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 化学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其字母标号填在下表相
应的空格内。每题2分,共40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11 2 12 3 13 4 14 5 15 6 16 7 17 8 18 9 19 10 20 1.刘敏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做出结论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建立假设 2.日常生活中见到下列现象,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冰融化成水 B.氢气球在烈日下爆裂 C.牛奶变酸了 D.铁矿石的粉碎
3.下列气体中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A.氮气 B.氧气 C.空气 D.二氧化碳 4.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 B.葡萄酒 C.水 D.糖水 5.下列观点违背科学知识的是
A.“金秋十月,丹桂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 C. 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
D.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6.下列符号中,只表示微观含义,不表示宏观含义的是 A.Ag B.2H C.Al D.Fe 7.下列有关氧气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氧气可以做燃料 B.氧气可以用来炼钢 C.氧炔焰可以用来焊接金属 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 8.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 A、原子核内质子数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C、原子核内中子数 D、原子核外电子数
9.为鉴别分别盛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应选用的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B.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10.某学生在加热氯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错把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中,其结果是 A、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量增多 B、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量减少 C、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的量增多 D、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的量不变 11.某同学在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后,得出了以下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A.没有说明用量时,取用液体药品的体积一般为1~2mL
-
- 1 -
B.给固体物质加热时,必须使用坩埚钳
C.用胶头滴管取液后,要平放或倒置,以防液体流出 D.用滴瓶上的滴管吸取试剂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 1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g/L B.在101kPa时,-218℃液态氧能变成雪花状的淡蓝色固体
C.二氧化硫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放出热量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4.如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15.下列反应中既为化合反应又为氧化反应的是 A.水
氢气+氧气 B.镁+氧气
氧化镁 水+二氧化碳
C.水+二氧化碳——→碳酸 D.酒精+氧气
16.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 A B C D 17.在O2、SO2、CO2、MnO2四种物质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都含一个氧分子 B.都含有氧元素
C.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 D.都含有两个氧原子 18.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金属元素的原子是 ( )
19.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D.分子大,原子小 20. 下列关于Na和Na+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Na比Na+ 多一个电子 B.Na+的最外层是相对稳定结构 C.它们的质子数相同 D.它们的电子层数相同
-
- 2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6小题,每空1分,其中表达式2分,共30分)
21. (10分)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或根据表述标出符号:
(1)氩气 (2)水 (3)五氧化二磷
(4)氮元素 (5)2个镁原子 (6)二氧化碳分子 (7)2Cl (8)2H2O2
(9)写出2Ca2+中“2”的含义:“系数2” 、 “右上角2” 2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 、 。
构成原子的微粒有 、 、 。 23. 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是 。 没有中子的原子是 。
24.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含量占第一位的金属元素是 。 25. 现有①水 ②铁 ③高锰酸钾 ④医用75%的酒精 ⑤湖水 ⑥过氧化氢 六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填序号,下同) ,属于纯净物的有 ,属于单质的有 ,属于化合物的有 。 26.写出能实现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1)一种黑色固体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2)一种黑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其生成物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个反应表达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27.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
是 ;
(2)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由本实验还可推知氮气的哪些性质?试写出一种: 。
(3)若将红磷换成木炭,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___ __ __(填“能”或“否”)? 理由是 。 28.通过化学学习,应该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如:
A.电解水 B.分离空气 C.加热高锰酸钾 D.分解过氧化氢 E.
(1)相信你在E处还可以写出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2)若用右图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 ① ② ;
② 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
-
- 3 -
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3)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下: 注射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 器是 (选填“甲”或“乙”); a b 若用丙装置干燥生成的氧气,丙中盛放的 液体试剂是浓硫酸,气体应从 (选填“a”或“b”)端导入。
(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
丙 甲 乙
时,再开始收集;
(5)写出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四、推断题:(共10分)
29.某黑色固体A和白色固体B共热生成C和D,而A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将黄色固体粉末E加热后放在D物质里能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
(1)、试判断A、B、C、D、E、F各是什么物质(写出物质的名称)。(每空1分,共6分)
A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_E___________F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化学反应式(用元素符号表示):(每空2分,共4分)
①A和B反应生成C和D
②D和E的反应 五、计算题(每小题2分,共4分)
30. (1)、 已知一个C—12原子的质量为a kg,,计算实际质量为b kg的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解:计算表达式为:
(2)、已知镁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2,其中子数也为12,则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相对原子质量为
-
- 4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其字母标号填在下表相
应的空格内。每题2分,共40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C 2 C 3 B 4 C 5 C 6 B 7 A 8 B 9 D 10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D C B C B C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6小题,每空1分,其中表达式2分,共30分)
21.(1)Ar H2O P2O5 N 2Mg CO2 二个氯原子 二个过氧化氢分子 二
个钙离子 一个钙离子带二个单位的正电荷
22.(1)分子 原子 离子 (2)质子 中子 电子 23. 分子 原子 原子核(或质子和中子) 氢原子 24.(1)氧(或O) (2)铝(Al) 25. ④⑤ ①②③⑥ ② ①③⑥ 26. Fe+O2
Fe3O4 C+O2
CO2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个反应表达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27. (1)使空气中的氧气全部消耗完 (2)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且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20%
氮气难溶于水或氮气不支持燃烧 (3)否 木炭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28. (1)E:加热分解氯酸钾 (2)①试管 ②集气瓶 为了防止先移走酒精灯,试管内的压强减小,水沿导管进入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 试管口没塞棉花 (3) 甲 a (4)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5)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四、推断题:(共10分)
29.(共10分)(1)A二氧化锰 B氯酸钾 C氯化钾 D氧气 E硫 F二氧化硫 (2) ①KClO3→KCl+O2↑ ②S+O2
SO2
五、计算题(共4分)30.(1)a kg/b kg/1/12 (2)12 24
- - 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