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以变量为中心的韧性(Resilience)模型探究

以变量为中心的韧性(Resilience)模型探究

来源:爱go旅游网
堕 No.1O 咖 EDI丁CAT10N October 以变量为中心的韧性(Resilience)模型探究 赵蕾 摘要:本文首先明确关于心理韧性研究方面的专业术语的中文意思,然后进一步阐释以变量为中心的韧性模型,即叠加模型、互动 模型。 关键词:心理韧性叠加模型互动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 ̄.issn.1672—8181.2013.19.107 1关于心理韧性的专业术语 威胁对个体影响的干预手段就是基于上述模型。 3以变量为中心的韧性模型总结 心理韧性:有学者将韧性翻译为心理弹 11或心理复原力 ,然 而,弹性在汉语语境中为中性词,指的是物体在受到挤压后的惯陛。 而心里韧性指人在逆境中的积极适应力,与我国成语“坚忍不拔”相 以变量为中心的韧性模型简洁地展示了风险因子、有利资源因 子等相互作用对良好发展结果的影响。然而,这一模型对于韧性在 个体的展开方面过于简化。首先,该模型为静态模型,而现实生活 中各种因子以不同形式进行相互作用,具有更加复杂、更动态的特 似,把resilience翻译成韧性更符合英文原意。风险因子:包括个体 自身风险因素和后天生活环境风险因素。有利资源:个体自身优势 和所处环境优势,能为个体带来良好发展。保护因子:纯粹的保护 因子只有在威胁发生时才会发挥作用,Mastenm把它比喻为汽车中 的气囊(只有汽车发生重大事故时,气囊才会打开)。另外,保护因 子的作用也与风险程度正相关,即风险程度越大,保护因子的作用 越明显。 2以变量为中心的韧性模型 2.1叠加模型 征。因此,这种静态的韧性模型就很难准确、持续地表述出现实生 活中的韧性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席居哲.心理弹性 汕ence)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卧心理科学,2008, 31(4):995—998. [2】雷鸣.PTSD大学生的认知情绪特征与心理复原 .西南大学,2011. 【3]Masten,Ann S.&Reed,Maire—Gabrielle J.Resihence in Devel— 风险因子和有利资源均独立发挥作用。在风险,有利资源中, 风险因子有公认的如单亲家庭,父母受教育程度低,家庭成员多等。 还有一些属于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层面,如死亡率,大众受教育程度, 收入等 。复杂的变量是风险侑利资源变量,因为二者存在于一个 综合体中难辨彼此。有学者提出了“补偿效益”一说,即在心理干预 问题少年时提高其有利资源量,同时减少风险因子 。识别风险,有 利并非易事。Rutter曾指出,领养这一因素对于孩子的影响具有双 重性,一方面,孩子由于不适应领养父母的教育,可能会产生逆反等 负面情绪。然而,如果孩子原来的家庭充满暴力等风险因子,则领 养对孩子则是有利的[61。 2.2互动模型 互动模型研究两类“调节因子”即“易染性”和“保护因子”对于 opment.In:Handbook of Posiitve Psychology【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651—682. [4]Keating,D.&He ̄zman,C.Developmental health and the wealh tof naitons:Socila,biological and educational dynamics[M].Guilford, 1999. [5]Gaemzey,N.Masten,A.S.&Tellegen,A.The study of stress and competence in children:A buff&rig block for developmentl psay—— chopathology.In:Childe Development U1. 【6]Rutter,M.1 ̄esihence reconsidered:Conceptual consideraitons, empiircal ifndings.and policy implicaitons.In J.P.Chnokoff&S.J. Meisels(Eds),Handbook of early childhood intervention[M】.Cam— 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风险因子的影响。调节因子主要研究个体对风险因子抵御能力。 易染性“强化了风险因子的作用,对良好发展结果起负面影响。而 保护因子则能缓解风险因子的负向作用,并独立存在,如气质,人格 [7]Friborg,O.,Badaug,D.,Martinussen,M.,Rosenvinge,J.H.,& Hjendal,0.Resilience in relation tO personaliy atnd intelligence. 等,促进良好发展结果的形成17]。 另—类缓解因子则是由危机直接引起的保护陛因子。有责任心、 善于教育孩子的父母在孩子遭受风险因子时,帮助孩子摆脱负面影 响,即符合这类缓解因子。孩子自身抵御风险因子的影响也属于这 种缓解因子并被认为是具有良性适应特征的个体(具备情绪认知加 工、压力逆境认知等效能) 。而致力于提高个体应对威胁进而优化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Methods in psychiatric ResearchⅡ】_ [8]Davidson,R.J.Affecitve style nd aafective disorders:Perspectives from afective neuroscience.In:Cogniiton nd aEmotion[Z]. 作者简介:赵蕾,硕士研究生,大连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00 —1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