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警构成妨害公务罪,拘留14-37天,提起公诉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罚金。被拘留人如被认为需要逮捕,公安机关应在三日内提请检察院审查批准。
法律分析
袭警构成妨害公务罪的,一般拘留14到37天。提起公诉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
拓展延伸
袭警罪的一般拘留期限对于不同情节有何区别?
袭警罪的一般拘留期限对于不同情节有明确的区别。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袭警罪分为轻微、一般和严重三种情节。对于轻微情节的袭警罪,一般拘留期限为10天;对于一般情节的袭警罪,一般拘留期限为15天;而对于严重情节的袭警罪,一般拘留期限为30天。这些期限是根据袭警罪的危害程度和社会影响而设定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执法人员的安全。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拘留期限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被告人的前科情况、悔罪态度等。因此,在具体案件中,法院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裁决。
结语
针对袭警罪,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袭警构成妨害公务罪的,一般拘留14到37天。提起公诉的,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罚金的处罚。袭警罪的拘留期限根据不同情节有所区别,分为轻微、一般和严重三种情节。这些期限旨在保护执法人员的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具体拘留期限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法院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裁决。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九章 执行刑罚 第一节 罪犯的交付 第三百零二条 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已被羁押的,由看守所将其交付社区矫正机构执行。
对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由罪犯居住地的派出所负责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第三章 实施戒严的措施 第十八条 戒严期间,对戒严地区的下列单位、场所,采取措施,加强警卫:
(一)首脑机关;
(二)军事机关和重要军事设施;
(三)外国驻华使领馆、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机构和国宾下榻处;
(四)广播电台、电视台、国家通讯社等重要新闻单位及其重要设施;
(五)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公用企业和公共设施;
(六)机场、火车站和港口;
(七)监狱、劳教场所、看守所;
(八)其他需要加强警卫的单位和场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二节 妨害司法罪 第三百一十六条 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脱逃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劫夺押解途中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