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构成月季花结构的基本单位是( ) A.器官
B.组织
C.细胞
D.系统
2.家蚕以桑叶为食,与桑叶相比细胞中缺少( ) A.细胞膜
B.细胞壁
C.细胞核
D.细胞质
3.葡萄甘甜多汁,属于植物体的哪个结构层次(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4.科研人员发现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油桃果皮分别呈现红色和绿色,这说明( ) A.环境适应生物 C.生物影响环境
B.油桃基因突变 D.环境影响生物
5.南海子公园是北京最大的湿地公园,有喜鹊、麻雀、白鹭等多种鸟类在此栖息,人工湖内生活着藻类、睡莲、鲢鱼等生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公园中生物生存需要的能量最终来源于藻类 B.喜鹊和鲢鱼都是消费者
C.公园中的所有动、植物共同构成了湿地生态系统
D.“藻类→鲢鱼→白鹭→微生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6.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的家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保护生物圈应防治环境污染 C.保护濒危物种可采取就地保护的措施 D.可以随意利用自然资源
7.兴趣小组的同学参加了种植矮番茄的实践活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矮番茄种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 B.矮番茄种子萌发需要光照、水和温度 C.矮番茄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子叶 D.矮番茄幼苗根尖成熟区细胞具有很强的分化能力
8.小明在甲、乙两支量筒内各放入一枝植物枝条,甲内枝条保留全部叶片,乙内枝条去除叶片。每天上午8时,向量筒中加水至100毫升,晚上8时观察液面刻度值并记
试卷第1页,共10页
录在表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时间 第1天 量筒刻度 甲(毫升) 乙(毫升)
60 94 62 96 50 90 64 97 60 92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A.本实验的变量是时间
B.选取的两枝植物枝条生长状况不同 C.甲量筒内损失的水全部都是通过叶片散失的 D.本实验说明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9.马铃薯中淀粉含量可以达到79%,合成这些淀粉的原料主要是( ) A.水和无机盐 C.无机盐和氧气
B.二氧化碳和水 D.有机物和氧气
10.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已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下列措施中不利于粮食储藏的是( ) A.适当增加粮仓中氧气浓度 B.适当降低储藏温度
C.适当增加粮仓中二氧化碳浓度 D.粮食在入仓前晒干
11.下列有关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量的摄入与消耗要平衡 B.每天摄入的食物种类应多样
C.每天摄入的食物中肉蛋奶类比例应最大 D.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保质期和生产日期
12.在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中,以下没有瓣膜结构的是( ) A.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 C.左心室和主动脉之间
B.小腿的静脉 D.脑部的静脉
试卷第2页,共10页
13.某同学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绘制了尾鳍内血管的模式图(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时需选用尾鳍色素少的小鱼 B.①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 C.①处血流速度最快 D.①处血管是静脉血管
14.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高,二氧化碳来源于( ) A.肺
B.血浆
C.细胞
D.气管
15.肺活量是反映呼吸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肺活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鼻对吸入的空气有加温、加湿、清洁的作用 B.肺泡壁薄并且分布有弹性纤维,有助于气体交换 C.测定肺活量前要尽力吸气,此时呼吸肌收缩 D.测定肺活量时应尽力呼气,此时胸廓容积增大
16.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近视的发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的视觉形成于视网膜 B.近视主要是由视神经异常引起的 C.可通过配戴凸透镜矫正近视
D.经常在行驶的车中看书会对视力产生不良影响
17.如图是某人在饭前、饭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引起图中d~e段血糖浓度下降的激素是( )
A.甲状腺激素 素
D.雄性激素
B.胰岛素 C.生长激
18.下列关于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试卷第3页,共10页
A.现代人类都属于同一个物种 B.人类和猿类没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C.人类进化可分为能人、直立人和智人三个阶段 D.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唯一证据
19.成年人失血后血细胞会得到补充,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A.骨膜
B.骨松质
C.红骨髓
D.骨密质
20.十月怀胎,为母不易。胎儿在母体子宫中发育,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
A.脐带→胎盘→母体→胎儿 C.胎盘→脐带→母体→胎儿
B.母体→脐带→胎盘→胎儿 D.母体→胎盘→脐带→胎儿
21.青春期是人一生中重要的发育时期,下列有关青春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男性和女性出现第一性征
B.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具有了生殖能力 C.心脏功能增强、呼吸功能减弱 D.脑重量和脑神经细胞数量显著增加
22.海苔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主要原料是紫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紫菜的营养方式是自养 B.紫菜属于真核生物 C.人们食用的是紫菜的叶
D.紫菜具有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作用
23.金线侧褶蛙是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动物,也是北京市重点保护动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幼体用肺呼吸 B.受精方式为体内受精 C.成体心脏有两心房和一心室 D.两栖纲动物的种类要比蛙科的少
24.生产及生活中可通过多种方法延长食品保存时间,下列食品保存方法与原理不一致的是( )
试卷第4页,共10页
A.黄桃罐头——高温灭菌并隔绝微生物进入 B.木耳晒干——减少水分抑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 C.食品冷藏——低温抑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 D.果脯糖渍——通过发酵抑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
25.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吸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B.适当运动、避免肥胖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C.生活中避免接触致癌物质能够预防癌症
D.遇到突发心脏病的患者,可不采取急救措施,直接送医院就医
二、综合题
26.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形象源自大熊猫。被誉为“活化石“的大熊猫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生存和保护现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1)通过细胞筛选、培养并建立细胞库能够保护大熊猫基因资源,大熊猫皮肤中具有分裂能力的成纤维细胞是______细胞库的优质资源,其在分裂时首先是发生变化,由一个变为两个。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状况时,需制作______并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库的建立还可为大熊猫克隆提供资源支持,下列四个选项中不会在克隆过程中出现的是______。 A.细胞核移植 B.受精卵的形成 C.细胞分裂 D.细胞分化
(2)建立大熊猫繁育基地也是保护大熊猫的有效措施之一,大熊猫属于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的动物,其胚胎发育类型是______。大熊猫的性别决定与人类相同,图2是一只大
试卷第5页,共10页
熊猫成纤维细胞的染色体组成,这只大熊猫的性别是______。
(3)自然保护区能为大熊猫的生存提供适宜环境,也是野外放归繁育基地内大熊猫的主要场所。熊猫幼仔在放归前会从亲代那里获得生存技能,如不同季节如何获食物,从行为形成的过程分析,熊猫幼仔的这种行为属于______。
27.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吸引了2000多名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参赛,运动员能够顺利完成比赛需要依靠各系统的协同工作。
(1)运动员的饮食影响其竞技状态,饺子是最受运动员欢迎的美食之回饺子中的面粉、蔬菜、肉类等能为运动员提供丰富的营养和能量,其中的蛋白会在______内被初步分解,淀粉最终分解成的______是运动员在比赛时的主要能源物质。
(2)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图1)是冬奥会中备受关注的比赛项目,比赛开始前,运动员往往会通过深呼吸调整状态。吸气后外界的空气进入肺泡,肺泡与其周围______中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动脉血最终通过______回到心脏的左心房。 (3)自由式滑雪大跳台比赛中,运动员在空中到达不同高度时会做出相应的比赛动作,这属于反射类型中的______。图2中的______(填字母)对运动员身体平衡的保持具有重要作用。
28.2021年10月16日,我国三位航天员乘坐神舟十三号飞船进入空间站并执行6个月的任务,在此期间航天员通过调整饮食、定期锻炼等多种方式保持身体状态。
(1)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中的钙可随其他成分一起经肾小球滤过进入______中形成原尿,原尿中绝大多数的钙会被______重吸收回血液。空间站中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容易出现钙流失,使尿液中的钙含量增加,所以航天员的食谱中会有一些富含钙和维
试卷第6页,共10页
生素D的食物,钙和维生素D不需要经______可直接被吸收。
(2)长期处于失重环境下,航天员的骨骼肌容易因负荷减少而出现萎缩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图1中B______内的肌细胞受到影响造成的,航天员在空间站中通过适当运动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肌肉萎缩的发生。图2是航天员用拉力带健身,当拉力带被手臂拉开时,骨骼肌通过______(填“收缩”或“舒张”)产生一定的拉力,使肌肉得到锻炼,同时______系统会对手臂抬高的位置、身体的姿势等进行调控。
29.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了培育玉米新品种,科研人员将某品种玉米进行自交,其果穗上出现了两种状态的籽粒,统计结果如图1.
(1)玉米籽粒形成前需经历______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玉米籽粒是由______发育而来。
(2)玉米籽粒饱满与干瘪是一对相对性状,据图1分析,______为隐性性状。若用E、e表示控制籽粒状态的基因,推测亲代玉米的基因组成为______。
(3)研究发现,图2中①______这一结构发育障碍是造成玉米籽粒干瘪、不能萌发的原因之一,正常玉米籽粒萌发后能发育成幼苗叶的结构是______(填序号)。
30.每年12月至次年1月是我国流感高发季节,连花清瘟胶囊属于中药抗病毒药物,多用于治疗流感。
(1)流感病毒(图1)结构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______组成。从传染病流行的环节
试卷第7页,共10页
分析,流感患者属于______,在每年10~11月份进行流感疫苗接种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_。
(2)接种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的______,从而获得对流感病毒再次侵入时的抵抗能力,这种免疫属于______免疫。
(3)连花清瘟胶囊属于______(填“处方药”或“非处方药”),为保证安全用药,流感患者在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用以了解______、______(请写出两点)。
三、实验探究题
31.草莓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丰富。自然状态下草莓在秋冬季节会休眠,出现新出叶片变小,光合作用减弱等现象,影响产量及品质。研究人员在温室大棚中以“红颜”草莓为实验材料,通过改变环境条件,探索打破草莓植株休眠的条件,实验时每天的处理方式和35天后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处理方式 别 光照10小时+正常二1 氧化碳浓度 光照10小时+提高二2 氧化碳浓度 光照16小时+正常二3 氧化碳浓度 光照16小时+提高二4 氧化碳浓度
(1)草莓植株主要通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中的______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通过叶片上的______进入植物体。
(2)实验设计时1组和3组为一组对照实验,1组为对照组,这组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每个处理组均选取了30株草莓,在计算单叶面积时,应测量多个叶片的面积,最后取______值。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第______组的处理方式更有利于打破草莓植株休眠,理由是______。
试卷第8页,共10页
59.29 109 74.8 51.45 76.1 71.5 48.91 83.4 72.6 43.54 70.6 79 (cm3) (μm) (μm) 单叶面积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4)在实际生产中,可以用草莓的茎繁殖新植株,这种方式与用种子繁殖相比优势是______。
四、资料分析题 32.科普阅读
小囊(dù)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最具危害性的昆虫,它们可以栖息在森林、城市的绿化树以及日常生活的一些木制品中。
齿小囊是小囊虫的一个类群,主要以松科植物(如云杉和落叶松)为寄主。5月下旬,雄虫会降落在寄主植物的树皮上咬开一个入侵孔,然后继续向内蛀食,在树皮下形成一个近圆形的坑道,我们称之为“婚室”或“交配室”。雄虫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聚集信息素,吸引雌虫进入婚室与雄虫交配。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后,幼虫会继续蛀食树皮构建蛹室并在其内化蛹。
寄主植物在受到齿小囊攻击时会分泌树脂将其包裹,树脂中的一些化学成分会对齿小蠹产生毒害作用,将其杀死。不仅如此,树脂中的一些挥发性物质还可以起到驱避齿小露及吸引其天敌的作用。
齿小露如何克服寄主的抵抗呢?齿小蠹释放的聚集信息素也会吸引更多的雄虫对寄主植物展开多点攻击,消耗寄主的抵抗能力,提高齿小囊的入侵成功率。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某些真菌会依靠齿小囊进行传播和扩散。这些真菌随齿小囊进入寄主树木内,影响树脂合成、阻碍树脂流动,帮助齿小蠹抵抗树脂的危害,同时也会侵入到树木的韧皮部和木质部汲取营养,最终导致寄主树木死亡。
防治齿小囊大都采用聚集信息素结合诱捕器的害虫管理技术。此技术是将装了聚集信息素诱芯的诱捕器悬挂在齿小蠹的非寄主植物上,同时将具有驱避功能的成分固定在寄主植物上,从而达到保护寄主植物和高效诱捕齿小蠹的双重目的。由于聚集信息素是通过缓释材料向外释放的,持续时间较长,在野外可以使用3个月左右,降低了对人工的需求。
(1)齿小囊的发育类型为______,营养方式是异养中______。 (2)齿小蠹分泌的聚集信息素的作用是______。
(3)齿小蠹与其携带的真菌的关系是______,真菌侵入树干会影响______以及______的
试卷第9页,共10页
运输使细胞缺乏营养,最终导致树木死亡。
(4)防治齿小蠹所采用的聚集信息素结合诱捕器技术能得到推广使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请写出两点)。
试卷第10页,共10页
参考答案:
1.C
【分析】细胞既是生物生命活动的结构上的基本单位,又是功能上的基本单位,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据此回答。
【详解】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再组成组织,构成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不同的组织再组成器官,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由这六大器官直接构成整个植物体,由此可知,构成月季花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细胞,C符合题意。 故选C。 2.B
【分析】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它们的异同点如下:
植物细胞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动物细胞
【详解】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家蚕是动物,与桑叶相比细胞中缺少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B符合题意。 故选B。 3.C
【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组织:细胞经过分化形成了许多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群,把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器官:生物体的器官都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的,这些组织按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系统:在大多数动物体和人体中,一些器官进一步有序地连接起来,共同完成一项或几项生理活动,就构成了系统。
【详解】葡萄属于果实,果实是由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的生殖器官,C
答案第1页,共15页
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相同点 不同点 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符合题意。 故选C。 4.D
【分析】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等。
【详解】A.环境适应生物,生物学中没有这种说法,A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油桃果皮颜色的改变没有遗传物质的改变,B不符合题意。 C.生物影响环境指的是原有的环境条件由于生物的存在而发生变化,C不符合题意。 D.环境影响生物指的是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导致生物的生存状态发生改变。因此,科研人员发现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油桃果皮分别呈现红色和绿色,这体现了环境中的阳光影响生物,D符合题意。 故选D。 5.B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详解】A.公园中生物生存需要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A错误。
B.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随着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也进入动物体内,因此喜鹊和鲢鱼都是消费者,B正确。
C.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所以公园中的所有动、植物不能构成了湿地生态系统,C错误。
D.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藻类→鲢鱼→白鹭”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D错误。 故选B。 6.D
【分析】1.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
答案第2页,共15页
【详解】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最大的生态系统,A正确。
B.保护生物圈应尽力做到防治环境污染,合理开发利用,B正确。
C.保护濒危物种可采取就地保护的措施,即建立自然保护区,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C正确。
D.对自然资源要合理开发利用,而不是随意利用,这样才符合自然规律,才能促进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D错误。 故选D。 7.A
【分析】(1)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只有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
(2)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先吸收水分,体积膨大,种皮胀破。同时,胚内的生命活动活跃起来,从子叶得到营养物质和能量后开始分裂和生长:胚根伸长突出种皮,发育成根,不久,从这条根的周围又生出一些细根,形成根系;此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
【详解】A.花受精后,在果实形成过程中,子房将会发育成果实,胚珠将会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A正确。
B.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B错误。 C.种子萌发时,胚根伸长最先突出种皮,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C错误。 D.矮番茄幼苗根尖分生区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D错误。 故选A。 8.D
【分析】植物体内的水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的过程叫蒸腾作用,水也可以由液态变成气态散失到空气中。
【详解】A.甲内枝条保留全部叶片,乙内枝条去除叶片,本实验的变量是有无叶片,A不符合题意。
B.为保证对照实验变量的唯一性,选取的两枝植物枝条生长状况相同,B不符合题意。 C.甲量筒内损失的水主要是通过叶片散失的,一部分是液面蒸发的,C不符合题意。 D.本实验的变量是有无叶片,说明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D符合题意。 故选D。
答案第3页,共15页
9.B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详解】结合分析,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
叶绿体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光能(储存能量)其中,水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而来,二氧化碳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即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所以马铃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需的原料主要是水和二氧化碳,B符合题意。 故选B。 10.A
【分析】呼吸作用是将有机物和氧气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利用低温、干燥、隔绝空气的贮存条件可以抑制呼吸作用,延长种子寿命。 【详解】粮食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只要能够减少粮食的呼吸作用,就可以延长贮存时间。因为减少了呼吸作用,就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延长了粮食的储藏时间。尽量晒干、降低温度、适当增加粮仓中二氧化碳浓度均可延长粮食的贮存时间;而适当增加粮仓中氧气浓度,能够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不利于粮食储存。 故选A。 11.C
【分析】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营养。
食品安全应贯穿于生产、运输、加工、储存、烹饪等过程。
【详解】AB.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物质的种类要齐 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物质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A、B正确。 C.为了做到 合理营养,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五类食物的摄入量由多到少依次是谷类、果蔬类、鱼肉蛋类、奶豆类、油脂类,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每天摄入的食物谷类比例最大,C错误。
D.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保质期和生产日期,D正确。 故选C。 12.D
答案第4页,共15页
【分析】心脏内的瓣膜,即连接左心室和主动脉的动脉瓣、连接右心室和肺动脉的动脉瓣、连接左心房和左心室的房室瓣和连接右心房和右心室的房室瓣。它们均起单向阀门作用,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详解】A.心房和心室之间存在着防止血液倒流的房室瓣,A不符合题意。
B.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流速度慢;四肢静脉是将血液由下而上运回心脏,其内表面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B不符合题意。
C.左心室和主动脉之间存在着防止血液倒流的动脉瓣,C不符合题意。 D.脑部的静脉内没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D符合题意。 故选D。 13.A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图中:①是静脉,①是毛细血管,①是动脉。
【详解】A.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流情况时,为了便于观察,应选取尾鳍色素少的活鱼,若尾鳍的色素较深时,不易观察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情况,A正确。 B.①是静脉,管壁薄、弹性小,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B错误。 C.①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因此是毛细血管,C错误。 D.①处血管是动脉血管,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D错误。 故选A。 14.C
【分析】呼吸全过程包括四个方面:肺的通气、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呼吸的意义是有效地提供机体代谢所需的氧气,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详解】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时释放出来的,即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产生的二氧化碳又通过呼吸排出,因此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其最终来源是组织细胞,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5.D
【分析】(1)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
答案第5页,共15页
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
(2)呼气时,肋间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
【详解】A.鼻腔中的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所以用鼻呼吸可以把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湿润、清洁,A正确。
B.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B正确。 C.由分析可知,测定肺活量前要尽力吸气,吸气时,呼吸肌收缩,C正确。 D.由分析可知,测定肺活量时应尽力呼气,呼气时,胸廓容积减小,D错误。 故选D。 16.D
【分析】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凹透镜加以矫正。 【详解】A.视觉形成于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A错误。
B.近视眼患者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物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B错误。
C.近视眼要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C错误。
D.若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经常在行驶的车中看书会对视力产生不良影响,D正确。 故选D。 17.B
【详解】试题分析:胰岛素由胰岛分泌,主要作用是促使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被贮存和利用。图中表示饭后血糖浓度增加,随后在胰岛素的调节下,血液中的葡萄酒浓度
答案第6页,共15页
血降回到正常的值,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故选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胰岛素的作用。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 18.A
【分析】(1)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
(2)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
(3)比较生物的化石及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存在的情况,是运用古生物学上的证据对生物进化研究的方法,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
【详解】A.人类学者按肤色、发型、眼形、鼻形等外貌特征,把世界上的人类划分:蒙古利亚人;尼格罗人;高加索人;澳大利亚人4个人种。他们都属于同一个物种,智人种,A正确。
B.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B错误。 C.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C错误。
D.化石是研究研究人类起源与进化的重要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此外还有胚胎学证据等,D错误。 故选A。 19.C
【分析】红骨髓中有造血干细胞,具有造血功能,据此答题。
【详解】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胎儿和婴幼儿的骨髓都是红骨髓,具有造血的功能。随年龄的增长(6岁前后),长骨(多位于四肢,如肱骨、股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替代,成为黄骨髓。正常情况下,黄骨髓已不具备造血能力,但当体内大量失血时,它仍可能转化为红骨髓而恢复造血功能。成人的长骨的两端、短骨(如手的腕骨)、扁骨(如胸骨)和不规则骨(如椎骨,骨盆)的骨松质内终生都是红骨髓,由此可知,成年人失血后血细胞会得到补充,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骨髓,C符合题意。 故选C。 20.D
【分析】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形成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形成胚泡,植入子宫内膜,形成胚胎,生活在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脐带与母体相连,胎盘进行物质交换。
【详解】A.母体获得的营养物质通过胎盘,进入脐带,进入胎儿体内,脐带起连接作
答案第7页,共15页
用,A不符合题意。
B.胎盘和胎儿之间连接的纽带是脐带,不能母体通过脐带进入胎盘,B不符合题意。 C.母体获得营养物质,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C不符合题意。
D.各种养料和氧气:母体→胎盘→脐带→胎儿;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胎儿→脐带→胎盘→母体排出。因此胎儿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母体→胎盘→脐带→胎儿,D符合题意。 故选D。 21.B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
【详解】A.第一性征是出生就有的,是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不是青春期的特征,A不符合题意。
B.生殖器官发育和成熟,具有了生殖能力是青春期的突出特征,B符合题意。 C.进入青春期后,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因此是一生中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C不符合题意。
D.青春期脑的重量及容量以及脑细胞、神经元的数量变化不大,神经系统的结构已接近成年,思维活跃,对事物的反应能力提高,分析能力、记忆能力增强,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C
【分析】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详解】A.紫菜属于藻类植物,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是自养,A正确。
B.紫菜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B正确。
C.紫菜属于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人们食用的是紫菜的叶状体,C错误。 D.紫菜属于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故具有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作用,D正确。 故选C。 23.C
答案第8页,共15页
【分析】青蛙的发育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系统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详解】A.金线侧褶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A错误。 B.金线侧褶蛙受精方式为体外受精,B错误。
C.金线侧褶蛙成体心脏有两心房和一心室,幼体的心脏有一心房和一心室,C正确。 D.两栖纲动物的种类要比蛙科的多,D错误。 故选C。 24.D
【分析】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溶菌酶等。
【详解】A.罐头食品——高温灭菌密封防止与空气接触,正确。 B.木耳晒干——脱去水分,抑制微生物繁殖,正确。
C.食品冷藏是利用低温来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延长保质期,因此食品冷藏—低温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正确。
D.糖液浸渍果实制成的果脯中糖含量很高,能够抑制微生物生长,错误。 故选D。 25.D
【分析】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合理营养;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合理用药;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详解】A.吸烟使血液凝结加快,容易引起心肌梗塞、中风、心肌缺氧等心血管疾病,甚至诱发癌症,更为严重的是,吸烟者还严重妨碍他人健康,A不符合题意。
B.适当的锻炼及避免肥胖的发生,可帮助患者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B不符合题意。
C.癌症的发生与外界的致癌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因此生活中避免接触致癌物质,能够有效的预防癌症的发生,C不符合题意。
D.遇到突发心脏病患者要迅速拨打“120”,同时采取胸外心脏挤压以及人工呼吸进行救助,不能搬运送往医院抢救,D符合题意。
答案第9页,共15页
故选D。
26.(1) 大熊猫 玻片标本 B (2) 胎生哺乳 雄性 (3)学习行为
【分析】(1)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
(2)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 (1)
结合分析可知,建立细胞库能够保护大熊猫基因资源,大熊猫皮肤中具有分裂能力的成纤维细胞是大熊猫细胞库的优质资源。要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状况需要使用显微镜来观察,显微镜观察的材料是薄而透明的,因此需要制作玻片标本才能进行观察。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克隆过程中科学家采用了核移植、细胞培养、胚胎移植等现代化生物技术。克隆属于无性生殖,即无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故选B。 (2)
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其胚胎发育类型为胎生哺乳。由于大熊猫的性别决定与人类相同,图2示一只大熊猫成纤维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最后一对性染色体,其中一个较长,另一个较短,属于XY型性染色体,因此该大熊猫的性别是雄性。 (3)
熊猫幼仔在放归前会从亲代那里获得生存技能,如不同季节如何获食物,这种行为是其出生后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活动,属于学习行为。 27.(1) 胃 葡萄糖 (2) 毛细血管 肺静脉 (3) 条件反射 B
【分析】(1)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水、维生素、无机盐。淀
答案第10页,共15页
粉、蛋白质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需经过消化后变成小分子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2)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各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都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3)图2中:A大脑、B小脑、C脑干。 (1)
蛋白质在胃初步消化,在小肠处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才被人体吸收的。淀粉在口腔处进行初步消化,在小肠处被小肠内的肠液和胰液彻底消化为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 (2)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肺泡内的氧气浓度高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内氧气的浓度,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因此,血液成分变化是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动脉血最终通过肺静脉回到心脏的左心房。 (3)
自由式滑雪大跳台比赛中,运动员在空中到达不同高度时会做出相应的比赛动作,此反射类型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属于条件反射,完成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图2中的B小脑具有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28.(1) 肾小囊腔 肾小管 消化 (2) 肌腹 收缩 神经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图中A肌腱、B肌腹。 (1)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如血液中的钙、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如血液中的钙等被重新吸收进入毛细血管的血液中。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中,水、
答案第11页,共15页
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的物质能够直接被人体消化道壁吸收进入血液,因此钙和维生素D不需要经过消化,可直接被吸收进入血液。 (2)
长期处于失重环境下,图1中B肌腹内的肌细胞受到影响造成航天员的骨骼肌因负荷减少而出现萎缩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产生的主动张力使肌肉得到锻炼,同时神经系统会对手臂抬高的位置、身体的姿势等进行调控。 29.(1) 传粉 子房 (2) 干瘪 Ee (3) 胚乳 ①
【分析】(1)图2中:①是胚乳、①是子叶、①是胚芽、①是胚轴、①是胚根。 (2)花和果实的对应关系:
(3)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豌豆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种子的形状有圆粒和皱粒、人的眼皮有双眼皮和单眼皮等。
(4)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5)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1)
花形成果实过程中,必须经过的两个过程是传粉和受精。一个玉米籽粒是一个果实,由花
答案第12页,共15页
和果实的对应关系可知,玉米籽粒是由子房发育而来。 (2)
某品种玉米进行自交,其果穗上出现了两种状态的籽粒,由图1可知籽粒饱满:籽粒干瘪=3:1,若用E、e表示控制籽粒状态的基因,符合遗传图解:
所以,籽粒干瘪为隐性性状,籽粒饱满为显性性状。可以推测亲代玉米的基因组成为Ee。 (3)
图2中①是胚乳,这一结构发育障碍是造成玉米籽粒干瘪、不能萌发的原因之一,根据种子与植株的对应关系,正常玉米籽粒萌发后能发育成幼苗叶的结构是是胚芽,是图中结构①。
30.(1) 遗传物质 传染源 保护易感人群 (2) 抗体 特异性
(3) 非处方药 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合理即可)
【分析】传染病要想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所以,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 (1)
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传染病要想流行起来,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流感患者属于传染源,在每年10~11月份进行流感疫苗接种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2)
接种疫苗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从而获得对流感病毒再次侵入时的抵抗能力,这种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第13页,共15页
(3)
连花清瘟胶囊具有“OTC”标志,属于非处方药。为保证安全用药,流感患者在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用以了解药品成份、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 31.(1) 叶绿体 气孔
(2) 增加光照时间是否能够打破草莓的休眠 平均
(3) 4 第4组处理方式下,草莓叶面积、栅栏组织厚度、叶片中含有叶绿体比其它3组高,植株光合作用较其它组强
(4)稳定地保持母体遗传特性,繁殖速度快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包括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水、矿质元素等,光照强度通过影响光反应而影响暗反应,进而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二氧化碳浓度通过影响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温度通过影响酶活性而影响光合作用。 (1)
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是栅栏组织,栅栏组织里有较多的叶绿体;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是海绵组织,海绵组织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叶肉细胞含有的叶绿体里具有叶绿素,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外界的二氧化碳通过气孔进入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 (2)
由表可知,实验设计时1组和3组为一组对照实验,1组为对照组,这组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增加光照时间是否能够打破草莓的休眠?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每个处理组均选取了30株草莓,在计算单叶面积时,应测量多个叶片的面积,最后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少误差。 (3)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第4组的处理方式更有利于打破草莓植株休眠,理由是第4组处理方式下,草莓叶面积、栅栏组织厚度、叶片中含有叶绿体比其它3组高,植株光合作用较其它组强。 (4)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用草莓的茎繁殖新植株,这种方式属于无性生殖。与用有性生殖相比的优势是可以稳定地保持母体遗传特性,繁殖速度快。
答案第14页,共15页
32.(1) 完全变态发育 寄生 (2)吸引雌虫交配,吸引雄虫攻击寄主植物 (3) 共生 无机物(水和无机盐) 有机物
(4) 保护寄主植物(合理可给分) 高效诱捕持续时间长
【分析】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1)
齿小囊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齿小囊主要以松科植物(如云杉和落叶松)为寄主,寄生在植物体内,营养方式为异养。 (2)
据资料可知,齿小蠹分泌的聚集信息素的作用是 吸引雌虫交配,吸引雄虫攻击寄主植物。 (3)
在据资料可知,长期的演化过程中,某些真菌会依靠齿小囊进行传播和扩散。这些真菌随齿小囊进入寄主树木内,同时也会侵入到树木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影响无机物(水和无机盐) 以及有机物的运输使细胞缺乏营养,最终导致树木死亡。因此,齿小蠹与其携带的真菌是共生关系。 (4)
防治齿小蠹所采用的聚集信息素结合诱捕器技术能得到推广使用的原因是保护寄主植物,高效诱捕持续时间长。
答案第15页,共1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