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词菁》的词学思想

论《词菁》的词学思想

来源:爱go旅游网
2009年7月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fei TeacherS College 第27卷第4期 JuL 2009 V01.27 No.4 ・中国诗学・ [主持人的话]本期刊载的两篇论文,一篇是讨论明代末年出现的一种词选的,另一篇是关于当代旧体 诗词创作的一个技术问题的探讨,两篇文章主旨不同,却都不乏独到见解,值得一读。 《<词菁)的词学思想》是一篇词学专题论文,文章对当代学界较少关注的《词菁》进行了初步研究。《词 菁》选唐、宋、金、元、明词二百七十二首,其中约有二百首词附有编者的评语,虽然较简略,但言简意赅,体现 了编者词体分正变、尚“丽”而又不否定豪放的词学思想,为我们提供了认识明末词学思想的新的理论视角。 文章将《词菁》与宋末的《花庵词选》进行比较,找出其异同点,也是很有意义的,体现了作者较为开阔的学术 视野。《词菁》是明末的一个重要词选,在当时及后世词坛都有一定影响,但是,迄今为止此书仍未引起学界 的注意,我们希望通过刊载本文,引起大家研读此书的兴趣,进而关注明末相关的词选,推动明代词学研究的 发展。 《关于当代诗词写作中入声字废存问题的思考》虽然是一篇短文,但对当代诗词创作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文章在系统分析了入声字在古代诗词创作中的演变与作用后指出,当代旧体诗词创作 中,入声字有其独特的、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入声字不可废除。作者是一位学者兼诗人,既精于鉴赏,又长 于诗词创作,其诗集《欣托居歌诗》曾得到著名作家王蒙先生的高度评价,故其所论,包含着自己的创作甘苦 在内,虽未必视为定论,但足以成为一家之言。 [主持简介]丁放,男,1957年生,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师范大 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论《词菁》的词学思想 曹秀兰 (淮j 煤炭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摘要]《词菁》,明末陆云龙编选。选唐、宋、金、元、明词二百七十二首,分两卷。词选附有编者的词评,体现了编者词 体分正、变、尚“丽”、重豪放的词学思想,给我们提供了认识明末词学思想的绝好理论视角。 [关键词]词菁;陆云龙;词学思想;词史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73(2009}04—0026—04 陆云龙,字雨侯,号孤愤生、翠娱阁主人,钱塘 (今浙江杭州)人。明末诸生,著名评选家。《词菁》 恨、寄赠、杂咏、题咏、居室、动物、植物、器具、回文等 为明末陆云龙《翠娱阁评选行笈必携》之一种,分上 下两卷。刊于明崇祯四年(1631)。九行十九字,白 口,四周单边。卷首有陆云龙叙言。现存国家图书 馆。《词菁》上卷分天文、节序、形胜、人物、宴集、游 望、行役等七类,下卷分离别、宫词、闺词、怀思、愁 十三类。共选唐、宋、金、元、明词二百七十余首,其 中有两百首附有陆云龙的词评。从这些词评中,我 们可概知编者的词学思想及其词史意义。 一、词体分正、变 词分婉约和豪放,以婉约为正体,豪放为变调, 是在明代由张艇《诗余图谱》明确提出来的。但这种 [收稿日期]2OO9一O5—23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元明词选本研究 ̄(05BZW024)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曹秀兰(1978一),女,山东阳谷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文学院教师,文学博士。 26 正、变论调早在明弘治年间就已萌芽。周瑛《词学筌 辩而奇,又其次也,词之变体也。”“词至辛稼轩而变, 蹄》编选于明弘治九年(1496),林俊《词学筌蹄序》 其源实自苏长公,至刘改之诸公极矣。”至张铤,则把 云:“壤歌衢谣,发而为乡云南风,为风雅颂,为离骚, 词体明确分为婉约和豪放两种风格类型,并认为词 为古乐府,为慢词。呜呼,亦极矣。都俞吁睇浑噩变 体以婉约为正,豪放词非词之本色。其《诗余图谱・ 也。美刺兴赋比,都俞吁睇变也。上之为《君马黄》、 凡例》云:“按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 《有所思》、《出塞曲》,又变也。其又变,则《青门引》、 婉约者欲其词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亦 《帝台春》、《金人捧露盘》、《鱼游春水》,是故言出为 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 章,今固拘以体制。辞出为声,今固拘以音律。洪杀 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故东坡称少游今 翕闭,伸缩正变为天然,今固拘以刻意。……若《古 之词手;后山评东坡词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今 今词话》、《玉林词选》、《草堂诗余》,所载豪雄壮浪, 所录为式者,必是婉约。庶得词体。”[4]要之,词起源 绮丽而绚藻。要之去郑卫之音,女真之曲者无几。 于六朝,六朝文风绮靡,故香艳婉丽是词的体制特 第幸出大家言,造意命词,竞弗爽于正。”[1]对于诗歌 征。婉约是词的本色,豪放则是变体。这是明代词 发展史,林俊持代变论。他认为民歌街谣变而为 坛上普遍流行的词学思想。 《诗》,再变为《骚》,再变为乐府,再变为慢词。在他 《词菁》成书于明崇祯年间,时至明末。此时词在 思想意识中,词有正、变。序言中虽没有明确提出何 明朝已发展数百年,但陆云龙仍持有明代传统的词学 谓词之正、变,但从他对《古今词话》、《玉林词选》、 思想。如《词菁序》云:“《菩萨蛮》为《乌啼》、《子夜》之 《草堂诗余》等几部词选中所载“豪雄壮浪”、“绮丽绚 变。盖青莲以绝代轶材,裂鞠另辟词家一径。六都以 藻”之词的批判态度,我们可窥知一斑。 精新绮丽为宗,故相沿美妙。”陆氏认为,词为诗之变, 明代,俗文学渐渐繁荣,《花间》、《草堂》广泛流 词始于六朝。六朝文风以“精新绮丽”为宗,后世遂相 传。在词坛上,以香弱婉约为词之本色、正体,逐渐 沿习,并以之为妙。基于这种词学思想,陆云龙对秦 成为明人的共识。王世贞《艺苑卮言》云:“温飞卿作 观、苏轼、周邦彦、康伯可等词评价甚高。他说:“淮 词日《金荃集》,唐人词有集日《兰畹》,盖取其香而弱 海、眉山、周洞霄、康大晟,其品虽不得埒,以词论不得 也。”王世贞认为,词的特征是“香而弱”,作词以香 劣也。”《词菁》选秦观词15首,周邦彦词13首,苏轼8 艳、绵丽为贵。这种词体观念,和他的词体起源观密 首,位居前列。陆氏的观点,反映了婉约词经久不息 不可分。王世贞认为,词肇始于六朝,“六朝诸君臣, 的生命力。虽兴于民间,题材风格多样,但经过士大 务裁艳语”,文风绮靡,实已“默启词端”,导致词风的 夫阶层的浸润,词在发展过程中,渐以婉约柔媚为宗。 艳丽。这是明人在词体起源论、从发生学的角度,为 在后世发展中,虽不乏异调,慷慨激昂之音时起,但始 词体的香艳特征找到的理论根据。这并非单音孤 终没有彻底改变过婉约为宗的词学观念。 调。如,杨慎《词品》云:“大率六朝人诗,风华情致, 二、尚“丽” 若作长短句,即是词也。宋人长短句虽盛,而其下者 明代《花间》、《草堂》流播广泛,一时成为作词的 有曲诗、曲论之弊,终非词之本色。予论填词,必诉 范本,故浓丽香艳之风盛行。词始于六朝的论调,又 六朝,亦昔人穷探黄河源之意也。”谢天瑞《新镌补遗 从发生学的角度给词之婉丽提供了依据。在这种背 诗余图谱序》云:“迨南北朝始有诗余焉。盛于唐宋, 景下,明人论词多强调“丽”。王世贞《艺苑卮言》云: 极于金元,而国朝诸名家尤加绮丽o-[2]鳙溪逸史《汇 “词须婉转绵丽。”他们认为,“婉丽”、“绵丽”是词体 选历代名贤词府全集叙略》:“诗余始南北朝,盛于唐 特征的要求。陈霆《渚山堂词话》日:“予尝妄谓我朝 宋,而极于金元。国朝虽崇尚古雅,而余波所及,亦 文人才士,鲜工南词。间有作者,病其赋情谴思、殊 不乏人。,,[。]可见,词始于六朝,是明人的普遍论调。 乏圆妙。甚则音律失谐,又甚则语句尘俗。求所谓 基于这样一种词体起源论,明人认为,香艳婉弱 清楚流丽,绮靡蕴藉,不多见也。”谢天瑞《新镌补遗 的风格,是词之“本色”,是正体。而慷慨雄壮者,则 诗余图谱序》:“迨南北朝始有诗余焉。盛于唐宋,极 是变调。对于唐宋词人,王世贞亦从正、变的角度进 于金元,而国朝尤加绮丽。”指出了明词绮丽的特征。 行分类。他认为李、晏父子的词代表了词的本色,苏 何谓词之“丽”?清代况周颐《蕙风词话》云:“词 轼、辛弃疾、刘过等的词则是变调。“言其业,李氏、 笔丽与艳不同。‘艳’如芍药、牡丹,慵春媚景;‘丽’ 晏氏父子、耆卿、子野、美成、少游、易安至矣,词之正 若海棠、文杏,映烛窥帘。”况氏认为,“丽”和“艳”不 宗也。温韦艳而促,黄九精而险,长公丽而壮,幼安 同。“艳”是浓艳、妩媚,象牡丹、芍药一样富贵娇媚。 27 “丽”,则是象海棠、文杏一样淡远。从明人对浓丽香 末。陈子龙就是北宋词风的推崇者。他的《幽兰草 艳的《花间》、《草堂》的喜爱,我们不难推断,明人词 序》云:“自金陵二主以至靖康,代有作者,或依纤婉 学思想中对“丽”的崇尚,不是清丽、淡丽,而是浓丽、 丽,极哀艳之情;或流畅淡逸,穷盼倩之趣。然皆境 艳丽。即是况氏所言的“艳”。 由情生,辞随意启,天机偶发,元音自成,繁促之中尚 陆云龙《词菁》论词亦重“丽”。他评胡浩然《春 存高浑,斯为最盛也。南渡以还,此声遂渺。寄慨者 霁》日:“绮丽。”秦观《如梦令》:“琢语甚丽。”、“奇 亢率而近于伧武,谐俗者鄙浅而人于优伶,以视周李 丽。”无名氏《鱼游春水》:“工丽。”冯伟寿《春云怨》: 诸君,即有彼都人士之叹。”陈子龙认为自南唐二主 “新丽。”刘巨源《声声慢》:“巧丽。”李后主《长相思》: 以至北宋靖康,是词的“最盛”时期,因为这一时期的 “似个轻盈雅丽妆。”顾仲从《浣溪沙》:“丽服乱头都 词,“境由情生,辞随意启,天机偶发,元音自成”。他 好。”沈天羽《风流子》:“极丽极尽。”刘改之《沁园 推崇李璩、李煜父子和周邦彦、李清照为词之“最盛” 春》:“丽情语。”王通叟《庆清朝慢》:“绮丽。”周邦彦 期的典范,表现出对南唐北宋词的崇尚。 氐州第一》:“无边丽景都入笔端。”张世文《渔家 明代的词选本也流露出崇尚北宋的倾向。如周 傲》:“出语奇丽。”等等。可知陆云龙对“丽”的追求 瑛《词学筌蹄》选周邦彦53首,秦观28首,苏轼23 与强调。这与南宋黄升《花庵词选》所表现的词学思 首,柳永18首,欧阳修15首,晏叔原10首,李清照1O 想相似。黄升所崇尚的“丽”,是雅丽而非艳丽,这一 首。入选量在10首以上者,南宋只有李清照一人而 点可以他对柳永《昼夜乐・赠妓》词的态度为证。黄 已,且和入选量最高的周邦彦相差甚远。张铤《诗余 升以为,柳永《昼夜乐》“丽以淫”,本不当选。这表 图谱》选张先16首,秦观12首,欧阳修10首,苏轼9 明,柳永词以俗艳著称,并不符合他的审美标准。选 首,周邦彦5首,辛弃疾5首。人选量在5首以上者, 者所推崇的是清丽、雅丽。陆云龙《词菁》对柳永词 南宋只有辛弃疾一人而已。谢天瑞《诗余图谱补遗》 精挑细选。他摈弃了其众多香艳之作,只择其《戚 选周邦彦33首,柳永16首,刘伯温8首,温庭筠5 氏》、《望海潮》、《雨霖铃》三首。这三首词,或以景 首,欧阳炯3首。入选量排名靠前的,没有南宋词人。 胜,或以情显,无一有涉艳之笔。陆云龙欣赏柳永 仍表现出对北宋词,尤其是周邦彦词的膜拜。陆云龙 《戚氏》的“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竟留连”,说 《词菁》选秦观词15首,周邦彦13首,刘基13首,苏 “狂怪便不是庸夫”。赞赏《望海潮》中对西湖景色的 轼8首,辛弃疾8首,王世贞8首,杨慎6首,李煜5 描写,说他“西湖景已得强半”。柳永《雨霖铃》虽为 首,李清照5首。人选量位居前列的词人,分布比较 抒别情离绪之作,但情真意挚,毫不涉艳丽之笔。 广泛,有北宋、南宋和明代。相对于前此几部词选, 从陆云龙《词菁》对柳永词的处理,以及它和南 《词菁》表现出了更为开放l生的词学思想。 宋黄升《花庵词选》的相似,我们可以推断,陆云龙对 陆云龙《词菁》的编选,透露出词史上由崇北宋 词之“丽”的追求,和明代词坛长时期所流行的浓丽 到崇南宋的转变的痕迹。 香艳并不相同。他更接近于黄升《花庵词选》所提倡 三、重豪放 的清丽。陆云龙对文徵仲《鹧鸪天》“词亦淡然如菊” 在词的理论史上,一直是推崇婉约,贬抑豪放。 的欣赏和评价,亦暗含了他对清雅淡丽的追求。这 如李清照的《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在对众多词 种词学观念,接近于南宋张炎的“清空”之论。相对 坛巨手词作的批评中,树立了自己的词学理想。张 于南唐北宋词的“浓”,南宋典雅词派,实际讲求的是 炎的《词源》,主张“清空骚雅”,极力推崇姜夔词,认 “淡”,淡而远,淡而雅。陆云龙《词菁》,在编选理论 为他的词不惟清空而且骚雅,而批判辛弃疾、刘过等 上,更接近南宋词论。这一点和明代词坛崇北(宋) 人的豪放词是“长短句之诗”。由于在明人的词学观 抑南(宋)的传统风气不太一致。 念中,以香弱为词的体制特征,婉约为词之正体、本 明代词坛《花间》、《草堂》流行。《花问集》代表 色,故论词者多崇尚婉约,贬抑豪放。如王世贞的 了一种华丽、浓艳的词风。《草堂诗余》虽是南宋的 “然则雄壮者,固次之”,“慷慨磊落,纵横豪爽,抑亦 选本,但所选之词以北宋为主。如选周邦彦46首, 其次,不可作耳”,可谓极具代表性的言论。 苏轼21首,柳永17首,秦观16首,贺铸14首,欧阳 在词选史上,豪放词亦不能象婉约词那样受选 修10首。人选量在1O首以上者,南宋没有一人。 者青睐。这一点在宋元几部重要词选,如黄升的《花 姜夔词竟一首不录。可见,《草堂诗余》所宣扬的仍 庵词选》、无名氏的《草堂诗余》、赵闻礼的《阳春白 是北宋词风。这种崇北抑南的词风,一直延续到明 雪》、周密的《绝妙好词》等,都有很好的表现。黄升 28 《花庵词选》中,人选量以辛弃疾和刘克庄为最多,都 哲,特出奇险为珍错供,与刘后村辈俱曹洞旁出。学 选了42首。编者黄升本人的词附录了38首。姜夔 者正可钦佩,不必反唇并捧心也。”至此,在明代词坛 词入选34首。虽然辛弃疾词入选量最高,但和姜夔 上才有了一种真正喜欢辛、刘豪放之风的论调。但 词的人选比率相比,则大打折扣。辛弃疾存词六百 这种推崇豪放词的词学思想,并没有在词坛上得到 多首,而姜夔词则只有八十余首。黄升本人的作品 推广和延续。因为直到明末,婉约词风仍然盛行。 亦多是清雅之作,难吐雄浑之音。《草堂诗余》的编 如,著名词人陈子龙就喜好婉约词。即使表达深沉 选目的是“以便歌为主”,以周邦彦(46首)、苏轼(21 的故国之痛,仍采用婉约的手法。 首)、柳永(17首)、秦观(16首)、贺铸(14首)、欧阳 陆云龙《词菁》评价历代词人时,多用“豪爽”、 修(10首)等人人选量位居前列。在这名列前位的 “豪气”、“潇洒”、“奇爽”等,更加彰显了他对豪放词 诸位词人中,只有苏轼一人属于豪放词人。赵闻礼 的崇尚。如评价金主完颜亮《昭君怨》云:“气概阔 《阳春白雪》选词以周邦彦为最,选词2O首,其次则 大,亦有韵致。”《鹊桥仙》:“终有胡气,有逆气,然而 史达祖(17首)、辛弃疾(14首)、吴文英(13首)、姜 亦豪爽。”张仲宗《满江红》:“豪爽。”刘改之《水调歌 夔(12首)、贺铸(11首)。赵闻礼在《阳春白雪》中, 头》:“奇爽。”苏轼《念奴娇》:“潇洒。”《酹江月》:“奇 把豪放词专列一集,但数量并不多,辛弃疾豪放词只 壮与赤壁争险。”刘潜夫《贺新郎》:“豪爽。”王介甫 选人两首,只占其全部人选量的1/7。仍可见出赵 《桂枝香》:“潇洒。”岳飞《满江红》:“耿耿有生色。”王 闻礼对婉约和豪放词的不同态度倾向。 止仲《如梦令》:“有豪气。”以岳飞的《满江红》更可见 这种贬抑豪放词的倾向,在明代词选本中亦有 出陆云龙对豪放词的态度。任良干虽在杨慎《词林 所表现。如,由周瑛编选于明弘治九年(1496)的《词 万选》序言中肯定了岳飞的《小重山》,认为“谓之古 学筌蹄》,林俊在序言中说:“若《古今词话》,《玉林词 之雅诗可也”,但词选中并没有选人岳飞的词。鳙溪 选》,《草堂诗余》,所载豪雄壮浪,绮丽而绚藻。要之 逸史编《汇选历代名贤词府全集》,虽选人了岳飞的 去郑卫之音,女真之曲者无几。”批驳了诸选本中选 词,但又列入别集,且只是肯定岳飞词的为“忠义所 人的“豪雄壮浪”的词。《词林万选》由杨慎编选于明 发”,“感激人心”,着眼于岳飞词的思想意义。陆云 嘉靖二十二年(1543),任良干《词林万选序》云:“张 龙对岳飞《满江红》“耿耿有生色”的评价,则完全是 于湖、李冠之《六州歌头》,辛稼轩之《永遇乐》,岳忠 着眼于其豪放的艺术风格。 武之《小重山》,虽谓之古之雅诗可也。……升庵太 我们知道,清初以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词派,是 史公家藏有唐宋五百家词,颇为全备,暇日择其尤绮 稼轩风的再度张扬。这主要是激于明清鼎革的惨烈 练者四卷,名日《词林万选》。”虽然肯定了张于湖、李 现实。这种悲慨激荡词风的重新兴起,我们在明末 冠、辛稼轩、岳忠武的具有代表性的豪放词,但又指 陆云《词菁》中对豪放词的推崇,亦可见出其理论的 出《词林万选》仍以“绮练”为选择标准。实际上是表 先声。陆云龙《词菁》刊成于崇祯年间。这是一个朝 现出了对婉约和豪放词的不同处理态度。明嘉靖三 代行将结束,另一个朝代将要崛起的特殊历史时期。 十六年(1557)鳙溪逸史编《汇选历代名贤词府全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词学出现了新的理论因素。 集》,其《叙略》日:“长短句名日曲,取其尽人情,惟婉 它有对过去历史传统的继承,更有对后来词学发展 转妩媚为善。不以豪壮语为尚。如岳武穆、文文山、 方向的倡导。《词菁》给我们提供了认识那个特殊阶 汪文节公、谢叠山诸公之作,则又忠义所发,感激人 段词学理论状况的绝好视角。 心,不可以常例编也。为别集。”鳙溪逸史认为,词要 曲尽人情,表达感情讲究婉曲,故以“婉转妩媚为 [参考文献] 善”,“不以豪壮语为尚”,不崇尚豪放词。因此,岳 Eli(明)周瑛.词学筌蹄EMJ//续修四库全书.第1735册.上海: 飞、文天祥等人的作品,虽然因忠义所发,感激人心,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但仍只能在别集中列入。编者的对婉约和豪放词风 E2](明)谢天瑞.新锈补遗诗余图谱[M]//续修四库全书.第1735 的倾向性依然明显。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E3J(明)鳙溪逸史.汇选历代名贤词府全集EMJ.民国间抄本. 至万历年间,豪放词渐渐得到肯定。如,俞彦 [4](明)张铤.诗余图谱[M]//续修四库全书.第1735册.上海: 《爰园词话》说:“唐诗三变愈下,宋词殊不然。欧、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苏、秦、黄,足当高、岑、王、李。南渡以后,矫矫陡健, (责任编辑何旺生) 即不得称中宋、晚宋也。惟辛稼轩自度粱肉不胜前 (下转第32页) 29 江河奔流,大浪淘沙。要写就写衔接传统的诗 词,要写就写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诗词。以刊物相倡 导,自是一种诱惑。有志者不必为了发表,而有所苟 从也。 [参考文献] E1]赵京战.新韵三百首[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7. [2]宛敏灏.晚晴轩诗词选[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1986 (责任编辑何旺生) On Abolishment of Entering Characters in Composition of Modern Poetry ZH0U Xiao-tian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Sichuan University,Chengd 610065,C ) Abstract:one important issue in the current poetry creation is whether we need to differentiate the entering characters・In the writers opinion,we have to not only because the entering characters still remain in some dialects such as Wu,Yue and Min dialects,but also the modern poetry composition is based on c1ose read— mg,experiencing and studying classical poems.The more familiar with the classical poemsthe richer the cultural accumulation is,and the deeper the research about the entering charactersThe confusion between ,.the entering characters and latf-toned characters will make the people quite familiar with classica1 texts feel awkward.Therefore.“New Collection of Poems”edited by Shanghai editorial office 0f Chinese Publishing House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book for the modern poetry creation. Key words:modern poetry;entering characters;flat—toned words;classical text 【上接第29页) A Research on O-poem Thought in C/Jing CA0 Xiu-lan (Chinese Department,Huaibei Teachers College of Coal Industry,H抛 235000,C 撇) Abstact:rCi Jing was selected by LU Yun-long in the later Ming Dynasty,including the Ci—poems of Tang,Song,Jin,Yuan and Ming Dynasties.Two hundreds and seventy two C/一poems in C/Jing was di— ,vided into two parts. Some comments made by the editor provided us with unique theoretica1 perspective to understand better Ci-poems in the later Ming dynasty. Key words:C/Jing;LU Yun-long;C/一poem thought;history of Ci—poem 3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