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讲好红色故事、促进民族团结

来源:爱go旅游网


追寻烈士的足迹

近年来,在党的领导下,静宁人民谱写了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篇章。苦尽甘来,陇东新绿,5月3日正值“五一”小长假,我校师生一行30人师生走进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界石铺纪念馆,开展“建党百年路,启航新征程,追寻烈士足迹,传承革命精神”的研学旅行活动,追寻当年红军在这里留下的红色足迹。

旅行前,带队老师先给我们介绍了界石铺纪念馆概况。静宁县界石铺是红一、二、四方面军长征途经的主要地区,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有利中心基点”。红军陕甘支队在界石铺 “三天两夜” 的宿营以及三大主力红军以界石铺为中心的大会师,沉淀了珍贵的红色资源。其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47名中央领导以及上将、中将、少将千余名曾在静宁夜宿或战斗。界石铺在中共党史、军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到达目的地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纪念馆前的主题雕塑。它以“中”字为基本造型,突出界石铺在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中心基点”作用。而红军战士的铜像恰好站在基点位置上,中线寓意长征之路,这些红军战士仿佛从历史的时空隧道走过。一根五角星的日晷指针,分9节,通高15米,寓意1936年9月15日中央发出的关于界石铺战略地位的第一份电文。参观的第一时间,我将电文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四方面军宜在五天至七天内以主力出至隆德、静宁、会宁、定西大道,控制以界石铺为中心之有利基点。”

跟随着讲解员的解说,我们被带进了那个战火纷飞、艰苦卓绝的岁月。

陕甘支队所辖的三个纵队分3路向静宁县界石铺推进。10月3日,右路一纵队进入静宁县四河乡的水岔,途经麻岔、四河、红寺,宿营于界石铺祁岔村的冯家大庄。右路三纵队到达朱家山、水鱼、上河一带宿营。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博古、杨尚昆、张云逸、邓小平当晚宿营界石铺,住在界石铺街道北面一户较富有的张家小院。当地群众纷纷欢迎红军的到来,红军爷爷也每天到街上给群众扭秧歌、说快板、演文艺节目。

研学聆听过程中,我们还听到了一个有趣的插曲——

据说,蒋介石获悉毛泽东到达界石铺的消息后,十分震惊。1935年10月初的一天,蒋介石问张学良,“毛泽东现在到了哪里?”“界石,界限的界,石头……”张学良爷爷突然觉得这地名一说出口有些别扭,怎么这地名和老蒋同名,又连忙解释说:“这个地方属甘肃省静宁县,大概是静宁与会宁的分界地点,所以才这么称呼。”

“把毛泽东撵出那个地方再打。”蒋介石对毛爷爷竟然踏脚在与他名字谐音的地方感到愤慨和不能容忍。

此时,在界石铺的毛爷爷笑着在街石上连跺三脚,说:“我们踏上了蒋介石的脊梁骨,再用劲一踹,他就要趴下了。”彭德怀等爷爷都笑了,也在街石上跺跺脚,跨步而过。

讲解员张婷阿姨告诉我们,今年90多岁的余新元爷爷,现为辽宁省军区鞍山军分区干休所离休干部,1923年出生于静宁县界石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0岁那年,母亲因被土匪追逼跌入深井丧生,两个妹妹活活饿死,父亲带着他和两个弟弟靠给地主放羊为生。

1936年秋,为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会师,仁义爱民的优良作风让界石铺的劳苦大众为之神往。当时,年仅13岁的余爷爷满怀家仇国恨毅然投奔红军。先后参加了平型关、狼牙山、百团大战等大小战斗500多次,荣立7次战功,被授予“战斗模范”称号。在一次战役中,他失去半个脚掌,至今仍靠假肢行走。

礼赞红色静宁,致敬红色土地。辅导员龚老师说:“长征将士的英雄足迹,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是矗立在静宁大地上的精神丰碑。”每一个红军故事都是静宁人民艰苦创业的教科书。今天,为了记住英烈赴汤蹈火、鞠躬尽瘁的事迹,我们在红军纪念碑前合影留念。英烈是历史天空中最闪亮的坐标,英烈精神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炬,始终照亮着我们努力学习、健康成长的道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