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仪式和庆典对学校文化生活建构及学校文化发展的价值

来源:爱go旅游网
・52・ 《教学与管理》2014年2月20日 仪式和庆典对学校文化生活建构及学校文化发展的价值 程玮 (广东培正学院) 摘要基于象征视角探讨学校文化生活及学校文化发展有其独特的价值。象征借助符号媒介,主要形式有:神话、 愿景、价值观、英雄人物、故事、传说、仪式和庆典、隐喻、幽默、游戏。所有这些都是组织文化的构成要素和发 展的精神源泉。学校组织文化形成与发展往往是恰当运用教育仪式和庆典来总结反思、提炼文化内涵,建构 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生活。学校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实际是由教育仪式和庆典来建构和提升的。 关键词象征仪式和庆典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 中校内外文化渗透起关键作用。在社会发展进程 中,学校文化内容不断丰富多彩且复杂多变,出现 越来越多大众文化的影响和痕迹,这也就增加了学 适应社会需要、保持平衡、恢复信心和勇气、向外部 的利益相关者传达信息。”回庆典创造了一个特殊的 高度凝练的文化生活场景,促使内外部成员、新旧 成员产生丰厚的心理体验、凝聚的情感认同和高度 内化的学校文化品格。 教育仪式和庆典不仅是人类文化生活的一种 重要文化现象和有机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展现学 校独特文化生活场景的重要载体,在学校场域中构 成学校生活世界的文化中心与范本,并与时代教育 理念和精神,与时代的社会文化生活形成互动和融 合,是积淀和发展学校文化的载体,彰显了学校自 身富有特色内涵的文化生活图式,是学校传承文 明、联结情感、认同价值观、达成愿景并建构和促进 学校文化的要径,具有奠基性和自明性的文化导向 校文化自身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所以学校要通过各 种方式构建既融人社会现实生活,又有崇高理想和 境界的学校生活世界,在一个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 下和高层次的理想社会中进行整体把握,进而塑造 学校文化生活的样态。学校作为师生生活的场所, 其作为组织的功能十分复杂,充满不确定性、动态 发展性,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世界实质是一种文化生 活的存在和精神的存在样态,这是由日常生活与各 种丰富的教育仪式和庆典为主导建构的文化生活, 学校中各种仪式和庆典的展演是学校文化表征和 生活世界建构的核心。 一、仪式和庆典的内涵与要意 功能。同时充满丰富感情和精神内涵的教育仪式和 庆典活动可以强化秩序、生成意义、丰富组织文化, 提升成员修为能力。教育仪式和庆典不止是师生参 与的一项具体活动,更是一场符号的排列、组合、展 演、编织的活动。师生置身仪式时空中的位置、活 动、行为构成了学校仪式文化的物质基础和基本社 象征视角认为,生活充满偶然性,是流动、变化 的。象征包含并体现了一个组织的文化、信仰、价值 观、实践以及人为创造的东西等相互交织的模式, 这些象征符号帮助成员确定自身的身份、价值和行 为规范,并养成行为习惯。象征的主要形式——仪 式和庆典本身具有象征性、神圣性、教育性与生成 性的特质,“仪式是人类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是人 会情感信息元素和线索。仪式和庆典中包含着恰当 地运用价值观和神话性的象征器物或历史性变型 器物,可以激起学校组织成员丰富的想象力、情感 的积极性并强化共同信仰,进而可以有效促进创造 性、改变意义,巩固组织文化的价值观,生成组织文 类传承文化、接受生活教育的重要形式,堪称人类 文化的‘胚胎’或‘活化石’。仪式使我们的日常生活 具有结构和意义”_1l。“仪式与庆典之间的差别很微 妙,庆典是更宏大、更精致但不太频繁的仪式;仪式 虽然也有意义,但更为简单,属于日常行为。”嘲庆典 记录着我们生活中的特殊时刻。毕业典礼、开学典 礼及校庆典礼等都在重要的转折点上指明其生存 意义与文化精神上的联系。“庆典有四个主要功能: 化传承与创新的动力源泉。概言之,仪式和庆典的 教育意蕴在于表现学校文化、构成学校文化、实现 学校文化、传承与创新学校文化。 二、仪式和庆典的特性对学校文化生活 建构的价值 在学校的仪式和庆典文化中,学校和师生发展 程玮:仪式和庆典对学校文化生活建构及学校文化发展的价值 ・53・ 自身的独特方式是经由参与各种仪式所建构的意 象空间构建教育生活世界来实现的。仪式和庆典是 建构学校教育生活的主要途径,富有学校特色文化 内涵的教育仪式与庆典的形成、发展、完善、成熟是 师生成长的文化之径。仪式和庆典与学校生活世界 有错综关联,通过其本身的特性以四种方式与学校 文化的发展关联起来。 1-仪式和庆典丰富的象征性是学校生活建构的 原型和学校文化发展的依托 象征性是实现仪式和庆典功能的客观基础,也 是教育仪式和庆典的根本特征和存在的文化依托, “人类的仪式……不再是面向物体和存在,而是面 向它们的副本,实际上就是面向形象和象征”[3]。“所 谓象征性,是指教育仪式中的动作、程式、事物、现 象等都不仅仅体现为现实性存在,更表现为一种符 号性存在。”嗍作为教育仪式和庆典,其存在的意义 远远超越当下的语境涵义,理想意义才是其核心。 仪式和庆典中人物、程式、内容和器物实质上是意 义符号的象征体系,通过意向性来建构仪式文化的 辐射影响力和理想色彩。仪式和庆典中的场景布 置、人物位置等物理环境实质都是整个学校文化生 活结构生成的象征性原型,它预先给师生展示了一 种标准的教育生活样式,具有内在的约束力与示范 效能。学校文化的构建与发展依托各种教育仪式的 象征符号表征其文化特色内涵,并在仪式和庆典的 演绎中促进文化不断被更新、被创造,或生成自己 学校的独特价值观、信仰精神和交往模式,其中一 些无意识心智积淀成为师生集体的潜意识引导和 学校文化价值体系支撑。从象征视角看,价值是人 类文化存在的支点,也是学校文化发展的基本需 要。教育仪式和庆典的价值实质是学校文化价值的 原型,是特色文化发展的心理价值依托。 2.仪式和庆典多元生成的教育性是学校文化核 心和学校文化发展的隐性课程 仪式和庆典是“具有象征性的、表演性的、由文 化传统所规定的一整套行为方式”,是“文化中沟 通、过渡、强化秩序与整合社会的方式”。【5J其隐藏的 意图在于干预后续现实教育生活的建构。教育仪式 和庆典既是教育意象的手段,又是建构教育现实生 活的有力武器,它在展示一定教育生活、话语、意识 形态的同时,又在建构学校的生活世界和文化生活 方式。特纳说:“仪式不仅是控制过程,而且是形成 过程;仪式不仅标明界限,而且是唤醒文化中的阶 段运转。”四教育仪式和庆典展演的最终目的是利用 自身独特的语境对学校现实教育生活样式进行干 预、控制和改善,在仪式过程中展现学校的文化话 语和情感特征,并生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权力和教育 权威,增强对学校现实的教育性文化生活的建构 力。其效能远远超过对仪式参演者的直接教化、感 染和示范,它既是学校文化的历史积淀、传承与创 新,也是引领学生精神和指引学生面向未来社会文 化生活的向导。在仪式中国歌奏唱最有利于唤醒和 强化公民身份认同,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的 各种宣誓仪式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强化学生对学校 生活场域中身份文化的铭刻、记忆与情感认同;开 学典礼和毕业典礼是一段特定的学校文化生活时 空里学生文化身份唤醒与固着、融入与成熟、形塑 与完型的标志性教育内涵的凝练。可见教育仪式不 仅是学校文化建设、与创新的文化核心内容,也是 学生德育实践、学校文化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隐陛课 程。它以集体文化的高度凝聚力、感召及示范力量, 有效形成人知互动互融的情感文化和心理盟约人 际场,能快速促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并不断受社会 文化多元影响的学生在同一个教育过程中发生着 濡化和涵化两种方式教育。教育仪式和庆典建构了 学校生活的主流文化,是教育话语体系的重要符 号,是教育隐性课程的经典课程,是表达时代教育 精神与学校文化生活的经典语言核心系统。 3.仪式和庆典的神圣性是学校文化生活的品格 和学校文化发展的独特气质 教育仪式和庆典拥有深刻的感召力和强烈的 震慑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本身富有的神圣体验 性和神秘的庄严感。它一方面促使置身其中的学生 高度顺从和认同学校生活的各种习惯、传统、规范 等,并自觉与学校文化、学校传统之间产生着密切 的交互作用。另一方面使学生在神圣性和庄严性的 统摄灵魂的心理体验中体悟学校文化的崇高精髓, 进而自为地引导学校文化的精神性发展,这对整个 学校文化生活的精神追求和精神风貌产生着深刻 的影响。在“仪式场合”中,人的“行为方式将会发生 巨大变化,其中的那些标志仿佛表示从世俗转到了 神圣”。嘲教育仪式和庆典正是凭借它的神圣性和庄 严感引领师生群体从世俗生活走向博雅的教育生 活,并不断地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自觉选择有内 涵品位的文化融会到自身的修为过程中。因为教育 仪式和庆典的神圣性和庄严感的体验促使学生深 刻地理解和认同社会文明,激发其对社会生活现实 责任感和美好理想的追求。教育仪式和庆典本身是 ・54・ 程玮:仪式和庆典对学校文化生活建构及学校文化发展的价值 学校文化力量与特色的体现,蕴涵着学校长期积淀 的思想、情感、智慧与创造,可以清楚地揭示并传播 组织文化精神信念、生活愿景,是学校文化和精神 的基因。此外仪式和庆典、神圣与庄严内隐着深刻 的体验性反思,理性文化内涵的提炼,有强烈的方 向感、鲜明的价值导向、意蕴深刻的教育目标,是基 于深层次的心理文化建构的基础,是开展情感教育 的最有效方式,并有强烈的审美影响力和道德感召 力,是心灵美的活动,能使学校充满富有神圣意义 的生活样态,具有文化生活的育德功效,能体现学 校集体文化的独特性、庄严感和和尊严感。仪式和 庆典本身只有在象征符号意义丰富的特殊背景下 才能发挥最佳的作用,尤其是着装形式、各种仪式 的装备、仪式语言的特殊用法和表征意义,充分体 现隆重与庄严性,它实质是汇聚一个时代教育精神 精华和学校文化品格的神圣展台。 4.仪式和庆典深刻的精神性是学校精神生活的 精华和学校文化发展的内生力 教育的精神性生活为仪式和庆典所牵引,走向 和融人仪式和庆典文化是学校教育生活的重要特 征,也能表达、凝练和提升精神品质核心,因为学校 各种仪式和庆典往往标识着一个学校融合时代发 展精神与教育理念的学校文化独特性,构建了师生 成长与发展的生态文化环境,主导或渲染了生活于 其中的师生精神生活的基调和生活风格,具有巨大 的潜移默化的文化力量。教育仪式和庆典不仅是学 校教育生活的文化形态,还凝聚一个时代教育精神 生活的指向标。时代精神的发展常常通过仪式和庆 典的细腻变化来体现、表达和促进,它既是时代精 神的显示屏,又是该学校时代精神变动的调整器, 其特定的程式,相对固定的仪容、服饰风貌、人际空 间关系和时间序列(发言次序安排),精心挑选的背 景或场景音乐等,都从侧面烘托出学校的文化特色 与精神内涵,并与时代教育精神辉映与融合,彰显 出学校文化灵魂和时代精神的教育取向与品质,是 建构与时代相吻合的学校独特教育性格、教育生 活、人格风貌的原发性力量。学校文化血脉通过反 复参演和不断演化这些历史性的相对格式化的动 作、姿态、仪容、格局、场景、音乐,使一脉相继的学 校文化富有强烈生命力和时代感,实践着与时代教 育精神的对话与沟通、交流与融人、同理与贯通。 5.仪式和庆典的细腻的变化性是学校变革的整 合力和学校文化发展的驱动力 成功的组织变革往往借助文化符号的力量进 行重构,以建立感情联盟。面对组织变革中的内部 冲突和危机,一个文化性的目标构念或事件的意义 可能远远超过它本身,与珍贵的历史文化记忆和情 感联系在一起,就能承载学校的变革性文化发展与 积淀。象征会创造文化意义,当承载着组织成员情 感的象征被赋予崭新的文化意义时,成员会自觉产 生情感唤醒和加强心理联盟,并对学校文化信念更 加坚定和执著。仪式和庆典活动中每一个元素和细 节都有教育目的和教育语意的内涵,是服务于师生 教育生活方式的变革,其象征性元素细微的变化都 会引发学校文化生活的新建构。 可见,采用仪式和庆典活动推动学校重大变革 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仪式细腻的变化来标记新的意 义,营造新的场景可以帮助成员摆脱束缚,并且能 够提供让他们继续前进的新选择。教育仪式和庆典 具有一种参演性变革推动力量,其目的是要在参演 中生成一种新的文化权力和话语权威,增强学校对 教育文化生活的建构能力或变革能力,其参演效能 远远胜于对仪式参与者的直接体验式训导,在更广 义和更深层面展现教育生活的审美性新内涵和丰 厚性,在保留了自身特有的历史感情的基础上,融 会了现代教育艺术的格调,又有专属于自身的文化 生活艺术品位和境界。教育仪式的场景、程序、象征 物、乐曲和空间意境中每一个元素细微的变化都将 赋予其新的意义,引发学校教育生活变革,进而成 为学校文化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参考文献 [1]邓红蕾.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哲学思考.江汉论坛,2002 (1). [2¨美】李・G・鲍曼.特伦斯・E・迪尔著.组织重构——艺术、选 择及领导.桑强,高杰英,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爱德加・莫兰.迷失的范式:人性研究.陈一壮,译.北京:北 京大学出版社,1999. 【4】龙宝新.论仪式文化对教师教育生活的建构功能.扬州大 学学报,2011(4). [5]宋萑.学校升旗仪式的人种志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4. [6]彼德・科斯洛夫斯基.后现代文化:技术发展的社会文化后 果.毛怡红,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作者:程玮(1966一),女,河南洛阳人,广东培正学院助理 校长,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1 【责任编辑杨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