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音乐会》教材分析
《昆虫音乐会》选自《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师用书》(明天出版社2013年8月第1版)主题三《落叶飘飘》次主题三《秋虫的歌》。
一、设计意图
《指南》艺术领域中的“表现与创造”目标明确指出:“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同时提出教育建议,要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艺术领域中分为音乐与美术两个重要的学科门类,而打击乐器演奏则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许卓娅教授在《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一书中曾提出:打击乐器演奏教学不仅能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发展节奏感,而且能发展幼儿对音色、曲式结构、多声部表现力的敏感性,培养幼儿基本的合作意识、创造意识、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
二、活动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现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我从情感、能力、认知经验三方面设计了以下的目标。
活动目标:
1.体验共同演奏的乐趣,有合作意识。
2.能够看懂图谱,表现简单的节奏型。
3.尝试随音乐用乐器进行演奏。
活动重、难点:尝试用乐器演奏简单的节奏型,并学会看图谱演奏。
三、活动策略
《纲要》中指出:“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明确了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教育者在艺术活动中注重幼儿的感受、体验和表达方式。中班幼儿对打击乐活动充满了兴趣,对一拍一下的节奏型已熟练掌握,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在活动中加入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的节奏型,提升幼儿已有经验,同时运用了幼儿熟悉的乐器图片制作成图谱,并采用节奏图谱法、猜想法。引导幼儿利用倾听法、分辨法、合奏法等学习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和大胆表现各种节奏型。在活动中尊重个体差异,提升他们的审美经验,让幼儿去感受,去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带来的快乐,符合中班幼儿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
《昆虫音乐会》学情分析
每个幼儿都有热爱美好事物的天性和学习艺术的潜能,中班幼儿会用打击乐为歌曲、乐曲、舞蹈等作即兴伴奏,具有初步的协调配合能力。他们对打击乐活动充满了兴趣,对一拍一下的节奏型已熟练掌握,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在活动中加入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的节奏型,然而现阶段幼儿的思维已经进入“形象期”。与生活学习相关的内容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因此图谱的设计我采用了非常形象而直观的乐器图片来代替传统的节奏图形来表示,并运用猜想法引导幼儿自主讨论演奏方法,为初步学习看图谱演奏做好铺垫。活动中充分尊重幼儿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幼儿大胆探索并尝试各种表演方法,逐步细化到如何能够完整地看图谱进行乐器演奏,中间的过程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充分引起
幼儿对乐器演奏的兴趣,调动幼儿演奏的积极性。为了满足幼儿的表演需求,我将原教材中的音乐进行再创造,完整地呈现乐曲,不但帮助幼儿提升了音乐欣赏水平,更满足了幼儿的表演欲望,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昆虫音乐会》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我主要从以下两个维度来进行一下反思:
一、活动设计
活动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通过“参加昆虫音乐会”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进而引发幼儿自主讨论并尝试各种表演形式。首先充分尊重了幼儿的意愿,自由尝试演奏,又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让幼儿直观地欣赏真正的音乐会演奏,提升已有经验,通过细心的观察,懂得如何进行乐器演奏。利用多媒体教学声像结合的整体性特点,提高了幼儿理解图谱,看图谱演奏的能力,活动中的图谱我突破了传统而呆板的画法,运用了幼儿熟悉的乐器宝宝及小昆虫的形象利用多媒体展示,极大地增加了幼儿演奏的兴趣。节奏明确的音乐、有趣形象的图谱,二者的有效结合,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演奏的兴趣和欲望。
二、现场互动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引领者,活动中我通过有价值的提问,为幼儿创设了想说、敢说、愿意说的良好活动氛围,并将艺术、社会等领域有机整合,比如当我问到幼儿在音乐会当中可以表演什么节目时,我尊重幼儿,鼓励其充分表达和尝试自己的想法,最终寻找最适合的表演方式。在引导幼儿观察图谱时,我引导幼儿自由观察和探索图谱中的节奏型,在音乐会结束时,引导幼儿把乐器送回去,养成良
好的行为习惯,加强幼儿的规则意识。从幼儿的角度来说,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能够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活动过程中他们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大胆演奏,尽情的体验着与同伴共同演奏的乐趣。
本次活动中,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目标达成度高。活动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活动中语言组织不够精炼;幼儿练习时,可以变换多种方式进行演奏等等。恳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