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的 应 用
英教0901
张滕龙 教 中态 0911204003
浅 谈 英 语 教 学 中 教 态 的 应 用
一、教态的定义与范畴
教态,从字面上看, 可指教师态度或体态的总称, 也称作身体语言或体态语言, 也可指非语言信号。所谓体态语言,就是用表情、眼神、手势、姿势、服饰等来表达某种意思的一种无声语言。行为科学告诉我们, 几乎一切无声的语言, 即体态语言, 都可以作为人际间沟通的手段,都可以用来为教学服务。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医院儿童心理咨询部主任罗伯特﹒布鲁克斯曾说:“体态语言对于教师帮助学生保持长时间注意便于完成任务而言, 不失为一种强有力的措施。”教态是教师自身形象的一个生动、直观的窗口。良好的教态使学生感到亲切、易于接近与接纳, 为学生的学习营造出一种轻松的心理氛围。教态也是一种信息, 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准确、熟练地运用体态语言来辅助教学, 可以产生令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奇妙效果。 二、教态运用的意义
教师的教态和体态语言是英语教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教态和体态体现教师的人格修养、气质和整体素质。教学信息和知识除了靠教师有声语言传递外, 还要通过教态和体态等非语言因素辅助完成。教师的教态直接影响着英语教学的效果, 是教学艺术性的重要体现。良好的教态和体态, 对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以及听、说、读
均有帮助。
英语课堂中的教态和体态语言是英语教师必备的技能和素质, 每位英语教师都必须认真研究、深刻体会, 配合课堂恰当使用, 从而使英语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三、教态运用的方法
1“表情”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面部表情, 是教师内心世界最直接的外观, 它比动作举止更容易体现出教师的情感, , 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重要基础之一。微笑是一个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的反映。在英语课上, 如果老师对学生微笑, 也会使学生产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表情给与学生以亲切感, 更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能很好地引导学生; 利用表情给与学生赞许、批评、鼓励等, 使学生体会更深刻。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表情可以帮助教师表达某些教学的内容, 如课文的朗读、故事的讲述等, 都应该合理地使用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以表情感染学生。利用表情去表达教师的感受, 表达教师的想法( 如赞许、批评、同意、不满等) , 是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利用表情去代替表达某些英语语言, 这些英语可能学生听不懂, 教师用表情来表示, 如: Good! Right! Is it true? 学生会看懂。 2“眼神”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眼神是最易引起学生情感体验的。学生能从教师眼神中感觉到老师喜欢某些同学或不喜欢某些同学的行为, 以及老师对相反意见反感或热情听取、老师对某些事物感兴趣而对另外一些事物支持或不支
持等。那么, 什么样的面部表情才符合英语教学中美的要求呢? 总的说来,教师面部表情应符合的基本原则是: 自然明朗、轻松柔和与大方宁静的和谐统一。和谐统一是教师的职业观、个性特征、修养、智力水平、审美能力与教学机智等因素在师生交往中参与情感交流而引起教师的情感活动在其面部的流露。比如, 有的教师是长脸或方脸, 其脸上的直线较多, 本身就是显得“刚愎倔强”, 若在课堂上再板起一副面孔, 结果只能使学生更加望而生畏, 产生一种畏惧心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怎能深入? 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的提问回答不上来, 显得窘迫, 出现情感交流“受阻”, 但教师却能报以鼓励的微笑, 从而促使教与学的气氛协调, 教师这样的面部表情就颇有教学美的魅力了。
3“手势”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准确适度的使用“手势”既可以以手势表达思维, 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意义, 又可以增加教师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例如教单词和课文的时候可以利用简单的手势表 示 升降调及方位介词 in, on, beside 等, 加上手势能让学生学得快, 记得牢。利用手势去代替表达某些英语语言, 这些英语可能学生听不懂, 但是教师用表情来表示, 如: Keep silent! Sit down!Come over! 学生可以看懂。
4“姿势”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课堂上, 英语教师的姿态要自然大方, 切莫矫揉造作、故作姿态。大方、自然、得体、恰当的体态语言能够感染学生的情绪, 增强
知识讲解的效果, 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 影响学生的修养, 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师的身势和姿态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好的印象会产生磁铁般的吸引力。因而教师要做到站姿端庄、大方、稳健、挺直、精神饱满。点头或摇头时, 幅度不宜过大, 频率不宜过快, 要与说话内容节奏协调, 切忌摇头晃脑、探头探脑。英语教师的课时较多, 容易产生疲倦, 甚至讲课累了时, 有个别教师会产生不良的姿势, 其实可以将重心移向一条腿, 稍作休息。身体切不要后仰或歪斜,或靠在墙上, 坐着更不要摇摇晃晃。讲课时, 不要下意识地抖动双腿, 也不要始终将双手撑在讲桌上或俯身在讲桌上。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间距离的变化, 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讲课应以站在讲桌后为主, 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可以适当调节与学生的距离。例如, 走下讲台, 到学生中去进行辅导、检查和帮助; 走近后排学生, 使他们精力集中并感受到教师的关怀; 貌似不经意地走向做小动作的学生, 给以暗示性批评。但是,教师不能在教室内频繁走动, 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脚步不宜过快, 也不能过慢。同异性学生交谈时, 距离不宜太近, 更不要随便拍打学生, 以免引起反感。英语教师带读, 必须尽量走到学生中间, 使学生听到老师的准确发音. 英语课上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 教师也应该走到各组旁边了解学生活动的情况。
5.注意服饰的引导作用。
教师的服饰会对学生情绪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衣着要高雅大方, 整齐干净, 协调自然, 美而不俗。教师的服饰体现了教师的风貌。服
装色彩不要太艳, 也不要太暗淡。教师不能穿奇装异服走进教室, 切忌衣冠不整或过于性感, 不要过分打扮, 不戴不适当的饰物, 装饰过多会令学生眼花缭乱, 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穿上新装或改变发式时, 应课前到教室走一趟, 以免上课时引起不必要的哗然或令学生的注意力放在教师的新形象上, 影响听课质量。发式美是仪表美的一部分。头发整洁大方是对发式的基本要求。教师的发式除考虑自身条件外, 要选择朴素、端庄、大方、整洁的发式, 这会给学生留下生气勃勃精神饱满的印象, 给学生愉悦的精神享受。而发型散乱不整会给学生萎靡不振的感觉, 易败坏学生的情绪。英语课在介绍西方服饰文化时, 教师也应该讲哪些可模仿, 哪些不要模仿。
总之,恰当的使用体态语,可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