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赵文双
来源:《种子科技》 2017年第12期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探析
赵文双(甘南县查哈阳乡农村经济服务中心,黑龙江齐齐哈尔 162100)
摘要:根据栽培地区自然环境特点、栽培水平及生产条件,因地制宜推广应用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详细介绍大垄窄行密植、小垄窄行密植和平作窄行密植栽培技术,为提高当地大豆生产水平提供技术参考。关键词: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窄行密植包括大垄、小垄和平作 3种密植形式。大垄窄行密植形式适合土壤肥力较好、积温比较高、栽培管理水平较强的地区;小垄窄行密植形式适合土壤肥力低、气候条件冷凉的地区;由于实力较强的合作社和大型农场的耕地比较集中,且连成大片,机械化程度和田间管理水平较高,适合实施平作窄行密植形式。
1品种选择
根据种植区的生态类型和栽培习惯,选择生育期适宜、抗倒伏、高产、抗病性强的矮秆和半矮秆品种。第一积温带可选东农 52、黑农 51、黑农 61、金园 20等品种;第二积温带可选合丰 55、绥农 35、黑农 64等品种;第三积温带可选合丰 51、绥农 38、垦丰 22等品种。播前进行种子精选,可用大豆选种机或人工选粒,剔除病粒、破损粒。播种前用大豆种衣剂包衣,可选用克多福种衣剂,或选用乙基硫环磷、甲基硫环磷等种衣剂,预防根蛆、孢囊线虫和根腐病等病虫害。
2深松整地
2.1深松
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进行秋耙茬、秋起垄,耙深 18 cm,整平耙细。无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 ,进行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 ,深松深度 25~35 cm,耕翻深度为 20 cm,耕深一致,达到待播状态。 2.2起垄
大垄密植和小垄密植最好进行秋耙茬、秋翻地、秋起垄。大垄垄宽以 90~140 cm为宜,镇压后垄高 18 cm左右。小垄密植垄宽 45 cm,根据机械条件也可选垄宽 50 cm。起垄后要达到土壤平整、细碎疏松,达到待播状态。采取平作窄行密植形式的地块,3年内至少有 1次深翻、深松,这是大豆高产和抗倒伏的关键。如果机械化水平较高,可利用动力旋转耙直接耙地镇压后待播。
3肥料施用
3.1有机肥
保证大豆密植情况下高产不倒伏,要增施有机肥,施用 15~20 t/hm优质农家肥,结合整地将底肥一次性施入。
3.2化肥
氮、磷、钾搭配,根据地力情况,一般需施尿素 15~ 20 kg/hm2、磷酸二铵 150~220 kg/ hm2、硫酸钾 60~ 80 kg/hm2。
3.3施肥方法
施用化肥时,要将种子和化肥隔离,分层施入种子下 10 cm处。大豆初花期长势较弱时,用 10 kg/hm尿素加适量磷酸二氢钾兑水,按照《面肥的喷施方法进行喷施,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测土配方适量加入硼、钼、锰、锌等微肥。
4适时播种 4.1播种时期中南部地区一般在 4月 25日要5月 10日播种,北部和东部地区一般在 5月 5要15日播种。 4.2播种方法 4.2.1大、小垄密植大垄密植形式,垄宽 90~110 cm,垄上 4行等距精量播种;垄宽 120~140 cm,可用大垄专用播种机在垄上 6行播种;垄宽 45 cm或 50 cm的小垄,可在垄上 2行播种。 4.2.2平作密植平作窄行密植播种,可采用大豆专用平播联合播种机进行播种。
4.3播种密度窄行密植,气候条件较好的中南部地区保苗 33万~ 38万株 /hm,北部地区保苗 36万~46万株 /hm2。
5田间管理
5.1深松铲趟
垄作窄行密植,当大豆拱土时,进行铲前深松或趟一犁。及时铲趟,做到两铲三趟。 5.2化学除草 5.2.1播后苗前封闭土壤墒情好时,可采取土壤封闭处理,在大豆播后用 50%乙草胺乳油 2 500~3 000 mL/ hm2加 70%赛克津可湿性粉剂 300~600 mL,或加 75%广灭灵粉剂 20~ 25 g,或用 72%都尔乳油 1 500~3 000 mL/hm2,兑水 200 kg喷雾。
5.2.2茎叶处理
在大豆出苗后,杂草 2~4《期进行。防除禾本科杂
草,用 5%精禾草克乳油 900~1 500 mL/ hm2,或用 6. 9%
威霸浓乳剂 750~900 mL/hm2,兑水 200 kg喷雾。防除
阔《杂草,用 25%氟磺胺草醚 1 000~1 500 mL/hm2,或
用 24%杂草焚水剂 1 000~1 500 mL/hm2,兑水 200 kg
喷雾 [1]。
5.3虫害防治
5.3.1蚜虫、红蜘蛛
用 10%吡虫啉 1 500 g/hm2,或用 35%赛丹乳油 1 000~ 1 500 mL/hm2,或用 1. 8%阿维菌素制剂 150 mL/hm2,兑水 450~500 kg喷雾。
5.3.2大豆食心虫
用 80%敌敌畏乳油 1 500~2 000 mL/hm2浸泡制成毒棍,每 3~4垄为 1行,行上每隔 5m插一根毒棍进行熏蒸。如果田间植株不够郁闭,可用菊酯类农药喷雾防治。 5.3.3大豆孢囊线虫
可选用 3%克百威颗粒剂,将药剂与种子、肥料混拌,一般用量为 35~40 kg/hm2。
6收获
当叶片全部落净、豆粒归圆时,进行机械联合收获。割茬高度以不留底荚为准,一般为 5~6 cm。收割损失率小于 1%。
参考文献:
[1]付文娟 .浅述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主要技术措施 [J].中国农业信息,2013( 13):59.
(收稿日期:2017-11-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