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当归芍药散联合腹部微波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当归芍药散联合腹部微波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来源:爱go旅游网
2011年7月19卷第7期 中外妇儿健康 Chinese And Foreign Women Hearth 护理园地 浅谈子宫脱垂的预防及护理 张红玉 . 【中途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6383一(2011 J07-0339一o1 【关键词】 子宫脱垂;子宫托;预防;护理 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子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 2.1术前与病人及家属讨论有关术式选择的依据,耐心解答提问,取 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称为子宫脱垂。中医谓之“阴挺,’l'常伴有阴道 得同意。 前后壁膨出。多因分娩时用力过度,或产后过早体力劳动,以致脾虚气 2.2认真做好术前准备,使病人以最佳身心状况接受手术治疗。 弱,中气受损而气虚下陷;或因禀赋虚弱,孕育过多,房劳伤肾,以致络脉 2.3按手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整体护理。 损伤不能维系胞宫。而成阴挺。表现为子宫下移或脱出阴道口外,常有下 2.4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制定出院计划,认真做好出院指导。 腹坠胀,腰骶酸痛。我科自2009至2010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营养、 3心理护理 休息相结合的综合措施治疗126例不同程度的子宫脱垂均取得了较好的 3.1关心体贴病人,注意倾听,鼓励其表达内心的恐惧与担心。 临床效果。 3.2帮助选择舒适的体位,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和非手术方法,消 1.医护治疗配合 除心理压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一度轻型子宫脱,年老不能耐受手术或有生 4预防措施 育要求的患者 4.1实行计划生育,避免多孕、多胎。 1.1.1.支持疗法:加强营养,适当安排休息和工作。避免重体力劳 4.2医护人员提高助产技术,避免第二产程延长和滞产。 动,保持大便通畅,积极治疗慢性咳嗽。 4.3进行产后体操锻炼,帮助机体恢复。 1.1.2.子宫托:子宫托(pe88aIy)是一种支持子宫和阴道壁使其维持 4.4产后避免重体力劳动,积极治疗慢性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的 在阴道内不脱出的工具。常用的有喇叭形,环形和球形3种,适用于各种 疾病。 子宫脱垂和阴道前后壁脱垂者。治疗目的是消除症状,修复缺陷的盆底 4.5哺乳期不应超过两年,以免子宫及其支持组织萎缩 支持组织。应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及全身健康状况加以选择。指导 4.6避免长时间的站立、行走、久蹲。 病人正确使用子宫托,教会病人取放方法。每晚睡前将子宫托取出。次 4.7盆底肌肉组织的锻炼:每日做收缩肛门的运动,用力收缩放松盆 晨放入,保持阴道清洁。 底的肌肉2—3次,每次10—15分钟 孕期、经期停止使用,生殖道急慢性炎症宜治愈后选用。选择子宫托 4.8更年期及绝经期的妇女在妇科内分泌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激素替 大小应以放置后,增加腹压时不脱出又无不适感为宜。 代疗法,并定期复查。 上子宫托后第1、3、6个月各复查1次,必要时需更换型号,避免托盘 4.9注意饮食结构,保证营养物质及粗纤维的摄人,防止便秘。多食 嵌顿等情况 有补气、补肾作用的食品,如鸡、山药、扁豆、莲子、芡实、泥鳅、淡菜、韭菜、 1.1.3针灸、配合中药如补中益气汤、人参健脾丸等辅助治疗。 大枣等。 1.1.4其他白疗:太极拳锻炼、提肛锻炼、膝胸卧位。 4.10注意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2手术治疗 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或Ⅱ度重型以上的子宫脱垂患者。综合患者年 作者单位:438400湖北省红安县中医院 龄、对生育要求以及身心状况选择不同术式。 当归芍药散联合腹部微波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曾莉莉 【中途分类号】R711.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6383一(2011)07—0339—02 【摘要】慢性盆腔炎(CPID)系指妇女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慢性炎性病变。属中医“妇人腹痛”、“瘕瘕”、“带下 、“不 孕”、“痛经”、“月经不调”等范畴。笔者近年来运用<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加味联合腹部微波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6o侧效果理想。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中医经典方;微波治疗 慢性盆腔炎是是妇科常见病和多见病,具有病程长,迁延不愈特点。 1.4.1基本方药: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 E、白术10g、茯苓158、泽 当归芍药散源于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由当归、芍药、川芎、茯苓、泽 泻10g。加减:腹痛甚加川楝子10 元胡tog、乌药lO g。发热加败酱草 泻、白术组成,笔者运用此方联合腹部微波理疗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 30 g、金银花lOg。恶心加半夏log、生姜3片。纳呆加神曲15 g、山楂15 炎6o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小结如下。 g。少腹冷痛加干姜10g、小茴香tog(包煎)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4.2服法:上药加水煎250ML,重复两次,将药液混合后分两次口 1.1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中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Ll J:(1) 服,1日1剂,于月经干净第3天起开始口服,同时配合腹部微波理疗,功 有或无急性盆腔炎病史;(2)临床表现为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 率80~100w,时间25分钟/次,lO天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忌食生冷、 痛,常在劳累及月经前后加剧;(3)阴道分泌物异常;(4)子宫体压痛及子 辛辣、油腻之物,经期停用。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厚或不活动的包块;(5)B超检查可探及异常 2结果 回声或不规则暗区或子宫直肠陷窝有积液。症状积分标准参照<中药新 2.1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 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慢性盆腔炎的症状积分评定标准,积分5—9分 标准》 (1)显效:服药1-2个疗程,自觉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恢复正常, 为轻度,10—15分为中度,>15分为重度 J。 附件区组织柔软无压痛,体征改善。(2)好转:自觉症状明显改善,体征 1.2排除标准:(1)年龄在<18岁或>50岁,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无 有所改善。(3)无效:经2个疗程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 性生活史;(2)盆腔充血或阔韧带内静脉曲张等疾病;(3)慢性阑尾炎、盆 2.2治疗效果:60例中显效25例(41.6%),好转20例(33.4%),无 腔结核、盆腔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4)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 效15例(25%)。总有效率75%。 系统等严重疾病及精神病患者;(5)不符合诊断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 3讨论 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当归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且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增 1.3入选病例情况:均为2010年12月至2011年9月在柳州鹿寨县 高的趋势。因其病程长、病情顽固、复发率高而严重影响了妇女身心健康 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60例,全部病例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 及生活质量。至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妇科疾病治疗学 最小2l岁,最大45岁,平均33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8年;已生育35 中的难点与热点问题之一。西医通过对慢性盆腔炎的发病机制和病理过 例,尚未生育22例,未生育有流产史3例。 程研究认为,本病症多为病原体感染后引起的盆腔结缔组织炎症性改变。 1.4方药及方法 尚无特异疗法,目前多采用以抗生素为主的疗法,不但疗程长,而且易产 ・339・ 2bl1年7月19卷第7期 中外妇儿健康 Chinese Aad Foreign Women Healt}l 护理园地 生耐药性,扰乱机体内环境,导致在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复发,甚至进行 性加重,临床治疗方案缺乏特异性,疗效不尽如人意。慢性盆腔炎根据临 床表现,属祖国医学“妇人腹痛”、“瘢瘕”、“带下”、“不孕”、“痛经”、“月 经不调”等范畴。《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有:“妇人腹中诸疾 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当归芍药散首载于<金匮要略》,书中论及本方的条文有两条:其一, 《妇人妊娠病篇>(五):“妇人怀妊,腹中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其二, <妇人杂病篇'(十七):“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可见当归 芍药散一用治妊娠腹中绞痛,一用治妇人腹中诸疾痛。可见本方以治腹 痛见长,而引起腹痛的机制不一,从方测证,揣度本方腹痛病之病因病机, 当是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虚血瘀。治当养血柔肝以缓挛急, 益气健脾以助运化,活血除湿以通阻滞,故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恰 如其当。本方重用白芍味酸苦而性微寒,人肝、脾二经,既擅养血柔肝,缓 急止痛,又能通血脉,利小便,一药多用;当归辛甘而温,主人肝经,养血活 血,调经止痛,与白芍共同为君。白术、茯苓益气健脾,以复脾运,其中白 术苦温尚能燥湿,使湿从内化,茯苓甘淡尚可渗湿,使湿从下走,二药共为 臣药。川芎辛温,善走血海而活血行气,合君药活血止痛,以疗瘀阻血络; 泽泻甘淡性寒,人肾与膀胱而利水渗湿,合茯苓则渗利之功尤彰,二者可 助君药疏其血郁,利其水邪,以消除血与津的滞塞,同为佐药。腹部微波 理疗,可使血流加快,促进循环,利于炎症的吸收和消退。 4绪语 慢性盆腔炎的治疗贵在预防为主,此即“上工,治未病也。”本病的预 防之法有如下几点:(1)注意个人卫生:加强经期、产后、流产后的个人卫 生,避免受风寒,不宜过度劳累;(2)注意性生活卫生,减少性传播疾病。 对沙眼衣原体感染高危妇女筛查和治疗可减少盆腔炎性疾病发生率; (3)及时治疗下生殖道感染;(4)及时治疗盆腔炎性疾病,防止后遗症发 生;(5)重视妇科体检,女性至少一年应做一次妇科检查,尤其是宫颈细 胞刮片,不仅可以发现癌前病变。也可以发现感染情况;(6)医务人员应 严格掌握无菌操作,预防感染;(7)加强公共卫生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殖 道感染的认识及预防感染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46 —249. [2]柯新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 (3):345—350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4):263 作者单位:545600广西柳州鹿寨县中医医 参芪健儿汤治疗脾虚肝旺型佝偻病的临床观察 马效东【中途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B 武晨亮 【文章编号】1672—6383一(2011)07—0340—01 【摘要I 目的:观察参芪健儿汤治疗脾虚肝旺型佝偻病的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脾虚肝旺型佝偻病患儿39例;治疗组口服参芪健 儿汤治疗脾虚肝旺型佝偻病患儿37例,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6%)明显高于对照组(71 8%),且差异有显著性(P<O01)。结论参芪健叽汤治疗脾虚肝旺型佝偻病是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 、【关键词】参芪健儿汤;脾虚肝旺型:佝偻病 我们应用参芪健儿汤治疗脾虚肝旺型佝偻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 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12月至2011年6月在本院门诊诊治的确诊 为脾虚肝旺型佝偻病患儿76例,其中治疗组37例、对照组39例,两组患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X =6.961,P=0.008。 由表1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8%, 经X 检验,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08),结果显示参芪健儿汤治 疗脾虚肝旺型佝偻病的疗效明显高于西医常规治疗。 3讨论 者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O.o5)。 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佝偻病》…和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年1O月出版的《佝偻病早期 综合防治方案》l2J佝偻病活动期(初期、激期)诊断标准制定。 1.3纳人标准:符合佝偻病活动期的西医诊断标准和脾虚肝旺型佝 偻病中医分型标准。 1.4排除标准: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即予以剔除:不符合纳入标 准者,中医证型不属脾虚肝旺者,患儿合并有心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 原发性疾病者,未按干预方案坚持治疗者,中途换药或加药者,无法判断 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1.5治疗方法对照组:按《佝偻病早期综合防治方案》进行治疗。治 疗组:口服参芪健儿汤(由太子参、黄芪、当归、山楂、茯苓、红枣、白芍、陈 皮等药组成),用法:一日一剂,水煎两次口服。两组的疗程均为3个月,1 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6疗效评价标准-2】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 床研究指导原则》-3 J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而制定。治疗指数=[(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总积分] x100%.痊愈:一疗程结束后,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治 疗指数≥95%。显效:一疗程结束后,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95% >治疗指数≥7O% 有效:一疗程结束后,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70%>治疗指数 ≥30%。无效:一疗程结束后,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 重者,治疗指数<30% 1.7统计学方法用统计软件SPSS 13.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2 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各组患者疗效比较 目前西药治疗佝偻病虽然方便、有效,但因西药存在一定程度的副作 用,且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疗效不显著。脾虚肝旺型佝偻病主要是因脾 胃吸收功能障碍,土虚木乘,出现脾虚肝旺的症状,所以治疗脾虚肝旺型 佝偻病应从改善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着手,并添加柔肝之药,才能对因治 疗,对证治疗,达到彻底治疗疾病的目的。本临床观察采用作者导师王晓 鸣老师的参芪健儿汤治疗脾虚肝旺型佝偻病,参芪健儿汤由太子参、黄 芪、当归、山楂、茯苓、红枣、白芍、陈皮等药组成。太子参补气生津,用于 气虚津伤的心烦不眠、虚热汗多;黄芪补益脾气,用于脾胃气虚证;当归为 补血要药,用于心肝血虚;白芍柔肝、养血、止汗,用于肝旺、血虚、盗汗:茯 苓健脾益气;陈皮调脾助运;山楂消食化积;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 和药性0诸药合用,既可健脾,又可柔肝,既可补气养血,又可运脾开胃, 补而不腻,还可以消积、止汗、安神,兼顾治疗脾虚肝旺型佝偻病的相关临 床症状。本方既无峻消伤正之虞,又无壅补碍滞之弊,能切中病机,适用 于脾虚肝旺型佝偻病,所以临床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现代研究证实。健运 脾胃法可改善胃肠消化功能,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和消化酶的活性,增加胃 肠平滑肌的蠕动能力,提高胃肠黏膜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参芪健儿汤立 方严谨、组方合理、机理科学,体现了中医药扶正固本、标本兼治的优势, 是治疗脾虚肝旺型佝偻病的良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 社,1994. [2] 1980年第二次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会议和1984年第一次 全国儿童保健学术会议执行的标准.佝偻病早期综合防治方案.中国 实用儿科杂志,1999,14(10):633—63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三 辑.1997. 组别 侧数 痊虫N 照散N 有效N l无效N 总宙绶 7 l 7 23 2O 2 ll 35(94.6%) 28(7l。8%) 治疗组 37 对照纽 39 ・作者单位:311115浙江杭州市余杭区第三人民医院 34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