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山东省临沂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山东省临沂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来源:爱go旅游网


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题号 得分 一 二 总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如图是南京明孝陵景区,你知道它是哪位皇帝的陵墓吗?( )

A. 朱元璋 B. 李世民 C. 忽必烈 D. 赵匡胤

2. 《明实录•太宗实录》记载(在燕兵攻陷京师后,建文帝)“遂阖宫自已焚燃”,

建文帝的原因是( ) A. 军攻克京师 B. 靖难之役的失败 C. 七国之乱的影响 D. 节度使损害君权 3. 如图《永乐大典》是编撰于大明永乐年间,并以皇帝年号命

名的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1421年永乐大帝还迁都北京,这位永乐大帝是( ) A. 明太祖朱元璋 B. 明惠宗朱允炆 C. 明成祖朱棣 D. 明仁宗朱高炽 4. 随同郑和远航的费信在《星槎胜览》中这样描述一个国家:“木骨都束国,自小葛兰(印度的魁郎)顺风二十昼夜可至。其国濒海,堆石为城,垒石为屋四五层。”这则材料说明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了哪里?( ) A. 印度西海岸 B. 美洲东海岸 C. 非洲西海岸 D. 非洲东海岸 5. “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其中的“海波”指的是( )

A. 的叛军 B. 西方列强的侵略 C. 的叛乱 D. 倭寇的袭扰 6. 16世纪时,用谎言和贿赂占据的是( )

A. 西班牙 A. 靺鞨

B. 葡萄牙 B. 回鹘

C. 荷兰 C. 女真

D. 日本 D. 满洲

7. 建立后金的努尔哈赤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杰出首领( )

8. 为了笼络人心取代明朝,把国号改为清的皇帝是( )

A. 清太宗皇太极 B. 清太祖努尔哈赤 C. 清圣祖玄烨 D. 清世宗胤禛

9. 如图是沈阳故宫的十王殿,它说明清朝初年的最高决策机构是( )

第1页,共17页

A. 内阁

C. 议政王大臣会议 B. 六部 D. 中书省

10. 历史上有一个叫做“揆一”的人收到下图这样一封信,你知道这是谁写的吗( )

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A. 郑和 B. 戚继光 C. 吴三桂 D. 郑成功

11. 如图是清朝的“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它曾经在哪场战役中发挥巨大作用( )

B. 山海关之战 D. 靖难之役

12. 如图中被遮挡的部分是下列哪个条约( )

A. 雅克萨之战 C. 李自成攻陷北京

A. 《雅克萨条约》 C. 《黑龙江条约》 B. 《尼布楚条约》 D. 《中俄密约》

13. 1653年清朝册封五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

喇嘛”,并授予金册和金印,从此这一封号开始具有政治意义和法律效力,做出这一封号的皇帝是( ) A. 皇太极 B. 顺治帝 C. 康熙帝 D. 乾隆帝

14. 1771年秋,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隆重招待了渥巴锡,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

A. 渥巴锡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B. 册封渥巴锡为“班禅额尔德尼” C. 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D. 渥巴锡为乾隆帝开疆拓土 15. 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 )

A. 西跨葱岭北接西伯利亚东临太平洋南至南海诸岛 B. 跟今天我国的疆域一样大 C. 不足960万平方公里 D. 包括朝鲜半岛

16. 下图中的作物哪个不是明代时期从国外引进的( )

第2页,共17页

A.

B.

C.

D.

17. 下列有关“中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苏州是明代著名的棉纺织业中心 C. 松江是明清著名的农业中心 B. 南京是明清著名的冶铁中心 D. 景德镇是明清著名的制瓷中心

18. 如图施复夫妇经营丝织业的故事,说明明清时期出

现了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

A. 雇佣劳动关系

主义生产关系

B. 社会

D. 工厂式生产关系

C. 租佃式生产关系

19. 下列哪个不是明清时期的建筑( )

A. 乾清宫

B. 须弥福寿之庙

C. 赵州桥

D. 明长城

20. 他年轻落榜行医为业,他实地考察采集标本,他不畏艰险亲身试药,他长期积累搜

集药方,最终,他写出了一部巨著( )

A. 《黄帝内经》 C. 《千金方》 B. 《本草纲目》 D. 《伤寒杂病论》

21. 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技术,

反映明代手工工场生产面貌的科学著作是( ) A. 《齐民要术》 B. 《天工开物》 C. 《农书》 D. 《农政全书》 22. 下列关于四大名著的形容对应不准确的是( )

A. 《三国演义》--斗智斗勇,战争风云 B. 《水浒传》--英雄好汉,逼上梁山

第3页,共17页

C. 《西游记》--真实再现,社会生活 D. 《红楼梦》--爱情悲剧,鞭挞礼教

23. 通过神奇的爱情故事,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的《牡丹亭》是谁的代表作( )

A. 罗贯中 B. 施耐庵 C. 吴承恩 D. 汤显祖

24. 下列哪一位不是明清时期的书法绘画大师( )

A. 赵孟頫 B. 董其昌 C. 徐渭 D. 郑板桥 25. 下列从隋至清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隋--唐--辽宋夏金--五代十国--元--明--清 B. 隋--辽宋夏金--唐--五代十国--元--明--清 C. 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D. 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明--元--清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0分)

26. 明清时期君主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请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1)读图,并填写图3所处的时代

图1(汉)坐而论道 图2(宋)站议时政 图3跪受笔录 (2)分析图1至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3)自秦朝起,帝王不断改善地方制度,根据线索填写相关内容

材料一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4)上述材料说明明太祖认为丞相的设置存在什么问题?他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材料二 “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即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清代史学家赵翼

(5)材料二中,赵翼形容的是清代的哪一个机构?这个机构是谁设立的? (6)为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明代还设立了什么特殊的机构?

(7)、、自古就是我国的固有领土,清代还设置专门的机构管辖这些地方,请问这些机构的名称分别是。

27. 明清时期社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一种科举考试的文体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要用孔子、孟

第4页,共17页

子的口气说话,四副对子平仄对仗,不能用风花雪月的典故亵渎圣人。 (1)根据材料完成下表 文体名称 考试内容 有何危害 材料二 康雍乾三朝130多年,有关文字的冤狱90多起,其中较大的有康熙朝的明史案和《南山集》案、雍正朝的查嗣庭案和吕留良案。

(2)这体现了清朝统治者的什么?采取这种的目的是什么? (3)在秦代和汉代也采取过类似的文化,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致英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4)这则材料反映清代实行 ______ 的外交,外国要与中国进行商业贸易只能到 ______

(5)这项对清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5页,共17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皇帝,建立了明朝.他就是明太祖.明太祖死后葬在南京明孝陵.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明朝的建立.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明朝建立的地点. 2.【答案】B 【解析】

明太祖死后,继位的建文帝看到藩王的势力日益膨胀,对自己构成严重威胁,下令实行削藩.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抗建文帝,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帝懦弱迂腐,派出的将领,年迈体弱、狂妄自大等,而燕王精于谋略,善于用兵,最后建文帝被他叔叔逼死. 故选B.

本题考查靖难之役的内容.

本题需要学生重点识记靖难之役这一事件的相关内容. 3.【答案】C 【解析】

明成祖朱棣1402年登基,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因而这位永乐大帝是明成祖朱棣。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永乐大典》。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明朝时期君权加强的措施。 4.【答案】D 【解析】

第6页,共17页

依据材料“木骨都束国,自小葛兰(印度的魁郎)顺风二十昼夜可至。其国濒海,堆石为城,垒石为屋四五层。”可知材料说明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1405年-1433年,明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故选:D。

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5.【答案】D 【解析】

题干给出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海波”指的是日本的倭寇.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寇与奸商勾结为患,明派遣戚继光抗倭,他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浙江的倭寇,后又率部进入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了那里的倭寇,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故选D.

本题考查戚继光抗倭.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戚继光抗倭. 6.【答案】B 【解析】

1553年葡萄牙用谎言和贿赂占据我国. 故选B.

本题考查葡萄牙侵占.

本题考查查葡萄牙侵占,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1553年葡萄牙用谎言和贿赂占据我国. 7.【答案】C 【解析】

第7页,共17页

1616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政权,国号金,史称后金.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努尔哈赤.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8.【答案】A 【解析】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19年统一女真各部.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皇太极就是清太宗.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的建立.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清朝的建立. 9.【答案】C 【解析】

沈阳故宫的十王殿,它说明清朝初年的最高决策机构是议政王会议。清朝初期,政权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置内阁和六部,但还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一经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议政王大臣会议。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清朝君主主义的加强。 10.【答案】D 【解析】

据题干内容“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结合所学可知是郑成功收复的场景.1624年开始,荷兰殖民者逐步

第8页,共17页

侵占了.1661年,郑成功率军入台,与侵占的荷兰殖民者作战.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投降,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因收复这一历史功绩而成为民族英雄. 故选D.

本题考查郑成功收复.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郑成功收复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11.【答案】A 【解析】

17世纪中期,沙皇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为了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命令清军围攻盘踞雅克萨的侵略军,经过两次雅克萨之战,沙俄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双方在16年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清朝的“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它曾经在雅克萨之战中发挥巨大作用.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雅克萨之战.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明清时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2.【答案】B 【解析】

观察图片中的“划定中俄边界示意图”“尼布楚”“雅克萨”可知,这是《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边界示意图.17世纪中期,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为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命令清军围攻盘踞雅克萨的侵略军,沙俄战败,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年,中俄双方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第9页,共17页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尼布楚条约》.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和判断能力.注意掌握明清时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3.【答案】B 【解析】

为了加强对地区的管理,顺治皇帝接见五世,授予五世“喇嘛”的封号,康熙接见五世班禅,授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确立了历代和班禅都要经过册封的制度.1727年,雍正帝设驻藏大臣.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清朝对的管辖.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明清时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4.【答案】C 【解析】

土尔扈特是蒙古族的一支,明朝末年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游牧,后受到沙皇的控制和压迫.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摆脱沙俄的控制和压迫回归祖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1771年秋,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隆重招待了渥巴锡. 故选C.

本题考查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清初巩固统一的措施.

15.【答案】A 【解析】

A.西跨葱岭北接西伯利亚东临太平洋南至南海诸岛,正确。 B.跟今天我国的疆域一样大,不正确。 C.不足960万平方公里,不正确。

第10页,共17页

D.包括朝鲜半岛,不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清朝疆域.

本题考查清朝疆域,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清朝疆域西跨葱岭,北接西伯利亚,东临太平洋,南至南海诸岛. 16.【答案】D 【解析】

明代,引进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清代不断推广种植;明代还从外国引进了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也在不少地方推广种植.D小麦不是明代从国外引进的. 故选D.

本题考查了明朝引进的农作物.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明朝引进的农作物,而且必须准确识图. 17.【答案】D 【解析】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南京在清代后来居上.明清时期,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只有景德镇是明清著名的制瓷中心说法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明清经济发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明清时期手工业、商业发展的重要城市. 18.【答案】A 【解析】

第11页,共17页

明朝中后期手工业逐渐发达,在当时在江浙一带的丝织业出现了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机工”和以生产丝绸获取利润的“机户”,即早期雇佣工人与资本家.“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标志着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形成,也就表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这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其本质特征是雇佣劳动关系.施复夫妇经营丝织业的故事就是上述情况. 故选A.

本题考查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理解机户和机工概念.

19.【答案】C 【解析】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隋朝年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桥长.40米,跨径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ABD均是明朝建筑. 故选C.

本题考查赵州桥.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古代著名的建筑工程. 20.【答案】B 【解析】

据材料“他年轻落榜行医为业,他实地考察采集标本,他不畏艰险亲身试药,他长期积累搜集药方”可知,此人物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李时珍是我国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一生为穷人治病,为了编写《本草纲目》,研读800多中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先后到湖北、河南、安徽、江苏、江西等省考察访问,采集药物标本,行程达一万多里.《本草纲目》被国内人们视为至宝,称为“东方医药巨典” 故选B.

第12页,共17页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明朝的《本草纲目》. 准确识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理解其历史地位. 21.【答案】B 【解析】

《天工开物》是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科学巨著,全书强调了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技术,反映了明代手工工场生产面貌,被誉为“17世纪中国工艺百科全书”。 故选:B。

本题考查《天工开物》。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明清时期的著名科学家以及成就。 22.【答案】C 【解析】

《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取材于民间流传的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该书以轻松明快、幽默诙谐的语言,塑造出神通广大、敢于反抗的孙悟空形象。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广大民众要求挣脱人身束缚,追求自由的愿望。C对应不正确。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四大名著.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明清时期的小说. 23.【答案】D 【解析】

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不少剧作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他的代表作《牡丹亭》,通过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故选D.

第13页,共17页

本题主要考查汤显祖.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明清时期的戏剧. 24.【答案】A 【解析】

元朝的赵孟頫既是著名的画家,又是书法家,他的画被后人称之为“神品”;他的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 故选A.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

本题掌握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重点熟记基础知识. 25.【答案】C 【解析】

我国朝代先后顺序的口诀为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十国传;辽宋夏金元,明清皇朝至此完. 故选C.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朝代的更替.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古代朝代的更替.

26.【答案】(1)分析图片,根据“跪受笔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清朝军机处的职能,所以图3所处的时代是清朝.

(2)分析图1至图3,可以看出大臣与皇帝的地位的变化,体现了君权不断加强.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4)根据材料中“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可知,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立六部分管朝政.

(5)“只供传述缮撰”是解题的关键,为加强君主,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和地方部门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直接听命于皇帝.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制度进一步强化. (6)锦衣卫原是明太祖的侍卫亲军,后来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是明朝加强君权的重要特务机构.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是明朝君主的表现.

(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设立府,隶属福建省,管辖地区;1727年,清

第14页,共17页

朝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与、班禅共同管理事务;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清朝设立伊犁将军,管辖地区. 故答案为: (1)清朝.

(2)君权不断加强. (3)三司.

(4)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废除丞相. (5)军机处;雍正帝. (6)锦衣卫、东厂.

(7)府;驻藏大臣;伊犁将军.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君权的加强.

(2)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君权不断加强的有关内容. (3)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地方制度.

(4)本题主要考查明太祖废除丞相的有关内容. (5)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的有关内容.

(6)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的特务机构的有关内容. (7)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对、、地区的管辖.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古代政治制度的有关内容.

27.【答案】闭关锁国;广州十三行 【解析】

(1)据材料一“有一种科举考试的文体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四副对子平仄对仗,不能用风花雪月的典故亵渎圣人.”可知,这是明朝时期实行的八股取士.明朝时,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不准考生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必须分成八部分,称为“八股文”,八股取士让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国家网罗有用人才,阻碍了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第15页,共17页

(2)据“康雍乾三朝130多年,有关文字的冤狱90多起,其中较大的有康熙朝的明史案和《南山集》案、雍正朝的查嗣庭案和吕留良案.”可知,这体现了清朝统治者的.清朝前期,为加强君主,统治者还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制造了大批冤狱,人称“”,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在秦代和汉代也采取过类似的文化,分别是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了适应统一的需要,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在思想上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在思想方面,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据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可知,这则材料反映清代实行的闭关锁国.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压抑、民间工商业的发展.他们以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加上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严格对外贸易.清初40年实行严厉禁海,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清朝最初开放四口通商,并严格对外贸易英国多次入侵后,清只允许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5)闭关锁国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了中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了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落伍了. 故答案为:

(1)八股文;四书五经;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国家网罗有用人才,阻碍了

第16页,共17页

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2);加强思想控制(为加强君主). (3)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闭关锁国;广州十三行. (5)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1)本题主要考查八股取士.

(2)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的及其实行的目的.

(3)本题主要考查在秦代和汉代的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 (5)本题主要考查闭关锁国对清产生的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第17页,共17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