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 如何让阅读孟凡华 (邳州市邹庄中学,江苏邳州摘要:阅读是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更高效 221300) 识点,称重点阅读法。该法针对性强,省时省力,适合于复 习旧知识和自学与课文相似的文章。 3.经典诵读法。摘取精要,反复朗读背诵,体会文章 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情感之切,意蕴之深,风格之新,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促使学生将自 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 知识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 直至形成能力。要培养成学生的读书习惯,教师就要教 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在课堂上设立恰当的目标,延展 手法之妙 这种方法适应于名篇经典佳作,像朱自清的 《春》,苏轼的《赤壁怀古》,臧克家《有的人》,等等。 4.梳经理纬法。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脉络。例如 教材激励阅读,课外鼓励学生接近生活阅读,学生通过 阅读体验成功.激发阅读热情,阅读习惯就会在阅读中 自然形成。 《红楼梦》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网,《三国演义》中 魏、蜀、吴三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提高效率教学方法 5.比较阅读法。在阅读时注意词与词的对比,节与节 的对比,段与段的对比.篇与篇的对比。贾岛的推敲,《范 进中举》中前后对比,这些平常语看似平常,揣摩后才知 “其实不是平淡.乃绚烂之极也”。 学生掌握阅读的一般方法,能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既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 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又是教 师、学生、文本之间有效对话的过程。实践证明。学生语文 能力的提高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阅读来完成的,而阅读效 率直接决定语文课堂效率。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 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 作用;能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 有益启示,进一步激励学生阅读。 二、设立目标。激发阅读 阅读教学效率呢?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总结 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授生以渔。指导阅读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 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是阅读学习的 重要途径之一。语文教材选用的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 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了解语言艺术和艺 术语言的范本.教师要恰当地设置目标激励学生阅读。教 师首先要熟读教材,对文章的主旨、重点、难点、疑点,要 潜心体会、细心揣摩、精心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 语文阅读教学一定有它必然的、内在的、本质的规 律。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和阅读效率,从而激励学生阅读。 1.快速浏览法。用眼和脑不动嘴,像照相机一样.一 目十行,了解大意,寻找经典。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用的便是这种方法。 2.重点阅读法。根据学习需要或阅读者的知识水平, 有选择地阅读文中的重点、难点或重点文章,捕捉陌生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有意提出与课文观点不一致的问 题,以制造矛盾,触发学生的思维,最后去伪存真,统一 带着感情读、带着自信读,要读出条理、读出内涵、读出灵 气、读出神韵。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形象、品味语言、 总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自觉树立“大 语文观”,注重课前、课内甚至课后各个环节的指导,帮 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寻求正确的阅读方法,感 悟文本中所蕴含的美。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 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邢改萍.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论坛.中央民族大学出 版社,2004.4. 认识。如在讲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时,我启发 学生思考:“本文说明了人处逆境利于成才,国无忧患 易遭灭亡的道理,这在一定的条件下固然有道理.然而 它绝非一条普遍真理,我们若从它的反面做一番思考. 可以想到些什么呢?”经过思考,学生争着发言。有的 说:“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能使人有所作为,但顺境 更有利于成才,成才的机遇更多。如同行船,逆水行船 只要努力撑当然可以达到目的地,然而如果是顺水行 船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前进的速度则更快。”有的说: [2]孙春成.给语文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3.6. “国无忧患易遭灭亡不太合乎现实,我国这几年发展这 么快,一是因为改革开放,二是因为没有敌国外患 如 果天天打仗,就不可能有发展。”显然,通过这一番思 考,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开启了思路, 有效地训练了思维,提高了能力。 70 [3]孙春成.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语文出版社, 1998.7. [4]陈函平.教师言语美.广东教育学院出版,2004.9. [5]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中 学语文教学。2005. 一 体验感情、领悟作品的内在美,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其次 要全面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爱好、特 长。特别要对学生语文功底全面统计,划分为几个层次 (教师自己掌握)。再次,对问题的设置要把握好区分度,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出层次性,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让他们每个人都能在回答问题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最后,要把握好课堂评价这个教学杠杆,充分发挥它的效 益,激励学生讨论争论交流、激励学生自主参与意识、鼓 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学习 《春酒》这篇散文的目标设置,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 课文。同时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一)基础题 1.圈画出你认为需要关注的字词。 2.指名学生读准下列加线字: 挑剔()两颊f)薏草()家醅() (二)中层题(Ill读课文,体味情感) 1.课文的标题是春酒,结合文章内容,请你说说春酒 是什么样的酒?儿时喝的春酒和我现今做的春酒有何不 同?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加以回答。 2.作者说,儿时的春酒有道地的家乡味.请结合课文 具体说一说,儿时的春酒到底有哪些家乡味? 3.“我”为什么会觉得如今自做的春酒没有道地的家 乡味?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主渠道.教师要利用 各种手段引导学生阅读.要把教师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主 体地位结合起来,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结合起来,要把 侧重点放在有感情地阅读、品读上,让学生领悟、顿悟、感 悟文章的意境美和艺术美,自觉实现知识迁移与渗透。 三、延展教材。深入阅读 延展阅读是语文课堂学习的继续.延展教材就是教 师要利用教材引导学生横向拓展阅读.让学生有目的阅 读、感受、思考更多更开放的质疑、探索、交流,学生才能 形成真正的主体思想,有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著名语文教 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提出“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观 点。如学习《云南歌会》后,再引导学生阅读沈从文的散文 《边城》,利用手头资料进行阅读、商讨、体会、品味、感悟 交流、高度概括提炼,使他们能悟出《边城》作者所要表现 的真正的人性美.这就是主体性很强的积极的实践过程。 延展阅读,教师要有指导、引导学生去阅读健康积极 向上的书籍,必要时可以提供一些书目。 四、接触生活。感悟阅读 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来源于生活, 语言文学是人类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产物、社会生活是 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起来就马上 生动活泼起来,因此教师应创设开放、自主、多样的语文 阅读环境,拓宽阅读渠道,打破课内外、校内外的界限,充 分利用各种机会和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观察社会、自然, 让他们在更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上去撷取对象,搜集信 息汲取生活中活的语言。如流传在邳州大地上的《胡打 算》、《周西猴子》、《乡志》、《乡土文学》、民风、民俗等丰富 的民间文学、社会文化资源等,它是几代人对自然社会、 人生思考、省悟的积淀、结晶,是文学的返璞归真。学生能 从中获取真知,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的道理。学生在实 践中能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内 涵,从而提高学生走进社会生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待 对象诚挚的兴趣和追求真理与理想的愿望,激发学生的 阅读的主动性,以及对知识探索的兴趣.产生强烈的好奇 心和惊人的创造力。 五、体验成功。享受阅读 钱伯斯认为:“更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我们是否能 把自己作为读者的热情传导给孩子.能否让孩子保持阅 读激情、体检成功。”学生阅读之后渴望与别人交流,有了 读书成果更希望别人认可赏识,因此学校班级要多开展 活动,给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比如鼓励学生设立公告 栏,召开交流会,交流读书收获,激发阅读兴趣。还可以 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励学生多读书.比一比谁读的书多. 谁摘抄的精彩片段多,谁会背的古诗多,谁写的读后感 多……把这些通过墙上公告栏上统计表的评比台显示 出来,让进步看得见.掀起你追我赶的读书热潮。有的教 师组织学生通过内容表演或配乐朗诵的形式来汇报自 己的读书情况.使学生兴趣倍增;还可以不定时以抽查 的方式为学生的读书情况打上等级,给优秀的学生发喜 报。此外,还可以在校每周一次的“红领巾广播”中增加 “向你推荐一本好书”的栏目。定期向学生推荐一本好 书,并根据书中情节组织抢答赛或读后感征文比赛等活 动。学生通过长期坚持阅读,能积累大量的材料,广泛汲 取前人的成功经验,养成写日记、写短文习惯,这样,作 文时才能达到:“吾意所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 泉之涌滔滔不竭。”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激励学生好读 书,读好书,阅读习惯就会在阅读中自然形成。通过阅读, 学生既能扩大知识面,又能把别人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 知识。不仅能够提高阅读水平,而且能够提升写作水平, 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