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心外无花:阳明心学的认知辨析

心外无花:阳明心学的认知辨析

来源:爱go旅游网
心外无花:阳明心学的认知辨析

从阳明心学的“心即理”推演,就有“心外无理”和“心外无物”。具体例证之一就是“心外无花”。

这在很长的时间里,是很多人批评、甚至批判王阳明的重要论据。

某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

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没有你的心,这朵花就不存在了?”

王阳明回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这就是阳明心学中诠释“心外无物”经典段落。

其实,王阳明的关注点不是花的存在问题,而是怎么“认知”花的问题。

当今科学界普遍认同的勒梅特宇宙大爆炸理论、哈勃宇宙红移理论等,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体积无穷小、质量、密度和能量均无穷大的“奇点”。一切都是从大爆炸这一瞬间开始的。也就是说,宇宙的一切,包括空间和时间,都起源于大爆炸。在大爆炸之“前”,一切均归于无。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没有宇宙。

就阳明心学而言,你未看此花,则此花与你的心、都处于沉寂状态。用现在的宇宙观来解释,就是“奇点”之前的状态,空间、时间都没有意义。

比如你今晚看到天上一颗星,这颗星距离地球有几百亿光年;这颗星的光、穿越了几百亿年于今晚到你眼中,但这颗星在这几百亿年间已经湮灭了。眼见,并非一定为实。

这颗星今晚存在与否,与你的心今晚感知此星无关;你今晚看到了被你的心所感知的那颗星。

须弥如芥子,千年似一瞬。

对于岩间之花,不论其存在千年抑或一瞬;当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在你眼中、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必须注意:你看到的花,并不是岩石间的花,而是你心中的花!比如你不能分辨红和绿,那么你只能看见一朵灰色的花:岩石间的绿叶红花、你无法分辨,因为你心中只有一朵灰色的花。

对你的认知而言,花其实不是一种独立的存在,而是关于“色、声、香、味、触、法”的综合关联。你正是在这种综合关联中,判断、把握一种相对关系。

再重复一遍,阳明心学中的“心”,不是心脏之“心”、而是心灵之“心”。

于是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在十九世纪末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得认为物质是绝对实体的唯物主义成了在二十世纪处于支配地位的哲学。牛顿之所以把质量定义为“物质多少”的量度,就是因为在任何机械运动过程中,乃至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始终如一。质量被理所当然地看成是物质本身所绝对固有的,被看成物质不灭或实体不变原理的具体表现。

爱因斯坦在说明物体的质量与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时,提出了著名的质能方程: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不久后科学家们发现了核裂变和链式反应,把部分质量变成巨大能量释放出来。现在

知道原子弹的人,都相信质量可以转化成能量。

既然质量不再是不变的属性,那种认为质量是物质多少的量度的概念就失去了意义。既然物质与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能量并非“实体”,物质也就不能再被看作是实体。

物质都不是客观实在了,那么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实在的吗?回答是:有的。

事物之间的“关系”就是实在的。

混沌学、蝴蝶效应理论等,都是围绕事物之间的关系来展开的。根据二十世纪以及当今自然科学的进展,可以用“关系实在”来取代绝对的“物质实体”;即主张事物不是孤立的、由固有质构成的实体,而是多种潜在因素综合、显现的结果。

每一存有者都以他物为根据,是一系列潜在因素结合生成的。 一颗几百亿年前的星,与你今晚心中感知的星,通过穿越了几百亿年的光,相互关联在一起了。

“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无法确定,但“关系实在”可以认知。现象、实在和存有,被限定在一组本质上不可分离的“关系”结构中。

而诸多“关系”,是需要观察主体去认知的,即要用认知主体之“心”去把握的。

花并非你眼睛所见,而是通过“眼、耳、鼻、舌、身、意”综合关联于“心”之后的“关系实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