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液浪费不良事件报告
1.药粉未完全溶解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多为结晶性粉末,部分中药也为粉针剂,此类药物在初步溶解时呈混悬液状态,充分溶解后呈清亮状态。在护理工作繁忙阶段,配药时间仓促,部分护士性格急躁,责任心不强,未等药粉完全溶解即抽药配制,导致少量药粉粘附在瓶内未被发现并充分溶解而造成浪费。此现象成翼娟]亦有报道。
2.瓶内残留少量药液部分药瓶由于瓶塞长于瓶颈,在常规倒置药瓶抽药时会有少量药液滞留于瓶内;输液器的进气穿刺针头过长,进液孔高于瓶口液面致使少许药液残留在输液瓶内。
3.药物喷出或洒出在溶解密封药瓶内的粉剂药物时,注射器针头太粗,注入溶媒过多,速度过快,造成瓶内压力骤升,拔出针头前空气回抽不够,导致药液或药粉自瓶塞针孔处喷出或注射器针头自乳头部脱离使药液喷洒;在抽取大口径安瓶内的药液时,安倾斜角度不当导致药液洒出。
4.排气浪费药液输液时排气不畅或多次穿刺失败而致多次排气造成药物浪费;生物制剂、中药制剂在抽吸时易产生泡沫,注射前排气清除泡沫时会浪费少量药液。
5.拔针过早残留药液多笔者统计临床常见拔针后输液器内残留药液量如下:输液瓶内液体输干净即拔针残留药液约13ml;液体不滴即拨针约残留12ml;滴壶内输空拔针约残留9ml;输至滴壶与滤嘴的1/2处
拔针约残留5ml,以上数据均以滴壶内液面高度为1/2计算。临床常见小儿用液量仅有几十毫升,心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液体量也较少,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药物也要求配制在100ml的液体内于0.5~1.0h内滴完2,如拔针过早会使药物浪费较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