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2013年第3期 摘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性要 求,认真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全面发展 规律,借鉴发达国家高校德育实践的丰 富经验,改革我国高校传统的德育工作 模式,创新性地提出新时期我国高等院 校德育工作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思路,把 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 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个 方面,通过整合校内外德育资源,创新德 育实践理念、内涵、手段以及考核评价方 式,广泛开展大学生德育实践活动,使其 ●高校园地 浅谈高校大学生德育实 践体系的构建 ●李当前。在我国也越来越多地关注高 校德育实践,并将大学生德育实践问题 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各高校强烈 强武狄 统,借鉴西方近代先进德育理念,重视在 实践中总结与提炼。 更加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 和人民群众,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 力和惑染力。 关键词:大学生德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o04—4914(2013)03—13卜02 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发 表的重要讲话中明确要求,要坚持育人 为本、德育为先,践行“三个紧密结合”, 努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这就要求我们 要引导青年学生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 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 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 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对于提高大 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普遍提升学生 的综合素质,增强职业发展能力,不仅显 得十分迫切和必要,也必将开辟我国高 校德育工作的新境界。 一、国内外德育实践开展情况 德育实践活动是培育大学生成长成 才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发展的日益现 代化。大学生德育实践引起了国际社会 和西方国家的广泛关注。美国学者杜威 在《教育中的道德原理》一书中提出活动 性德育,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和谐发展,以 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和行为习惯为主要 任务,并认为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是活 动性德育的重要形式。美国学者杰克逊 (p.W Iac ̄on)提出隐性德育,指学生在 学校情境中无意识获得的经验,以隐蔽 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 道德品德及行为方式。日本在20世纪9O 年代德育改革中提出的新概念“心的教 育”,着眼于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培养 学生的尊重生命之心,尊重他人之心,重 同情、正义、公正之心,开拓新时代的积 极进取之心。教育对象实践空间的获取 与德育的方法手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 化,美国、日本等国家在不断探索实践 中,结合本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与学生 身心发展的现状,精心选择适当的德育 实践空间与实施的方法与手段,取得了 非常好的效果。 2.德育实践创新体系的内涵。德育实 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积极探索建立大学 践创新体系的内涵界定为,其实质是主体 生德育实践体系和实践育人的长效机 参与道德教育活动,它以指导行动为目 制,开展大学生德育实践活动。但是,从 的,以形成大学生特定的行为方式为内 广泛调研和社会反响来看,我国高校的 容,以评价、考核、反馈手段来把握现实中 德育实践创新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 的为人处事,当然它也为一定的动力所激 同时受基础教育阶段以及社会和校内外 励和指引。包含:思想品格教育、道德品质 教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还没有实现德 教育、身心健康教育、人文素养教育、法纪 育实践体系的系统构建,德育资源的整 品行教育、政治品位教育。在具体的德育 合力还不强,德育的实效性仍然相对较 实践过程中必须遵循实践性、渗透性、主 低,还面临着诸如德育主体性的忽视、德 体性和开放性原则。在行为活动中培养、 育方法的滞后、德育内容与实践脱节、德 考察学生的品德,既强调学生道德知识的 育的基本途径没有发挥应有作用,人才 掌握,又强调其道德行为的实践。 培养质量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等一系列 3.德育实践创新体系的实施手段。一 亟待解决的课题。 是实施理想信念教育工程,通过开展“两 二、德育实践活动达到的目标及体 课”学习、红色践履等爱国主义教育和理 系的构建 想信念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树立 (一)德育实践活动的目标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诚实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 信、团结互助、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二 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olo~2020)提 是实施文明素养教育工程,通过开展文 出的未来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三大 明礼仪、文明习惯等行为养成教育活动, 战略主题,即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 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自我修养和行为 重、坚持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遵循我校 规范。三是实施安全健康教育工程,通过 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以科学发展 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和演练、健康技能训 观为指导,以学生全面发展成人成才和 练,提高大学生安全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需要为目标, 体现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四是实施科 以实施德育实践为主要栽体,以“四大模 技创新工程,通过开展科研立项、技能大 块”为德育实践考评体系的核心构成要 赛、科普论文、发明创造等科技创新活 素,以动态平衡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 动,培养大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 队伍做保障,努力构建系统全面、具有较 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五是实施社 强操作性的德育实践体系,把德育实践 团活动工程,通过成立文体类、服务类、 融入到课堂教学、学生管理与服务、学生 学习类、科技类社团,组织开展相关活 生活与实践等全过程,使我校的本科毕 动,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特长兴趣,提高 业生普遍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浓郁的 人际交往和组织领导能力,促进大学生 人文精神、良好的文明修养、坚实的职业 的全面发展。六是实施社会实践工程,通 素养、较强的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从根 过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和感恩活动 本上提高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和人才培 等,培养大学生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道 养质量,实现广大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 德观,了解认知社会和用科学方法分析 就业质量的稳步提高。 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七是实施职业素 (二)创新德育实践体系 养教育工程,通过开展职业素养培训和 1德育实践创新体系的理念。德育实 职业拓展训练等活动,培养大学生具有 践创新体系的理念为:以人为本、以行立 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等 德、以德育智,以智促行,德才兼备。该理 职业素养和就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创业 念秉承科学性、继承性、时代性、实践性、 意识、丰富创业知识。八是实施综合素质 前瞻性原则,重视中华民族道德教育优 答辩工程,通过开展德育实践立项、建立 良传统,重视各时期高校德育的优良传 档案、学期鉴定、综合素(下转第134页) 一131— ●学科建设 自豪感,而且能够帮助我们向国际社会渗透中国文化。中国不仅 需要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而且特别需要强的文化影响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文化也是生产力,而且是最安全、最廉价、最 方便的生产力。一个文化丰富多彩、观念与时俱进的民族才是真 正强大的民族,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受到世人发自内心 的敬仰。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在引入国外先进科技与文化的 同时还应重点介绍中国文化中最经典、最具生命力、最温暖人 心、最能引起社会共鸣的东西,包括中华民族代表性的价值观 念、代表性的建筑风格、代表性的文体活动、代表性的餐饮礼仪 以及代表性的生活习俗等。例如,高校教材可以用英语介绍中国 的儒家学说、传统节日,让外国人知道为什么中国人逢年过节不 惧舟车劳顿,不顾栉风沐雨千里迢迢与家人团聚,为什么春运、 春晚在中国家喻户晓,中国人为何要设立端午节、清明节和中秋 《经济师}2013年第3期 力,不会望而生厌或望而却步,进而有利于增强他们攻克英语的 信心。不论做什么,有了信心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因为有了信心 就会坚持到底,有了信心就会全神贯注,有了信心就会在绝望中 寻找希望,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 总之,大学英语教学再不应数典忘祖了。传播中国文化是我 国大学英语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大家从我做起,从现在 做起。否则,我们上对不起列祖列宗,下有愧于莘莘学子和子孙 后代。 参考文献: 1.张正东.外语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罗国杰冲国传统道德普及本[G].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 3.程勇:A Little Encyclopedia ofEnglish[G].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0 节等,什么是孔子的“仁、义、礼、智、信”,什么是老子的“上善若 水”。毫无疑问,将中国优秀文化融人大学英语教学可以潜移默 化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感到学而有用,学而能 用。一旦和外国人说起话来他们不必担心找不到合适的话题,不 必发愁因言之无物让外国人小看自己。一个对自身文化了如指 掌的人定会受到人们的尊重。不仅如此。由于毕竟是中国文化, 学生没有任何陌生感,语言难度相对较低,学生学起来不会太吃 (上接第131页)质答辩、成绩评定、计入 学分等环节,全面客观地考核评价大学 生的综合素质.并以此推动学科专业和 课程体系建设。 4.杨乃济,吃喝玩乐——中西比较谈[Second Edition].北京:中国 旅游出版社.2002 5.董亚芬.大学英语rr d Edi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O06 (作者单位:大同大学 山西大同037009) (责编:贾伟) 作为毕业生的德育实践毕业成绩,载入 德育实践手册,计入学生毕业成绩单。 (三)建立德育实践成效反馈机制 分为学生认同、教育觉知、社会反馈 三个大的方面,不仅对德育相关课程建设 做出反馈,促进不断改革创新,更对学科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 专业教学以市场为导向适时更新教学内 容、创新教学手段、改革考核评价机制,满 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双重需 要,形成高等学校教育系统的良性循环。 校德育实践成效的创新体系研究”阶段 性成果。项目编号:12524100;2011年黑 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三大’ 教育理念统领下的大学生德育实践体系 4.德育实践创新体系的考核评价。分 为课程成绩、素质教育成果、个性体验心 得体会、就业能力考核四个模块,既有横 向的、阶段性的考核评价,比如课程或项 目结业成绩评定、评定奖学金等,又有纵 向的考核评价与激励调整,按照开展德 育答辩开题、学期鉴定、综合素质答辩这 条主线进行纵向考核和做出毕业结论, 其中将就业能力考核列入综合素质答辩 中及后期改进两个环节进行考核,最终 创新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华利.实施德育实践“八项工程”提升 【基金项目:黑龙江科技学院青年才 俊培养计划资助。本文是黑龙江省教育 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增强高 大学生非专业素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o11(8) 2.邵广军.实施德育实践八项工程切实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经济师,2011(1O)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计算机与信 息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7) (责编:贾伟) (上接第132页)队员们一起共同解决一个问题后的那种成就感 只有身在其中才能体会的到。还有,参加竞赛能使学生交到很多 志同道合的朋友,队员们都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在一起学习、 聊天、讨论,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ACM程序设计竞赛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优秀人 才的脱颖而出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条件。 四、ACM程序设计竞赛对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 目前,国内许多知名IT企业,如华为、阿里巴巴等公司也越 笔者统计了黑龙江科技学院参加过ACM竞赛活动的已经 毕业的学生的就业情况,参加统计的学生12人,平均月薪达到 了7308元,参加工作时间最长的三年多,最短的仅为4个月(统 计时间为2012年11月)。所有学生从事的工作均为专业相关, 且均是项目组的主要成员。有的学生还创立了自己的公司,未来 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黑龙江科技学院教学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JYI2—991 参考文献: 1.郭嵩山,王磊,张子臻.ACM/ICPC与创新性IT人才的培养卟实验 室研究与探索,2007(12) 2.王磊.ACM-ICPC竞赛中的团队合作Ⅱ].计算机教育,2006(3) 来越重视ACM竞赛,它们会赞助一些ACM赛事,比如每一年度 的亚洲区预选赛。对于ACM竞赛参赛队员,如果毕业后到这些 企业去面试,那就有可能从众多应聘者当中脱颖而出,成功求职。 通过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的开展,使得学生有了 更多的实践机会,学生不再害怕编程,而且能编出高效的程序, 这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 生所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便于在 学生中树立典型,起到示范作用,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极大 地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兴趣,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 学,充分带动学风,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参赛获 奖证书和参赛经历将成为将来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资本,成为 了进入大企业、好企业的敲门砖,充分带动学生就业。 一3.李文新.ACM参赛教练:收获,不止是心灵上的Ⅱ】l计算机教育,2006 (3) 4.-*7慧丹,胡洋.高校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卟信息 技术与信息化,2012(3)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黑龙江哈尔 滨150027) (责编:贾伟) l34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