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语文:2012届高三复习 专题卷 湖南省高考最新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鉴赏

语文:2012届高三复习 专题卷 湖南省高考最新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鉴赏

来源:爱go旅游网
2012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湖南省高考语文最新分类汇编

—古代诗歌鉴赏

(衡阳市八中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生查子•独游西岸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1)在诗人笔下,青山、明月是怎样的形象?(3分)

(2)简要分析“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0、(1)貌似傲慢却又充满情意的青山,(1分)高洁而又善解人意的明月,(1分)是诗人想像中理想人格的化身,没有世俗偏见,高洁、正直而又纯洁,是作者被贬独游时的知音。(1分)(2)“夜夜”表非止一夜,“听读”写明月默默地听着词人读《离骚》。(1分)诗句表现诗人被贬独游的孤独、忧愤,(1分)对明月相伴的感谢之情(1分)以及和屈原一样的矢志不渝的爱国之情。(1分)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7分)

虞美人•寄公度

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曾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 ⑴ 词上阕点明了季节的句子是 ;“背飞双燕”一语,在词中的寓意是 。(2分) ⑵ 试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首词。(5分)

10.⑴芙蓉落尽天涵水/朋友离别。(2分)⑵要点:上阕实写日暮独倚楼头所见苍凉的秋景;

(2分)下阕虚拟岁暮朋友登楼远眺,遥赠我江南春梅的情景。(或,下阕从对方着笔,想象朋友登高望远,赠我江南春梅的情景)(2分)虚实结合的描写中,见秋水冬雪、

花落燕飞,更见迟暮怀人的深深情意、殷殷希冀。(1分)

(衡阳市2012届高三12月六校联考)10、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7分)

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10、【答案】从语言的角度:抓住“邀”、“纳”二字,分析炼字的精彩;如:“邀”字采用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的一样;“纳”字展开想象,化虚为实,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这一联表现出诗人对月影、溪声的喜爱之情,传达出作者的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写出心境的清闲;(分析第三联叠词的使用,可酌情给分)

从写景的角度:①可分析写景之时采用的手法——动静结合、反衬;如:夏日的江村风日清丽,屋檐上栖息的小燕雀,蝴蝶展翅停在午间的花枝上,蜘蛛在屋角悠然织网。月光照射在疏疏落落的帘子上,斜倚枕上,听着潺潺溪水声。作者选取远离官场的农村夏日景象,通过写燕雀、蝶、蛛网的动来衬托出乡村生活的恬静,使得乡村生活生意盎然,充满情趣;乡村整体的闹,恰恰表明了他们的祥和,表现出农村的“风日清”;而农村的“风日清”正反衬出官场的污浊难耐。因而,水到渠成的表达出诗人 淡泊名利、厌恶世俗,想要归隐田园的情怀。②也可从“写景顺序”这个角度入手,全诗景物描写的顺序是由白天到夜晚,从视觉到听觉;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情景交融的手法,如:本诗通过夏日午夜燕雀、蝴蝶、蜘蛛等意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清净、安宁的生活的喜爱。抒发了诗人淡泊名利、厌恶世俗,想要归隐田园的情怀。

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湖南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lO.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7分)

羽林行① 王建

长安恶少出名字,楼下劫商楼上醉。 天明下直明光宫,散入五陵松柏中。

百回杀人身合死,赦书尚有收城功。 九衢②一日消息定,乡吏籍中重改姓。 出来依旧属羽林,立在殿前射飞禽。

【注】①羽林行:乐府旧题,属《杂曲歌》。羽林,即羽林军;汉唐以来,用“羽林”称呼皇帝的禁卫军。②九衢:纵横交叉的大道,代指京城。

“立在殿前射飞禽”这一细节刻画了羽林军怎样的形象?结合全诗,说说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10.形象:刻画了有恃无恐,立在御殿前“射飞禽”的骄纵狂放的羽林军恶少形象。(3分)思想感情:诗人通过揭露朝廷纵容羽林军作恶多端的事实,表达了他对得宠而骄的朝廷鹰犬的痛恨和对腐败朝政的极度失望的感情。(4分)

(雅礼中学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10.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7分)

溪 居

柳宗元

久为簪祖①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②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簪祖:古代官吏的服饰。②榜:摇船的用具。

清代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 答:

10.诗人在长期被仕途所累之后有了亲近自然、隐居田园的机会,于是在首联用了一个“幸”字表达了自己庆幸被贬谪,故言“不怨”。但全诗表面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字里行间却又隐含着贬居时的抑郁之气,故言“怨”。诗中字字句句都是写被贬谪之后的生活的闲适,字里行间却又暗含忧愤之情,所以是“不怨而怨”。

【解析】这首诗表面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然而字里行间隐含着孤独的忧愤。如开头二句,诗意突兀,耐人寻味:贬官本是不如意的事,诗人却以反意着笔,说自己久为做官所“累”,而以这次贬谪南荒为“幸”。看似豁达开朗,实则暗含辛酸之意。“闲依”、“偶似”相对,也有强调闲适的意味:“闲依”包含着无所事事的寂寥,“偶似”说明诗人并非真正的淡泊、闲适的隐士。“来往不逢人”一句,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也含有孤独、寂寞的味道。

(澧县一中、岳阳县一中2012届高三11月联考)(共2小题,共12分)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7分)

南乡子 朱熹

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风月从今别一川。 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目断晴空雁字连。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的首句“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或结句“目断晴空雁字连”。

答: 10.【答案示例】

首句:这首词的首句写景,景中含情,观景的眼界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以“落日”起笔,既点明黄昏的时间,又烘托气氛,重点落在“楼船”,点出别离主题。“稳过”的“稳”建立了“楼船”和“江天”的关系,也流露了作者对待离别的情绪基调。(3分)景物是壮观之景,情感是豁达之情。(2分)貌似与词人离情别绪无关,实则为写离别做好铺垫。(2分) 结句:结句将人的视线上引于晴空,既照应首句的落日,又将感情向大境界升华。(2分)“目断晴空”这个特写镜头表达作者对友人深深的思念,突出自己与友人难舍难分之情。(2分)“雁字连”,是在一片清澄中显出的自然界景象,雁南飞,又将北归,人之离别,正处于自然界的物候大循环之中,反衬作者思念而不得与友人相见的惆怅。(3分)

(此题有一定的开放度,考生只要紧扣诗句,重点抓住诗歌之“情景”两大方面,或是从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合情合理的分析即可)

(长郡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10.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7分)

鹧鸪天 (元代)魏初

去岁今晨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1)综观全词,“心事”具体指的是什么?(3分) (2)词中用了哪种手法写“心事”?(4分)

10.(1)想家,想与家人团聚,安享天伦之乐;厌倦奔波与飘泊(仕途),希望归隐田园。 (2)用去年团圆的欢乐与今年分离的痛苦作对比写“心事”;用“两鬓秋霜细有华”“儿

女团圆夜煮茶”的细节写“心事”;通过写归鸦反衬自己的不归,来写“心事”。(答成写景烘托心事也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