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加减混合》说课稿范文

一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加减混合》说课稿范文

来源:爱go旅游网


一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加减混合)说课稿范文

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册六单元75——76页。

一、教材分析

“加减混合〞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必须练就的根本功之一,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退位减法及有关知识的重要根底。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加、减混合计算。由于学生简单将第—步计算结果忘记,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所以教学难点确定为学生能将第—步算出的得数精确地记忆在头脑里,去顺利完成第二步计算,以逐渐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教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各种能力得到锻炼和开展。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完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学,学数学,用数学,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培养。

二、教学目标

依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拟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到达本克制定的三唯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三、说教法

鉴于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好动、思维依赖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采纳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现代教学媒体,愉快教学等辅助教法作突破点,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的善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拟,后抽象概括,在一个数的根底上先增加后减少就是先“+〞后“减〞的加减混合;在一个数的根底上先减少后增加就是先“—〞后“+〞的加减混合,使之由直观中抽象出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方法〕让学生在轻轻松松的学习气氛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完成教师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结合。

四、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在动脑、动手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充分调动各种器官参与学习,到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抽象概括能力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依据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用他们喜欢的活动情景激发兴趣,引入新课,一开始,课件显示生动的画面:漂亮的风景,

.

绿绿的草地,高大的树木,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时来了四个小朋友在那里载歌载舞,多快乐呀!在这种情景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观赏歌舞的同时有意无意的猎取了含着的数学信息:有4个小朋友在唱歌跳舞。

此时,进入教学的第二个环节。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学数学不是记数学,背数学,而要“做〞数学,亲历探究新知的过程,主动建构新知。因此设计了“自主探究、建构新知〞的环节。

1、教学例1

在上面创设的美好情景中学生对声情并茂的场景深深吸引,课件继续演示,这时又有3名小朋友跑来和前面的4名小朋友一起载歌载舞,过一会儿,有两名小朋友跳累了,回家了〔走了〕,学生全神贯注地观赏画面,手、眼、口、脑多种感官尽情地发挥,认真观察,把观察所得表达出来,理解图意,并自己依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现在还有几个小朋友在跳舞?然后自己读题,自己试算〔解决问题〕4+3-2。在试算的过程中采纳相互商量、交流的方法,在理解图意的根底上理解4+3-2这个算式的意义,明白4+3-2这个算式的意义,明白4+3-2这个算式的计算顺序是先算4+3=7,再算7-2=5。在商量中更进一步的明白在计算时肯定要记住第二步是几减几。

.

2、教学例2

课件继续演示:第二小组的4个男生又来到了这个漂亮的地方弹琴。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一会儿走了两个弹吉他的小男孩,又过了一会儿,三个女生听到优美的乐曲声,情不自禁地跑来翩翩起舞。学生由于前面情景中问题解决的经验,能顺利地理解图意,并进行列式计算,4-2+3。先算4-2=2,再算2+3=5。明白做题时关键要记住第—步的得数2,否则就无法进行计算了。

为学生创设了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活动中既学得主动,又学得轻松。

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稳固,所以及时进行例1例2的计算顺序小结,把加减混合与连加连减联系起来,从而得出了方法相同的结论。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小结后自己摆小棒,完成75页“做一做〞。做后集体订正,学生在探究中解决了问题。记得有位名人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设计了“质疑〞的小环节。

〔三〕设置情景,解决问题

学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用数学〞,运用学生自己学会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去体验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练习题的设计有梯度、有趣味,发生的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故事,实际上就是练习题,这样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稳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再到别处去看看。走着走着,小猴挡住了去路,原来它是要大家帮助的。那是一个漂亮的池塘,有6只小鸭正在游戏游玩,瞧!又来了3只。过了一会儿,又走了4只,现在池塘里还有几只小鸭?

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集体订正。

小猴怎么还不走呢?原来它还有一道题呢!〔出示〕:

在○里填上“>〞“<〞或“=〞

9-3+2○71+6-4○49-7+5○5 8+2-5○5

6+4-9○99-3+2○98+2-1○7 4+3-1○5

2、我们继续往前走。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么热闹!原来,小狗、小猪、小鸡、小猫在运动会上分别获得了四个工程的第—名,森林之王的狮子要奖励他们每人一处房子,你能帮他们找到房子吗?生抢答完成。

狮子大王奖智慧星,做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延伸课堂

在表扬学生之后:看来数学知识真重要呀,就让我们积极开动脑筋,学好数学知识,为自

.

己、为更多的人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吧!

最后,让学生在动听的音乐声中结束这堂课。

〔五〕板书设计

板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看着板书就明白学习的内容及方法,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板书力求简洁、美观。设计如下:

加减混合

4 + 3 – 2 = 5 4 – 2 + 3 =

7

总之,全课借助多媒体数学,能较好地吸引一年级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感情,让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学。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本节课既重视知识的数学,更注重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稳固知识、应用知识,有利于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提高今后学好数学的热情和信心.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