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思维学科,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与结构、思维方式与方法、数学思想与观念。而这些应该在每堂课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因而,我们的每一堂课就必须都实现有效教学.下面我就课堂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有效的教学情景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主要是为课堂服务, 在教学《有趣的游戏》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来做个有趣的游戏好吗?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指鼻子、指眼睛。然后出示游戏规则进行游戏。这样在游戏的情境中确实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的一开始就调动起了课堂的气氛。游戏最贴近学生的生活,由游戏入手巧妙引入课题,让学生从游戏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把握合作时机,保证有效的合作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每一次合作的契机,在学生愤悱之时引导合作,让他们在交流、争辩中获得启迪、获得灵感;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引导合作,让他们又准确又迅速地完成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如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后,我出示退位减法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速算比赛,比赛结束后让每组派代表说说计算方法,获胜的一组说出了竖着 看的规律“后面的每一个算式的得数都比前一个算式的得数少 一。”教师再适时引导“除了这个规律外,你们还想知道这张表中藏着的其他规律吗?先自己看一看,想一想再在小组中说一说你的发现。”这样就把学生推到了发现者的位置上,让他们带着极大的好奇心进行探索与交流,在合作学习中扩大交流面、获得思维的碰撞,自己发现规律。
三、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两个问题:为什么有时候学生面对我们精心设计的提问无言以对?为什么有时候学生面对我们认为的“精彩画面”视而不见?其原因在于学生的学习资源
不仅仅局限于已有的旧知识,学生在现实活动中的经验积累,对某些未学习的新知识的提前接触以及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许多认识,都构成了数学学习的“特定世界”。这就意味着,学生学习的真实起点往往会高于“应该状态”。因此,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对新知识掌握的情况等,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如“教学9加几的加法”时,很多学生都会计算,但对算理的理解则会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显然“引导学生探究理解9加几的算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这一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中,当师生共同列出算式9+5时,问:“结果是多少呢?”很多学生凭着自己的经验可能很快会说是14,教师往往这时不希望学生直接说出答案,而希望直接过渡到学具的操作,即使有很多学生说出答案也不置可否,其实这时教师可追问:“ 9+5为什么等于14?你是怎样想的?你能告诉不知道的同学吗?”……这样引导学生开始寻求证明自己答案的途径和方法。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展示不同的思考方法,可以是口头表达,也可以是小棒操作。小棒操作的过程正是学生比较直观地理解算理的重要过程,完全可以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自然引出。这里,数学学习活动完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上。教师准确把握了学生学习的起点,设置挑战性的问题,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当中,不仅及时巩固了新知识,同时能够激起他们的竞争意识和自我表现的欲望,使他们爱学数学。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结合各年级学生自身特点,善于融入情境教学,并使用有效地信息技术手段,就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比较持久的兴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