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AHP的城市物流系统运行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AHP的城市物流系统运行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来源:爱go旅游网
技术与方法 物流技术2008年第27卷第l2期(总第195期) 基于AHP的城市物流系统运行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梁 晨 (北京物资学院,北京 101149) 【摘要】通过AHP方法筛选出关键指标,能够较好的综合众多影响因素,并从城市物流系统能力状况、系统网络结构和系统 外部适应性三个方面比较完整反映城市物流系统运行状况,形成具有广泛适用性的监测指标体系,为持续改善城市物流系统创 造基础条件。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AHP);城市物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ul2;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o5—152X(2008)12-0052—03 How to Establish the Urban Logistics System Operation Monitoring Index System Based on AHP LIANG Chen (Beijing Wuzi University,Beijing 101 149,China) Abstract:The paper sieves the key indexes with AHP in order to fi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describes the constitution of urban logistics system operation status from three aspects as the capacity of urban logistics system,the internal structure and adaptability of the system with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establishes in urban logistics system operation monitoring index system with broad adaptability. Keywords:AHP;urhan logistics system;monitoring index system 1 引言 干二级指标(见图1 o 城市物流系统是物流过程中相互联系的组织与设施的集 合,是进行城市货物运输、短途配送等一切物流活动的载体, 一个高效、更系统和更经济的物流系统,对进一步提高物流效 率、降低物流费用,强化城市在区域物流中的作用有着不可替 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城市物流系统的持续改善是投资巨大、 影响范围广的重大决策。需要建立在对现有物流系统状态的 综合评价基础上。 2城市物流系统运行监测指标集的确定 由于城市物流系统的合理性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 结构、城市规划布局等众多因素影响,关系复杂,因此在考察城 市物流系统运行情况时,需要综合考察城市物流系统内部因 素和外部因素,将城市物流系统运行情况分为系统能力状况、 利用AHP法计算评价指标综合权重,经过层次总排序和 一系统网络结构、系统外部适应性三个方面的~级指标。下设若 致性检验,结果见表1。 【收藕日 ̄12008一l1-O1 【基金项目】北京市现代物流研究基地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梁晨(1978一),男,天津人,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物流、配送中心。 一52— 梁晨:基于AHP的城市物流系统运行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技术与方法 表1城市物流系统运行监测指标总排序权重 对城市物流系统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应当并且能够被纳入规 级指标 二级指标 总排序权重 划范围的那部分物流量。判断物流系统满足城市有效物流需 Pt城市G D P总量变化 0 009 6 求的状况可以从城市公共型物流结点的规划能力与城市有效 P 基础设施投资额 0.026 0 物流需求量的关系以及物流系统对有效物流需求主体的满足 P。全社会物流总费用 0.036 6 c。物流系统能力 P 公路里程变化 0 029 1 程度两方面考察。 状况 P s各种运输方式分担率 0 O67 4 (3) 主要物流结点的设施利用率。公路、铁路、仓库等网 P 主要运输方式的货物周转量 O.056 9 络要素的实际利用情况可以较好地反映城市物流网络的合理 P 全社会库存状况 0 153 6 性,过低或过高的利用率都是不合理的。特别是物流园区、物 P s主要物流结点的设施利用率 0 l30 8 P 满足城市有效物流需求的状况 O 146 3 流中心等大型公共型结点的利用率是直接反映物流系统运行 P 。物流设施和装备的现代化水平 0.029 1 状况的直接指标。 P“网络的通达状况 0 059 1 (4)只各种运输方式的分担率。按照货运方式的不同,城 c z物流嘲络结构 P 。物流嘲络的结点层次 0.O59 6 市物流网络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公路货运网络、铁路货运网络 P 。嘲络结点要素的集中度 0.035 6 P。 蚓络布局结构 O.038 0 和水路货运网络等。各种物流方式无论在运输速度、运输成本 C s物流嘲络的外 P15网络与城市总体布局拟合度 0.052 7 还是在适合的货物特征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合理的 部适应性 P 嘲络对人口迁移变化的适应性 0.O23 5 城市物流网络应当能够将不同的物流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 P 网络对经济结构调整的适应性 O.045 9 发挥各种物流方式的最优效果。各种运输方式的分担率的变 化情况应当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保持一致。 3指标重要性筛选 (5)P, 物流网络的结点层次。城市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 网络系统,组成系统的要素互相联系并发挥各自的功能,系统 将评价指标的总排序权重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 的目标是多元化并可以划分为不同层次的,使得系统组成要 列,取重要性常数Ot=0.85,确定关键指标集(见表2)。 素在数量、质量、结合方式、地位与作用、结构与功能上等方面 表2城市物流系统运行监测关键指标集 表现出等级秩序,形成系统的层次(见图2)。城市物流系统,特 序号 关键指标集 AIiP总排序权重ct ,∑ 别是网络结构的点和线在能力和功能上具有相对清晰的层次 性,是城 l P 全社会库存状况 O.153 6 0.174 O5 2 P。满足城市有效物流需求的状况 0.146 3 0.165 78 3 Ps主要物流结点的设施利用率 O.130 8 O.148 22 4 Ps各种运输方式分担率 0.067 4 0.076 37 5 P 物流网络的结点层次 0.059 6 0.o67 54 6 Pn网络的通达状况 0.059 l 0.O66 97 7 P 主要运输方式的货物周转量 0.056 9 O.O64 48 8 P 网络与城市总体布局拟合度 0.052 7 0.O59 72 9 P 网络对经济结构调整的适应性 0.045 9 0.052 O1 l0 Pn网络布局结构 O.038 0.043 06 l1 P。全社会物流总费用 0.036 6 O.041 47 图2城市物流网络层级的拓扑表达 l2 P 网络结点要素的集中度 0.035 6 O.04O 34 (6)P 网络的通达状况。网络的通达状况在数学上可以用 4关键指标诠释 通达指数反映。它是指网络中某点到其他各点最短路径所经 线路的数目之和。很明显,网络的通达状况与网络的连接状况 以下对表2中的城市物流系统运行监测关键指标分别做 具有正相关的关系,网络的连接度愈低,通达性愈差;连接程 具体说明: 度愈高,通达性愈好。鉴于城市物流网络的复杂程度,要想采 (1)P7网络中的库存状况。通过城市物流系统的不断完 用定量的方法求出物流系统的全部结点的通达指数是不现实 善,可以进行集中存货从而部分取代各个生产企业和商业企 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在对城市物流系统的连接和通达状况 业的存货,以较低的集中库存量取代较高的分散库存量。物流 进行评价时,可以对道路的通过能力、路面状况以及交通管制 系统中的库存状况指标应通过库存总量和库存周转速度两方 等方面的因素对网络造成的影响进行考察。 面中综合反映。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可以用城市批发零售贸 (7) 主要运输方式的货物周转量。城市公路与铁路的货 易业商品销售额和年末库存变化关系进行说明。 物周转量与货运量的商可以代表单位重量货物的平均运距。 (2)P9物流系统满足城市有效物流需求的状况。城市物流 随着物流系统的不断完善,不必要的装卸和搬倒作业应当在 规划的主体是政府,规划所形成的物流中心、物流基地是一种 最大限度内消除,因此,在货运量一定的情况下,货物周转量 公共产品,但城市的物流基地绝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的 应当呈现增大的趋势。 物流量吸纳进来进行统一调控。城市的有效物流需求是指在 (8)P 网络与城市总体布局拟合度。城市总规划确定了一 一53— 技术与方法 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应达到的目的和指 标,明确了城市发展方向,即城市各项建设规模扩大所引起的 城市空间地域扩展的主要方向。城市物流系统是整个城市系 物流技术2008年第27卷第12期(总第195期) (12)P13网络结点要素的集中度。物流需求分布的广泛性 使得城市的物流网络必须几乎覆盖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但是 物流网络要素的过分分散会使得单一要素无法获得规模效益 和外部经济,从而造成整个物流网络上总费用的增加和总效 统的子系统,城市物流网络的规划必须与城市的总体规划相 协调。 率的下降。物流基地和综合性物流结点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 解决了这一问题。综合性物流结点属于政府组织型的产业集 (9)P ,网络对经济结构调整的适应性。城市经济的发展伴 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城市物流网络不但要在能力上满 足城市经济增长带来的大量物流需求,物流网络的布局和物 流结点的功能还必须适应城市产业结构、工业布局、商业布局 群,通过有效的规划将物流网络的组成要素进行适当的集中 是非常有必要的。 以及对外贸易等方面变化的要求。 (1O)P, 网络布局结构。通常情况下,城市中心区是物流需 求最为集中的区域。从总体上说,负责城市末端配送的配送网 络则应当更加贴近城市中心和最终需求地,而负责大量货物 中转和集散的物流中心、公路货运主枢纽以及铁路货运站就 应当规划在城市的外围,其方位也应当和城市货物的主要流 向相一致。 5结论 本文构建的城市物流系统运行监测指标体系主要考虑了 城市物流系统的能力、系统网络结构和系统适应性,对消费一 产出型城市具有较强的适用性。由于消费型、产品输出型、交 通枢纽性等不同类型城市的产品流动特征存在较大差异,物 流系统对城市经济的重要性不同,因此在针对具体目标城市 进行系统评价的过程中,还需要对AHP判断矩阵进行调整,选 (11)P 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城市物流网络的布局情况、各 种运输方式的分工情况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物流 总费用的水平,使得城市的全社会物流总费用能够从一个侧 面反映出城市物流网络的合理性。但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一个 城市的全社会物流总费用水平受许多城市物流系统外部因素 的影响,比如城市地理位置、城市发展战略、城市产业结构等, 取适合的判断标度,对评价指标集进行重新筛选。 【参考文献】 fl1周荣义,张诺曦,周瑛.基于AHP与重要性指标筛选的神经网络评价 模型与应用f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 【2]徐杰,鞠颂东.城市物流网络体系的构建『J1.中国流通经济,2008,(1). 『31陈娅娜,赵启兰.区域物流规划中物流需求分析及体系构建【J】.铁道物 资科学管理,2005,(1). 因此不能简单地用城市物流总费用这一数值的大小来判断城 市物流系统的运行状况,还必须结合其他几项指标进行综合 的评价。 【3使秀苹,刘志英,关志民.城市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初探fJ伸 金经济与 管理,2004,f4). (上接第51页) 用,也能够保证每个商品需求在预先确定的发货时间内得到 满足。而且对于整条供应链来说也是一种流程的优化,供应商 有权共享超市的销售和库存信息,并根据自己对销售的预测 和超市的库存水平确定配货的周期和补货的数量。这样不仅 降低了整条供应链的库存占用资金,而且从一定程度上保证 了供应商的平均总成本最小和其销售利润的实现,对于供应 链上的双方来说,都是有利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潘静静,王健.连锁超市库存控制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07,(26): 6-7. [2】童利忠,周洪浩.基于VMI的零售业供应链管理研究『J1_商场现代化, 2008,(3):87. 圈5供应商发货计算与决策界面 【3】肖平,孙昌言.基于自动补货技术开发的便利店门店库存管理模型fJ1 .物流科技,2006,f】2):1Ol一103. 周为例),第二周总成本为 260×8+2 031×2.5+240×8+2 031×1.8=12 733.3 【4】王王番一种新的超市门店需求预测方法与库存管理模型[J】_物流科 技,2008,(3):48—50. 【5]Cetinkaya Sila,Lee Chung—Yee.Stock replenishment and shipment scheduling for vendor-managed inventory systems【J】.Management Science,2000,46(2):217-232. 其结果远远超出模型优化结果的10 554元。 同时可以看出随着需求量的变化,T变化不大,而O的变化 则比较大。供应商的计划决策人员可以参照优化的T和Q,再 根据连锁超市的实际需求情况, 缺定订货数量与配送时间。 【6]郭海峰,黄小原,邱若臻.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最优购买数量和利润[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2):186—189. 【7]仝凌云,陈增强,袁著祉.供应商管理库存中的一种供需问题及优化 模型[J1.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4,25(9):1 463—1 465,l 484. 【8】刘丽文,袁佳瑞.VMI环境下的库存与发货模型研究fJ】冲国管理科 学,2003,(5):32—37. 5 结语 实施VMI库存管理模式后,连锁超市减少了库存物资占 一54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