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

来源:爱go旅游网
地质灾害

【要点精析】

1.主要地质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类 成 因 型 震级:衡量地震释放地球内能以地能量的大小。烈度:内 力 地震 作 用 从而引起一定决于震级,还与震源范围内的地面深度、震中距、地质震动 构造等相关 斜坡上的岩体外力 滑坡 作用 (斜 坡重 泥 力作 石 用) 流 特殊洪流 表沉积物和沟谷坡度 2.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地震构造示意图

基本 基本知识 特点 主要分 布地区 主要集中于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大、突发性强 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震波的形式强 衡量地面受到的影响烈释放出来,和破坏程度,主要取受三个基本因素控制:不稳定的山坡形态、松软面的存在和分布广泛、危害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 大、伤亡大、突受三个基本因素控发性强 制:充足的水,足够主要集中在地形崎岖的山地,如欧洲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中国的横断山区、南美安第斯山区 或土体沿一定 的滑动面整体下滑 山区暴发的饱含泥沙石块的的堆积物,足够的地

(1)震源是岩石发生断裂引起地震的地方。 (2)震中是指和震源相对应的地面上的点。

(3)震源和震中之间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震源越浅,破坏程度越大。

(4)地面某个地点距离震中的距离,称为震中距。在同一次地震中,一般离震中越近,破坏程度越大。

(5)等震线是指地面破坏程度相等的点连接而成的线,它并不是一个同心圆。

地震的形成机制

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各种地震中构造地震影响最大,世界上发生的地震大部分属于构造地震,其发生过程如下所示:

危害:

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 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

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滑坡的发生机制

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泥石流的发生机制

爆发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原因),所以其发生的时间规律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危害: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危害 3.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分析

4.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

(1)加强监测预报,建立预警系统。 (2)加强防灾减灾教育,增强防灾意识。 (3)加强防灾演练。

(4)对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区采取植树造林,加固工程等措施。

【典型例题】

【例题1】下图为“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小题1】关于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

B.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C.两种地质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 D.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小题2】关于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 B.都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发生

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降低滑坡的发生频率

【小题3】人类在山区进行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往往容易造成的地质灾害主要是( )。 A.地震 B.暴雨洪涝 C.滑坡 D.火山喷发 【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C 【解析】

【小题1】地震的形成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滑坡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滑坡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即暴雨易引发滑坡;地震的发生也可引发滑坡,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

【小题2】滑坡多发生在坡度较陡的山坡,受地形影响;地震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滑坡不是;由于受技术水平限制,目前地震还不能准确地进行预报;恢复地表植被可以降低滑坡的发生频率。 【小题3】暴雨洪涝属于气象灾害,不属于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与人类在山区进行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没有关系;人类在山区进行不合理的工程活动易引发滑坡。

【难度】一般

【例题2】(2015•海南卷)阿布巴利克是阿富汗东北山区的一个贫穷村落,居民大多住在土坯房中,2014年5月2日的一场暴雨触发了山体滑坡,摧毁了山下的村庄。1小时后滑坡再次发生,掩埋了自发前来救援的村民。此次灾害共造成2700多人死亡。下图为灾害发生后的实景照片。

分析阿布巴利克滑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原因。

【答案】地形坡度大,松散物质多,又遭强降水,导致滑坡强度(面积、体积)大;村庄人口多,位于不稳定山体下方,位置不当;土坯房屋不坚固、抗灾能力差,村民缺乏救灾常识;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专业救援人员和设备缺乏,救援能力差。 【解析】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滑坡灾情大小的影响因素,可从滑坡产生原因如地形、碎屑物质、降水等,滑坡发生区域的人口和聚落分布、房屋抗灾能力,村民救灾常识和区域救援能力等方面回答。

【难度】一般

【突破练习】

1.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引发泥石流因子的是( )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泥石流等形成条件可知,泥石流等形成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坡度、岩石风化程度呈正相关。 【难度】较易

2.下列有关我国泥石流多发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②地势平坦,有利于洪水流动 ③地壳活动频繁,岩石破碎

④植被破坏严重 ⑤多山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我国西南地区多山地,重力作用明显;地壳活动频繁(板块交界处),岩体破碎,提供了泥石流的物质来源;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且集中;人为破坏植被严重。 【难度】较易

3.下图是某高速公路沿线四处道路地质剖面图,其中易发生滑坡的是( )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易导致滑坡的条件是①坡陡;②岩性疏松;③岩层倾斜与坡向一致;④植被覆盖差。①图花岗岩岩性坚硬、②图山坡岩层完整、④图岩层倾斜与坡向相反,都不易导致滑坡发生,③图符合滑坡条件。选项C正确。 【难度】较易

4.四川省汶川地震中的重灾区映秀镇在重建中要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是( )

A.火山 B.洪涝

C.干旱 D.滑坡和泥石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四川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势起伏大,地震发生后,岩石破碎,因该地区降水多,

多发滑坡和泥石流,故选D项。 【难度】较易

5.在青藏高原修筑铁路,为防止泥石流或滑坡的发生,在设计中应注意( ) A.加固路基,并植树种草护坡 B.以桥代路

C.驱散积雨云,减少暴雨洪水发生

D.发射卫星及时监测灾害,进行卫星导航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泥石流、滑坡产生的原因和青藏高原地质灾害多发的特点,以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A项较为合适,B项主要是为了解决冻土问题。 【难度】容易

6.2013年7月26日,甘肃天水连续4次暴雨引发了泥石流,导致7人遇难,15人失踪。下图为“泥石流发生时应急逃生示意图”和“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该地区泥石流( )

A.由山体碎屑物质在暴雨作用下快速流动导致 B.灾害发生的动力条件是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 C.右图中泥石流的流向是①

D.有人位于右图中的O点,最合理的逃生路线是③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泥石流是由暴雨或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它的发生有三个控制因素:充足的水、足够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坡度。大量的松散堆积物和较大的地面坡度是泥石流发生的基础条件,突如而来的巨大水流(例如特大暴雨)则是泥石流暴发的触发因素和主要动力条件,所以B错误。其由高海拔地区向低海拔地区运动,流向应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C错误。泥石流的逃生路线应和等高线垂直往高处逃生,D错误。

【难度】一般

7.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7月10日四川映秀连续发生多次泥石流,映秀通往汶川、成都的道路全部出现不同程度阻断,映秀镇暂时成为了“孤岛”。图21为“5·12”汶川地震等烈度图。

说明映秀泥石流的分布特点并分析“5·12”地震对泥石流爆发的影响。 【答案】

分布特点:皆位于板块移动造成的地表破裂带附近;烈度均在X级以上(烈度大) 影响:汶川地震震级高,烈度大,使得山体大范围断裂松动,岩石破碎;并触发崩塌、滑坡,造成大量的碎屑物堆积于沟谷和坡麓,为本次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解析】

试题分析: 第一小问自然灾害的分布主要寻找泥石泥分布的共性,由图上信息可得。第二小问地震对泥石泥的影响,主要从泥石泥产生的原因分析,主要从地震使土质变松角度分析。 【难度】较难

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统计,目前北京地区有突发性地质灾害(如泥石流等)隐患点589处,主要分布在延庆、昌平、怀柔、密云、门头沟、房山等山区县。

(1)描述图示区域突发性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空间分布特点。

(2)结合图文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图示区域的西、北部多突发性地质灾害的自然原因。

【答案】

(1)分布特点:分布不均;西北部多,东南部少;山区多,平原少

(2)自然原因:西北部多山地,地势起伏较大;岩石较破碎;夏季多暴雨;地表植被覆盖率较低。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可知,图中门头沟区、延庆、密云、怀柔等都为高、中易发区,其它地区为低发和不易发区,说明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不均,西北多东南少,山区多,平原少。

(2)主要从地质灾害形成条件进行分析,包括地形地势、降水、植被覆盖率等条件。西北部地区,地形多为山地,地势起伏较大;且岩石破碎,为发生泥石流灾害提供了条件;温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地表植被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严重。 【难度】一般

9.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11月13日22时50分许,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雅溪镇里东村由于近日连续下雨发生山体滑坡(下图为本次山体滑坡示意图)。山体滑坡塌方量30余万立方米,导致27户房屋被埋,21户房屋进水。山体滑坡已经成为我国尤其是南方地区严重的灾害之一。

分析该村镇发生山体滑坡的自然原因。

【答案】坡度较大;降水较多;地质破碎,岩土松散;植被覆盖率较低;连续降雨造成地下水位升高,岩层易滑动等。 【解析】

试题分析:图中山体坡度较大;降水较多;地质破碎,岩土松散;植被覆盖率较低;连续降雨造成地下水位升高,岩层易滑动等。 【难度】一般

10.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害现场,其灾害类型是( )

A.泥石流 B.地面沉降 C.陨石坠落 D.滑坡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大量的土石把公路阻断了,导致公路不能正常通行,路边是陡坡断面,土石无流动迹象,应为滑坡。本题较易,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 【难度】容易

11.在下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答案】C

【解析】以联系图为情景,考查自然灾害的关联性,思维能力主要体现为推理判断、探究、试误,属于较易试题。 【难度】较易 12.(2015•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56年1月23日24时左右,陕西关中地区发生8.0级以上地震。据﹤明史.五行志﹥记载:“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陷于地中,或平地突出山阜,或一日数震,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 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答案】

地震震级高,烈度大;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不及反应;地震波及的范围广、人口多,房屋倒塌严重;次生灾害(水灾)严重。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判断,该地震震级高,烈度大。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不及反应。地震波及的范围广、人口多,房屋倒塌严重。次生灾害如水灾严重。所以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难度】较易

13.下图为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省份,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对该省危害最严重的两种自然灾害及其引发的主要自然灾害。 (2)当①处发生地震时,比较②、③两地的烈度差异,并说明原因。 【答案】

(1)最严重:地震、台风 链发:滑坡、泥石流、崩塌

(2)②较大;距震中(震源)近;地形崎岖,断层发育,地质构造不稳定 山区内陆经济欠发达,建筑物抗震级别低。 (原因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1)读图可以判断,该地是我国的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灾害。东临太平洋,受台风灾害影响多。因地震导致山体岩石破碎,在夏季多雨季节,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崩塌等次生灾害。

(2)①处发生地震时,②处位于断层地带,断层发育,地质构造不稳定。距震中(震源)近,地形崎岖。③处位于沿海平原,不是断层地带,且距震中较远。所以②处烈度较大。②处位于山区内陆,经济欠发达,建筑物抗震级别低。也容易发生断裂受损。 【难度】一般

14.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以下问题。

(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答案】

(1)甲地,地形坡度大; 东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 (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 【解析】

(1)通过经纬度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泥石流的发生主要由夏季暴雨引起。比较甲乙两地可以看出甲地较乙地等高线密,地势起伏较大,坡度陡;乙地处于山地的背风侧,降水少,而甲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易形成暴雨,诱发泥石流。

(2)泥石流发生会冲毁道路,埋没农田,冲毁建筑,冲断桥梁,堵塞河道,造成人员伤亡等危害,根据图中信息,丙地附近有河流分布,铁路通过,如果泥石流发生,主要对铁路、河流造成影响,冲毁铁路,堵塞河道。 【难度】一般

15.下图示意中国某区域红层地貌的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示红层地貌区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该类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

(2)简述红层地貌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 【答案】

(1)崩塌、滑坡、泥石流。

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气候湿热,风化强,多暴雨。 (2)加速地表侵蚀,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破坏农田、城镇与村庄、工矿企业、道路等;造成人畜伤亡。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危害。第(1)题,从图文材料可知,该地地貌为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因此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其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岩性、坡度、降水等方面分析。第(2)题,该地质灾害会造成水土流失,破坏农田、造成经济损失等危害。 【难度】一般

16.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

(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

(1)甲为地震。(西临太平洋)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乙为飓风。东部处在北大西洋飓风侵袭路径上;南部接近飓风源地。

(2)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等。 【解析】(1)根据图例可知,甲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为地震;乙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则为飓风。

(2)此问不难,结合所学知识,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主要从监测与预报、应急预案、工程性防御设施、教育和培训等方面来回答。 【难度】一般

17.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所示)。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答案】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边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雨水下渗,在基岩和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 【解析】注意题干的提示信息“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容易被侵蚀,“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夏季暴雨后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雨水下渗,在基岩和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 【难度】较易

1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震区有多处山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险情。

(1)简要分析雅安市芦山县发生滑坡、泥石流的直接原因。 (2)可能产生此类地质灾害的其它因素有哪些。 【答案】

(1)地震使山体产生松动,在降水的作用下造成芦山县发生滑坡、泥石流; (2)其它如地形、地质条件、植被发育程度、人类活动强度都是产生滑坡、泥石流的诱因。 【解析】

(1)滑坡、泥石流产生的条件是有泥沙碎石,还要有强降水浸泡土壤、山体。雅安地震使附近山体产生松动,岩石破碎,在降水的作用下,造成芦山县发生滑坡、泥石流。

(2)可能产生此类地质灾害的其它因素,如地形起伏大,坡度陡。地质条件复杂,植被发育程度程度差,人类活动强度都是产生滑坡、泥石流的诱因。 【难度】一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