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师范毕业生就业困惑及对策

浅析师范毕业生就业困惑及对策

来源:爱go旅游网
第32卷第4期 2012年8月 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IZHOU UNIVERSITY Vo1.32.No.4 Aug.2012 浅析师范毕业生就业困惑及对策 赵秀青,刘燕舞,成夏炎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摘数理系,长沙湖南410205) 要:就业是每个大学生都要面对的问题,而且也是现在大学生生活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大学生在就业方面 会有很多的选择,同时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文章针对师范类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 给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师范生,就业趋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34(2012)04—00106—03 自2000年国家实行毕业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的就业机制以来,师范毕业生市场化就业机制正式确 立,其传统的就业优势随之被逐渐弱化。就业竞争日 趋激烈,就业难日趋明显。…而师范生受“师范性”的 影响,致使在非教育行业谋职无明显优势,因此师范毕 业生的就业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学校积极鼓励师范毕业生到农村、到西部就业,也出台 了不少优惠政策,但仍难以调动大多数师范毕业生的 积极性,这也反映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艰巨性和就 业指导的长期性。 (三)对职业选择的薪酬期望 根据智联招聘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大学生期 望薪酬已降至冰点,有两成大学生期望薪酬仅为 、师范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整体分析 1000--2000元/月,薪酬期望总体趋于合理。从平均水 平上看,教育行业的起薪要求明显低于其它行业,这也 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们选择教育行业的初衷,并不 是从薪酬出发,而是从稳定性出发的。但也有部分毕 业生在待遇水平上的理想化趋向严重,不能正确对待 (一)毕业后的去向选择 大部分毕业生毕业后选择去中小学从事教育工 作,这是由师范毕业生的自身特点决定的。也有相当 比例的大学生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选择 继续深造,致使“考研热”愈演愈烈,并且选择继续深 社会需求的现实,因而使得一些毕业生常常面临好的 就业机会却不能抓住,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 地。 造的师范毕业生则呈逐年上升之势。师范毕业生整体 创业意识不强,创业意愿趋弱,毕业后自主创业的学生 比例偏低。选择征兵入伍、西部支教的也是少之又少。 (二)选择职业的地区意向 二、师范生就业遇到的常见问题 (一)部分师范毕业生就业心理不太成熟 选择城市就业趋势明显,到乡镇中学就业仍需引 导。就业基本呈现大、中、小城市递减分布趋势,大部 分师范毕业生集中在县以上的城市,“近城远乡”情结 师范生大都家境不太富裕,对就业问题非常重视, 但对就业的自我准备,特别是心理准备不足。在业务 能力上表现为师范能力较为欠缺,在面I临择业时表现 为职业成熟度不高,将求职理想化,缺乏自我认识能 明显。 很多师范毕业生宁愿呆在城市里的私立学校, 也不愿意到偏远乡村带编从事教育工作。导致这种现 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政策上取消了边远省区生源 必须回生源地工作的规定,另一方面是城市能够给毕 业生提供较多的发展机会和较大的发展空间以及便利 的生活条件。然而城市接纳师范毕业生的容量毕竟有 限,势必会造成人才扎堆、就业难的局面。尽管国家和 收稿日期:2012—02—06 基金项目: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院级项目(YS10Z33) 力,就业人格特点上表现为缺乏自信心,就业挫折承受 能力不强,进取精神不够等问题。在求职择业过程中, 很多师范生对社会缺乏理性的认识,容易受社会、家庭 和朋友的影响,缺乏个人主见,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从 众心理严重。很多师范毕业生在求职现场积极寻找热 作者简介:赵秀青(1978一),女,山东临沂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保险风险随机模型。 第4期 赵秀青等:浅析师范毕业生就业困惑及对策 (一)政府应采取的对策 ・107・ 门学校,争取在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就业,不愿意 去乡镇中学教书,忽视了对自己情况和特长的分析,功 师范毕业生就业,关系着国家教育改革的兴衰成 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严重,使他们难以找到适合自己 的学校。 。 败,是和谐之基、发展之本。要提高师范生的就业率, 首先,政府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仔细做好调 (二)校内教育改革发展滞后 查研究,制定出促进师范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方针,预测 好中小学师资需求,调控好师范毕业生供给规模。其 次,政府要想办法为师范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和就业机会,并建立毕业生失业保障制度,为师范毕业 目前很多高校都在进行高等教育改革,但师范教 育改革仍然比较滞后。首先,有些师范专业设置和课 程结构不太合理,不符合市场的需求。高校要根据市 场设置专业和课程,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 “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加大社会急需专 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 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 止招生。其次,部分师范院校重视对学生专业理论知 识的教育,忽视学生师范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师 范生毕业后大部分会走上教学岗位,用人单位在选择 教师的标准上,除了要求有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 证、计算机证等硬性条件外,教师岗位还需要应聘毕业 生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外在气质 等综合素质和能力。很多用人单位表示,录用教师“第 一看专业成绩,第二看个人能力”,除了专业知识,学校 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 此外,有些高校对师范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不太重视。 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使它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的一个部分,应该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部分。高 校要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 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 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 育,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三)外部就业环境有待改善 由于近几年师范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而教育部 门职位又相对饱和,使师范毕业生面临膨胀性失业。 国家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打破了师范和非师范专 业的界限,政府为主导,高校为基础的大学生毕业市场 体系的服务功能还不够完善,加剧了师范毕业生的就 业压力。要改善师范毕业生的外部就业环境,需要加 快完善新型合作的就业市场,真正使学生和用人单位 成为主体,高校为中介和服务机构,教育和人事主管部 门为组织者和协调者。师范院校也要和许多用人单位 不断建立和巩固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与政府部 门、教育、人事主管部门的沟通和支持,重视和发挥校 友会的影响力和推荐作用,尽力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 的外部就业环境。 三、师范生就业应采取的对策 生解忧济困。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师范毕业生 就业难是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必然会有一部分 毕业生面临难以就业的窘境,这其中又有很多来自贫 困家庭的学生。对于这部分没能就业、家庭又有困难 的学生,必须有相应的救济制度,帮他们渡过一时的难 关。再次,加大投入,缩小城乡教师待遇,深化人事制 度改革,实现教育均衡化,避免毕业生都拥挤到城镇就 业。 (二)学校应采取的对策 毕业生就业率高低是评估高校好坏的一个重要依 据,提高师范毕业生就业率是师范院校的一项刻不容 缓的工作。学校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1.对刚踏进校园的学生安排专门的老师进行职业 生涯规划,并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效地评估、 跟踪和指导,让学生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 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不断的调整,最终确定奋 斗目标。 2.调整课程结构,加强职业技能训练。近年来,我 国基础教育正在进行全面的改革,然而现行的师范教 育的课程设置无法与中小学的新课程标准相配套,表 现在:第一,师范生的学科专业课程占太大的比重,职 业技能培训方面的课程太少,这会使学生过分重视知 识的学习,忽略职业技能的训练,不能学以致用,又反 过来影响课本知识的学习。建议多增加教育类课程 (教材教法、比较教育学、教育改革知识等)和教学实 践的课时。第二,目前师范各专业的课程中,几乎都是 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才开设教法课,集中锻炼 学生的师范技能,提高学生的教学水平。由于技能训 练和理论学习分离,存在集中性和突击性的特点,受场 地、时间、人员等因素的影响,效果往往不好。在实际 的教学中,应该让师范生从一入校就领悟师范生的身 份和责任,在不断的体验、实践、研究和反思中提高自 己的教学技能,针对就业的技能训练应该是贯穿整个 大学学习过程的。 3.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并与全国劳动力市 场信息系统联网,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建立职业 ・108・ 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2卷 指导机构,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职业开发以及制定 了一定的要求,因此师范生也应审时度势,努力提高自 工作寻找战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与指导服务;建 立职业指导课程(目前这一块在各个高等院校的实施 情况还是比较薄弱的),列入学校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 计划,实施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并不断扩充教育实习 的渠道等等。针对不同的个体和团队进行就业指导和 就业推荐。 (三)学生应采取的对策 己的科研能力,主动参与到科研实践中,为将来的教学 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 魂,是当今时代的主要标志和潮流。师范生作为未来 的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国家未来人才的重任,加强对 师范生的创新教育及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才能使我 们国家兴旺发达。 3.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择业意识。处于新世 面对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师范生需要强练“内 纪战略机遇期的师范生,所面临的时代是一个快速变 革的时代,只有“变”才是不变的。面对各种新形势, 要有新思路,突破传统就业观念的束缚,进一步拓宽就 业渠道,实现多形式就业。近年来,师范生到非教育系 统就业的限制已经取消或者调整,在师范生就业形势 严峻的今天,师范生不应再局限于在教育系统就业的 功”,提高素质,增强竞争力。 1.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由于受计划经济和传统用 人制度的影响,不少师范生并未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 行过规划。缺乏规划和准备不足,是导致师范生在求 职场上遭受挫折的一个重要原因。职业生涯规划应当 从刚人大学就开始培养和训练,并在大学过程中逐步 观念。师范生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也将会有更加灵活和主动的就业机会。此外,现在师 范生“就业难”主要还是“择业难”,在中西部地区和广 大农村地区,教师资源仍然非常稀缺,师范毕业生在这 些地区既可以大量就业,又可以快速带动这些地区教 完善。在做职业生涯的规划时,师范生要多了解就业 形势与就业政策,明确专业方向,树立社会责任感,合 理地对自身进行定位,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并朝 着理想循序渐进地努力。 2.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师范生能否顺 利就业,关键还是取决于自身的素质。师范生职业技 能是师范生有别于非师范生的求职“工具”。在知识 经济的年代,外语、计算机和普通话是师范生就业的基 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之,解决师范生就业难的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社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 同努力。政府应重视研究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社会 分工,继续推进就业体制改革,明确国家、高校和劳动 人事等政府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确立学校在学生 就业过程中的地位及应承担的权利义务。高校要以人 本要求,特别是运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是师 范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扎实的职业技能是从事教师 这个职业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师范生既要有广博的 基础知识,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具备精湛的教学素 质,并通过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践相结合,掌握好师范 为本,采取各种措施,为师范毕业生就业广辟渠道,努 力提高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学生要不断增强自身的 素质,加强自己的职业意识,明确自己的职业理想,不 断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技能。近年来,各地中学争先创办国家级示范性普通 高中,而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标准对中学的科研提出 参考文献: [1]赖萍.师范生就业困境及其应对策略[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4):106—108. [2]李增华.云南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的外部因素初探[J].红河学院学报,2009(6):121—125. [3]彭红梅.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2):64—66. [4]陈建辉.高校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J].中国人才,2007(9):70—72. [5]裴广为.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教书育人,2009(18):17一l9. 【责任编辑:沈天舒】 On Normal Students’Confusion and Strategy towards Employment ZHAO Xiu-qing,LIU Yan—wu,CHENG Xia・yan (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205,Hunan China) Abstract:Employment is not only the problem that the college students have to facebut a hot topic in today’S college students’life.In ,choosing a job college students will have many choices,and they’11 also encounter a variety of problems.This paper analyses some prob. 1ems of choosing jobs,and meanwhile gives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Key words:normal student;employment problem;strateg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