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的学问
忍是一种学问。文人说:‚忍一时,风平浪静。‛武者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懂得忍耐,似乎已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有深度的标志,但凡事也有可忍与不可忍之分。
唐朝时期,郭子仪在扫平安史之乱后,成为复兴唐室的元勋。唐太宗将女儿嫁给郭子仪的儿子郭暧为妻。一日,小俩口吵起架来,郭暧口出狂言,说唐太宗的江山是郭子仪保下来让给他的。公主气得立刻把此话告诉太宗。唐太宗听了,忍耐下来,不动声色地说:‚你丈夫说的是实情。‛并劝慰女儿回去。这事很快传到郭子仪耳中,可把他吓坏了。他立刻下令把儿子捆绑起来,送到宫中请皇帝治罪。正是因为唐太宗的此种忍耐的力量,才能使刚受重创的国家得以休养生息,得以免去一场浩劫,得以兴旺繁荣。
唐太宗的忍,让我们懂得忍是一种谋略,是智者所为。但凡事也不可都忍,俗话说:‚士可忍,孰不可忍‛。
朱自清家境贫寒,晚年又得了严重的胃病,使他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当时他全家12口人吃都吃不饱,更别提拿钱看病了。当时,吴晗让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政府扶助日军并拒绝美军提供的粮食‛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毫不犹豫地签了字。他临终时对妻子说:‚就算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为了民族气节,民族精神不能丢,骨气不能丢,尊严不能丢,别的可以忍,甚至饿死也可以忍,但是民族的魂魄不容许有丝毫的侵犯,与其有关的都不能忍!
中华民族是一个倡导‚忍‛的民族。当‚小不忍则乱大谋‛时,为了化困境为顺境,变祸事为福事,从而实现更为远大的志向时,一定要忍。但当达到忍无可忍时,那么无需再忍,因为此时所需要的已不再是忍而是奋起反抗。
忍是一种学问,是人生的必修课。学会要何时忍,何时不忍。忍的是一时,而不是一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