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作业公司技术人员考试范围
一、单项选择题:(带下划线的为正确选项) 1、安全与生产的辩证关系是( )。 A、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 B、减少和控制事故,促进安全生产 C、减少和控制危害,保证安全
2、我全生产法中明确的安全生产方针是( )。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维护社会稳定 C、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什么?
A、以人为本 B、安全生产管理 C、自主管理 D、安全责任 4、在易燃易爆场所,不能使用( )工具。
A、铁质 B、铜质 C、木质 5、石油生产系统是高危险性生产系统,因为( )。 A、生产物资具有多种危险 B、自动化生产 C、生产过程难以控制
6、硫化氢气体的密度比空气( )。它存在于地势( )的地方。施工时尽可能在( )风向、地势较( )的地方工作。
A、小 高 上 低 B、大 低 上 高 C、一样大 高 上 低 7、人体触电时,致命的因素是通过人体的( ),而不是( )。 A、电压;电流 B、电流;电压 C 、电流;相电压 8、指挥、操作失误是指( )方面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A、物理性 B、行为性 C、心里、生理性 9、原油的相对密度介于( )之间。
A、0.75~2.00 B、0.75~0.95 C、0.7~1.50 10、施工前由技术员向员工进行施工设计、风险、危害、( )及控制措施交底。
A、环境因素 B、井控设计 C、井场条件 11、防喷器安装完毕后按设计要求( )合格。 A、选择封井器 B、试压 C、保养 12、洗井、压井的液体性能、用量及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洗井压井都应充分脱气,并保持进出口( )。
A、压力平衡 B、排量平衡 C、液量一致 13、起钻时应边起边灌,灌注的液体性质应与压井液性质( )。 A、不一致 B、一致 C、无所谓 14、修井液密度增加安全密度附加值:气井为( )。 A、0.07g/cm3 B、0.07~0.15 g/cm3 C、0.15g/cm3
15、当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发出报警声时,使用者应()离开现场。 A、立即 B、听监督指挥 C、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决定是否 16、发生井喷后应采取措施控制井喷,若井口压力有可能超过允许关井压力,需点火放喷时,井场应( )。
A、先点火后放喷 B、先放喷后点火 C、A、B都可以 17、天然气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有害气体。
A、乙炔 B、硫化氢 C、二氧化碳
18、防喷器在现场试压时,稳压时间不少于( )min,压降不超过( )MPa,且各连接部位不刺不漏,否则为不合格。
A、3 0.3
B、5 0.5
C、10 0.7
19、静液压力是由静止液体重力产生的压力,其计算公式是( )(公式中各量均为常用单位:P(MPa),ρ(g/cm3),H(m))。
A、PgH
B、P100H
C、P0.0098H
20、修井液密度增加安全密度附加值:油、水井为( )g/cm3。 A、0.05
B、0.05~0.10 C、0.10
21、静液压力的大小与液体的( )有关。 A、密度
B、垂直高度
C、密度和垂直高度
22、用非清水压井注塞时,顶替水泥浆前后,应替人( )。 A隔离液 B前置液 C后置液 D酸性液 23、井场备有符合注塞(钻塞)要求的人井管柱,入井前认真检查、丈量、复核,丈量误差不大于( ),并用通径规逐根通过。
A、0.2m/km B、0.2% C、0.7‰ D、0.5% 24、配制水泥浆量应( A )水泥塞体积。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等于或小于 25、用非清水压井注水泥塞时,修井液前后均必须替人适量( D )作隔离液。
(A)泥浆 (B) 卤水 (C)盐水 (D)清水 27、注水泥塞管柱尾部为(A)。
(A)光 (B)通井规 (C)刮管器 (D)封隔器 28、注水泥塞施工时,反洗前上提将深度完成在预计水泥面
以上( A ) 的位置。
A)1~2m (B)5~8m (C)10~15m (D)15~20m 29、注水泥塞结束后,探灰面加压不得超过( A ) 。 A)5~10kN (B)15~20kN (C)20~30kN (D)30~40kN 30、水泥塞试压,φ139.7mm套管内水泥塞使用( )为介质,试压( )MPa,稳压( )min,允许压力降 ( ) MPa。
(A)修井液 10 20 0.7 (B)清水 15 30 0.5 (C)泥浆 15 30 0.3 (D)压井液 20 20 0.5 31、G 级油井水泥适用井深( B ) 。
(A)0~2000m (B)0~2440m (C)0~3000m (D)0~3500m 32、内径为Φ76mm,外径为Φmm所用标准通管规的直径为(D)mm,管规长度为( )mm。
A:59 600-1200 B:69 70-1100 C:76 1200 D:73 800-1200
33、放喷时,操作人员站在闸门手轮的( C ),平稳启开闸门。 A:正面 B:对面 C:侧面 D:两面 34、有自溢能力的井,井筒内修井液应保持( )状态,每起( )柱或( )根管柱灌满修井液,以保持井筒液柱压力平衡。
A、常满 5 10 B、常灌 5 10 C、灌水 3 6 D、灌满 5 10 35、在组配分层配产管柱时,第一级封隔器至井口所需长度的计算公式为( C )。
A :所需长度=第一级封隔器设计深度—油补距—挂长度—封隔器下度
B:所需长度=第一级封隔器设计深度—油补距—挂长度
—封隔器长度
C:所需长度=第一级封隔器设计深度—油补距—挂长度—封隔器上度
D:所需长度=第一级封隔器设计深度—挂长度—封隔器长度
36、某井油层中部深度2000m,测得地层静压30MPa,则应选用相对密度为( )的压井液。
A:1.33 B:1.63 C:1.76 D:1.95 37、水平井施工时,凡通过斜度大于()°的井段,需用()°倒角。
A:60 45 B:45 45 C:45 60 D:60 60 38、使用灭火器灭火时,人员应站在( C )。
A:着火点侧面 B:离井口较近一侧 C:上风口 D:下风口 39、发生溢流关井并处理完事故后,把井打开,其他一切正常,但在下管作业时,发现管柱有刮碰闸板的现象,这是由于( B )造成的。
A:手动锁紧不到位 B:手动解锁不到位 C:液压油压力不高,闸板没有打开 D:液压油压力过高,闸板自动旋进
40、通井时应平稳操作,管柱下放速度控制为小于或等于( )m/min,下到距离设计位置( )m时,下放速度小于或等于( )m/min。
A、 30 30 15 B、 20 50 10 C、20 100 10 D、20 30 15 41、通井时,通井规的外径应小于套管内径( )。
A、 3~5mm B、 5~7mm C、 6~8mm D、 8~10mm
42、通井中途遇阻或探人工井底,加压不得超过( )。 A、 10kN B、 20kN C、 30kN D、 40kN 43、替泥浆过程中,准备清水用量为井筒容积( )倍。 A、 1.0~1.5 B、 1.2~1.8 C、1.5~2.0 D、 2.0~2.5 44、用压井液反循环压井,若遇到高压气井,在压井过程中使用( )控制进出口排量平衡,以防止压井液在井筒内被气侵。
A、 单流阀 B、 针型阀 C、 采油树闸门 D、 油嘴 45、挤压井后要用( )油嘴控制放压,观察30min油井无溢流无喷显示时,完成挤压井操作。
A、 2~3mm B、 3~4.5mm C、 5~6mm D、 6~7mm 46、压井施工出口管线必须用硬管线连接,不能有小于( )的急弯。
A、 45° B、 60° C、 90° D、 120° 47、钻水泥塞接单根之前应充分循环,时间不少于( )min。 A、10 B、 5 C、 15 D、 20 48、以下四种压井液中,( )携砂能力最强。 A、 清水 B、 盐水 C、卤水 D、 泥浆
49、某油井选择压井液,经过计算其密度为0.91g/cm3 ,应选择( )压井。
A、泥浆 B、 盐水 C、清水 D、 汽化水
50、某井气层深度为2000m,静压为25MPa,要注水泥塞施工,将其封堵上返试油,应选择( )压井。
A、泥浆 B、 盐水 C、清水 D、 汽化水
51、选择压井液密度的依据是( )。
A、地层压力系数 B、地层压力 C、地层深度 D、地层性质 52、作业施工现场常用于降低泥浆密度的材料是( )。 A、清水 B、 水泥 C、 重晶石 D、CMC 53、作业施工现场常用于提高泥浆密度的材料是( )。 A、清水 B、 水泥 C、CMC D、重晶石 、用实测地层压力计算压井液密度,压力附加值:油水井( )MPa,气井( )MPa。
A、1.5-3.5 1.8-5.0 B、1.3-3.0 1.5-5.0 C、1.5-3.5 3.0-5.0 D、1.5-2.5 3.5-5.5 55、如果发现井侵或溢流,应( )。 A、上报队干部 B、报公司领导 C、观察井口情况,等候处理 D、立即报警实施关井 56、发生溢流关井后,当井口压力不断增大而达到井口允许关井套压时,应( )。
A、敞开井口防喷器 B、开井循环 C、节流泄压 D、继续观察 57、冲砂管柱下至预计砂面以上( )时,要缓慢加深探砂面,核实砂面深度。
A、 20m B、 30m C、 50m D、 100m
58、冲砂开始时,要先将冲砂尾管柱提至砂面以上( )开泵循环正常后,方可下放管柱冲砂。
A、 1m B、 2m C、 3m D、 4m
59、冲砂时泵发生故障须停泵处理时,应上提管柱至原砂面( )
以上,并反复活动。
A、 10m B、 20m C、 30m D、 40m
60、干水泥密度为3.15g/cm3,如要配成1.85g/cm3的水泥浆4m3,需清水约为 ( )m3。需要干水泥( )袋(每袋50kg)。
A、3.5 96 B、2.8 200 C、2.4 100 D、1.5 210 61、活动管柱解卡是在( )上提下放活动管柱。
A、大负荷 B、 管柱负荷允许的范围内 C、 小负荷 D、 超负荷
62、在φ139.7mm套管内使用钻头磨铣时,钻头的外径为( )。 A、 128~122 mm B、 124~128 mm C、 114~118 mm D、 121~124 mm
63、发现溢流后要及时关井的目的是( )
A、防止溢流 B、防止损害油层 C、防止井漏 D、保持井内有尽可能多的液柱压力
、用螺杆钻具钻水泥塞下至距离水泥塞面( )m处,开泵( )循环冲洗,待循环正常后缓慢下放钻具,加压( )KN开始钻磨。
A、 5 正 5-lO B、3 反 10-15 C、5 正 10-15 D、5 正 15-20m 65、起带铅模管柱遇卡时,要( ),严禁猛提猛放。 A、 平稳活动 B、 先洗后活动 C、平稳活动或边洗边活动 D、 以上均不正确
三、简答题
1、正循环压井与反循环压井各有什么特点?
(1)、正循环压井对地层回压小、污染小,但对高产井、高压井、气井的压井成功率比反循环压井低;
(2)反循环压井对地层回压大、污染大,但对高产井、高压井、气井的压井成功率比正循环压井高。
2、在何种情况下需要采用挤压法压井?挤压法压井应注意什么?
(1)对井内无管柱且地层压力较高又不能形成循环的井,要采用挤压法压井。
(2)采用挤压法压井时,必须先垫清水,再用优质压井液挤压,挤压深度在油层以上50m;如果第一次挤压失败,必须将井内泥浆喷净后,再进行第二次施工。
3、压井应注意哪些事项?
(1)按照设计要求按井筒容积的1.5~2倍准备压井液; (2)进出口压井液性能、排量要一致;
(3)若压井失败,必须分析原因,不得盲目加大或降低压井液密度;
(4)压井时间不能拖得过长,必须连续施工。 4、起下管柱发生溢流时关井操作程序是什么? 1) 发:发出信号; 2) 停:停止作业; 3) 抢:抢装旋塞阀; 4) 开:打开放喷阀; 5) 关:关防喷器,关旋塞阀;
6) 关:先关节流阀,试关井,关放喷阀;
7)看:认真观察,准确记录油套压,迅速向值班干部及修井监
督报告。
5、叙述打印操作步骤
1)检查铅模柱体四周与底部不能有影响印痕判断的伤痕存在,如有轻微伤痕,应及时用锉刀将其修复平整。
2)测量铅模外型尺寸,如果一次成型铅模,铅体呈锥形,应以铅模底部直径为下井直径,并留草图。
3)丝扣涂油,接上钻具下入井中。
4)下钻速度不宜过快,以免中途将铅模顿碰变形,影响分析结果。
5)下至鱼顶以上一单根时开泵冲洗,待鱼顶冲净后,加压打印。 6)打铅印一般加压30KN,可视情况增加,但不能超过50KN。 7)加压打印一次后即行起钻。 6、怎样测量压井液相对密度? 1)准备工作
选好工具、用具;密度计1套,量杯1个,铅粒少许,起子一把。 2)操作步骤
(1)检查密度计表面是否变形、残缺。
(2)测量前应先用清水校正密度计。方法是将密度计量杯灌满清水,慢慢盖上杯盖,擦去杯盖周围溢出的水,将密度计放在支架上,支架座要平,移动游码放到刻度1的位置(因为水的相对密度是1)。
(3)看水平气泡是否在中间,若气泡向量杯方向偏移,说明密度计平衡圆柱过重,应减少铅粒,使气泡在中间为止;若气泡向平衡圆柱方向偏移,说明平衡圆柱过轻,应增加铅粒,直到气泡在中间为止。
(4)密度计校验后,倒掉清水换上待检验的压井液,盖上杯盖,擦去量杯外溢的液体,放在支架上,移动游码,调整气泡在中间时,读出内侧所示刻度数值即为压井液的相对密度。
7、叙述压井程序? 1)选择压井工作液
(a)对油层造成的损害程度最低。 (b)其性能应满足本井、本区块地质要求。 (c)能满足作业施工要求,达到经济合理。 2) 选择压井液密度
压井工作液的密度按下式计算: ρP102K H式中:ρ———压井液密度,g/cm3;
P———油水井近期静压,MPa;
k——附加量,按《青海油田石油与天然气井下作业井控实施细
则》要求取值:油水井0.05 -0.10g/cm3,气井0.07 -0.15g/cm3。
3) 压井工作液用量的确定
VKr2h=3.14/4×d2×10-6×H×K
式中:V————压井液用量,m3;
r————套管内径半径,m;d----套管内径直径,mm
H————压井深度,m; K————附加量,取值1.5-2。
4) 压井方式的选择
(a)对有循环通道的井,可优先选用循环法压井。 (b)对没有循环通道的井,可选用挤注法压井。
(c)对压力不大,作业施工简单,作业时间短的井,选择灌注法压井。
5) 压井现场准备
(a)井场要备有符合密度、用量要求的压井液。
(b)关闭套管闸门,对压井管线试压合格。压井前对压井液进口管线在超过最高工作压力10~20%的压力下试压合格。
(c)在压井前对泵注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压井过程中不停泵。 6)施工程序和标准要求
(1)连接好进出口管线,先缓慢放套管气,直至出口排液为止。 (2)打开进出口闸门,泵入隔离液。
(3)泵入压井液。泵入过程中不得停泵,随时观察压力变化,最高泵压不得超过油层吸水压力。
(4)在出口见到压井液时取样检测密度,进出口的压井液密度差小于0.02g/cm3,可以停泵。
(5)关进出口闸门,稳压20min,开油套管闸门,如无溢流,则压井成功。
(6压井过程中要计量进出口排量、漏失量、喷吐量。当进口液量超过理论井筒容积1.2倍仍不返出或大量漏失时,应停止施工,请示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
(7)挤注压井的液体注入深度,应控制在油层顶部以上50m处,
关井一段时间后,开井检查压井效果。
(8)压井中途一般不宜停泵,出口要适当控制排量,做到压井液既不漏又不被气侵。待井内返出的液体与进口性能一致时方可停泵,若停泵后发现外溢或有喷势,应再循环排气或关井稳定,使井内气体分离,然后开井放空检查效果。
(9)压井失败,必须分析查明原因,不得任意加大压井液密度。 8、砂卡解卡方法? (1)活动解卡。 (2)憋压恢复循环解卡。 (3)冲管解卡。 (4)诱喷解卡。 (5)倒扣解卡。 (6)大力上提解卡。 (7)震击解卡。 (8)套铣解卡。 (9)倒扣磨铣解卡。 四、计算题
1、 某井油层套管外径为139.7mm,壁厚为9.17mm;下入φ73mm外加厚(壁厚5.5mm)2850m,水泥车以350L/min的排量替喷,需要多长时间可完成一周循环(不计管路损失,取整数)?
解:V套=×d套内2×10-6=3.14/4×121.362×10-6m3=11.56m3/km V油外=×d油外2×10-6=3.14/4×732×10-6m3=4.18m3/km
44
V油内=×d油内2×10-6=3.14/4×622×10-6m3=3.02m3/km
4V=V油外-V油内=4.18-3.02=1.16m3/km
井筒容积V=(V套—V)×H=(11.56-1.16)×10-3×2850=29.(m3)
V 循环洗井一周时间 t==29.×103/350=85(min)
Q答:循环洗井一周要85min。
2、某井油层中部深度为2325.8m,用密度1.21g/cm3的泥浆压井,射孔后井口溢流,装上采油树,井口稳定压力为3.2MPa,求地层中部压力,放喷后挤压井应选择多大密度的泥浆(取小数点后两位)?
解:根据公式P地=P井口+0.0098ρH
得P地=3.2+0.0098×1.21×2325.8=3.2+27.58=30.78(MPa)
根据公式ρ挤=102(P地+P附)/H=102×(30.78+1.5)/2325.8=1.42g/cm3
(P附按《青海油田石油与天然气井下作业井控实施细则》要求取值:油水井1.5-3.5MPa,气井3.0-5.0MPa)
答:油层中部压力为30.78MPa;放喷后挤压井应选择密度为1.42 g/cm3的泥浆。
3、某井补孔试油准备用水泥车压井,测得油层中深压力为18.5MPa,该层中部深度为1628m,应选用多大密度的泥浆压井?
解:ρ挤=102(P地+P附)/H=102×(18.15+1.5)/1628=1.23(g/cm3) 答;压井液密度为1.23g/cm3 。
4、某井油层套管为139.7mm,壁厚9.17mm,油层井段为2978.5~
3005.6m,射孔未下井喷,如要挤压井至少要准备多少压井液(按井筒容积的1.5倍计算,单位为立方米取小数点后两位)?
已知:套管内径d套内
=139.7-9.17×2=121.36mm,油层井段为
2978.5~3005.6m,附加系数K=1.5,求挤压井液用量V。
解:根据挤压井质量标准要求,挤压井深度在油层顶界以上50m,
故挤压井深度H=2978.5-50=2928.5(m)
井筒容积 V=
×d42
套内
×10-6×H=
3.14 ×121.362×10-6×42928.5=33.86(m3)
所需压井液量 V=K×V井=1.5×33.86=50.79(m3) 答:至少要准备压井液50.79m3 。 5、某井套管内径d套内
=121.36mm,井内用φ73mm外加厚通
井(壁厚5.5mm),深度H=3145.8m,压井液密度ρ=1.21g/cm3,求起后要罐压井液多少m3, 液面才能到井口?如不灌压井液,最低会减少多少对地层的回压?(灌液损失系数K取1.2,取小数点后两位)?
22解:需灌液面体积V=H(d油外)·K=3145.8×d油内43.14(732-622)4×10-6×1.2=4.40(m3)
起后液面下降深度h=
V4.406
=×10=380.57(m) 23.14d套内2121.34减少对地层回压P=0.0098(MPa) ρH=0.0098×1.21×380.57=4.51答:需要向井内灌4.40m3的压井液才能使液面到井口;如不灌压井液,最低会减少4.51MPa对地层的回压。
6、某井套管内径为121.36mm,预在该井用密度为1.85g/cm3的水泥注100m水泥塞,试求需袋装干水泥多少?(已知1袋干水泥50kg,密度为3.15g/cm3,附加10%)。
解:内径φ121.36mm的套管其内容积为V1=11.56m3/km 灰塞的体积V塞=L·V1=100m×11.56m3/1000m=1.156m3 灰浆用量V浆=k·V塞=1.1×1.156=1.27m3
需干水泥量N=1467 V(ρ浆-1)/50=32袋(进一法取整) 式中V浆———水泥浆用量,m3; N———干水泥数量,袋; ρ浆———配置水泥浆密度,g/cm3。 答:需干水泥量32袋。
7、某井人工井底1530m,用φ73mm冲砂至1520m时发生砂卡,测卡点第一次上提负荷200KN,管柱伸长150cm,第二次上提负荷300KN,管柱伸长180cm,第三次上提负荷400KN,管柱伸长210cm,试计算卡点位置(K值=2450)。
解:1、管柱伸长λ=(L1+L2+L3)/3=(150+180+210)/3=180cm 2、上体负荷G=(G1+G2+G3)/3=(200+300+400)/3=300KN 3、卡点位置L=λ/P.K=180/300x2450=1470m 答:卡点位置在1470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