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创新和金融业发展成果
一、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 1
(一)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 1 (二)国务院发布重要文件作出总体部署 ................................................................................................................... 2 (三)国家有关部门积极支持指导金融改革创新 ....................................................................................................... 2 二、全面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创新 .......................................................................................................... 2
(一)天津市委、市政府召开重要会议,全面推进工作 ........................................................................................... 2 (二)明确金融改革创新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 3 (三)优化商务环境和完善政策制度 ........................................................................................................................... 3 三、发展金融总部机构,健全金融服务体系 .................................................................................................................. 3 四、积极发展产业金融,促进金融与产业结合 .............................................................................................................. 5 五、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将资金转化为资本 .................................................................................................................. 6 六、发展要素市场资本市场,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 7 七、开展外汇改革试点,搞好外汇管理改革 .................................................................................................................. 7 八、改善金融发展环境,提高金融聚集能力 .................................................................................................................. 8 九、金融业务规模扩大,资产质量效益提高 .................................................................................................................. 9
天津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和指导下,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和金融改革创新,各方面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一)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决策。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写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要“更好地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
1
(二)国务院发布重要文件作出总体部署
2006年5月,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明确“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原则上安排在天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国务院发布《关于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2008]26号),要求搞好改革创新和先行先试,为全国金融业发展积累经验。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金融创新专项方案的复函》(发改经体[2009]2680号),明确了金融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三)国家有关部门积极支持指导金融改革创新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保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委先后发布1 5个文件,涉及开展股权投资基金试点、船舶产业投资基金试点、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综合试点、融资租赁企业出口退税试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消费金融公司试点,保险改革试验区建设、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等方面,指导推动天津金融改革创新。
二、全面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创新
(一)天津市委、市政府召开重要会议,全面推进工作
天津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七次金融工作相关会议,发布《关于加快金融改革创新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津党发[2007)24号)、《关于印发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三年实施计划的通知》(津政发[2008)82号)等文件,确定金融改
2
革创新第一批、第二批重点工作及20项重大项目等重点工作,要求加快金融改革创新和先行先试,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二)明确金融改革创新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审慎,风险可控的原则,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形成具有行业领先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市场体系,与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创新体系,符合国际通行规则和规范有序的金融发展环境,建设与北方经济中心和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金融改革创新基地,为全国金融改革创新提供借鉴。
(三)优化商务环境和完善政策制度
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调,建立金融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和日常沟通联络机制,形成政府注重组织协调、职能部门严格监管、行业组织自律服务和金融机构规范发展的机制。印发优化商务环境、促进企业直接融资、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推动产业金融发展等1 5类60份文件,为金融改革创新提供政策依据和制度规范。
三、发展金融总部机构,健全金融服务体系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设立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和天津农村商业银行,撤销原有的164家市、区县和乡镇信用社法人机构,消化坏账120亿元,服务三农能力显著提高。
4家金融机构增资并扩展业务。中德住房储蓄银行资本金增至10亿元,获准开办商业
3
银行业务。渤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资本金增至20亿元,设立25家分公司。渤海银行资本金增至85亿元,设立1 3家分行。天津银行资本金增至27亿元,设立5家分行和1家村镇银行。
天津泰达国际控股(集团)公司设立。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出资55亿元,发起设立天津泰达国际控股(集团)公司,持有5家金融机构股权,实行一级法人综合经营、二级法人分业经营的综合经营试点。
3家外资法人机构设立。日本爱和谊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是天津市第一家外资法人财产保险公司。韩国企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是天津市第一家外资法人银行。韩国外换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是天津市第二家外资法人银行。
4家金融机构迁入天津。长江租赁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飞机租赁公司之一。联合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是全国持有全部七张信用专业资质牌照的4家公司之一。一德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是全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6家全面结算会员之一。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并购湘财荷银证券基金公司51%股权,更名为泰达荷银证券基金管理公司。
54家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开业。静海县兴农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和蓟县、北辰、东丽、津南村镇银行和南阳村镇银行开业。48家小额贷款公司开业,其中天津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渤海女子小额贷款公司为全国首家该行业小额贷款公司。
融资担保公司发展。融资担保公司由1 30家增至2 33家,注册资本金由65亿元增至1 39亿元。天津渤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是天津规模最大具有再担保资质的公司。
融资租赁公司创立新型租赁模式。租赁公司由2家增至26家,注册资本金由8.5亿
4
元增至255亿元,租赁合同余额由8500万元增至1453亿元,占全国的24%。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民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兴业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占全国金融租赁业务的一半,创造了单船公司和单机公司等业务模式。长江租赁有限公司、渤海租赁有限公司创立基础设施业务模式。
保理公司创立第三方保理业务模式。保理公司由1家增至11家,注册资本金由0.43亿元增至4.04亿元。瀛寰东润(中国)国际保理有限公司和国际商业机器保理(中国)有限公司分别是我国第一家中资和外资保理商。
四、积极发展产业金融,促进金融与产业结合
发展科技金融。发布科技金融改革创新意见。通过政府拨款、借款和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科技中小企业发展。设立银行、保险、小额贷款、融资担保、第三方保理和企业信用共同体等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搭建科技贷款和科技贷款保证保险平台。
发展消费金融。设立天津保障性住房投资基金,是全国首只保障性住房投资基金。发展个人消费贷款和典当业,截至201 0年底,个人贷款余额为1246亿元;现有典当企业1 03家,注册资本金17亿元,典当总额74亿元。设立捷信消费金融(中国)有限公司,开展小额消费信贷业务。
发展农村金融。发布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意见。金融机构在农村新设26家分支机构,设立4家村镇银行,201 0年末涉农贷款余额11 38亿元,增速为59.4%。
发展航运金融。搞好船舶产业投资基金、船舶出口退税和船舶特案登记制度试点,设立飞机租赁和航空产业基金。设立单机公司27家,设立单船公司22家,基金管理公司和
5
租赁公司拥有飞机127架,船舶150艘,总资产达到706亿元。
支持小企业融资。发布中小企业多渠道融资的意见。银行设立1 9家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专营机构。组织小企业增加贷款抵押质押能力和贷款信用资质,申请银行贷款、信用共同体信用、担保公司贷款担保或保险公司贷款保险。
五、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将资金转化为资本
多渠道直接融资。企业通过多渠道直接融资11 24亿元,包括保险公司融资220亿元,发行中期票据327亿元,发行短期融资券258.5亿元,发行企业债券316.7亿元,发行中小企业集合信托债券1.26亿元。推进企业上市,共有54家上市公司和59支上市股票,包括36家沪深上市公司。
搞好产业投资基金试点。渤海产业投资基金是我国首支契约型产业投资基金,首期募集基金60.8亿元,投资9个项目,总投资53亿元。船舶产业投资基金是我国首支船舶产业投资基金,首期募集基金29.5亿元,购置船舶47条,总投资160亿元。
形成股权投资基金中心。注册股权投资基金及基金管理企业91 7家,基金认缴额和基金企业注册资本金1637亿元,基金托管额超过300亿元。形成了以私募方式募集的股权投资基金、物权投资基金和对冲基金构成的基金中心。
打造融洽会国际直接融资价值链。连续举办了四届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及科技专业分会和沈阳、西安地区分会,形成市场化运作模式,成为规模大层次高的股权投资基金国际会议。
6
六、发展要素市场资本市场,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发展证券基金和期货业。成立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6只基金,基金总份额93亿份,资产净值75亿元。一德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取得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商品期货、金融期货经纪业务和金融期货全面结算业务资格。设立21家期货交割库,有塑料、棕榈油等9个品种,交割库和交易品种数量居国内前列。
发展要素市场。天津铁合金交易所交易硅铁和硅锰,累计成交额193.5亿元。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开发现货标准合约连续交易模式,交易阿曼原油、热卷板、螺纹钢(西部)和焦炭和动力煤,累计成交额2783.4亿元。
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天津滨海国际股权交易所有1 73个融资项目(企业)挂牌,涉及融资额125.6亿元。天津股权交易所有61家企业挂牌交易,总市值108亿元,累计为企业融资15亿元。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是国内首家覆盖全国的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累计挂牌营销项目7537个,涉及金额1478亿元。设立天津矿业权交易所和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为投资人开拓新型投资渠道。
发展排放权交易市场。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组织了我国第一笔二氧化硫、碳中和、合同能源管理和能效产品交易,建立了我国首个自愿减排公示查询系统,发起企业自愿减排联合行动。
七、开展外汇改革试点,搞好外汇管理改革
开展外汇改革试点。将试点企业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提高至100%;改革进出口核销制度:整合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汇管理政策;有序放开企业集团外汇资金集中管理和运
7
作:改革外汇指定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改进外商投资企业外债管理方式:放宽个人持有境外股票外汇管理。
实施外汇结售汇改革等试点。渤海银行实行结售汇综合头寸正负区间管理。推进进出口收付汇核销制度改革,简化贸易信贷登记管理。允许企业出口收汇存放境外,便利企业灵活运用外汇。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259笔,结算金额10 3.5亿元。
中新天津生态城意愿结汇试点。在中新生态城内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结汇管理由原来的“支付结汇”改为“意愿结汇”,有6家企业办理9 328万美元意愿结汇业务。
开展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天津渤海通汇货币兑换有限公司开业,经办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2111万元,努力打造货币兑换行业的连锁经营和民族品牌企业。
八、改善金融发展环境,提高金融聚集能力
搞好特定目的公司整合。建立健全公司监管机制和贷款借用管还机制,以公司持续发展和防范风险为目标,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双重任务。组织实施确保权属、办理权证,增资减债、借用管还等制度,确保不出现债务风险和信用风险。
搞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国库横向联网建设,改革完善非税收收入收缴制度。建立财政税务银行海关国库网络,提高国库服务和货币管理水平。加快金融区建设,解放北路金融城一期项目建设完工,于家堡金融区全面建设,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提升。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筹建企业和个人等非信贷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支持征信公
8
司推广使用信用产品。依托经济功能区等载体,建设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社会信用体系。天津财经大学成立大公信用学院,是国内高校设立的首家信用管理学院。
加强金融仲裁法制建设。贯彻金融法律政策制度,开展金融法制宣传教育。发展商事海事争议仲裁,中国贸易仲裁委员会设立天津国际经济金融仲裁中心,筹备设立天津海事仲裁中心。
搞好金融理论研究。天津财经大学亚洲商学院暨新金融研究中心、并购研究中心、外汇与黄金研究中心成立,推动理论研究和业务实践。南开大学设立东北亚金融合作研究中心,成为区域金融合作及信息交流平台。成立中国金融博物馆,创办杂志《资本交易》,发行报纸《新金融观察》,构建多层次的金融教育传媒体系。
扩大对外开放交流合作。加强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洲股权基金协会、中国美国商会等国际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成功举办中美金融改革与创新峰会、亚洲协会企业年会、中国租赁业论坛等大型国际会议。加强与其他省市、金融机构和企业集团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九、金融业务规模扩大,资产质量效益提高
2006年底至201 0年底,银行各项存款余额由6090亿元增至1 6499亿元,增长171%;各项贷款余额由4722亿元增至1 3774亿元,增长192%;资产总额由75 34亿元增至2.3万亿元,增长204%。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由81亿元增至186亿元,增长1 29%:总资产由252亿元增至590亿元,增长1 34%。金融业增加值由147亿元增至56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3.8%升至6.2%
9
中信天津外包服务有限公司创立金融第三方外包模式。公司提供票据分配、档案管理、信息处理、现钞物流管理等第三方金融外包服务,在全国专业外包服务市场占据90%以上份额。
渤海易生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创立银联预付费公司卡运营模式。渤海易生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开展消费卡、权益卡、旅游卡等预付费卡业务,发卡超过20万张计61亿元,消费率为86%。
快钱(天津)金融服务公司创立第三方支付和保理融资模式。快钱(天津)金融服务公司以产业链核心企业为依托,为中小企业提供产业链保理融资,累计完成34万笔计12.9亿元融资。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