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 (2017·襄阳模拟)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云南鲁甸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事实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就能 战胜和面对任何困难。
B . 是否高度重视人居环境,是厦门成为“全球最美20个城市”之一的原因。
C . 他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从大家的信任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D . 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2. (2分) (2018七上·平潭期中) 下列词语中全是名词的一项是( ) A . 老师 蝉蜕 盔甲 戒尺 B . 房屋 宿儒 操场 下雪 C . 书本 雪白 桌椅 秕谷 D . 珊瑚 黑板 肥胖 作家 3. (2分) 下列作家作品表述有误的是( )。 A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B . 《三颗枸杞豆》启示人们要珍惜时光。
C . 《我们家的男子汉》写的是一个年仅九岁,但颇有男子汉魅力的小孩,启示人们不能以貌取人,小看孩子。 D . 《柳叶》是回忆饥荒岁月的文章。
4. (2分) (2018·滨州) 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们常用“数九寒天”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数九”是从立冬开始,立春结束。
B .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仰”,好久不见用“久违”,中途先走叫“失陪”。
C . 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指战争,“手足”代指兄弟,“桃李”代指学生,“鸿雁”代指书信。 D . 周敦颐《爱莲说》中写到“莲,花之君子者也。”但人们常说的“花中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
二、 基础知识综合 (共2题;共11分)
5. (7分) (2017七上·乐清月考)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A、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B、鸟儿将kē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清风流水应和着。
C、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缭亮地响着。 (1) 给文段中划线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第 1 页 共 11 页
________ 酝酿 kē
________巢 ________ 嫩叶
(2) 文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________改为________
(3) 解释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 呼朋引伴:________
(4) 文段中有一个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请找出并解释。 6. (4分) (2018七上·杭州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行走在文字的世界里,犹如打开了人间最美的画卷。
春天,文字就是那xī lì(①)的春雨,________着huā tuán jǐn cù(②)的江南;夏季,文字是那在jìng mì(③)的夜里吟唱的蟋蟀,守望着露水的黎明;深秋,文字就是那似火的红枫,尽情绽放zhù xù(④)了一夏的热情,________着生命里最精彩的片段;寒冬,文字就是如约莅临的漫天雪花,用期盼________了岁月无边的清寒。
文字如心,浅笔静开,相约于文字,________出生命最美的花环。 (1) 阅读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 给文中空缺处词语依次选择恰当的一项是( ) A . 润湿 收获 编织 覆盖 B . 收获 覆盖 润湿 编织 C . 润湿 覆盖 编织 收获 D . 润湿 收获 覆盖 编织
三、 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
7. (5分) (2015·齐齐哈尔) 古诗文默写。
①海内存知己,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②________ , 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晏殊《浣溪沙》) ④________ , 君子好逑。(《诗经 关雎》)
⑤《醉翁亭记》中描写晨昏景象的语句是:________ , ________。
⑥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我寄愁心与明月,水封直到夜郎西”把自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而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用“________ , ________”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⑦写出含有“河”字的连续的两句古诗:________ , ________。
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
第 2 页 共 11 页
8. (2分) (2017七上·成都期中) 名著导读
(1)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它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集《________》中的一篇。
(2)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你能从这段文字中读出当时鲁迅怎样的心情。
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7分)
9. (7分) (2017八下·高要期末) 一家青少年研究所分别对日本、美国和中国的中学生进行“受你尊敬的人物”问卷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的统计表。
日本15所中学 调查对象名次 学生1303人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十名 第十一名 (1)
用简洁的文字表述上面的调查统计结果。 A日本:________ B美国:________ C中国:________ (2)
从这份调查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3)
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请你写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父亲 母亲 学生1051人 父亲 母亲 学生2201人 母亲 父亲 美国13所中学 中国22所中学 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
10. (6分) (2017八下·建湖月考) 阅读古诗词,完成小题。 池鹤 【唐】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1)
既然是“池鹤”为什么还要写“鸬鹚”“鹦鹉”?
第 3 页 共 11 页
(2)
诗人总是用自己的心来体物万象,所以,诗人笔下的形象常常带有自己主观的色彩。请比较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与本诗的尾联,辨析他们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七、 对比阅读 (共1题;共14分)
11. (14分) (2017七下·新余月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燕昭王招贤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①,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②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湣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③,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注】①共国:共同治理国家。②致:招致,引来。③追北:追击败北的敌人。 (1)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 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B . 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 C . 孤\\极知燕小力少 D . 岂远\\千里哉 (2)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的意思。
①趋________ ②亡________ (3)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 ②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 (4)
从文中看,燕昭王最终能击败强齐的原因是什么? (5)
你觉得这则故事在当今有什么现实意义?
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7分)
12. (25分) 阅读《成大事者必有静气》,回答1-4题.
第 4 页 共 11 页
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陈常青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圣贤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沉得住气。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②淝水之战,谢安率领东晋不足十万的兵力抵御百万虎狼之师,形势不可谓不凶险。可谢安在后方军帐里依然不慌不忙地下棋,可谓“险不惊于心”。前线军报传来,他只随意地看了一眼,又继续下棋。旁边的人实在忍不住了,上前询问前方战况。谢安轻描淡写地说道:“小儿辈已破敌。”可谓“成不喜于色”。谢安用他的表现很好地诠释了静气的内涵!
③那么,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呢?
④首先,养静气需要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航天英雄杨利伟,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做到了200多次操作没有一次失误。(一)载誉归来时,面对记者,他吐露真情:只有经过十几年如一日地刻苦训练,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镇定从容地完成这样的操作。
⑤其次,养静气需要多读书。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如何拥有这种能力和本领呢?其中的一个途径就是多读书。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恐慌。林语堂先生说的好:“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二)读书可以安顿好我们那颗动荡不安的心。所以,越是博学的人,视野越开阔,头脑越冷静,处事越镇静。
⑥养静气还要善养正气。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其实静气和正气是相互滋养的,正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⑦草静生于缝隙,树静立于风雨,人静行于世间。人不能没有静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就像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普照的阳光。有静气的人,就如同巍峨的大山,任脚下花开花落,任世间风云变幻,岿然不动,坚定泰然。(三)
(选文有改动)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请你依据选文第②段谢安的表现,概括出“静气的内涵”。 (3)
请分别指出文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一)________ (二)________
第 5 页 共 11 页
(三)________ (4)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个人应该怎样“养静气”。 13. (22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渡河少年
一条清澈的小河,一条泊在岸边的渡船。
我立在船头,一身蓝色的衣服倒映在水里。船身开始晃动,船老大拿着一根竹筒上来了。一个背着书包的圆脸少年站在河埂上朝老声问:“老爹,没钱能上船吗?”
老人正在弯腰解着缆绳,头也不抬:“没钱坐什么船,笑话!”竹篙一点,小船离岸而去。
孩子像当头挨了一棒,孤零零地站在岸上。离得老远,我看见孩子两眼睁得溜圆,牙帮骨在不停地挫动,两道小刷子似的眉头紧紧地蹙在一起。忽然,他把衣裳一脱,连同书包擎在手中,“哧溜”一下滑进了河里。
秋风秋水,他受得了吗?一股同情的潮水从我心上漫过,想喊,没喊出声。那孩子举着衣服、书包,踩着水,一摇一摆地向河当中游去,黝黑的脸蛋冻得乌青。撑船的老汉愣愣地望着,忽然大叫:“孩子,上船,快上船!”
孩子好像没听见。
船撑到孩子跟前,孩子使劲把头别过去。
“上船吧——别冻坏了。”老人似乎在哀求,“钱一分也不要。”
孩子不理他,依然向前划。落满彩霞的河水被孩子的臂膀切割成一块块五彩的锦缎,那手中的花格子衬衫像五彩的花瓣,黄黄的书包真像花瓣中的花蕊。
好一朵开在浪花丛中的奇葩!好一个倔强的少年!
终于到了对岸,泥鳅一般蹿上了堤埂。阳光在他的脊背上滚动,像一条条刚出网的银鱼在蹦跳。他把衣裳一套,捡起书包,飞也似地跑了。河边的沙滩上,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像一条无限延长的省略号。
后来,我打听到了,那孩子考取了对岸的中学,那天是开学的头一天。
有趣的是,以后我每次过河,只要赶上学生上学放学,总会看到那个圆脸少年在河里游来游去,数年后,少年居然从这条河游进了大海,成了一名游泳健将。他给撑船老人来过一封信,称他是他的启蒙教练,要感谢他。
可惜老人已长眠在河边的沙丘里,没看到这封信。 (1) 简要概括撑船老人和渡河少年的性格特点。
(2) 文中画线的句子“一股同情的潮水从我心上漫过,想喊,没喊出声”,想一想,“我”为什么没喊出声? (3) 文末画线的句子“他给撑船老人来过一封信,称他是他的启蒙教练,要感谢他”,想一想,少年为什么称老人是他的启蒙教练?
(4) 写出文中你认为最优美的一个句子,并简要说明理由。
九、 作文 (共2题;共6分)
14. (5分) (2017七上·黄石期中) 百草园是鲁迅童年时的乐园,在那里他可以按斑蝥,可以拔何首乌根,
第 6 页 共 11 页
可以摘到覆盆子,可以和小伙伴们在雪地捕鸟……你的乐园在哪里?那里又有哪些有意思的人和事?
请以“我的乐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15. (1分) (2017八上·达州期中) 按要求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题一】题目:没错,我很喜欢_________
要求:①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不得抄袭。
【作文题二】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原想捧起一朵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感谢有你,让我得到了更多,更多……
这段文字给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地名;③不少于600字。
第 7 页 共 11 页
参
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1、 2-1、 3-1、 4-1、
二、 基础知识综合 (共2题;共11分)5-1、
5-2、
5-3、
5-4、
6-1、
6-2、
三、 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
7-1、
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
8-1、
第 8 页 共 11 页
8-2、
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7分)
9-1、9-2、9-3、
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
10-1、10-2
、
七、 对比阅读 (共1题;共14分)
11-1、
11-2、11-3
、
11-4、11-5、
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7分)
12-1、12-2、
12-3、12-4、13-1、
第 9 页 共 11 页
13-2、13-3
、
13-4
、
九、 作文 (共2题;共6分)
14-1
、
15-1
、
第 10 页 共 11 页
第 11 页 共 11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