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 观察画面,尝试讲述小熊从羡慕别人尾巴到喜欢自己尾巴的主要过程。
2.理解小熊的感受和心理变化,知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活动准备:课件一份,音乐 活动过程:
一、猜猜尾巴,引起兴趣
1.一起来看一看,猜一猜,这是谁的尾巴?它们的尾巴有什么本领?
2.有一位动物,它的尾巴又短又小,紧紧地贴在屁股上,会是谁? 二、观察画面,思考讲述 (一)观察讲述,理解故事前半段。
1.小熊有一条短短的尾巴,做任何事情都很方便,看小熊在玩什么?他的心情怎么样?妈妈会怎么说?
2.小熊出门看到了谁?狐狸在干什么?它有什么样的尾巴?小熊看到会怎么想?
(要是我也能变出毛茸茸的大尾巴,就能用尾巴扫地了) 3.他又看到了谁?小猪的尾巴长什么样?小熊看到了会怎么想呢?
(要是我也能变出细细卷卷的尾巴,就能用尾巴拔河了)
4.小熊还看到了谁?他们有怎样的尾巴,可以做什么事情?小熊会怎么想?
(逐一看图并试说:要是我也能变出„„的尾巴,就能用尾巴„„)
5.帮小熊想想办法,怎样才能实现愿望? (二)做尾巴操,理解故事后半段
1.看看小熊想了一条什么妙计?小熊是怎么做尾巴操的? (模仿小熊做尾巴操:尾巴翘一翘,尾巴伸一伸,尾巴长长长。) 2.做了尾巴操长出了谁的尾巴?他的心情怎样?他还想长出谁的尾巴?
3.小熊玩起了他的长尾巴,它是怎样玩的?
4.不久以后,小熊怎么了?为什么不开心?长尾巴给小熊带来了哪些不方便?怎么办呢?
(做相反的尾巴操:尾巴夹一夹、尾巴缩一缩、尾巴小小小) 5.看,小熊又可以玩什么了?妈妈是怎么说的?小熊最喜欢谁的尾巴?为什么?
6.是呀,自己的尾巴才是最好的。 三、完整欣赏,体会内涵
1.故事的名字就叫《小熊的尾巴》,咱们一起来听一听、讲一讲这个故事吧。
2.小熊最喜欢自己的尾巴,那么你们最喜欢自己身体的什么地方?为什么?
附故事:《小熊的尾巴》
小熊非常健康、活泼。它能倒立、翻跟头,还会咕噜噜地打滚呢。 可是,小熊有一件事不满意,那就是尾巴,小熊的尾巴太小,紧紧地贴在屁股上,什么都干不了。
狐狸的尾巴多好,小猪的尾巴多好,松鼠的尾巴多好,蛇的尾巴多好!
“我的尾巴要再长大点,再有力点”小熊对自己说。
小熊开始做尾巴操,尾巴翘一翘,尾巴伸一伸,尾巴长长长。这下还真成功啦,小熊的屁股上真的长出一段又大又长、又有力的尾巴。“哇,太好了,我长出狐狸的尾巴了,小熊可高兴啦。
小熊继续做操,尾巴翘一翘,尾巴伸一伸,尾巴长长长。屁股上的尾巴继续长,噌噌噌的长,“哇,太好了,我长出松树的尾巴了,小熊高兴得合不拢嘴。
小熊又继续做操,尾巴翘一翘,尾巴伸一伸,尾巴长长长。屁股上的尾巴继续长,噌噌噌的长,“哇,太好了,我长出蛇的尾巴了,小熊高兴极了。
小熊继续做操,尾巴翘一翘,尾巴伸一伸,尾巴长长长。这样一来,尾巴不停地长着,噌噌噌的长,“哇,太好了,我长出猪的尾巴了,小熊高兴极了。
小熊玩着他的长尾巴,他一会儿抱抱尾巴,一会儿扭着屁股晃着尾巴走动,一会儿又转着圈跳舞,快活极了。
可是,还是有点不太好,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倒立、翻跟头、咕噜噜地打滚了。
走路不方便,睡觉不方便,睡觉的时候,光是大尾巴就把床占满了,小熊真不知怎么办才好。他开始还念自己的小尾巴。
小熊发出了命令,“尾巴,恢复原状!”可是尾巴不听命令。对了,做相反的操,翘一翘、伸一伸,反过来就是夹一夹、缩一缩吧。
尾巴夹一夹、尾巴缩一缩、尾巴小小小。于是,小熊的尾巴很快就变小了。
小熊的尾巴又恢复了原样,“这才是你可爱的尾巴”,妈妈说。 小熊也说:“是啊,我最喜欢自己的尾巴了。”
评委点评: 亮点:
1.选材得当,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价值。《小熊的尾巴》这个故事趣味性较强,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融入了有关动物尾巴的科学知识,贴合中班幼儿的兴趣和认知特点。故事语言生动,有重复性,具有语言学习的价值。
2.活动设计巧妙,组织有序。活动从猜猜动物的尾巴开始,随后引导幼儿集中观察画面,理解、讲述小熊想拥有别人的尾巴的内容和情节,并以“做尾巴操”的方式,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感受熊尾巴“变”的过程。整个活动层次清晰,活动环节随故事情节的发展自然递进,有张有弛。幼儿对活动内容感兴趣,能积极参与,师幼互
动自然有效。
建议:
作为一个语言活动,幼儿的语言表达经验提升不够。建议进一步聚焦语言学习目标,使每个教学环节都能体现对幼儿学习语言的促进价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