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只要付出微小的代价便可以得到‘超值’的精神享 上瘾,难以自拔。 受,这有悖于现实教育中所倡导的奋斗观,,flJ。 最后,网络游戏成癌容易引起青年学生的学业危机。 事实表明,凡是对网络游戏成瘾的学生,都会出现旷课、 逃学,精力不足,上课不专心,学习成绩下降等问题。中国 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全国l3所高校的最新调查显示,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日趋严峻,8O%中断学业的(包括 退学、休学)大学生都是因为网络成瘾,这些孩子对于网 络的依赖比高中生还要厉害。”囝不可否认,沉迷网络游戏 已成为不少学子“玩物丧志”的罪魁祸首。 二、青年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分析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 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网络游戏玩家接近2000 万人,其中19岁至25岁的占59.9%。可见,网络游戏玩家 的主要人群是青年学生。对新事物具有较强接受能力的 青年学生,是网络游戏的常客,上网的学生几乎都玩过游 戏。网络游戏之所以令学生如此痴迷,主要是由网络游戏 的客观特性和青年学生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 (一)客观因素:网络游戏有别于普通游戏,具有独特 “魅力” 首先,网络游戏具有较高的自由度。网络游戏是一种 虚拟的、超越时空、现实身份、家庭背景等方面限制的新 型娱乐方式,它为人们提供了新的自我实现的可能性。网 络游戏是以自我为中心建构起来的,玩家可以根据自己 的喜好自由选择项目,也可以自主选择游戏伙伴,而不必 考虑环境和同伴等因素。一般来说,日常生活游戏中的伙 伴是一定范囝内的熟悉人群,而网络游戏的伙伴则可以 突破年龄、地域、密切程度等方面的限制,游戏伙伴可能 是来自不同国家的陌生老年人、青年人或儿童。不仅如 此,玩家还可自由变换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在网络游戏里 “不管自己的现实身份与角色,甚至可以将自己装扮成与 现实完全相反的身份或角色参与到游戏之中”。翻这种较 高的自由度,对热衷子自由的青年学生而言无疑具有着 不可抗拒的诱惑力。 其次,网络游戏对现实生活具有超越性。由于网络游 戏是在虚拟环境中展开的,因此它能够为玩家提供现实 生活中不允许尝试的行为活动。玩家通过点击网页即可 进入到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情景,如科幻游戏以及复 杂的战争游戏;玩家如果成功,还可获得相应奖励,如果 失败也不需负任何责任,甚至可以无限制地重新登录卷 土重来,闪此能给人以前所未有的精神愉悦与满足。同 时, 络游戏具有特定的形式美,一批专业人士从美学角 度对青年群体进行透彻分析,以此为椐开发游戏满足青 年人的审美需要。游戏中轻松动感的音乐、绚丽多彩的图 象、靓丽光鲜的服饰以及复杂变化的游戏场景等,使网络 游戏成为神秘、虚拟的世外桃源,这对身心发展尚未成熟 的青年学生充满了诱惑,他们一旦接触游戏就容易痴迷 最后,网络游戏提供了一个广泛交友平台。在需要合 作的网络游戏中,单独一人很难抢占到打装备的低盘和 练级的地盘,且容易受他人欺负,因此很多玩家都是以群 体形式出现的,所以只要在网吧玩同一类型游戏的学生, 他们之间都相互认识,即使之前并不相识到后来都能成 为现实中的朋友,有的“戏友”甚至每个星期都有一个小 的聚会,大家在一起讨论的话题自然都是关于游戏。同 时,大家一方面可通过共同完成游戏来增进了解,另一方 面游戏的一些功能亦给彼此创造更多接触交流的机会。 无论是多人、组队、情侣等游戏模式或喇叭、公告、聊天系 统等游戏工具,还是游戏社区、论坛都能给玩家以更多的 空间加深相互了解,因此整个交流模式摆脱了以往文本 聊天的单调感,体验到在现实世界里无法满足的协作感 和愉悦感,这也是网络游戏能够吸引青年学生的重要原 因之一。 (二)主观因素:当代青年学生的心理需求与自身缺陷 首先,人际交往欠缺导致对网络游戏的依赖。来自四 面八方的学生在学校汇集成一个社会群体,由于彼此原 来各自的生活习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 这些没有社会生活经验的同学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 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摩擦与冲突。他们远离父母本来就有 一种孤独感,而一旦人际关系方面出现不和谐,这种孤独 感就会进一步加深,产生压抑和焦虑感,甚至使自己的内 心情感世界逐渐封闭起来。但是,青年学生又渴望与他人 沟通感情,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现实世界中受过挫 折,他们便转向虚拟世界寻求心理安慰,试图通过网络交 往和玩游戏来逃避现实、释放压力,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对 网络游戏的迷恋。 其次,业余爱好贫乏易于形成对网络游戏痴速。大学 课余时间较多,这一方面为大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 同时也给部分学习自主性不强、业余爱好又比较贫乏的 学生带来了时间上的许多空白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优 异的学习成绩曾是这类学生的精神支柱,但是,在大学里 人们认同的是“综合素质”,学习成绩不再是唯一的评价 标准,更何况大学里人才荟萃,昔日学习的“佼佼者”在 这里可能失去优势,因此,面对挑战这些同学会产生心理 失衡甚至挫折感、自卑感,而一旦接触网络游戏,他们就 好似找到归属,觅到了精神上的寄托。 最后,从众心理使自制力差的同学深陷网络游戏。一部 分同学进入大学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或人生规划,于是 他们的大学生活变得枯燥和无聊,而青年学生对新鲜事物 的好奇心理与探究欲望又十分强烈,禁不住网络游戏的诱 惑。在猎奇 理的驱使下,有的大学生起初只是想尝试一下, 但往往因为自制力差而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有的游戏需多 人配合才能玩起来,于是同学之间呼朋唤友集体出去包场。 在这样的小环境下,自制力差的学生很容易沉迷其中。 一11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三、应对青年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建议 (一)加强学校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能力建设 学子们的业余文化生活。首先,要以学生为本,积极开展 充满时尚和青春活力的文娱活动,想方设法吸引学生们 的兴趣和注意力。其次,及时对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给予 在信息爆炸的电子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日益显 得重要而迫切。当务之急,高校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 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这支队伍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思想 政治教育理论水平和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而且还 关心和帮助,为他们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和生活氛 围。最后,学校适度介入网络游戏,最大限度地控制暴力、 色情等不健康信息的进入,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健 康有序的网络文化环境。 (四)加大对网络游戏的监管力度 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练地利用网络 平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要以了解和熟悉网络语言、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等网络文 化的各种形态为前提,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和参 目前,我国关于网络游戏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 善,特别是在防止利用网络游戏进行诈骗等犯罪活动上 与到他们的网络生活中去,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和思想引 导,使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学生的虚拟生活之中,这就要 求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能力建设。 (二)提高青年学生的自我调控与管理能力 首先,要使青年学生学会做自己的心理医生。青年学 生的情感丰富而又容易冲动,因此学会保持健康的情绪, 适时宣泄不良情绪,找到合理表达自己诉求的方法,防止 过度迷恋网络游戏,就显得非常重要。其次,要使他们学 会计划自己的生活,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现在的许多大 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有的甚至难以 适应大学的集体生活;另有些学生不能进行正常的人际 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不良也会导致网 络游戏依赖和成瘾现象的产生。最后,培养学生的道德自 律意识。学生阶段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与 定型阶段,因此教育他们增强网络伦理道德观念,在网络 社会里遵守起码的行为准则,自觉加强修养,树立正确的 人生观和世界观,显得非常重要。在这方面,可以开展关 于网络游戏道德方面的论坛,让学生参与进来自由讨论, 以便使他们充分认识网络道德失范的社会危害性,达到 提高大学生网络自我教育能力的目的。 (三)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 部分学生热衷网络游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校园文化 生活的相对贫乏,或者学校组织的一些文化活动没有吸 引力。这也提醒我们,学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 一112一 还存在很多空白点,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游 戏的立法和管理 同时,加强对网络游戏平台网站的监 督,利用先进技术建立、健全防范有害信息传播的管理体 系。校园网络管理者可以通过严密监控互联网入口,防止相 关网站因利益的驱使在网络游戏中传播不健康内容。 总之,在网络游戏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青年学生沉 迷网络游戏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但是,当一种社会现 象作为不可避免的社会现实存在时,不管愿意与否,我们 都应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而不是一味地否定它。面对网 络游戏对学生的消极影响,一方面应科学引导他们合理 地使用和娱乐而不是沉溺其中;另一方面,要关注网络游 戏成瘾者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争取早目从网 络游戏回归到现实生活。同时,还应制定相关政策,积极 鼓励、引导、扶持软件开发企业,开发和推广有益于未成 年人健康成长的游戏软件产品。 【参考文献】 [1】杨春荣,殷方敏.网络同居:大学生时尚新宠[J】.当代青 年研究,2006,(6). 【2】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最新调查显示80%退学大学生因 “网瘾”【EB/OL】.http://xyxy.net/ k/nxtd/nxxl/wlxl /2O07O622/58001.htm 【3】陆玉林.虚拟时空中的角色探索叨.当代青年研究,20o6,(9). f审稿:刘海涛;责编:汪才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