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卷第7期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Vo1.25 N0.7 2o09年7月 J0URNAL OF SHANGQIU TEACHERS C0LLEGE Julv. 2009 鲍诗俊逸特征的再认识 时 国 强 (商丘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商丘476O00) 摘要:俊逸是鲍照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由杜甫评价鲍照“俊逸“的具体语境可知,俊逸大致 是指鲍照以七言为主的乐府诗的奔放豪迈。具体来讲,主要是指鲍照的乐府诗具有强烈的情感气 势,以及通畅恣肆的语言。 关键词:鲍照;俊逸;再认识 中图分类号:I2O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0O(2009)07—0051—03 自从杜甫以“俊逸”许鲍之后,俊逸便成了鲍诗 然不群,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杜甫的 的一个重要特征,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赞同;但是对于 这一评语曾引起一些争议,《容斋随笔》载:“尝有武 俊逸的理解,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王夫子认为: 弁议其失,日:‘既是无敌又却似庾、鲍’或折之日: “杜陵以俊逸题鲍,为乐府言尔。”_l J(一 ’又说“鲍乐 ‘庾清新而不能俊逸,鲍俊逸而不能清新,太白兼 府固以骀宕动人”[ ]‘ 。将“俊逸”的外延限定为 之,所以为无敌也。” ‘ 不论这里是否存在着 鲍照的乐府诗,内涵解释为“骀宕动人”。方东树却 逻辑错误,它反映了杜甫对李白的推崇却是事实。 将其扩展到了乐府之外的其他五言诗,如评《还都 那么,在杜甫的心目中,李白什么样的诗歌才是俊逸 道中》其三:“即目直书胸臆,所谓俊逸也。”L2 J(n 5】 呢?这就要结合杜甫对李白的评价,作一具体分析。 评《拟古》其三:“句格俊逸奇警,杜公所称,正在此 杜甫对李白创作的评价,除《春日忆李白》之外,还 等。” 2](n∞’着重于鲍诗独特的表达方式。直到现 有《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 在,对于俊逸究竟指什么,大家似乎并没有一个统一 眠。”《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 的认识。因此还有必要对此作一番详尽地考察,以 神。”《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李侯有佳句,往 期求得全面准确的理解。 往似阴铿。”《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坐中薛华 一、杜甫评价鲍照“俊逸”的具体语境 善醉歌,歌辞自作风格老。近来海内为长句,汝与山 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重直觉,不像西方那样有 东李白好。何刘沈谢力未工,才兼鲍照愁绝倒。” 严密的逻辑。所以中国古代的批评术语,往往只是 《天末怀李白》:“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由这些 批评者的一时感悟之言,并没有明确的界定。杜甫 评语可以看出,在杜甫的心目中李白的创作具有以 对鲍照俊逸的评价也是如此。杜甫并不是专门的评 下几个特点,一、才思敏捷神妙;二、诗句有似阴铿 论家,他说鲍照“俊逸”时,也不是有意要对鲍诗做 处;三、李白文学成就的取得与其坎坷的遭遇有关; 出评价,更没有结合鲍照的作品来具体阐释。因此 四、李白长于“长句”,兼鲍照之才。才思敏捷表明 要想准确地把握“俊逸”的内涵外延,就要结合杜甫 李白不是一个苦吟诗人,不像贾岛那样字句推敲,而 做出这一评价的具体语境,联系鲍照的作品实际,才 是一挥而就、不假思索,很洒脱。佳句似阴铿,指的 能求得准确的理解。 就是李白的清词丽句。阴铿是梁陈时的山水诗人, 俊逸,本是对李白诗歌的评价。杜甫在《春日 杜甫曾说他的诗歌尚“清省”(《秋日夔府咏怀奉寄 忆李白》中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 郑监李宾客一百韵》:“阴何尚清省”),这与杜甫说 开府,俊逸鲍参军。”是说李白的诗歌天下无敌,飘 李白“清新庾开府”相似。后两个的特点和鲍照有 收稿日期:2009一O3—2O 作者简介:时国强(1975一),男,河南杞县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先秦至六朝文学研究。 52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oo9年 些相似,李白一生很不得志,鲍照也是才秀人微,饱 尝了倍受压抑的苦闷。李白长于“长句”,鲍照以乐 府诗擅名诗坛。这大概就是杜甫将二人作一比附的 原因。 那么李白的长旬是不是乐府呢?从这首诗的前 旬来看,“长句”应是可以用来歌唱的,在李白的时 代,可以歌唱的通常是绝句、乐府,显然以“长句”来 指陈只有四句的绝句似为不妥。故仇兆鳌在注这首 诗时引计东日:“长句谓七言歌行,太白所最擅长 者。太白长句,其源出于鲍照,故言何刘沈谢,但能 五言,于七言则力有未工,比若鲍照七言乐府,如 《行路难》之类,方为绝妙耳。公尝以‘俊逸’称太白 诗,正称其长句也。”l4l( 又在注《春日忆李白》时 引黄生日:“六朝绮靡,庾鲍独存气骨。”_4 J( ’认为 李白与庾鲍的相似处在气骨,但杜甫明明说庾信 “清新”,以清新指气骨似为不妥。所以仇又自己下 注说:“庾新,主五言。鲍逸,主长句。”_4_( 将清新 指庾信的五言诗、俊逸指鲍照的七言乐府。可见 “长句”即七言歌行,那么李白的七言歌行具有什么 特质,以致被杜甫称为俊逸呢?李白天才纵逸,放浪 不拘,所作的七言为主的歌行体,气势充沛,感情强 烈,句式长短错落,自由灵活,最为鲜明地彰显了李 白的艺术个性。所以赵翼《瓯北诗话》说:“青莲工 于乐府,盖其才思横溢,无所发抒,辄借以逞笔力,故 集中多至一百十五首。”l5_( 毛先舒评日:“其(李 白)歌行跌宕自喜,不闲整栗,唐初规制,扫地欲尽 矣。”_6 J( 可见,李白的乐府歌行具有奔放豪迈、自 由洒脱的阳刚美。杜甫基本上也持这种观点,他将 庾信的清新与鲍照的俊逸相对而言,就含有此种意 义。因为庾信在生前死后一直到杜甫的时代,都被 看作宫体诗人。《周书・赵僭王招》载宇文招:“学 庾信体,词多轻艳。”_7 J(啪 《隋书・柳辩传》:“初, 王属文,为庾信体。”[ ](n 唐太宗也有《秋日效庾 信体》,陈子昂有《上元夜效小庾体》,可见一直到初 唐,人们学习庾信的主要是他的轻艳绮靡之作。杜 甫第一次注意到了庾信后期的创作成就,说“庾信 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戏为六绝句》其 一)。《咏怀古迹》:“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 江关。”但“纵横”、“凌云”、“萧瑟”、“江关”之作,恐 怕很难用“清新”来概括、形容。可见,清新,指的是 庾信前期辞采华丽轻艳之作。当然主要指辞采而 言,杜甫虽说“恐与齐梁作后尘”,反对柔靡之风,但 对于齐梁的清词丽句,还是主张学习的,曾说过“清 词丽句必为邻”。正是从这个角度,杜甫将李白与 庾信做了比照,显然是偏于语言的优美流丽。说李 白如鲍照般“俊逸”,则与清新相对,是偏于壮美的。 仇兆鳌注《春日忆李白》“俊逸”一词,说一作“豪 迈”,可见,杜甫认为李白与鲍照的相似处在于他们 “长句”的奔放豪迈。其后人们提到鲍照对李白的 影响,也主要集中于此。如沈德潜《古诗源》:“明远 乐府,如五丁凿山,开人世所未有。后太白往往效 之。”_9j( ”厉志《白华山人诗说》:“鲍明远乐府 ……太自学其七言。”l1 0_ 王夫子《古诗评选》说 鲍照的“《行路难》诸篇,一以天才天韵,吹宕而成。 独唱千秋,更无和者。太白得其一桃,大者仙,小者 豪矣’’ ‘ 川。 二、鲍诗“俊逸”的具体所指 由杜甫评价鲍照“俊逸“的具体语境可知,俊逸 大致是指鲍照以七言为主的乐府诗的奔放豪迈。具 体来讲,主要是指鲍照的乐府诗具有强烈的情感气 势,以及通畅恣肆的语言。方东树《昭昧詹言》卷 六:“李、杜皆推服明远,称日‘俊逸’,盖取其有气, 以洗茂先、休奕、二陆、三张之靡弱。”又说:“鲍诗全 在字句讲求,而行之以逸气,故无裴蹇缓弱平钝,死 句懈笔。他人轻率滑易则不留人,客气假象则无真 味动人。”_2 n 认为鲍诗俊逸的原因在于:“有 气”、“行之以逸气”,同时又能“留人”、“真味动 人”。应当说,这一解释较为准确地揭示了鲍诗俊 逸的内涵。“有气”、“行之以逸气”就是指有气力、 气势,情感强烈。鲍照“才秀人微”既无门阀荫庇, 更无财势倚仗,却又心高气傲,孤直梗概,所以偃蹇 潦倒,不偶于时。长期挫折失意使鲍照的内心郁积 了无比愤恨的情感,以致他的作品“多为不得志之 辞,悯夫下僚寒士之不达,而恶夫逐物奔利者之苟贱 无耻,每篇必致意于斯”[“] 。同时鲍照又是一 位感性而又情绪化的诗人。他不像陶潜借助田园隐 居,稀释内心的忧愤,更不像嵇康、阮籍那样在遭遇 人生困境后,进行深入的思考,依托玄学获得形而上 的超越与解脱,他也不像谢灵运那样,在失意挫折后 放浪山水谈玄说佛。鲍照始终热烈地拥抱着尘世, 其情感是人世的,因此他对现实的不公感受异常敏 锐,再加上他才华横溢,故而作品中充满了奔放浓烈 的情感和充沛的气势。 与其浓烈的情感相一致,鲍照的表达方式直率 坦诚,语言通畅恣肆。沈约说他:“尝为古乐府,文 甚遒丽。”_l n研 《艺概・诗概》:“明远长句,慷慨 任气,磊落使才,在当时不可无一,不能有 二。”l】3_ “遒丽”,就是遒劲、流丽,“慷慨”、“磊 落”就是真挚坦诚。鲍照的乐府诗虽也讲究字句, 却很少有生僻艰涩的字词,而以平易晓畅为主。句 第7期 时国强:鲍诗俊逸特征的再认识 53 式灵活多变,随情感抒发的需要自由抒写,似乎要把 语言本身当作内心情绪的直观外现。很多作品一气 呵成,顺肆恣意,势如破竹,如《拟行路难》其四: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 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 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起句无端而下,若 黄河落天走东海。“酌酒”二句稍一转折,末叉怒而 不敢言,戛然而止,收束陡峭。整首诗歌紧凑急促, 而又音节响亮,句式错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所以 《彦周诗话》说:“明远《行路难》,壮丽豪放,若决江 河,诗中不可比拟,大似贾谊《过秦论》。”_l 嘲 《拟行路难》主要为七言、五七言相间的句式, “冲”、“自”,都显得骨鲠有力,使整个句子具有了飞 动的气势。鲍照的七言乐府大多浑融不可句摘,有 些句子因为一气呵成、或过于急促,显得不成章法。 如“‘随酒逐乐任意去’、‘独魄徘徊绕坟基’、‘蓬首 乱发不设簪’、‘徒飞轻埃绕空帷’等句,非古非律, 声调全乖,歌行中断不可用之”_l 6_ “ 。鲍照打破 常规,完全按照情感抒发的需要自由抒写,虽不成句 法,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豪迈不拘的情感气势。这 是鲍照才华横溢的表现,也是构成其俊逸特征的重 要因素。 参考文献: 而七言句“迅发如临济禅”,适合表现激昂动荡的情 感,相对来说,五言诗较为典雅。元人杨载《诗法家 [1]王夫子.船山全书:第14册・古诗评选[M].长沙:岳麓 书社,1988. 数》:“五言古诗,或兴起,或比起,或赋起。须要寓 意深远,托词温厚,反复优游,雍容不迫。”[ ]‘删 而 鲍照的五言歌行,却以“七言手笔行之,句疏气迫, 未免失五言风轨。”_1_(嘟 ‘句疏气迫”就是节奏急 [2]方东树.昭昧詹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3]洪迈.容斋随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4]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5]赵翼.瓯北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l981. [6]毛先舒.清诗话续编・诗辨坻[M].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1999. 促,语句疏荡。许学夷《诗源辨体》曾就此摘出鲍照 的五言诗句加以评点,他说:“乐府五言如‘鸡鸣洛 城里,禁门平旦开。冠盖纵横至,车骑四方来。“骢 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失意杯酒问,白刃起相 [7]令狐德菜,等.周书[M].北京:中华书局,l971. [8]魏征,等.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9]沈德潜.古诗源[M].北京:中华书局,2o06. [10]厉志.清诗话续编・白华山人诗说[M].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1983. 雠。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天子按剑怒,使者 遥相望。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 角弓不可张。’等句,最为轶荡,其气象已近李杜,元 瑞谓‘明远开李杜之先鞭’是也。”l1 6_ “ 五言诗受 句式的限制,不像七言诗那样汪洋恣肆,有利于表现 [11]钱仲联.鲍参军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O. [12]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3]刘熙载.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大气磅礴,排山倒海的力量气势。但鲍照的乐府五 言却显得铿锵有力、慷慨激昂,有股激越彭湃之气, 所以虽然句式严整,却让人感到轶荡飞扬、大开大 阖。与七言乐府相比,鲍照的五言乐府的字句开始 讲究推敲,更为锤炼。如许学夷提到的“冠盖纵横 至”、“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飞扬”中的“纵横”、 [14]许凯.历代诗话・彦周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 20o4. [15]杨载.历代诗话・诗法家数[M].北京:中华书局, 1981. [16]许学夷.诗源辨体[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on the Characteristjcs Of Bao ZhaO’s P0etrv SHI guo—qiang (Colkge 0f Language.dnd Litemture,Shangqiu Nom univers ,Shangqiu HenIdn 476Oo0) Abstract:Beauty and easiness is an imp0rtaJlt ch踟cteristic 0f Bao Zhao’s poetry.It refers t0 the expressiveness and b0ldness 0f his seVen—w0rd poem in view 0f Du Fu’s comme盯ts.Concrete1y,it refers to出e intense em0tion and 8mo0fh kmguage 0f bis poem. KeywOrds:Bao Zhao;beauty and easiness;I℃view 【责任编辑:郭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