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的手术护理
作者:宋华群
来源:《医学信息》2016年第15期
摘要:目的 探讨提高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手术的护理配合质量。方法 对3例膀胱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的手术和各项护理措施。结果 3例患者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前加强心理、营养护理,做好肠道、物品准备,术中正确连接各种管道、仪器,准确传递器械,密切观察病情,术后做好器械的保养是手术成功的根本保障。 关键词:腹腔镜;回肠代膀胱;护理配合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临床表现主要为无痛性间歇性肉眼血尿、膀胱刺激症状、排尿困难等。发病率占成人恶性肿瘤的8%,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最有效的手段。该手术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更仔细,更精确处理盆底深部的重要结构,减少术中出血,尿道括约肌损伤几率较少,有助于保留神经血管束,手术创伤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1]。我院于 2015年10月~12月共开展了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 3 例,手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3例均为男性,年龄50~62岁,平均 59 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3例患者病理报告均为浸润性膀胱癌。术前检查未发现有远处和盆腔淋巴结转移,双肾功能正常,后尿道未见异常。
1.2方法 患者于气管插管全麻成功后,将患者臀部垫高,头低15°,采用5孔法进行操作。人工气腹的建立是腹腔镜手术的重要步骤之一,本手术第一通道位于脐上缘[2],首先于脐上刺入气腹针建立人工气腹,气腹建立后插入10 mmTrocar,放入30°腹腔镜,直视下于脐下左腹直肌旁、左麦氏点下2 cm处分别插入10 mm、5 mm Trocar,放置超声刀和分离钳。第一助手位于患者右侧,并于脐下右腹直肌旁、右麦氏点下2 cm处分别插入10 mm、5 mm Trocar放入分离钳和吸引器;其次探查腹腔内有无损伤及淋巴结转移,包括双侧髂总淋巴结、髂内外淋巴结及闭孔淋巴结,沿右侧髂血管表面剪开腹膜及髂血管鞘,分离髂内外血管及闭孔神经周围淋巴脂肪组织,在髂内外动脉分叉处找到输尿管,游离输尿管中下段,再游离输精管,精囊及前列腺后面,游离膀胱前壁,缝扎阴茎背深静脉复合体,然后再用超声刀分离膀胱侧韧带及前列腺侧韧带,紧贴前列腺尖部向近端游离尿道,离断尿道,切除膀胱及前列腺。最后于下腹正中作4~5 cm纵行切口,取出膀胱标本,再将回肠拉出切口外,在距回盲部15~20 cm的近端,距离50 cm回肠段,纵行剖开后“M”行折叠,用3/0薇乔线连续内翻缝合,形成贮尿囊,输尿管末端于贮尿囊作插入式吻合,将贮尿囊放回盆腔,置于原膀胱位,关闭切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重新建立气腹,将贮尿囊底部开口与尿道断端进行吻合,并给予留置尿管,放置膀胱造瘘管及双侧输尿管支架管,并进行盆腔引流。 2 结果
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5.5~7.5 h,平均6.4 h,失血量200~520 ml,3例患者均输血400 ml。3例肠蠕动恢复均为3 d,4~5 d恢复饮食,1 w内拔除引流管,第3 w拔除输尿管支架管,第4 w拔除导尿管。术后1~3个月随访,患者自述新膀胱功能良好。 3 术前准备
3.1心理护理 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需做永久性人工膀胱再造,给患者带来精神负担,且患者都有恐癌心理,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因此,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接触,鼓励、安慰患者。并利用宣传册、图片等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大致方法、目的和效果及术后疗效,并例举成功病例,减低其心理压力,使其积极面对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 3.2饮食护理 术前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以增加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提高机体抵抗力[3]。对体弱者应静脉补充营养液,纠正低蛋白血症,改善贫血状况,可输白蛋白,氨基酸或全血。
3.3肠道准备 充分的肠道准备可增加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目的是避免术中污染腹腔,减少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前3 d给半流质饮食,甲硝唑0.2~0.4 g/次,3次/d,补液内加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术前2 d全流无渣饮食,术前1 d禁食、补液,术前晚予以灌肠,术晨再次行清洁灌肠,直至排出液澄清为止。术晨留置胃管。做好皮肤准备,术前备皮,并彻底清洁患者脐部。
3.4器械物品准备 腹腔镜手术主要通过仪器设备进行,其状态好坏直接影响手术能否顺利进行,目前我院主要采用 storz 电视影像系统。认真检查各仪器设备,使其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准备超声刀及普通腹腔镜手术器械,并根据其器械性质选择相应的灭菌方法,超声刀及腹腔镜器械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普通器械则采用高温高压蒸汽灭菌,灭菌后备用,另备好开腹器械一套,以备术中转开腹时使用。 4 手术配合
4.1当患者进入层流手术间后,应热情接待患者,巡回护士认真仔细进行核查,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解除患者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和对手术的紧张心理。由于该手术难度和出血情况变数较大,故应用18G留置针于患者上肢建立静脉通路,以保证快速输液和输血之急用。必要时还可以在患者全麻后协助麻醉医师于颈内留置深静脉双腔导管,用于准确监测术中中心静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压。术中加强对患者的保暖措施,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低体温还可能影响凝血功能及增加切口感染及血管的并发症。将腹腔镜显示系统、气腹系统摆放在患者右下方,超声刀摆放在患者左下方,并 将术中所需的电刀、超声刀的脚踏开关用塑料套保护好,摆放在合适的位置,以便于主刀医生操作使用。正确连接各种管道、导线,检查仪器性能,调试好腹腔镜光源亮度和焦距。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和尿量的变化,并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4.2器械护士提前20 min洗手上台,认真检查并安装好手术器械,并与巡回护士一起清点器械、纱布等数目。协助医生消毒铺巾,与巡回护士配合,正确地将各种管道、导线与仪器连接,并妥善固定好,避免各种导线相互缠绕而影响操作。准备好碘伏纱布,以便随时擦拭镜头,保证手术视野的清晰度,同时术中注意无瘤技术的操作。 5 讨论
5.1腹腔镜器械为依赖性器械,故器械护士应该熟悉手术相关部位的解剖结构,了解手术步骤,熟悉器械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以最佳的状态更好地配合手术。巡回护士则应该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及常见故障的排除,并密切观察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腹腔镜设备为贵重精密仪器,为了保持腹腔镜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应指派专人负责管理和保养。定期对腹腔镜器械进行维护,用多酶稀释液浸泡、超声清洗,用高压枪吹干,灭菌备用。摄像头、冷光源光缆、电凝线等存放时不可折叠及过度弯曲,应盘成直径≥20 cm圆形状。使用超声刀时应轻拿轻放,不可与金属器械碰撞。
5.2由于该手术时间长,手术难度大、易感染,故应选择高年资、有经验的护士配合手术。减少腹腔镜操作时间,避免肠管长时间暴露,利于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肠粘连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4]。术中准确传递器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感染机会。同时应掌握无瘤技术操作原则,在操作过程中和消气腹时要通过穿刺鞘阀门排气,不要通过切口或穿刺鞘创口直接排气,拔出穿刺套管前先排除腹腔内的气体,防止“烟囱”效应,取肿瘤时一定要保护好切口,关腹腔时用44℃~45℃温热蒸馏水浸泡冲洗腹腔,减少术中各个方面的扩散机会。 5.3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防止出现低氧血症。由于手术时间长,CO2蓄积易导致高碳酸血症,所以术中应加强对血中CO2浓度的监测,防止发生高碳酸血症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气腹压力维持为1.33~2.0 kpa,不超过2.0 kpa[5],避免因气腹压力骤升或过高而导致的周围脏器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有效的护理措施既能为手术疗效提供保证,又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还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由慧娟,黄永红,宋昭祥,等.膀胱全切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8):1699-1700.
[2]王剑松,徐鸿毅,石永福,等.原位回肠和乙状结肠系统改道术临床疗效比较[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6,12(12):836-837.
[3]张利琴,陈晓铮,张利萍.膀胱全切术患者的观察和护理[N].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0-04-03.
[4]黄健,黄海,姚友生,等.腹腔镜与开放性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疗效比较[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5.26.(3)172-175.
[5]孙星慧,张旭,林文洪,等.腹腔镜下膀胱全切术治疗膀胱癌4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8,(7):494-495. 编辑/肖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