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幼儿园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园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培养

来源:爱go旅游网


浅谈幼儿园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培养

陶海艳

摘 要: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幼儿数学教学中引入了认知能力教学法,这一方法不仅有利于促进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还有利于满足幼儿的认知需求,培养幼儿的实践探究能力。

关键词:幼儿数学;教学方式;认知能力 作为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基础性学科,幼儿数学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将认知能力教学方式引入到幼儿数学教学之中,可以让数学教学活动更为生动、具体,幼儿也更愿意接受数学。

一、培养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优势

将那些幼儿感兴趣,并且十分好奇的生活情境运用到数学教学中,既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也可以帮助幼儿运用所学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下,十分注重对于幼儿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幼儿主体地位的发挥,让幼儿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更多地培养幼儿的主动意识,实践意识。幼儿阶段是培养幼儿实践探究能力的基础性阶段,要想通过数学教学来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通过情景化的教学方式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在实际中的而应用,激发他们主动去利用数学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出自己探究的习惯。

二、如何培养幼儿数学认知能力 (一)使幼儿感受应用价值

让同学们独立思考的方式,有利于发挥幼儿课堂主体的作用。譬如在数字学习中,教师可以开展“数字回家”的游戏,使幼儿分析特定区间的数字。譬如在《亲亲小瓢虫》游戏中,教学目标为复习巩固从六到十的点数,使幼儿具备数量分类的能力。当幼儿积极地参与活动中,能够体验到数学课程的乐趣。一群小瓢虫去捉虫子吃,能够增强幼儿的注意力。教师提问幼儿小瓢虫不一样的地方,当幼儿拿到瓢虫卡片后都非常开心,认真观察瓢虫身上的点数,与同伴分享自己手中所拿瓢虫的点数。要是通过为幼儿创设一个游戏场景,在游戏场景中,幼儿能够自主探索问题。结合游戏情景制作了瓢虫,树叶等材料,能吸引幼儿的视线。抽象的造型插入具体的数字概念,能增强课程的趣味性。简单的游戏内容能增强学习动力,幼儿对动物有天生的好感。幼儿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所教学的知识点应符合幼儿的需求,同时能激发幼儿的兴趣爱好。当教师给予幼儿的材料越有趣时,越能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幼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将会更长,有利于提升幼儿自主探索活动质量。 (二)突出数学现实性

当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地深入发展,教育教学的目标也发生了变化。例如教师在讲解重量单位“千克”以及“克”时,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将这节课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师可以拿来一些苹果,这些苹果大小不一,此时便可以让幼儿进行思考:苹果的大小到底与重量有什么不同呢?之后教师揭晓答案,苹果的重量少了20克,这时候重量单位“克”便出现在了情境之中。譬如对于小班中班而言,需要将模块放置在对应的模具中,一方面可以自主检测答案是否正确,另一方面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幼儿的学习

情况,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开展具体性的指导活动。教学目标为: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了解钟面的基本结构。幼儿了解时针、分针与他们间的运转关系;根据日常生活作息规律,引导幼儿对时间构建初步概念。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之前,要先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这也是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提出的要求。数学主要就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自主学习创造力的课程,虽抽象,但是小学生年纪较小,学习事物的能力很强,可塑造性高。同时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辅助的个体,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数学,耐心对待每个学生的学习问题,激励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更好的在数学这门学科上进步发展。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数学老师要给予一定的暗示和指导,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低年级小学生处于学习能力和自主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时期,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灌输数学知识,还要全方面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三)使幼儿真正学以致用

例如:在学习完除法法则之后,教师可以给幼儿布置作业回家和父母一起去一次超市,并且在超市里购买自己喜爱的水果,要求三口之家购买九个,四口之家购买十二个,之后幼儿自己进行分配,让幼儿充分感受到除法的相关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全身心参与进去,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活跃课堂的气氛,达到教学的质量和要求。小学生虽然知识面比较狭窄,生活阅历浅,但是思维十分活跃,而且好奇心比较强。小学数学老师可以抓住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或者在讲解习题的时候有意识的提出一些与学生认知产生矛盾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渐养成发现问题的习惯,并且还要培养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并敢于去争论问题的习惯,引导学生萌发创新意识。数学老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些感性的材料,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动脑、动口和动手,学习能力差异、学习兴趣等元素,在数学区域投放不同操作难度的材料,尽量满足幼儿的学习发展需求。在材料投放方式中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在分类排序中,注重不同层次的材料投放,结合幼儿的学习能力进行分类。增强增强幼儿在区域中的中的学习探究积极性,鼓励每位幼儿参与到数学区域活动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培养幼儿认知能力的时候,教师要多注意运用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事情,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存在于生活中,最终让幼儿不仅能够学好数学,也会运用数学。 参考文献:

[1]贾慧芳,黄瑾,陆宝娟.家园合作促进中班幼儿数学认知发展[J].幼儿教育,2008(9):8-9.

[2]刘玉兰.环境创设影响大班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提高[J].儿童与健康,2015(Z2):24-25.

[3]周莉莎,刁玲.小废品,大用途——废旧材料在幼儿数学认知活动中的运用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7(10).

(作者单位:威宁县二塘镇中心幼儿园)

2019年13期┆17

百家争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