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引 言
机械加工工艺是实现产品设计,保证产品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的重要手段,是企业进行生产准备,计划调度,加工操作,安全生产,技术检测和健全劳动组织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上品种,上质量,上水平,加速产品更新,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保证。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零件的生产类型、材料、结构、形状、尺寸和技术要求等不同,针对某一零件,往往不是单独在一种机床上,用某一种加工方法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经过一定的工艺过程才能完成其加工。因此,不仅要根据零件的具体要求,结合现场的具体条件,对零件的各组成表面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还要合理地安排加工顺序,逐步地把零件加工出来。
对于某个具体零件,可采用几种不同的工艺方案进行加工。虽然这些方案都可以加工出来合格的零件,但从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来看,可能其中有种方案比较合理且切实可行。因此,必须根据零件的具体要求和可能的加工条件等,拟订较为合理的工艺过程。
在整个加工构成中,夹具不仅仅是为了夹紧、固定被加工零件,设计合理的夹具,还要求保证加工零件的位置精度、提高加工生产率。各种专用夹具的设计质量,将直接影响被加工零件的精度要求,在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从网上查的】
1.2毕业设计的目的
毕业设计是完成了大学的全部课程之后进行的一次理论与实际的综合运用,是工科学
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使其对专业知识、技能有进一步的提高;通过设计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运用设计资料、手册及熟悉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能力,学会编写设计说明书,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独立解决本专业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机械设计技能和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树立良好的设计思想和工作作风,为以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1.3 组合机床概述
1.3.1 组合机床特点及发展史【组合机床设计手册】
组合机床(Modular machine)是根据工件加工需要,以大量通用部件为基础,配以少量专用部件组成的一种高效专用机床。它适宜于在大批、大量生产中对一种或几种类似零件的一道或几道工序进行加工。这种机床既具有专用机床的结构简单、生产率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又具有一定的重新调整能力,以适应工件变化的需要。组合机床可以对工件进行多面、多主轴加工,一般是半自动的。
组合机床具有以下特点:
1)主要用于棱体类零件和复杂件的孔面加工。
2)生产率高。因为工序集中,可多面、多工位、多轴、多刀同时自动加工。
3)加工精度稳定。因为工序固定,可选用成熟的通用部件、精密夹具和自动工作循环来保证加工精度的一致性。
4)研制周期短,便于设计、制造和使用维护,成本低。因为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
程度高、通用部件占70%~90%,通用部件可组织批量生产进行预制或外购。
5)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底。
6)配置灵活。因为结构模块化、组合化。可按工件或工序要求,用大量通用部件和少量专用部件灵活组成各种类型的组合机床及自动生产线;机床易于改装:产品或工艺变化时,通用部件一般还可以重复利用。
专用机床是随着汽车工业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在专用机床中某些部件因重复使用,逐步发展成为通用部件,因而产生了组合机床。
最早的组合机床是1911年在美国制成的,用于加工汽车零件。初期,各机床制造厂都有各自的通用部件标准。为了提高不同制造厂的通用部件的互换性,便于用户使用和维修,1953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与美国机床制造厂协商,确定了组合机床通用部件标准化的原则,即严格规定各部件间的联系尺寸,但对部件结构未作规定。
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可转位刀具、密齿铣刀、镗孔尺寸自动检测和刀具自动补偿技术的发展,组合机床的加工精度也有所提高。铣削平面的平面度可达0.05毫米/1000毫米,表面粗糙度可低达2.5~0.63微米;镗孔精度可达IT7~6级,孔距精度可达0.03~0.02微米 。
1.3.2国内外该研究技术现状【上网查的】
组合机床自1911年在美国研制成功后便广泛应用于大批量生产的汽车工业中,并且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而逐步完善。组合机床是根据被加工件的工艺要求,按照工序高度集中的原则而设计的,并以系列化 、标准化的通用部件为基础,配以少量专用部件而组成的
专用设备,并配以专用夹具,采用多把刀具同时进行加工。组合机床的辅助动作实现了自动化,具有专用、高效、自动化和易于保证加工精度。当被加工的零件尺寸结构有所改进时,合机床的通用零部件还可以重新被利用组成新的组合机床,且具有一定的柔性度。在数控设备还没有普及和推广的几十年里,它对于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组合铣床和专用钻床,在壳体类零件的加工线中应用非常广泛。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工程机械需求呈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部分生产厂家呈现出一年翻一番的发展形势,虽然国家因出现局部经济过热而采取对钢材、建材、电解铝等行业进行调控,但许多重点工程都陆续开工上马,工程机械虽不会出现过热现象,但今后几年仍然会维持较大程度的增长态势。国内工程机械同进口产品相比,其特点是价位低、产品稳定性、可靠性差、零件加工手段落后。随着国家对世贸承诺的逐步实现,价格的竞争优势也逐渐减少,以装载机为例:目前大多数的主机生产厂及部件配套厂家对变速箱箱体、变矩器壳体前车架、后车架、动臂、驱动桥等关键零件,大多采用通用设备加工,这种加工方式的缺点有:生产能力难以扩大,产品质量不稳定,在制品积压严重,经济效益不够显著。值得庆幸的是国内比较大的装载机生产厂家都已逐步认识到这一问题。在机构件方面,厦工、临工、宜工、龙工纷纷采用组合机床对动臂、前车架、后车架,前后铰接架的孔系进行加工,零件一次装夹,多头同时加工,比通用机床单孔逐个加工,效率提高了3—6倍,而且避免了工件调头而产生的二次定位误差。运用组合机床加工结构件与通用机床相比各孔系坐标精度可以由±1mm提高到±0.2mm,,同轴度0.5mm提高到±0.08mm孔系平行度由0.7mm提高到±0.1 mm 而且所有精度均靠机床本身的装配精度保证,为提高整车的质量奠定了基础。变速箱箱体是装载机运动系统中的核心部件, 零件本身的结构刚度较差,而加工精度相对要求较高,不采用特殊措施,使得与变速器结合面0.08mm的平面度以及各孔对此面的垂直度,各孔中心矩均难以保证。组合机床与通用机床组合生产线使适当的投资能迅速扩大生产规模,解决通用机床加工效率低,同一工序需要多台机床加工的难题。在工程机械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面临的
产品上规模,质量上台阶的难题,都可以运用组合机床加工得到有效的解决,组合机床在工程机械领域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
1.3.3组合机床的发展趋势
现阶段组合机床主要应用于大批量生产中,随着组合机床加工的发展与各种生产管理技术的发展与完善,组合机床在中小批量生产中也将得到广泛的应用,应用成组技术,把结构和工艺相似的零件集中在一台组合机床上加工,以提高机床的利用率。这类机床常见的有两种,可换主轴箱式组合机床和转塔式组合机床。
组合机床未来的发展将更多的采用调速电动机和滚珠丝杠等传动,以简化结构、缩短生产节拍;采用数字控制系统和主轴箱、夹具自动更换系统,以提高工艺可调性;以及纳入柔性制造系统等。
1.4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零件分析
仔细阅读所拿到的零件图纸,分析零件的结构特点及技术要求。
(2)拟定零件工艺方案
确定零件的材料,加工时的定位基准以及零件的加工工艺方案。
(3)总体方案设计
确定机床的配置形式及总体结构方案。
(4)组合机床设计——三图一卡设计
确定被加工零件的工序图,零件加工示意图,绘制机床尺寸联系图,机床生产率计算卡。
(5)主轴箱设计
绘制主轴箱草图,选择主轴结构形式及动力计算,设计主轴箱的传动系统。(6)机床夹具设计
分析所要设计夹具的原始数据和要求,进行必要的计算,绘制夹具装配图。
(7)液压系统设计
确定设计液压系统方案,绘制液压系统原理图。
(8)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绘制电气图并编写PLC程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