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新的商业模式———商业生态系统
赵湘莲,陈桂英
(南京大学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6)
摘要:商业生态系统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化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市场策略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的企业之间“单赢”的竞争观念,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本文较为系统地剖析一个完善的商业生态系统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加深人们对这一全新商业模式的了解和掌握,并在实践中成功的实施。
关键词:商业生态系统;竞争;协同进化中图分类号:F7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07)04创新版-0079-03 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化的迅速发展,经济运行中的动态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竞争方式正进一步向复杂化方向发展,逐渐演变为商业生态系统(BusinessEcosystem)之间的竞争。
一、商业生态系统的内涵
商业生态系统是美国战略专家詹姆斯・弗・穆尔(JamesF.Moore)于1993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竞争的新生态学”一文中首次提出的新观念,他指出“:商业生态系统是以组织和个人(商业中的有机体)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是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消费者、投资商、政府等以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为中心组成的群体。这种经济联合体具有特定的经济功能,生产出对消费者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该系统分为核心商业层;扩展企业层;支持、维护层和外部环境层四个层面,其中,核心商业层的驱动力是消费者的需求。
商业生态系统是以企业生态位理论和自组织理论等为基础的开放的复杂系统。首先,商业生
态系统是一个商业系统。但它与一般商业系统不同的是,它具有生态系统的特点。系统中成员之间构成了价值链,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处在价值链的一个环节两端的单位是共生关系,多个共生关系形成了商业生态系统的价值网。链网式集成形成了系统存在的基础。物质、能量和信息等通过价值网在联合体成员间流动和循环。每个成员仅是价值网中的一个结点,执行着某一功能,某一结点的缺失将对整个系统造成或大或小的破坏,成员之间的协同进化会使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维持一定的动态平衡。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一样,商业生态系统中的成员,最终都要与整个商业生态系统共命运。但是,它与生态系统又有所不同的是,商业生态系统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有未来目标和构想的人工系统。系统中的成员必须分析在这种构想中希望扮演什么角色?希望对整个系统的影响和控制达到一种什么程度?他们在价值网各节点之间不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而是价值或利益交换的关系,并在共同的前景
注:本文是江苏省博士后科研基金计划项目。收稿日期:2007-01-09
作者简介:赵湘莲,女,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79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经济纵横・2007年4月刊创新版
下对自身及系统进行精心管理。其次,商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商业生态系统的边界并不拘泥于系统规模的大小和所处的地域,它可能存在于常规的行业界限内,也可能横跨若干行业;系统内成员企业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供应链式、转包式、插入兼容式及虚拟合作式等合作形式,通过信息交互参与动态联盟;它还致力于同质企业群体间及与周边非生物环境间的建设性关系的构建。因此,该系统除了具有一般商业系统和企业所具有的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等特征外,还体现为结构复杂、关系复杂和行为复杂,具有自组织的特性,是典型的动态、开放的复杂系统。
二、商业生态系统的特征
1.系统成员的多样性。商业生态系统是由员企业间功能耦合形成超循环,实现协同进化提供了条件。
3.整体竞争。商业生态系统中领导企业和
其他合作者一起集成以产、供、销价值链为核心的系统价值网,网络成员结成“合作竞争”下的跨行业动态战略联盟。系统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内整合资源、协调能力、共享信息、不断优化系统的整体绩效和功能水平。商业生态系统中的成员与整体系统同呼吸共命运,并以商业生态系统整体在市场上参与竞争。相对于单个企业和一般的战略联盟及产业集群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三、商业生态系统成员间的合作方式商业生态系统成员间的合作与竞争是在信任、承诺和协议前提下,主要是以供应链式、转包式、插入兼容式及虚拟合作式等合作方式。
1.供应链式。供应链式这种合作方式是指
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消费者、投资商、市场、政府等以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为中心组成的群体。多样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系统内成员的类型多样;二是同类型成员的层次多样。多样性对于商业生态系统非常重要的。首先,多样性对于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环境扮演着缓冲的作用;其次,商业生态系统具有自组织的特征,多样性是商业生态系统实现自组织的先决条件;第三,多样性有利于商业生态系统价值的创造。
2.企业生态位的分离。生态位是一个生物
上游企业按照合同规定的质量、规格、数量、交货时间、价格等要求,向下游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产品或劳务。即是以产品为主要线索,是建立在产品价格、质量、交货及时性等基础上的相对稳定的合作。合作企业间是上下游的关系。
2.转包式。转包式是商业生态系统中的领
导企业,将产品生产过程的一部分工作全部交给合作企业来完成的一种方式。具体有两种形式:一是领导企业提出要求,如产品功能要求、规格要求等,由承包企业进行设计和生产;另一种是领导企业将产品设计好后,承包企业只负责加工生产。转包加工形式下企业间联系的紧密性介于供应链与合资经营之间,适合于技术复杂项目的合作。
3.插入兼容式。插入兼容式是商业生态系
单位对资源的利用和对环境适应性的总和。当两个生物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由此而引起竞争。企业生态位是指一个企业与其他企业相关联的特定市场位置、地理位置和功能地位。企业生态位与生物生态位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生物的生态位是被动的自然选择的结果,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而企业生态位则是主动选择和竞争行为所决定的,且经常发生变动,成员企业的生态位是其在系统中竞争实力的标志。作为众多企业联合体的商业生态系统,并非乌合之众,其组成遵守“集合定律”。如同自然生态系统一样,每个企业都应有自己的生态位,它的生存必须在某一空间、时间、顾客、技术和管理方法上与其他企业有所区别,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过度竞争。系统中成员企业准确的定位不仅减少企业间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为成—80
—
统领导企业,根据产品过程的需要,通过市场中介,向其他企业、设备中心或人才专用公司租用设备或借用人才,使之与企业自身的核心资源相结合,形成项目小组,以完成机遇产品过程中的某些特定任务。这种合作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灵活性,与供应链式相比,领导企业对其直接管理和控制。
4.虚拟合作式。虚拟合作式是指两个或多
个企业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合作各方打破公司的界限,互派人员组成若干个基本生产组织单元,进而组成工作小组,通过互联网虚拟环境下,进行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经济纵横・2007年4月刊创新版
交互式异地并行设计开发。虽然虚拟合作是在网络中的虚拟环境下共同进行开发设计、实时地交换信息,但合作各方仍然要按照约定进行投资,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合作开发的性质。
四、商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及维护
1.商业生态系统健康的衡量标准。衡量商
景以及认知能力的不同,导致它们对权利、义务关系的理解难免会有差别,同样会面临机会主义行为。以上问题的存在将会造成系统中成员企业的“逆向选择”问题。
(2)商业生态系统与“道德风险”问题。在商业生态系统中,对每一个成员的行为选择难以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在系统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成员可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极大化作出损害整个系统的行为,使系统面临“道德风险”。主要原因有:第一,商业生态系统原则上采取风险共担,但由于非对称信息的存在使得风险的共担存在不对称性。第二,对系统成员的行为监督存在成本。这样,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企业可能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3)解决成员企业“道德风险”问题的途径。在影响系统成员企业从事“道德风险”活动的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企业从事“道德风险”活动被查处的概率,即系统的监督力度以及企业生命周期的长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第一,在系统内按照“竞争规律”办事。提高商业生态系统的商誉,给成员企业一个好的发展预期,成员企业在协同运作的同时,实施市场竞争机制,按照“适者生存”的原理,让系统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能量的交流,使效率低下的成员及时被淘汰,吸收更为优秀的成员的加入,给成员企业一种鞭策力。第二,加大“道德风险”活动的查处力度。“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都是信息不对称的结果。商业生态系统中的成员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为了保证各自的利益,商业生态系统的领导者,应领导系统建立各成员的信息库,采取“联立监督组织”查处和成员企业之间相互监督的形式。加大奖惩力度,企业的生命周期越短,则所需要的奖惩程度就越高以增加“逆向选择”的代价。
参考文献:
[1]MichaelJ.Mazarr.GlobalTrends2005:AnOwner’sManualfortheNextDecade[M].St.Martin’sPress,June1999.
[2].MooreJF.PredatorsandPrey:ANewEcologyofCom2petition[J].HarvardBusinessReview,1993,5(6):75-86.
[3]孔 文.移动通信生态系统的演化[J].世界电信,2002,(1).
业生态系统健康的标准有:商业生态系统的生产
力、生命力和创造力三个方面。(1)生产力。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力是一个最主要的衡量标准。对于商业生态系统而言,它指的是一个商业生态网络能够将技术和原材料持续转变为更低成本的新产品的能力。生产力可以用投资收益率来衡量。(2)生命力。自然生态系统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必须顽强的生存下去,要为依赖于该系统的物种提供持久的利益。同样,在激烈的市场竟争环境中,商业生态系统也必须能够抵抗来自其他生态系统的各种干扰和破坏。衡量生命力最粗浅的标准就是商业生态系统成员的存活率。(3)缝隙市场的创造力。缝隙市场的创造力是指系统不断创造更多的蕴涵新价值能力的细分市场。健康的生态系统应该呈现出其成员的多样性。不管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因为多样性代表了缓解外部冲击的能力和富于价值创新的潜力,而多样性的本质在于商业生态系统创造有价值的缝隙市场,增加实际边际价值的能力。衡量缝隙市场创造力的标准是该系统创造有价值的新功能。
2.商业生态系统的维护。对于商业生态系
统的维护,主要是解决商业生态系统中成员企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1)商业生态系统与“逆向选择”问题。商业
生态系统作为一种适应市场的策略选择的结果,成员选择的理性总是有限的。第一,商业生态系统减少了企业的信息搜索成本,但交易成本仍然存在。交易成本包括:商业生态系统存在期间,预测和处理各种偶发事件的成本;促使系统所有成员履行自己的责任的成本等。第二,非对称信息存在。虽然在商业生态系统中可以实施市场、技术等信息共享,但成员的机会主义倾向等信息却不可共享。第三,商业生态系统中成员企业的认知能力存在差异。系统中由于每个成员的行业背
(责任编辑:丁志国)
—81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