,不外露。

约40种,分布于北半球。我国16种,引种2种。产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省区及台湾省的高山地带,常组成大面积的自然林。常见的有云杉(我国特有)、红皮云杉、鱼鳞云杉、青海云杉、青杄、白杄、紫果云杉等。 红皮云杉: 树皮条状开裂。

一年生小枝红褐色,无白粉,芽鳞先端反卷。 叶横切面为四棱形,四面具气孔。

种鳞露出部分平滑,先端圆钝。 另外,白皮云杉、西伯利亚云杉、长叶云杉为稀有濒危植物。 D、落叶松属(Larix) 落叶乔木,有长短枝之分。 叶线形窄平。

孢子叶球单生枝顶,球果直立,当年成熟。 种鳞革质,宿存,种子有长翅。

约18种,我国10种,广布,常组成纯林。代表种: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黄花松)、华北落叶松(我国特产)。

兴安落叶松(L. gmelinii ) 1、叶下2条气孔线;

2、球果杯状;种鳞8-16枚,背光滑,先端钝。

主要分布于大小兴安岭,为此区主要森林树种,成大面积的纯林或与山杨, 白桦, 樟子松组成混交林。 长白落叶松(L. olgensis) 1、叶下3-4条气孔线;

2、 球果卵形;种鳞20-30枚,背有腺状疣及毛,先端圆。 主要分布于长白山,老爷岭等山区。 华北落叶松( L. principis-upprechtii ) 小枝不下垂或微下垂,有白粉。

苞鳞先端尖,仅在球果基部苞鳞先端露出。 种鳞30-40枚,背面光滑,先端平截或微凹。 特产种,华北山区针叶林主要组成树种。 E、雪松属 Cedrus:

叶针状,坚硬,横切面三角形。 球果大,二年成熟。

种鳞背面有毛,排列紧密,木质,成熟后从中轴脱落。

28

《植物学》

雪松 C.DeadaraC.Deodara主要分布在阿富汗---印度一带。我国从大连到昆明,武汉均有栽培。树形优美,终年常绿,为世界五大观赏裸子植物之一。

[世界五大观赏裸子植物]:金钱松,雪松(松科),金松,北美红杉(杉科)。南洋杉(南洋杉科) F、金钱松属 Pseudolarix (单型特有属 )

落叶种类。芽鳞先端尖。有长短枝之分。叶长而较落叶松属宽。 雄球花穗状簇生于枝顶,种鳞木质,成熟时脱落,无宿存中轴。 种子+种翅与种鳞近等长。 金钱松P.amabilis (孑遗植物)

秋后叶黄。种鳞卵状披针形,两侧耳形。

主要分布浙江天目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除用材外,树皮,树根可入药。主要为庭园观赏树种。 (二)杉科 Taxodiaceae 1.主要特征:

常绿或落叶乔木。

叶螺旋状排列(除水杉,叶对生) 球花单性同株。

珠鳞与苞鳞半合生(仅顶端分离)。能育珠鳞内具2-9粒种子。种子周围或两侧有窄翅。 2.种类概况:

本科是一个第三纪极为兴盛而现在处于衰退状态的类群,仅10属16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及亚热带地区。我国5属7种,分布于长江流域及秦岭以南各省区。

分属检索表

1 叶、珠鳞对生,落叶 水杉属 1 叶、珠鳞螺旋状着生,常绿、半常绿 2 叶常绿

3 叶条状披针形 杉木属 3 叶钻形 柳杉属 2 半常绿 水松属 A、 杉木属 Cunninghamia 叶披针形,基部下延,边缘有细锯齿,螺旋状排列,扭曲成两列

苞鳞和珠鳞下部合生. 苞鳞大,边缘有不规则细锯齿,具长尖;珠鳞小,先端三裂。 发育种鳞腹面有3粒种子。 种子扁平,两侧有窄翅。

本属2种,2栽培变种,产于秦岭以南,长江以南,台湾山区,用材树种。 杉木(C. lanceolata)

叶常绿,厚革质, 坚硬, 先端锐尖。叶在主枝上辐射伸展,在侧枝上叶基扭转成两列。

用种子或插条繁殖, 耐腐蚀性强, 生长广, 经济价值高,杉木为我国秦岭以南面积最大的人造林速生树种。(一年长一米多高)。 B、柳杉属Cryptomeria 树木红褐色,叶螺旋状着生,钻形,直伸或内弯,基部下延。 苞鳞与珠鳞合生,仅先端分离。 球果小近球形,每枚具种子2-5粒。 种子边缘有极窄的翅。

本属2种,分布于我国,日本。 柳杉(C. fortunei ):

叶钻形,先端向内弯曲, 种鳞较少,每1种鳞具2粒种子。

29

《植物学》

为我国特有种,于浙江天目山,江西等地,为百年老树。 C、水松属 Glyptostrobus 小枝有两种,无芽小枝之叶条形,冬季与小枝一同脱落;生芽小枝具宿存鳞叶。 球果直立,种鳞木质,能育种鳞具种子2粒。 种子具向下生长的长翅。 水松G.pensilis:

我国特有孑遗种。特产于华南、西南。现各地栽培供观赏。材质轻软,纹理细,耐水湿,供家具、建筑等用材。根部材质轻松,浮力大,可作救生用品及瓶塞材料。 D、水杉属 Metasequoia 落叶乔木。小枝对生或近对生。

条形叶交互对生, 基部扭曲成两列, 冬季与侧生小枝一起脱落。

种鳞木质盾形, 亦交互对生,中央有凹槽, 发育种鳞具种子5-9粒,种子扁平,周围有短翅。 水杉 M.glyptostroboides: 叶与种鳞均对生、落叶。

为我国特产的稀有珍贵孑遗植物。树形美观,为优良风景树木。水杉在分类上被认为是介于杉科和柏科之间的植物。

(三)柏科Cupressaceae 1.主要特征: 1、常绿,木本。

2、叶对生或轮生,鳞形或刺形。 3、球果单性,同株或异株。

4、珠鳞与苞鳞完全合生,着生1-多数直生胚珠。

5、球果成熟时种鳞木质化或肉质合生呈浆果状。种子无翅或具窄翅。 2.种类概况:

本科22属约150种。我国产8属29种,遍布全国。多数为优良用材树种及庭院观赏树木。 A、

侧柏属:Platycladus 叶鳞形,交互对生,小枝扁平,排成一平面。 球花单性同株。

球果当年成熟,种鳞木质,开裂,种子无翅。

仅侧柏P.orientalis一种,除新疆、青海外,几乎遍布全国,为造林数种或观赏树。 B、

柏木属: Cupressus 鳞叶交互对生,小枝四棱形。 孢子叶球单性同株,单生枝顶。

球果第二年成熟,熟时种鳞张开。种子具棱和窄翅。

约20种,分布于北美、东亚及地中海沿岸。我国产5种,南方广布。常见的有柏木C.funebris,我国特有种,广布。另外,分布与云南和四川的干香柏也为我国特有树种。 C、

圆柏属:Sabina 叶刺形和(或)鳞形。

孢子叶球单性同株或异株,单生枝顶。 球果熟时种鳞肉质,愈合。种子无翅。

约50种,分布于北半球。我国产15种,引种2种。

常见的有圆柏S.chinensis ,叶兼有鳞叶与刺叶,刺叶3叶轮生,小枝不下垂。木材坚韧耐用,有香气,可供建筑等用材;枝叶及种子可提取挥发油和润滑油。龙柏是圆柏的变种。 D、

刺柏属:Juniperus 30

《植物学》

冬芽显著。

叶刺型,3叶轮生,叶基有关节。

球果浆果状,种磷肉质,愈合。种子无翅。

约10余种,我国产3种,引种1种,常见的有刺柏,我国特产,广布。 杜松 J.rigida:

叶刺形、坚硬、质厚,上面凹下成深槽,横切面为“V”字型,球果有白粉。 本科还有北美香柏、铺地柏等。 二、

红豆杉纲(Taxopsida)(紫杉纲)

1.主要特征: 木本,多分枝

孢子叶球单性异株,稀同株。

胚珠生于盘状或漏斗状的珠托上或由囊状或杯状的套被所包围。 种子具肉质的假种皮或外种皮。 2.种类概况:

有14属,约162种,隶属于3科(即罗汉松科、三尖杉科和红豆杉科)。我国有3科,7属。33种。 红豆杉科(Taxaceae)

本科有5属,约23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我国有4属,12种及1栽培种 红豆杉(紫杉): 叶条形,螺旋状排列。 雌雄异株,球花单生。

小孢子无气囊,胚珠1枚,生于花轴顶端。 种子核果状,包以肉质假种皮。

其枝、叶、根及树皮能提取紫杉醇,可治糖尿病和提制抗癌药物。 四、买麻藤纲(Gnetopsida) 1.主要特征:

木本,稀草本。次生木质部有导管,无树脂道。 叶对生或轮生,鳞片状或阔叶。

球花单性,有类似于花被的盖被,亦称假花被。胚珠具1-2层珠被,具珠孔管,精子无鞭毛,除麻黄目外,雌配子体无颈卵器。

种子包于假种皮内,子叶2枚,胚乳丰富。 2.种类概况:

本纲有3科,约80种,隶属于3目,3科(即麻黄科、买麻藤科和百岁兰科)。我国有2科,2属,19种,几乎遍布全国。 麻黄科(Ephedraceae) 3.识别要点:

小枝绿色,具节,有纵槽纹,很象木贼的茎。 叶退化成鳞片状。

孢子叶球小,生于枝顶或叶腋。

第七章、被子植物 第一节 被子植物一般特征

一、具有真正的花 二、具雌蕊

三、具有双受精现象

31

《植物学》

四、孢子体高度发达

五、配子体进一步退化(简化)

第二节 被子植物分类基础

木本,常有油细胞。单叶全缘。虫媒花,常集成不明显的聚伞花序或总状花序,花3基数;花被离生,同形;雄蕊(3-)5-多数,轮状或螺旋状排列,花药与花丝常能明显区分;雌蕊1-多数心皮,合生,胚珠1-2个,仅1个成熟。内胚乳有或无。 分类 :

本目包括樟科、腊梅科(Calycanthaceae) 、莲叶桐科(Hernandiaceae)等8科。 樟科:Lauraceae

识别特征:木本。有香气。单叶互生,革质,全缘,无托叶。* P3+3A3+3+3+3G(3:1:1),花部小,辐射对称,常两性;花3基数,轮状排列;雄蕊4轮,其中1轮退化,花药瓣裂,雌蕊由3心皮合生,子房一室。核果,无胚乳。 常见属种:

樟属(Cinnamomum):叶常为三出脉;花小,花被片13枚,雄蕊4轮,1.2轮向内,第3轮向外,另一轮不育退化,花药基部有腺体;果为浆果。樟科植物为我国南部常绿阔叶材的主要成份,有许多优良的材用、油料和药用树种,

楠属(Phoebe)、润楠属(Machilus)多种和檫木均为优良的材用树种; 山鸡椒的花、叶、果是提制檬醛的原料,供药用及工业用。 3.毛茛目(Ranales) 主要特征:

草本或木质藤本。花两性至单性,辐射对称至两侧对称,异被或单被;雄蕊多数,螺旋状排列,或定数而与花瓣对生;心皮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或轮生;种子具有丰富的胚乳。 分类:

本目包括毛茛科(Ranunculaceae)、小檗科(Berberidaceae)、大血藤科(Sargentodoxaceae)、 木通科(Lardizabalaceae)、 防已科(Menispermaceae)、 清风藤科(Sabiaceae)等8科。 毛莨科:Ranunculacea

识别特征:多为草本。叶互生,常分裂或复叶,无托叶。*,↑K3-∞C3-∞A∞G ( ∞-1:1:1-∞),花两性,整齐,5基数,花萼与花瓣均离生;雌、雄蕊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与膨大的花托上;聚合蓇葖果或瘦果。 种类与分布:

本科有50属,2000种,广布于世界各地,多见于北温带与温带。我国有42属,约720种。

常见属种:毛莨属、黄连属、铁线莲属、乌头属、白头翁属本科植物含多种生物碱,多为药用和有毒植物,耧斗菜属,飞燕草,翠雀等花色鲜艳,常栽培供观赏。 4.罂粟目(Papaverales) 主要特征:

草本或灌木。花两性,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异被;雄蕊多数至少数,分离或连合成2束;心皮合生,予房1室,侧膜胎座。种子有丰富的胚乳,胚小。 分类:

本目由2个科组成。罂粟科(Papaveraceae)和紫堇科(Fumariaceae) 罂粟科(Papaveraceae)

识别特征:草本或灌木,常有黄、白色汁液。叶常分裂,无托叶。*K2C4-6A∞,4G(2-16:1)花多单生;萼片早落;雄蕊多数,分离;子房上位,侧膜胎座。蒴果。

32

《植物学》

种类与分布:

本科有25属,300种,主产北温带,少数产于中南美洲。我国产11属,55种。 常见属种:

罂粟(Papaver somniferum L.),花大,绯红色。未成熟果实的乳汁可制鸦片,内含马啡、可待因、罂粟硷等30多种生物硷。花果人药。能镇咳、镇痛、麻醉止泻。原产亚洲西部。同属植物丽春花(虞美人)(P.rhoeas L.),原产欧洲,栽培供观赏.

博洛回[Macleaya cordata(Wild.)R. Br.],全草入药,外用治藓疮,溃疡,亦作杀虫药。 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L.)有黄色汁液,产华北、东北、新疆和四川。全草含有毒生物硷。 荷青花

Hylomecon vernalis Maxim 木兰亚纲中的其它代表植物:

芍药(芍药科)、蝙辐葛(防已科)、北五味子(五味子科)、荷包牡丹(紫堇科) (二)金缕梅亚纲 Hamamelidae 木本或草本,花常单性,组成茅荑花序或否,通常无花瓣,多为风媒传粉,胚珠少数。本亚纲共有11目,24科,3400种。 5.荨麻目(Urticales) 主要特征:

草本或木本。叶多互生,常有托叶。花小,两性或单性,辐射;单被或无被;雄蕊少数与花被对生,稀多A 桦木族 Betuleae:桦木属(Betula):雌花序单生;果苞片膜质,熟后脱落,3裂,每苞片有3翅果,果序穗状,雄蕊2枚。代表种:白桦、黑桦、枫桦、岳桦

桤属(赤杨属)(Alnus):雌花序总状排列;果苞片木质宿存,每苞片有2翅果果序球果状雄蕊4枚。代表种:毛赤杨、江南桤木

B 榛族Coryleae : 鹅耳枥属( Carpinus):鹅耳枥(C.turczaninowii Hance),主产我国北部。西南及华东亦产。千斤榆(C.cordata BL.),产东北、华北及河南、陕西、甘肃等省。榛属(Corylus):榛(C.heterophylla Fisch.ex Bess),叶背有短柔毛,总苞裂片几全缘。产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及陕西、甘肃等省区。果供食用。 毛榛子(Corylus mandshurica Maxim.)

桦木科的鹅耳枥、铁木(Ostrya)、桦木、桤木等属植物,木质坚韧,不易割裂,可制器具、农具柄;榛的果实可食用。桤木可提制酒精。 壳斗科(山毛榉科)Fagaceae

识别特征:♂:*K4-8C0A4-20,♀:*K4-8C0G(3-6:3-6:2)木本。单叶互生,羽状脉直达叶缘。花单性,雌雄同株,无花瓣,雄花成葇荑花序;雌花2-3朵生于总苞内。子房下位,3-7室,每室胚珠2,仅1胚珠成熟为种子。

槲果:壳斗:总苞花后增大,呈木质杯状或囊状

坚果:种皮硬,不开裂,内含1种子 种类与分布:

本科有8属,约80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及北半球的亚热带,我国有6属,约300种。 常见属种:

A 栗属 Castanea :落叶乔木,小枝无顶芽,雄花直立成柔荑花序;雌花2-3朵生于一有刺总苞内,壳斗全包坚果。板栗(栗),叶背有密毛,每总苞内含2-3个坚果,原产我国,为著名的木本粮食作物。 B 栎属 Quercus :多为落叶乔木,雄花序下垂;雌花1-2朵簇生,壳斗半包坚果。壳斗外的苞片为鳞片状 或狭披针形。

代表植物:栓皮栎,柞栎(槲树),辽东栎,蒙古栎(柞树):叶柄短,小于1cm,一般5mm,侧脉7-11对,叶被无毛,壳斗碗状包坚果1/3,小苞片瘤状突起。

33

《植物学》

本科其它植物还有:苦槠(栲属),绵石栎(石栎属),青冈(青冈属)。 用途:

壳斗科植物材质坚韧,是建筑、制造车船的主要用材,坚果统称“橡子”含淀粉;树皮及壳斗可提制栲胶,用于鞣革,栎属的柞栎等多种,叶片可养蚕,栓皮栎的木栓层作软木供隔音,救生圈等用,有些种类的根果,壳斗可入药,壳斗科植物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材的主要树种,在温带则以落叶的栎属植物为多。 (三)石竹亚纲Caryophyllidae 多数为草本,常为肉质或盐生植物,叶常为单叶。花常两性,整齐;雄蕊常定数,离心发育;特立中央胎座或基底胎座,种子常具外胚乳,贮藏物质常为淀粉;胚常弯生。本亚纲共有3目,14科,约11000种。 常见属种:堇菜属(Viola):

三色堇(V .tricolor var. hortensis DC.),花由蓝、黄、白三种颜色组成,原产欧洲,是久经栽培的庭园草花。

紫花地丁(V .Philippica subsp. munda W.Becker),根入药,含苷类和黄酮类,能清热解毒。 东 北 堇 菜 V.mandshurica W. Bckr. 球 果 堇 菜 V. collina Bess. 鸡腿堇菜 V.acuminata Ledeb. 早开堇菜 V. Prionantha Bunge. 13.杨柳目(Salicales)

主要特征:木本。单叶互生,有托叶。花单性,雌雄异株,稀同株,葇 荑花序,常先叶开放,每花托以一膜质苞片;无花被,具有由花被 退化而来的花盘 或蜜腺;雄蕊2至多数;子房由2心皮结合而成,有2-4个侧膜胎座,具多数直立的倒生胚珠。蒴果,2-4瓣裂。种子细小,由珠柄长出多数柔毛,无胚乳,胚直生。

分类:本目仅杨柳科1科。 杨柳科Salicaceae

识别特征:♂:KoCoA(2-∞) , ♀:KoCoG(2:1:∞)

木本。单叶互生。花单性,无花被,雌雄异株、葇荑花序,具花盘或蜜腺;2心皮,1室,侧膜胎座。 蒴果,种子细小,基部具许多白色长柔毛。 种类与分布:

本科有3属,约620种,主产北温带,我国产3属,320余种,全国分布。

常见属种

A 杨属Populus:常具顶芽、芽鳞数枚花序下垂具杯状花盘,苞片分裂,风媒花 B 柳属Salix:

无顶芽、芽鳞1枚,花序常直立,具蜜腺,苞片不裂,虫媒花

该科植物多为速生树种,扦插成活率高,树姿雄伟等优点,是防护林、行道树及速生用材的优良树种。 14.白花菜目(Capparales) 主要特征:

草本或木本。单叶或掌状复叶,稀具托叶。花辐射对称,雄蕊多数至定数;心皮合生,侧膜胎座,子房常有柄,由2心皮组成。胚乳少或缺;胚弯曲或褶状。

分类: 本目包含白花菜科(Capparaceae)、十字花科、辣木科(Moringaceae)、木犀草科(Resedaceae)等5科。

十字花科Cruciferae

识别特征:*K4C4A2+4G(2:1:1-∞)

多为草本,常具辛辣味。单叶互生。花两性,整齐,总状花序,萼片4,十字花冠,四强雄蕊。子房1室,由2心皮合生而成,侧膜胎座,中央被假隔膜分成2室。角果。 种类与分布:

34

《植物学》

本科有350属,3000种,全世界均有分布。我国有90属,约300种,全国分布。 常见属种:

A 芸苔属(Brassica)如大白菜,卷心菜、花椰菜(菜花)、青菜、芜青、芥菜、榨菜。芸苔(油菜)的种子含油量高,供食用,为我国4大油料作物之一。芸苔属植物花部有蜜腺,为重要的蜜源植物。 B 萝卜属(Raphanus),萝卜,直根肥大肉质,供食用, 品种很多。种子入药称“莱菔子”。种子油也作工业用。 经济用途:

药用:菘蓝的根,作“板蓝根”入药,叶入药称“大叶青” 。独行菜,播娘蒿等种子作“葶苈子”入药。 观赏:桂竹香、诸葛菜、羽衣甘蓝、香雪球,紫罗兰等。 食用:荠菜,嫩茎叶可作蔬菜,亦为常见杂草。 杂草:风花菜、垂果南芥、白花碎米荠、葶苈 15.杜鹃花目(Ericales)

主要特征:木本,稀草本。单叶,无托叶。花两性,稀单性,辐射对称或稍两侧对称,常5基数。花瓣基部结合;偶分离;雄蕊为花瓣的倍数,偶同数而互生;花药常有芒或距等附属物,顶孔开裂,常为四合花粉;子房上位或下位,中轴胎座,胚珠多数,有胚乳。

分类 :本目包括山柳科(Clethraceae)、杜鹃花科、鹿蹄草科(Pyrolaceae)、水晶兰科Monotropaceae)等8科。

杜鹃花科(Ericaceae)

识别特征:*,↑K(5-4)C5-4,(5-4)A10-8,5-4G, G (2-5:2-5) 灌木

叶互生,全缘花两性,雄蕊为花瓣的倍数,分离,从花托(盘)基部发出;花药顶孔开裂,中轴胎座,胚珠多枚。

蒴果,浆果或核果。 种类与分布:

本科约有75属,1350种,广布全球,主产温带和亚寒带,也产热带高山。我国有20属,700余种,南北均产,以西南山区种类最为丰富。 常见属种:

杜鹃花属(Rhododendron):迎红杜鹃 、兴安杜鹃、照白杜鹃杜香属(Ledum):我国仅细叶杜香1种产北部。叶含杜香油,有镇咳去痰作用。 乌饭树属( Vaccinium):越橘、笃斯越橘 经济用途:

本科的杜鹃属,吊钟花属、松毛翠属(Phyllodoce)、岩须属(Cassiope)等多种,均为观赏植物;乌饭树属、扁枝越橘属(Hugeria)等种的果实可食用。 16.柿树目(Ebenales) 主要特征:

木本。单叶,常互生,无托叶。花两性或单性,通常4—5基数;合瓣。雄蕊为花冠裂片的2一3倍,或有时退化为同数,着生于花冠筒上;子房上位,稀下位,中轴胎座,胚珠多数一1枚.具胚乳或缺如。 分类:本目包括山榄科(Sapotaceae)、柿树科、山矾科、野茉莉科(Styracaceae)等5科。 柿树科(Ebenaceae)

识别特征:*K(3-7)C(3-7)A3-7,6-14或9-12G(2-16:2-16)

灌木或乔木。单叶互生,全缘。通常单性,雌雄异株;花萼宿存,花冠裂片旋转状排列;浆果。

35

《植物学》

种类与分布: 本科约5属,3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仅1属,约40种,产西南至东南,尤以南部最盛。 常见属种:

柿树属(Diospyros): 柿树(D.kaki L. ),落叶乔木,浆果卵圆形至扁球形。径3厘米以上。原产我国。栽培遍及全国,为一著名的果树。果含葡萄糖和果糖,食用或制柿饼;柿蒂、柿霜、柿叶均入药;柿漆可涂渔网和雨伞。本种已有数千年栽培历史,变种和品种很多。

君迁子(D. lotus L.),乔木。果球形或椭圆形,径约2厘米,蓝黑色。原产我国,果食用或酿酒,富含维生素C,提取供药用;树皮为灰绿色染料;实生苗是嫁接柿树的砧木。 经济用途:

本属植物的心材黑褐色,统称“乌木”。其中产东南亚的印度乌木(D.ebenum Koehig)为著名的乌木。我国台湾产的台湾柿(D.discolor Wild.),亦为乌木的一种贵重木材。 17.报春花目(Primulales) 主要特征:

木本或草本。单叶,常有腺点,无托叶。花两性,稀单性,通常辐射对称,多为6基数,合瓣,稀分离或缺如。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而对生。稀具与萼片对生的退化雄蕊。子房上位或半下位,1室,胚珠多数至少数,特立中央胎座或基底胎座。胚珠具两层珠被。

分类:本目包括紫金牛科(Myrsinaceae)、报春花科等3科。 报春花科(Primulaceae) 识别特征:

草本,常有腺点或被白粉。 单叶,稀为羽状分裂。

*K(5)C(5)A5G(5:1)花两性,辐射对称,花冠合瓣,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而对生,心皮常5,1室,特立中央胎座 蒴果;种子多数。

种类与分布: 本科约30属,1000余种,广布全球,尤以北半球为多,我国11属,700余种,全国均有分布,主产西南和西北地区。 常见属种:

报春花属(Primula) 叶全为基生;花冠筒长于花冠裂片,喉部不紧缩,裂片覆瓦状排列;伞形或重伞形花序,具苞片,生于花葶顶端。约500种,我国有300余种,主产西南。多数供观赏。 报春花(P.malacoides Franch.), 藏报春(P.sinensis Lindl.)

四季报春(鄂报春)(P.obconica Hance) 珍珠菜属 (Lysimachia)

珍珠菜(L.clethroides Duby)

点地梅属(Androsace):纤细草本。叶基生。花小,单生或伞形花序;花冠简短,喉部紧缩,裂片覆瓦状排列。

点地梅[A.umbellata (Lour.)Merr.,一或二年生铺地草本。 (五)蔷薇亚纲Rosidae

木本或草本。单叶或常羽状复叶。花被明显分化,异被;雄蕊多数或少数向心发育,植物体常含单宁。 本亚纲占木兰纲总数的1/3,共有18目,118科,约58000种。 18.蔷薇目Rosales 主要特征:

木本或草本。单叶或复叶,互生,稀对生,有托叶。花两性,稀单性,辐射对称,花部5基数,轮生;雄蕊多数至定数;子房上位或下位;心皮多数离生到合生或仅1心皮,胚珠多数至少数。

36

《植物学》

分类:

本目包括海桐花科 (Pittosporaceae)、八仙花科(Hydrangeaceae)、茶藨子科(Crossulariaceae)、景天科(Crassulaceae)、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蔷薇科等24科。 蔷薇科(Rosaceae)

卫矛属(Euonymus)小枝常四棱形。叶对生。花瓣分离;花盘肉质平坦。蒴果,3-5裂。约150种,我国有120余种。

常见有卫矛、桃叶卫矛、瘤枝卫矛、华北卫矛、白杜卫矛、陕西卫矛。供观赏:大叶黄杨、金心大叶黄杨。 本科常见的经济植物尚有南蛇藤,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藤本灌木。根、茎、叶有毒,为著名杀虫药。 21.大戟目 主要特征:

木本,少数为草本。单叶,有时为复叶。花单性,通常较小,常无花瓣;雄蕊多数至一个;花盘存在或缺如;雌蕊由2-5(-多数)心皮合成;子房上位,多室,常3室,胚珠每室1-2。种子有丰富的胚乳。 分类:本目包含黄杨科(Buxaceae)、大戟科等4科。 大戟科Euphorbiaceae 识别特征:♂:*K0-5C0-5A1-∞,♀:* K0-5C0-5 G(3:3:1-2) 植物体常含乳汁,花单性,子房上位,常3室,中轴胎座,胚珠悬垂。种类与分布:

本科约300属,8000种,广布全世界,主产热带。我国约66属,360余种,主产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常见属种:

大戟属(Euphorbia),有乳汁。杯状聚伞花序,外观象一朵花,花单性,无花被,蒴果,约2000种,分布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有60种以上。大戟,叶长圆形至近披针形。蒴果表面具疣状凸起。分布于我国各地。根入药。一品红(圣诞花),地锦草。

蓖麻属(Ricinus):蓖麻,蒴果有软刺,种子有明显的种阜,种皮光滑有斑纹,原产非洲,我国各地均有栽培,种子含油率为69%—73%,供工业和医药上用,叶可饲养蓖麻蚕。 油桐属(Vernicia):油桐 橡胶树属(Hevea):橡胶树

乌桕属(Sapium):乌桕其它植物还有木薯、巴豆、铁苋菜、叶底珠等。 观赏植物:山麻杆、虎刺梅 22.鼠李目(Rhamnales) 主要特征:

常为木本或藤本。单叶,少数为复叶,互生,偶对生。花两性或单性,整齐,萼片与花瓣同数,雄蕊一轮与花瓣对生;花盘围绕子房,子房2—5室,每室1—2个胚珠。种子有胚乳。 分类:本目包含鼠李科、火筒树科(Leeaceae)和葡萄科3个科。 鼠李科(Rhamnaceae)

识别特征: *K5-4C5-4-0A5-4G(4-2)

单叶,不分裂。常具刺花周位,花瓣常凹形,雄蕊与花瓣对生,胚珠基生。 种类与分布:

本科约58属,750种,分布于温带及热带。我国有14属,约130种,南北均有分布,主产长江以南地区。 常见属种:枣属(Zizyphus) 灌木或乔木,叶基脉3-5出,具刺,花小, 黄色或黄绿色,5数,聚伞花序。子房上位,2-4室,埋于花盘内,花柱2裂;核果,果核1,1-3室,每室1种子。约100种,我国12种,主产西南和华南。

蒴果。

37

《植物学》

枣(Zizyphus jujuba Mill.),乔木。小枝有细长刺,刺直立或钩状。我国特产,主产区是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河南等省,现全国各地广为种植。果味甜,供食用,有滋补强壮之效;干果、根和树皮入药。

酸枣(一名棘)(Z.jujuba Mill.Var.spinosus Hu),多刺灌木。核果味酸,核先端圆钝。产华北,中南各省也有。 本科常见植物还有:

鼠李 (Rhamnus davurica Pal ) 东北鼠李(Rh.yoshinoi Makino.) 小叶鼠李(Rh.parvifolia Bunge.) 乌苏里鼠李(Rh.ussuriensis J.Viss.) 圆叶鼠李(Rh. globosa Bge.) 葡萄科(Vitaceae,Ampelidaceae) 识别特征: *K4-5C4-5A4-5G(2)

藤本,茎为合轴生长,常借卷须攀援,卷须与叶对生。

花序常与叶对生,雄蕊与花瓣对生,子房常2室,具中轴胎座。果为浆果。 种类与分布:

本科约12属,700余种,多分布于热带至温带地区。我国有7属,106种,南北均有分布。 常见属种:

葡萄:落叶木质藤本,髓褐色,花瓣粘合成帽状脱落,圆锥花序

蛇葡萄:落叶木质藤本,髓白色。花瓣展开;聚伞花序。根皮人药。本科常见植物还有: 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Planch) 山葡萄(Vitis amurensis Rupr.)

葎叶蛇葡萄(Ampelopsis humulifolia Bge.)

分类: 本目包含有酢浆草科(Oxalidaceae)、牦牛儿苗科、金莲花科(TroPaeolaceae)(Tropaeolaceae)、凤仙花科(Balsaminaceae)等5科。 牻牛儿苗科(Geraniaceae)

识别特征:草本或亚灌木,单叶,浅裂或深裂成复叶*,↑K5-4C5-4A10,5-15,G(5-3) ,花常为五基数蒴果通常有长喙,室间开裂,有时果瓣自基部向上反卷,胚乳常不存在。

罗布麻(A. venetum L.),分布于西北、华北、华东及东北各省。叶药用;茎皮纤维供纺织等用。本科植物常有毒,尤以种子和乳汁毒性最大。为重要的药物原料。有些植物含有胶乳,为野生橡胶植物,可提制一般日用橡胶制品。

夹竹桃、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黄蝉(Allamanda neriifolia)等,均为习见的观赏植物。 (三) 萝藦科(Asclepiadaceae) 识别特征:

有乳汁。单叶,全缘,叶柄顶端常具丛生腺体。*K(5),稀5C(5)A(5)稀5G2:1花5基数,常具副萼,花药与柱头粘合成合蕊柱;花粉结合成花粉块或四合花粉,具载粉器,花柱2,合生。 蓇葖果,种子顶端具丛生的种毛。 种类与分布:

本科约180属,200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产44属,243种,分布于西南及东南部,少数在西北与东北各省区。 常见属种:

杠柳属(Periploca):杠柳(P.sepium Bunge)

38

《植物学》

白前属(Cynanchum)本属药用植物不少.

柳叶白前[C.stauntonii(Decne.)Schltr.ex.Levl.]产长江以南各省区,全株药用。 徐长卿(C.Painculatum (Bunge)Kitagawa),全国大部分地区产。全草药用。 牛皮消(C.auriculatum Royle ex Wight),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块根药用. 经济用途:

药用:本科多为热带植物,常含多种生物碱和乳类,多数供药用,除上述种类外,入药的尚有白前 [Cynanchum glaucescens(Decne.)Hand.Mazz.]、萝藦等多种。

蓝色染料:蓝叶藤(M.tinctoria R. Br.)(Marsdenia.tinctoria R. Br.)球花牛奶莱(M.globifera Tsiang)。纤维植物:迎光散 [M.tenacissima (Roxb.)Wight et Arn.J]。

观赏:马利筋(Asclepias curassavica L.)及球兰属(Hoya)、豹皮花属(Stapelia)和肉珊瑚属。 27.茄目 主要特征:

草本或木本。单叶,稀复叶,互生,稀对生。花两性,辐射对称,稀两侧对称,常由5基数4轮构成;花冠管状或漏斗状,裂片旋转状或复瓦状排列;花盘存在,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上;子房上位,胚珠多数或 1-2枚。 分类:

本目包括茄科、旋花科、菟丝子科、 花荵科(Polemoniaceae)、睡菜科(Menyanthaceae)等8科。 茄科Solanaceae 识别特征:

常草本。单叶互生。*K(5)C(5)A5G(2:2:∞) 花两性,整齐,5基数;花萼增大宿存,药常孔裂,子房上位。2心皮,2室,位置偏斜,胚珠多数。浆果或蒴果。 种类与分布:

本科约80属,3000种,广布于全世界,以南美洲最为丰富,我国有24属,约115种。 常见属种:

茄属:茄、马铃薯(阳芋)、龙葵。 辣椒属:辣椒、朝天椒番茄属:番茄。

烟草属:烟草药用植物:曼陀罗、洋金花、枸杞、天仙子、酸浆等。观赏:夜香树,碧冬茄(矮牵牛),龙吐珠,冬珊

旋花科(Convolvulaceae) 识别特征:

植物体常具乳汁,茎具双韧维管束。*K5C(5)A5G(2-3:2-3) 花冠旋转折扇状,中轴胎座,直立无柄,倒生胚珠折叠的子叶。 蒴果或浆果。 种类与分布:

本科约50属,1500种,广布全球,主产美洲和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我国有22属、约125种,南北均有分布。 常见属种:

食用:甘薯(地瓜)(Ipomoea batatas (L.) Lam.)

药用:牵牛(Pharbitis nil (L) Choisy),马蹄金(Dichonadra repens Forst.),全草药用。 观赏植物:茑萝Quamoclit Pinnata (Lam.) Bojer.金鱼花(Mina lobata Cerv.)、月光花(Calonyction aculeatum(L.)House) 本科常见植物还有:

圆叶牵牛(Pharbitis purpurea (Linn.)Voigt)、 旋花( Convolvulus sepium(Linn.)R.Br.)、

39

《植物学》

许多种类是重要用材,如水曲柳。 还应用于园林, 小叶白蜡树皮入药为中药“秦皮”有消炎, 明目等功效,白蜡树还可放养白蜡虫制取白蜡,应用于工业和国防。丁香属多为观赏花木,许多花可提取香精。 30.桔梗目(Campanulales) 识别特征:

草本,稀木本。花两性,单性,辐射对称,花冠常5裂;雄蕊通常与花冠裂片同数而互生;子房下位,2-3室,胚珠2至多数。 分类:

本目包括桔梗科、花柱草科(Stylidiaceae)、草海桐科(Goodeniaceae)等7科。 桔梗科 Campanulacea 识别特征:

草本,常含乳汁。单叶,常互生,无托叶。*,↑K(5)C(5)A5G(2-5:2-5:∞),花两性,常辐射对称,五基数,花冠钟形,子房下位。蒴果。 种类与分布:

本科约60余属,2000种,全球分布,多数在温带和亚热带。我国有16属,170种,南北均产,以西南较多。 常见属种:

药用:桔梗,半边莲,羊乳,全国分布,根入药。沙参属的轮叶沙参,杏叶沙参的根均有消肺化痰作用。党参、轮叶党参,石沙参,薄叶荠苨观赏:因其花冠多为蓝色或白色,常栽作,如原产欧洲南部的风铃草,公园常栽培。 31.茜草目(Rubiales) 主要特征:

木本或草本。叶对生、轮生、偶上部互生。,托叶明显而宿存,位于叶柄间或叶柄内,分离或合生。 花两性,偶单性,辐射对称;子房下位,偶上位,多数一1室,胚珠多数~1枚。 分类:本目包括茜草科、假牛繁缕科(Theligonaceae)二个科。 茜草科(Rubiaceae)识别特征:

叶对生,全缘;具托叶。* K(4-5)C(4-5)A4-5G(2少数3-5),花两性,辐射对称,常4或5基常见属种:

本科多为重要的纤维、油料、淀粉及观赏植物。如:蒲葵,常绿乔木,叶大,宽肾状扇形,嫩叶可做蒲扇。棕榈,栽培供观赏,叶鞘纤维可制绳索、床垫等。椰子,叶树杆材坚硬,可供建筑用材,叶可编篮、织席、盖屋;幼果内的汁液鲜美可口,胚乳供生食或榨油,亦用于制糖果。槟榔,原产马来西亚,种子入药能助消化和驱除肠道 寄生虫,嫩果作嗜好品。油棕,原产非洲热带,是重要的油料植物。 36天南星目(Arales) 主要特征:

草本,稀为攀援木本,极少数为水生植物。叶宽,具柄。网状叶脉。花小,高度退化,密生成肉穗花序,通常为一形佛焰苞片所包。佛焰苞片常具彩色;花被缺或退化为鳞片状;子房上位。浆果或胞果;种子有丰富胚乳或有时缺如。

分类:本目包括天南星科和浮萍科(Lemmaceae)。 天南星科(Araceae) 识别特征:

草本,汁液乳状、水状或有辛辣味,常具草酸钙结晶。具根状茎或块茎。叶基出或茎生,基部常具膜质鞘。*P0,4-6A 6至少数G(2,3(-15)),花小,排列成肉穗花序,为一佛焰苞片所包,佛焰苞常具彩色;单性同株时,雄花通常生于肉穗花序上部,雌花生于下部,中部为不育部分或为中性花;雄蕊4或6,;雌蕊由3心皮组成,子房上位。常为浆果。

40

《植物学》

种类与分布:

约115属,180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我国有35属(包括栽培植物),206种,主要分布于南方。 常见属种:

菖蒲属(Acorus):菖蒲(A.calamus L.),生于浅水池塘,水沟及溪涧湿地。全草芳香,可作香料、驱蚊;根状茎入药,能开窍化痰,辟秽杀虫。

半夏属( Pinellia):半夏,天南星属(Arisaema):我国约82种,分布于南北各地,主产于西南地区。天南星( A.heterophyllum Bl.),广布于黄河流域以南各地。块茎供药用,祛痰、解痉。消肿散结。 芋[Colocasia esculenta (L.)Schott], 疏毛魔芋Amorphopallus sinensis 马蹄莲[Zantedeschia aethiopica (L.)Spr.],

龟背竹(麒麟尾)[Epipremnum pinnatum (L.)Engl.]、 粤万年青(Aglaonema modestum Schott) 红花花烛(红萼芋) 鸭跖草亚纲Commelinidae 主要特征:

常草本。叶互生或基生,单叶,全缘,基部常具叶鞘。花两性或单性,常无蜜腺;花被常显著,异被,分离,或退化成膜状、鳞片状或无;雄蕊常3或6,花粉常单萌发孔;子房上位。胚乳多为淀粉。果实为干果。

种类与分布:

本亚纲广布温带,共有7目,16科,约15000种。 37鸭跖草目(Commclinales) 主要特征:

草本。叶互生或基生,具叶鞘 ,少有叶鞘不存在。花两性,整齐或否,3基数,区分花萼 与花冠;雄蕊3-6;雌蕊心皮组成,子房上位3室或1室。蒴果;种子有胚乳。 分类:

本目包括含鸭跖草科、黄眼草科(Xyridaceae)等4科。 38莎草目(Cyperales) 主要特征:

草本。叶具叶鞘。花生于颖状苞片内,由1至多数小花组成小穗;花被退化为鳞片状、刚毛状、鳞被状或缺如;子房上位,由2—3心皮构成,1室。 分类:本目包括禾本科和莎草科。 禾本科Gramineae(Poaceae) 识别特征:

秆圆柱形,有显著的节和节间,节间多中空。单叶互生,2列。开放式叶鞘;常有叶舌和叶耳。P2-3A3,6G(2-3:1:!)花序以小穗为基本单位;花被退化为浆片;雄蕊常3;雌蕊由2-3心皮合生而成,子房上位,1室,1胚珠,柱头长羽毛状。颖果。胚乳丰富。 常见属种:

本科约750属,1万余种。我国有225属,1200种。通常分为2个亚科即竹亚科和禾亚科。 A 竹亚科Bambusoideae: 毛竹,分布于长江流域和以南各省区以及河南、陕西。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竹种,笋供食用,叶供造纸,秆供建筑,叶可用于编制各种器具。

紫竹、黄金嵌碧玉竹、斑竹、佛肚竹、龟甲竹、冷箭竹、方竹等,供观赏。 B 禾亚科Agrostidoideae: 禾本科中粮食作物很多,如:

41

《植物学》

小麦,世界各地广为栽培,是主要粮食作物;秆可作编制原料,也可造纸。 水稻,原产亚洲热带,现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为重要的粮食作物。 甘蔗,原产亚洲南部,为重要糖源植物。

玉米,是重要粮食;秆作饲料,胚芽含油量高,提制后即成具药用价值的“玉米油”。

其它:大麦、燕麦、高粱、粟(小米)、薏苡、青稞等。稗,为水田中最重要的杂草,往往与水稻伴生。也有栽培稗,其颖果用于作饲料和酿酒。

牧草:鹅观草属、雀麦属、黑麦属、燕麦属、羊茅属、鸭茅属等。 草坪植物:紫羊茅、狗尾草、双穗雀稗 有毒植物:毒麦

常见杂草,如稗、看麦娘和早熟禾、香茅、白茅、菵草、芦苇、荩草等。 莎草科(Cyperaceae) 识别特征:

草本,常有根状茎。秆常三棱柱形,实心,无节。叶通常3列,叶鞘闭合。P0A1-3GP0A1-3G0P0A0G(2-3);(2-3),花小,单生于颖片的腋内.2至数花组成小穗;花序下常有苞片,苞片基部具鞘或无;花被缺或退化为下位刚毛或下位鳞片,雄蕊3,少为1—2;子房1室,1胚珠,花柱1,柱头2—3。小坚果或者有时为苞片所形成的囊包所包裹。 种类与分布:

约80余属,4000余种,广布于全世界,以寒带、温带地区为最多;我国有,28属,600余种,分布于全国各地。 常见属种:

藨草属(Scirpus):荆三棱(S. yagara Ohwi),分布于我国东北、华东和西南各地。茎叶可造纸,作饲料;块茎药用,也是制电木粉、酒精、甘油等的工业原料。

莎草属(Cyperus):约380种,分布于温带和热带。我国约3O余种,多分布在华南、华东和西南各省区。香附子( 干燥的块茎,名香附,可作香料,入药,有理气解郁,调经止痛作用。咸水草(C.malaccensis Lam.var.brevifolius Bocklr.)产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四川等省,是一种改良盐碱地和发展多种经营的优良植物。秆可编织草席、坐垫、提包和草帽等。油莎豆C.esculentus L.),引入栽培,块茎含油率达27%,可供食用。

苔草属(Carex):约2000余种。广布于世界各地;我国 约400种。主要分布于北方。

乌拉草(C.meyeriana kunth)分布于东北,号称“东北三宝”之一。主要用于冬季作填充物,具有保温作用。全草还供编织和造纸用。荸荠属(Eleocharia) :约150多种,广布于世界温暖地区。我国有20余种,遍及全国各地。

荸荠[E.tuberosa(Roem), et Schult.] [E. dulcis (Burm.f.)Trin.ex Henschel]匍匐根状茎细长,顶端膨大成球茎,为食用荸荠.各地栽培。球茎除供食用外,也供药用,清热、止渴、明目、化痰。消积。 百合亚纲Liliidae 主要特征:

草本,稀木本。单叶互生,常全缘,线形或宽大。花常两性,花序非肉穗花序状,花被常3数2轮,全为花冠状;雄蕊常1、3和6;雌蕊常3心皮结合,中轴胎座或侧膜胎座;具蜜腺;常无胚乳。 种类与分布:本亚纲温带分布,共有2目, 19科,约25000种。 39百合目(Liliales) 主要特征:

草本,少数为草质或木质藤本,或为木本,常具根状茎、鳞茎或球茎。叶互生,很少对生或轮生,有时全为基生,单叶。花两性,较少单性,3基数,花被2轮,花瓣状,辐射对称;雄蕊通常与花被片同数,花粉粒双核,多具单沟,心皮3,合生;子房上位或下位,3室,中轴胎座,胚珠每室少至多数。蒴果,稀为浆果或核果;胚乳丰富。

42

《植物学》

分类:本目包括雨久花科(Pontederiaceae)、百合科、鸢尾科(Iridaceae)、薯蓣科(Dioscoreaceae)等15个科。 百合科LiLiaceae 识别特征:

多草本。常具根状茎、鳞茎或球茎。单叶。*P3+3A3+3G(3:3:∞),花两性,稀单性或雌雄异株,辐射对称,多为虫媒花,常3基数,花被花瓣状,中轴胎座。蒴果或浆果。 种类与分布:

本科约230属,3500种,广布于全世界,主产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我过有60属,560种,各省均有分布,以西南部最盛。 常见属种: 百合属(Lilium):

100余种,主产北温带。我国约60多种。百合,具鳞茎,茎直立;花大,白色,呈漏斗状;蒴果。鳞茎富含淀粉,可食用,具滋补、安身、润肺等功效。卷丹、轮叶百合和毛百合、 松叶百合和细叶百合。 贝母属:鳞茎的鳞片少数。花钟状下垂。约100种。分布于北温带。我国有6种。如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轮叶贝母等,鳞茎入药能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葱属:多年生草本,有刺激性的葱蒜味。鳞茎有鳞被。叶基生。花序伞状生于花葶顶端。约500种,分布于北温带。我国120种。分布全国。如洋葱、葱、蒜、韭、小根蒜等。

天门冬属:茎直立或蔓生,有根状茎或块根。叶退化为鳞片状,叶腋生出绿色的叶状枝。约300种,分布于东半球。我国有20种。如天门冬、石刁柏等。

本科中除了前面介绍的常见植物外,还有:

观赏植物:郁金香、风信子、文竹、万年青、吊篮、萱草、玉簪等。 药用植物:知母、黄精、玉竹、七叶一枝花、麦冬、药百合等。

食用:黄花菜,花芽可食,干制后称“黄花菜”或“金针菜”,为名贵蔬菜。北黄花菜、 野生种类:鹿药、黎芦、铃兰、小顶冰花、长梗葱、华重楼、蓝果七筋姑、三叶舞鹤草。 鸢尾科(Iridaceae) 主要特征:

多年生草本;有根茎、球茎或鳞茎,茎草质。叶常聚生茎基部,多为狭线形。两侧扁,基部有套褶叶鞘。

P3+3 A3G(3:3:∞),花两性,辐射对称,雄蕊3,花丝分离或部分合生。子房下位,3室,中轴胎座,花柱花瓣状,胚珠多数,倒生。蒴果。 种类与分布:

本科有约60属800种,分布热带和温带,南美洲和南非洲最多。我国有 9属 50多种,分布南北各省。

常见属种:

鸢尾属(Iris):有块茎或匍匐状根茎。本属有约300种,我国有约40种,主要分布在西部至北部各省。马蔺(I.lanctea var chinensis Koidz.)北京多见,生于沟边草地或田垅边,农村有栽培。叶纤维强韧,可造纸或作捆物用。花和种子入药,花利尿,种子泻湿热。鸢尾(I. tectorum Maxim.)花大,蓝紫色,无香气。北京有栽培。单花鸢尾、山鸢尾。

射干属(Belamcanda):叶形似鸢尾,但花柱分枝不呈宽的花瓣状,花在主轴上每苞内多花。

本属有2种,分布于东亚。我国有1种,射干。唐菖蒲( Gladiolus gandavensis Houtt.)花大,花枝不分枝,不呈花瓣状,每苞内 1花,色彩多美艳。原产南非,北京多栽培。为著名花卉。 40兰目(Orchidales) 主要特征:

43

《植物学》

陆生、附生或腐生的草本。花常为两侧对称,多为两性;花被片6,2轮;雌蕊由3心皮组成,子房下位,1室或3室。种子微小,极多,具未分化的胚,无胚乳或有少量胚乳。 分类:本目包含兰科、水玉簪科(Burmanniaceae)等4科。 兰科(Orchidaceae) 识别特征:

多年生草本。单叶互生,基部常具抱茎的叶鞘,有时退化成鳞片状。↑P3+3A2-1G (3:1),花两侧对称,花被片6,排列为2轮,外轮3片为萼片,通常花瓣状,内轮两侧的2片称花瓣,中央的1片特化而称唇瓣;雄蕊和雌蕊合生成合蕊柱,雄蕊1或2枚(极少为3枚),花粉常结成花粉块;子房下位,侧膜胎座。蒴果。种子极多,微小。

兰科已知种类约2万种,约占单子叶植物的1/4; 种类与分布:

兰科为种子植物第二大科,约有700属,20000种,广布于热带、亚热带与温带地区,尤以南。美洲与亚洲的热带地区为多。我国约有 150属,1000余种,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和以南各省区,西南部和台湾尤盛。 常见属种:

杓兰属(Cypripedium):

约50多种,分布于北温带和亚热带,我国有 26种,以西南部和中部最盛。本属有些植物花美丽,可栽培,供观赏。常见的有:扇脉杓兰根、大花杓兰、杓兰和斑花杓兰。 白芨属(Bletilla):

约 10种,分布于东亚。我国约8种,产东部至西南部。白芨,生于山谷地带或林下湿地。分布于长江流域至南部和西南各省。球茎含白发胶质粘液、淀粉、挥发油等;药用,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等作用;花美丽,栽培供观赏。 石斛属(Dendrobium):

附生草本。约1400种,分布于亚洲热带、亚热带至澳大利亚。我国约有60种,以东南、西南及台湾省区种类较多。石斛(D. nobile Lindl.),分布于华南、西南和台湾等地。因花大而美丽,通常室内盆栽为观赏植物。茎供药用,能滋阴清热,养胃生津。 兰属(Cymbidium):

附生、陆生或腐生草本。茎极短或变态为假鳞茎。我国约有40种,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建兰(C.ensifolium),夏秋开花,各地庭园常栽培,供观赏。春兰(C.goeringii),叶狭带形,花单生,淡黄绿色;唇瓣乳白色,有紫红色斑点。春季开花,有芳香。分布华东、中南、西南、甘肃、陕西南部等省、区。 天麻属(Gastrodia):

腐生草本。块茎肥厚,横生,表面有环纹。茎直立,节上具鞘状鳞片。约15种,

天麻(G.eiata Bl.),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南、华东等地。块茎火药,称“天麻”,合香草酸、甙类和微量生物现有熄风镇痉、通络止痛作用,用以治疗高血压病、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神经衰弱及小儿惊风等。

44

《植物学》

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