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编制依据 .................................................................................................................................. 2 2、工程概况 .................................................................................................................................. 2 3、材料设备准备情况 ................................................................................................................... 4
3。1施工进度计划................................................................................................................ 4 3。2主要设备配置计划 ........................................................................................................ 4 3.3劳动力需求量计划 ........................................................................................................... 4 3。4检测及实验 ................................................................................................................... 5 4、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措施 ........................................................................................................ 5
4。1 施工工艺流程 ............................................................................................................... 5 4.2 施工技术措施 ................................................................................................................. 5 5、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8
5。1质量目标 ....................................................................................................................... 8 5。2质量保证措施................................................................................................................ 8 6、季节性施工措施 ....................................................................................................................... 9
6.1雨季施工基本要求 ........................................................................................................... 9 6.2雨季施工控制措施 .......................................................................................................... 10 6.3夏季混凝土施工控制 ...................................................................................................... 10 7、施工安全文明施工和环保措施 ............................................................................................... 10
7.1安全保证措施 ................................................................................................................. 10 7.2文明施工措施 ................................................................................................................. 11 7。3环境保护措施............................................................................................................... 11 8附件 .......................................................................................................................................... 11
板模板(扣件钢管架)计算书 ............................................................................................... 11
1、编制依据
1、工程设计招标文件;
2、RDK0+629.66-2.0m框架箱涵和RDK0+787。49—2.0m框架箱涵工程施工图; 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4、《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6、《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14)
2、工程概况
本工程桥涵工程包括2个框架箱涵,分别为 RDK0+629.66-2。0m框架桥涵和RDK0+787.49-2。0m框架桥涵。其中RDK0+629.66-2。0m桥涵总长度为30。14m,结构底绝对标高为404。56m,场平绝对标高408。60m,挖土深度4。04m.结构上方经过的股道分别为L-3;L—2;L—1;L-4;RDK0+787。49—2。0m桥涵总长度为106.52m,结构上方经过的股道是L20~L5。框架箱涵结构主体为钢筋混凝凝土结构,结构主体下方设200mm厚碎石垫层,结构完成后进行防水处理并施工防水保护层,然后做回填处理.
涵身设计每4米长需要设置一道20mm宽沉降缝,缝外侧用300mm宽的背贴式止水带,缝中用聚乙烯泡沫塑料板填塞,缝内侧用M10水泥砂浆填塞.考虑施工周期长,施工工艺流程繁多,因此将涵身施工分作4~5段,按分段流水组织施工,主要工程数量见下表。
表01 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施工内容 清表 挖土石方 填土石方 混凝土 钢筋 聚氨酯防水 卷材防水 止水带 单位 m³ m³ m³ m³ t ㎡ ㎡ m 工程量 3007.51 4218.21 756。04 534.40 79。550 666。90 457。66 2.53 备注 C35 HRB400 1。5厚聚氨酯防水涂料 SBS卷材防水 300mm宽背贴式止水带
框架箱涵构造图
3、材料设备准备情况
3.1施工进度计划
本工程计划工期为2017年8月20日开始-2017年11月8日完成。如有其他因素变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3.2主要设备配置计划
表02
主要设备配置计划表
设备分类 设备名称 履带式挖机 大型机械 压路机 自卸车 空压机 木工锯 插入式振捣器 施工机具 平板振捣器 内燃打夯机 抽水机 电焊机 斗容25m³ 3m³/min 规格 单位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数量 1 1 4 2 1 3 3 3 2 1 备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3.3劳动力需求量计划
表03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劳动力需求量计划表
工种 钢筋工 模板工 架子工 泥工 电工 设备操作工 普工 巡守工 人数 9 15 10 6 2 3 6 2 备注
3。4检测及实验
配备一名专职试验员,负责对框架桥涵基坑地基承载力检测、材料取样、试件制作和按时送检等工作(对地基承载力采用标准贯入法).检测和试验以规范及设计文件要求为基准,以作业指导书为行为指南,检测试验设备、规格型号、精度、满足试验规范要求,并检定合格.
4、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措施
4。1 施工工艺流程
本桥涵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施工工艺流程见《框架桥涵施工工艺流程图》.每道工序经过监理工程师检验认可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4。2 施工技术措施 4.2.1测量放线
用全站仪进行定位放线,并用白灰确定桥涵位置及具体轮廓,以便按尺寸开挖。 4.2.2 基坑施工
1、基坑排水:施工前妥善做好场地排水,提前做完坑顶截水沟。在基坑底三侧开挖30×30cm排水沟,将基坑内积水排至集水井,集水井设在道路北侧靠小桩号端的基坑角,尺寸为100×100cm,在集水井处备一台水泵,以便及时将基坑积水排出,保证基底土不被水泡软。
2、开挖施工:采用机械开挖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地质情况进行观测,做好原始记录。为防止扰动基底地质,在距坑底设计标高30cm处停止用机械开挖,改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槽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不符合要求的槽边要修整直至符合要求,最后清除槽底土方.
3、基底检验:基坑开挖后,检查以下内容: (1)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及高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地基地质承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处理后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20kPa)。 4.2。3垫层施工
在基坑开挖完成后,试验室检测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并得到监理签字认可后,方可进行垫层施工。垫层采用碎石垫层,厚度20cm。 4.2。4 钢筋工程施工
1、钢筋采购及进场检验
本工程所用钢筋均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认真执行《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一部分:热轧光圆
钢筋》(GB1499.1-2008)和《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规定。到场钢筋附有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单,钢筋进场后由试验室负责按现行国家相关标准抽取试样做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钢筋的存放
钢筋按照级别、直径、炉号、试验与否分类堆放,已试验合格的钢筋挂白色标牌,尚未试验钢筋挂黄色标牌;已试验不合格钢筋挂红色标牌,并设置单独存放区,及时清退出厂。
钢筋码放处干燥、通风,避免钢筋因潮湿而生锈。码放时下垫上盖,保证待用钢筋清洁无污染。
3、钢筋的加工
钢筋采用集中加工,加工前由施工员绘制下料表,经工号负责人审核无误,报请工程师审批后,交钢筋加工厂进行加工。
钢筋加工前,钢筋场负责对弯曲的钢筋调直并清除污锈,加工时首先制做样筋,下料结束后,挂蓝色料牌,经项目部质控人员检验合格后,使用专用车辆运至现场使用.
4、钢筋焊接
钢筋焊接开始前,焊接工艺及电焊工资格考核经工程师审核,审核合格的电焊工方可进入施工现场进行焊接操作。
钢筋连接采用双面搭接焊时,焊缝长度不小于5d;单面搭接焊时,焊接长度不小于10d。钢筋根据运输条件及图纸要求下料,尽可能减少现场焊接数量.
5、钢筋绑扎安装
基础钢筋绑扎之前,认真学习图纸。由钢筋班长与工地施工员一起依据设计图纸,在垫层上确定出每根钢筋位置;侧墙钢筋绑扎前,依据设计图纸,每隔2m左右立起一组竖向钢筋,用粉笔点画出其它筋位置。钢筋的保护层、间距、定位和设计图及相关规范要求一致。绑扎钢筋的金属丝为20~22号软铁丝。
钢筋绑扎时,严格按照标示的位置布筋,对号入位。为防止绑扎过程中及绑扎完毕后,钢筋移位或变形,两层钢筋之间需用钩筋进行连接固定,并按设计焊接成骨架(N1、N2等).同时根据设计的加工图布置钩筋进行固定。
钢筋绑扎过程中,如钢筋位置与预留孔、预埋管位置冲突时,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施工. 钢筋现场绑扎时,其各部位尺寸和数量应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骨架绑扎时增加点焊数量,以免变形。本工程中边墙及底板内侧钢筋净保护层不小于4。5cm,其余钢筋净保护层不小于3。5cm,采取在钢筋上绑扎与结构物同标号的砼垫块支垫的方式来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混凝土垫块选用梅花形,规格尺寸为3.5cm、4。5cm两种,垫块梅花形布置,其间距为100cm。
钢筋绑扎完成后及时约请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在混凝土浇筑前,保护好已绑扎完毕的钢筋,不在钢筋上踩踏、放置重物;同时不随意改变已验收的钢筋的形状。 4。2。5模板工程
混凝土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根据桥涵沉降缝位置分节安装,依支座高度全涵统一设计,以使板缝顺直美观。在涂抹脱模剂前,所有模板清刷干净,不带有其他附着物。模板的几何尺寸、平整度、接缝、牢固度等均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1、主要控制点
(1)保持模板平整、直顺;拼缝严密不漏浆,无错台现象;模板表面光洁无锈。
(2)模板及其支撑体系、刚度、强度安全可靠;在浇筑混凝土施工荷载作用下无超标变形,确保混凝土施工成形后几何尺寸准确。
(3)止水带模板保证止水带位置准确。 (4)适应工期要求,能快速进行模板拼装及拆卸。 2、模板支撑
(1)模板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模板在使用前需清除表面污垢,刷防水脱模剂,并定期进行整平。自制覆膜大模板每次使用前要进行修整,对于板面有较大损坏的模板要及时更换面板。
(2)模板支搭
模板支搭时使用满堂架模板支撑体系.
模板支搭完毕,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安装好的模板并认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模板拆除
严格执行相关的规定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拆除.基本原则如下:
(1)侧墙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 (2)基础模板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天后可拆除,冬季施工期间可做同条件试块来确定,并考虑气温变化影响.
(3)顶板混凝土模板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拆除。 (4)墙体模板在混凝土浇筑后24小时松动对拉螺栓外拉杆。 4.2。6脚手架工程
1、脚手架
脚手架采用双排架,脚手架内侧支搭距结构外墙皮450mm~500mm,架宽1200mm,其立杆间距1000mm~1200mm,横杆间距1200mm,脚手架底部设可调性支腿,支腿下垫50mm木板,同时用钉子将底座固紧,所垫木板宽度为200mm。
脚手架支搭时必须安装框架斜撑,并连续设置。脚手架上部应有高度不小于1。2m的护栏,护栏上设两道水平栏杆。
脚手架上的脚手板按要求铺设,不得有断板、腐朽板,不得铺探头板。随铺脚手板随用铁丝将之于脚手架绑牢,要求设挡脚板的地方必须设挡脚板。
上下脚手架的通道或梯子必须于脚手架连接牢固,并设置好护栏.通道必须设防滑木条。 2、支撑架设计
支撑架采用扣件式满堂支撑架系统,其内侧立杆距结构墙皮300mm,立杆间距900mm,横杆间距900mm,立杆上部设可调顶托,下部设木方垫脚。
支撑架结构系统检算(见附件) 4。2。7混凝土工程
1、本工程混凝土设计等级为C35,采用商品混凝土。
2、涵身及基础砼浇筑预先清洗模板,基础,涂抹脱模剂,架设砼溜槽,由拌和站严格按施工配合比进行砼拌和,用砼罐车运送到施工现场,通过溜槽送入模内。混凝土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不宜超过30cm,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密实,振动器间距不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10cm的间距,插捣至混凝土不再下沉、冒气泡,表面平坦、泛浆时为止,混凝土进行连续浇筑.沉降缝应垂直、整齐。 4。2.8止水带施工
本工程按4m分段,段缝中布置背贴式止水带。止水带按设计图纸安装,采购的止水带及防水材料必须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4。2.9涵背回填
桥涵侧墙和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时进行涵背回填施工。回填材料采用开挖土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6%.
5、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5.1质量目标
本工程的质量目标是:达到国家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的合格等级。 5。2质量保证措施
5。2.1施工前的质量控制工作
1、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会审设计文件和图纸,切实了解和掌握工程的要求和施工的技术标准。
2、根据工程的要求和特点,对重要工序,制定详尽的施工方案,编写施工工艺交底,以保证该工程的质量达到要求。
3、开工前要做好各部位、工序的技术交底工作,严格按照质量体系规定的内容做好技术交底,使各级施工人员清楚地掌握对将要进行施工的部位、工序的施工、施工工艺、技术规范要求。
5。2.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
1、工程施工实行现场标牌管理,标示牌上注明分项工程作业内容、简要工艺和质量要求、施工及质量负责人姓名等.
2、进行严格的测量控制,通过严把过程检验和试验关,保证工程施工的每一段、每个部位的质量在施工的过程中受到控制。
3、经理部对施工进度进行合理的计划和实施,通过网络计划、节点控制、工期中间排序法等现代施工管理方法,在业主要求的工期内,将施工进度控制在最合理、最便于质量控制的节奏上,确保实现优质、高效、低成本的目标。 5。2.3加强材料预控.实现关口前移
项目部将配合监理工程师,加强材料入场前的控制,实现关口前移。根据监理工程师的总体安排部署,执行以下控制程序:施工单位综合考察符合供料要求的相关厂家,索取相关资质证书.相关资质证书上报监理单位,监理审核相关资质文件、备案纪录、年检情况等书面内容,并到厂家实地考察审核,确定供货厂家,签订供货意向,厂家提供相关承诺文件,上报质量监督站审核,签订供货合同。强化供货期间的进场材料质量控制,确保不合格的材料不进入施工现场。 5.2。4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制度
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是防止质量隐患和质量事故的重要措施.凡某一工序的施工结果被后一道施工工序所覆盖,该工序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6、季节性施工措施
6.1雨季施工基本要求
1、密切重视天气预报,六级以上的风力和暴雨时应停止室外施工,恢复施工时应进行专项检查,安全员认可后方可进行作业。
2、提前计划和储备雨季施工用的塑料薄膜、雨衣、雨鞋及防雨棚等物品。
3、及时检测石料含水量,准确调整砂浆、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施工完成的成品要及时覆盖。
6.2雨季施工控制措施
1、安排好施工项目,备足雨季施工材料和防雨物品。
2、雨季施工前修建临时排水设施,保证现场排水的畅通和现场作业场地不被水淹,并备齐必要的防水器材。
3、雨季开挖基坑,基坑两边要设立排水沟,保证排水畅通。
4、桥涵基础施工,应于坑顶外侧筑一道土埂,防止雨水倒灌;已开挖的基坑槽应及时施工,并配备排灌用的抽水机以防止基坑槽被水浸泡。
5、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做好预防工作。
6、做好物资设备的防淋、防湿工作,对机电设备做好覆盖,防止设备生锈和线路漏电. 7、及时检测石料含水量,准确调整砂浆、砼施工配合比,施工完的砌体和砼表面要及时覆盖。
6。3夏季混凝土施工控制
1、检查混凝土养护的水、覆盖物、抽水机具等是否备齐,能否保证持续养护;事先不具备养护条件不得浇筑砼。
2、计算在高气温运输途中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值,提醒和督促值班试验员,预留坍落度损失值。
3、养护期应经常浇水、绐终保持混凝土表面潮湿;养护期结束前后,及时检查混凝土表面有无收缩裂缝,如发现收缩裂缝,还应适当增加浇水养护时间。
7、施工安全文明施工和环保措施
7.1安全保证措施
1、建立建全安全保证体系,项目部设安质部,专职负责施工安全工作。
2、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各级领导都要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要杜绝一切漏洞,保证安全生产。
3、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向职工做安全知识、操作规程、排除险情和应急措施的培训
4、根据本工程和特点制定各项安全措施,例如雨季防洪安全措施,起重吊装安全措施,路基填筑安全措施等。
5、建立检查落实制度,经常召开会议,会上布置,会后检查落实,做到超前控制,如雨季
到来前布置防洪排洪工作,以免造成堵水浸泡路基,深挖地段边坡防止坍塌措施等。
6、经常向当地气象台了解天气趋势,认真收听每天天气预报,遇到强风暴雨要及时做好预防工作。
7.2文明施工措施
1、各类公告牌、标志牌内容齐全,样式规范,位置醒目;
2、现场材料分类堆码整齐,对水泥、钢材、管材、木材等设置防雨、防潮设施; 3、工程施工现场及时洒水清扫,减少扬尘污染;
4、临时用电按施工组织设计布置,不乱接乱扯,供电设施良好,光照充足; 5、所有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一律配带标识身份或工种的证牌。 7.3环境保护措施
1、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责任制,组织开展创建环保型工地活动;
2、落实环境保洁责任制,所有施工现场以外的公用场地禁止堆放材料、工具、垃圾等杂物,保持现场周围清洁卫生;
3、弃土弃碴不得任意弃置、堆放,尽快运至规定的弃土排放场,做到湿法作业,裸露黄土100%覆盖;
4、建筑垃圾必须按要求处理后运至指定地点弃置。
8附件
板模板(扣件钢管架)计算书
模板支架的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等规范编制。 一、参数信息: 1.模板支架参数
横向间距或排距(m):0。90;纵距(m):0.90;步距(m):1。5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m):0。15;模板支架搭设高度(m):2。00; 采用的钢管(mm):Φ48×3。2 ;板底支撑连接方式:方木支撑; 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可调托座;
2。荷载参数
模板与木板自重(kN/m2):0.350;混凝土与钢筋自重(kN/m3):25.00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1.000; 3.材料参数
面板采用胶合面板,厚度为15mm;板底支撑采用方木;
面板弹性模量E(N/mm2):95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3;
木方弹性模量E(N/mm2):9000.000;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3。000; 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400;木方的间隔距离(mm):300。000; 木方的截面宽度(mm):6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80。00; 托梁材料为:60mm宽80mm高方木;
图2 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 二、模板面板计算:
模板面板为受弯构件,按三跨连续梁对面板进行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模板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90×1。82/6 = 48.6 cm3; I = 90×1。83/12 = 43.74 cm4; 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面板计算简图 1、荷载计算
(1)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 q1 = 25×0.22×0.9+0。35×0。9 = 5.265 kN/m; (2)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kN/m): q2 = 1×0。9= 0.9 kN/m; 2、强度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 M=0。1ql2
其中:q=1。2×5.265+1。4×0.9= 7。578kN/m 最大弯矩M=0.1×7.578×3002= 68202 N·mm;
面板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M/W= 68202/48600 = 1。403 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 N/mm2;
面板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1。403 N/mm2 小于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13 N/mm2,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挠度计算公式为:
ν=0。677ql4/(100EI)≤[ν]=l/250 其中q =q1= 5.265kN/m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0。677×5。265×3004/(100×9500×43.74×104)=0。069 mm; 面板最大允许挠度 [ν]=300/ 250=1.2 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0.069 mm 小于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1。2 mm,满足要求! 三、模板支撑方木的计算:
方木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b×h2/6=6×8×8/6 = cm3; I=b×h3/12=6×8×8×8/12 = 256 cm4; 方木楞计算简图(mm) 1。荷载的计算:
(1)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 q1= 25×0.3×0。22+0.35×0。3 = 1.755 kN/m ; (2)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kN/m): q2 = 1×0。3 = 0。3 kN/m; 2。强度验算: 计算公式如下: M=0。1ql2
均布荷载 q = 1.2 × q1+ 1.4 ×q2 = 1。2×1。755+1.4×0.3 = 2。526 kN/m; 最大弯矩 M = 0.1ql2 = 0。1×2.526×0.92 = 0。205 kN·m;
方木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M /W = 0.205×106/000 = 3。197 N/mm2; 方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000 N/mm2;
方木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 3.197 N/mm2 小于方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13 N/mm2,满足要求! 3。抗剪验算: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τ = 3V/2bhn < [τ]
其中最大剪力: V = 0.6×2。526×0。9 = 1。3 kN;
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 τ = 3 ×1。3×103/(2 ×60×80) = 0.426 N/mm2;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 [τ] = 1。4 N/mm2;
方木的受剪应力计算值 0.426 N/mm2 小于 方木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1.4 N/mm2,满足要求! 4.挠度验算: 计算公式如下:
ν=0.677ql4/(100EI)≤[ν]=l/250 均布荷载 q = q1 = 1。755 kN/m;
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0。677×1。755×9004 /(100×9000×2560000)= 0。338 mm; 最大允许挠度 [ν]=900/ 250=3.6 mm;
方木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338 mm 小于 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 3.6 mm,满足要求! 四、托梁材料计算:
托梁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托梁采用:60*80 方木; W=10。4 cm3; I=26 cm4;
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2.273kN; 托梁计算简图 托梁计算弯矩图(kN·m) 托梁计算变形图(mm) 托梁计算剪力图(kN) 最大弯矩 Mmax = 0。6 kN·m ; 最大变形 Vmax = 0.592 mm ; 最大支座力 Qmax = 7。427 kN ;
最大应力 σ= 5752.3/10400 = 52。476 N/mm2; 托梁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 N/mm2;
托梁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52.476 N/mm2 小于 托梁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205 N/mm2,满足要求! 托梁的最大挠度为 0.592mm 小于 900/150与10 mm,满足要求! 五、模板支架立杆荷载设计值(轴力):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和活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的自重(kN): NG1 = 0.129×2 = 0。258 kN; (2)模板的自重(kN):
NG2 = 0.35×0。9×0。9 = 0.284 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G3 = 25×0。22×0。9×0。9 = 4.455 kN;
静荷载标准值 NG = NG1+NG2+NG3 = 4。997 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活荷载标准值 NQ = (1+2 ) ×0.9×0。9 = 2。43 kN; 3。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 = 1.2NG + 1.4NQ = 9.398 kN; 六、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σ =N/(φA)≤[f]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kN) :N = 9.398 kN; φ-——-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 :i = 1。59 cm;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cm2):A = 4.5 cm2;
W —---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cm3):W=4.73 cm3; σ—-——-———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 (N/mm2); [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 =205 N/mm2; L0-——- 计算长度 (m);
根据《扣件式规范》,立杆计算长度L0有两个计算公式L0=kuh和L0=h+2a,为安全计,取二者间的大值,即L0=max[1。155×1。7×1。5,1.5+2×0。15]=2。945; k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1。155;
μ —-—— 考虑脚手架整体稳定因素的单杆计算长度系数,取1。7;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15 m; 得到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0=2.945; L0 / i = 2945。25 / 15。9=185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0。209 ;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σ=9398。04/(0.209×450) = 99.926 N/mm2;
立杆稳定性计算 σ= 99.926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 205 N/mm2,满足要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