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政治(浙江卷) 解析版1

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政治(浙江卷) 解析版1

来源:爱go旅游网


绝密★启用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12页,选择题部分1至7页,非选择题部分8至12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共140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笔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考场号、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看漫画《问候的变化》(作者毛铭三),回答26-27题。

26.漫画所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有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②消费者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③消费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变化 ④消费形成的新需求对生产的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问候语的变化,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与居民的收入、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关,故选①③ ;②④虽然本身正确,但漫画不反映。 [考点定位]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消费结构

27.漫画所蕴含的哲理有

①任何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有物质原因

②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③人的欲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如影随形

A.①② B. ②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问候语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关,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选①;不同时代人们的问候语不同,这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选②;③说法错误,科技的进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性,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一定完全同步,故④错误。

[考点定位]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矛盾的特殊性 28.社会发展犹如列车前行,需要正能量的驱动,而正能量的积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微贡献”。这告诉我们

A.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提供的条件 B.社会是个人组成的社会,社会发展离不开个人的付出 C.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对社会和人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只有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答案]B

[解析]“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微贡献”,表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个人,故选B;A项是强调个人的发展不开社会;C项片面,价值观对社会和人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这里的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考点定位]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29.十年前,科学家只把几十种基因突变与疾病挂上钩,现在已经把三千种左右基因突变与疾病对上号,但要搞清所有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这是因为 ①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 ②实践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

③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D

[解析]科学家对基因突变与疾病关系的认识过程,反映了认识具有有限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人们在一定时期内对事物的认识是有限的,故选①③,②④说法本身正确,但材料中并未涉及实践活动。 [考点定位]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30.现代只能通讯工具方便使天各一方的人们相互交流,可随之而来的往往是人们相聚时的无语和隔膜。于是,有人感叹,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玩平板电脑,我玩智能手机。这告诉我们

A.对事物 的价值要具体分析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 C.新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答案]A

[解析]现代智能通讯工具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利的一面,这告诉我们要坚持一

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事物,故选A;B、C、D都是事物发展过程的认识。 [考点定位]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31.斯瓦西里语版的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热播。坦桑尼亚观众在欢笑中领略中国媳妇处理婆媳关系时的善良和智慧,在感动中体会中国“和”文化的美好。该剧成功走出国门说明

A.不同名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B.对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

C.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又具有共通性 D.优秀文化能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 [答案]C

[解析]《媳妇的美好时代》走出国门,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故选C;A、D本身正确,但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片面,对传统文化需要批判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考点定位]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32.2012年6月,中组部举办推荐全国创先争优优秀的网上投票活动,短短十天收到的选票就超过4300万张。这表明 ①我国民众对政治参与具有巨大热情 ②我国政治越来越走向娱乐化大众化 ③网络是一种扩大政治民主的新载体 ④我国公民基本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短短十天收到超过4300万张选票,说明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比较高,故选①;②说法片面,网络投票不能说明政治娱乐化,公民通过网络投票,这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一种新途径,故选③;④说法错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由和法律规定的 [考点定位]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33.尽管过去几年已经发生多起震惊全美、死伤众多的恶性击案,民众在要不要控抢问题上反应强烈,但在美国步协会等利益集团的压力下,大选期间民主党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都有意回避控抢问题。这表明

A.在具体议题上美国两党的和主张没有明显差别 B.美国两党制得以运行的基础发生了变化 C.两党竞选过程中形成的议题不反映 D.美国的竞选是有钱人的权利游戏 [答案]D

[解析]民众在要不要控问题上反映强烈,而民主党和共和党候选人在利益集团的压力下都有意回避,表明两党制的实质没有改变,仍然在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但两党为争夺选票,会提出符合选民利益的主张,故C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在具体议题上美国两党的和主张有明显差别;B项错误,美国两党在一些具体议题上的和主张的差别是充当两党制得以运行的基础;普通百姓没有渠道发出自己的声音,而利益集团主要依靠金钱干预政治,所以利益集团对美国总统选举有着一定的影响,故选D。

[考点定位]美国利益集团的活动方式及其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34.2012年法国大选中,社会党的奥朗德在与人动联盟的萨科齐对决中胜出,但极力主张消弱总统权限,实行议会制民主的极左翼与极右翼政党在第一轮投票中也获得了相当多的选票。这表明法国

A.权力中心由总统转向议会

B.半总统半议会政体面临挑战 C.将从两党制转向多党制

D.出现了左右共治的政治局面 [答案]A

[解析]主张削弱总统权限,意味着行政权力降低,议会的权力扩大,故选A;B项表述与题无关;C项表述与现实不符,因为法国是多党制;“左右共治”是指总统与出自不同的党派的局面,但材料没有涉及,故排除D。 [考点定位]法国政体的运行

35.面对激烈的全球经济竞争,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发表共同声明继续支持多边贸易体系,非盟大力推动非洲地区经济一体化进城,欧盟为应对主权债务危机采取一系列措施。这表明国际组织

A.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 B.成为现代国际社会的基石

C.成为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行为主体 D.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D

[解析]A项错误,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B项错误,主权国家是构成现代国际社会的基石;C项错误,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行为主体;亚太经济组织、非盟、欧盟在经济方面所采取措施,说明国际组织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故选D。 [考点定位;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非选择题部分(共160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9.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1775年北美爆发战争,17年法国爆发大,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 材料二

……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资产阶级)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 ——马克思、恩格斯《党宣言》(1848年) 材料三

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含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

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学术界现有三大基本观点:①主要是中国落后了;②关键是西

方腾飞了;③在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飞了。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

(1)这一阶段前,西方已开始变革。试列举14—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和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并分别概括其历史意义。(9分)

(2)近年来,一些学者注重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角度研究历史。参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五位一体”的思路概括这一阶段西方历史发展的特征。(11分)

(3)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您赞成材料三中的哪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6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 分)

40.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提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31分) 材料一:

2006-2012年我国环境治理、科研投入和经济成就

材料二:

(1) 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8分)

(2) 结合材料,运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中。(12分)

(3) 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阐明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11分) [解析](1)材料一、二为表格题,解答时从标题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材料一标题告诉

我们表格内容主要阐述的是环境治理、科研投入和经济成就,由表格内容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投资和科研投入不断增加;材料二标题上节能减排主要指标情况,从图示可以看出我国GDP能耗基本保持稳定,空气污染排放量有所下降。 (2)运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分析。 [考点定位]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1.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和追求。但是,在当今世界,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盛会、价值文化等领域在内的“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烈,某发达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疑虑和猜忌明显加重,“中国威胁论”在一些周边国家也有一定的市场。对此,党的十以来,反复强调中国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21分)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只是,分析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实现的意义。(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基础的重要性。(11分)

[解析](1)围绕“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知识,与材料联系分析。如“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励,说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某地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疑虑和猜忌,以及强调增强综合国力,务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说明我们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2)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从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外交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的国家利益等知识回答。

(3)[考点定位]文化与综合国力,当今时代的主题、自主的和平外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