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如何管理好一所学校,是摆在我们众多校长面前的一道难题。管理的成功与否,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兴衰甚至生死存亡,决定着一所学校对社会对人类所作贡献的大小。校长能否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建立起领导与教师融洽、信任、平等的关系,决定着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如何恰当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我以为:一是提高领导者自身的素质增强影响力;二是从教师本身的特点出发,建立各种激励机制,增强凝聚力。
一、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和业务能力;必须要德才兼备,有渊博的知识,以才服人,以德服人
管理者不可能是“全才”,但必须是“通才”,管理者自身必须在决策或某些领域高出教师水平,站得高,看得远,才会有感召力、影响力,才能在教师中建立起威望,从而使政令畅通,上下一心,令行禁止,这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无德无才的领导在教师中树不起威信,更谈不上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办好学校。
领导者平时经常要求教师为人师表,那么作为管理者特别是校长就应当是“师表之表”,凡是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必先做好。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干部,先行一步”就是这个
道理。以坦诚待人,以律己服人,以扬长用人,以避短护人,才是我们正确的领导作风。所谓“高人一筹,低人一等”也是管理者应当具备的作风,在处理问题的方略,重大问题的决策等方面,要有“主意”和“主见”,要“高人一筹”,在平时的服务性工作中,要“干着指挥”、“身临其境”、“身先士卒,以身作则”,要“低人一等”。因此,一位善于管理的校长,应当具备严格自律的精神,勇于自责的气魄,知人善任的胆识,宽容豁达的涵养,披肝沥胆的态度和乐听善纳的雅量,这样才能与教师群体形成鱼水关系,在学校管理的大海中,挥洒自如,搏击风浪,畅游到成功的彼岸。
二、根据教师群体心理特点,采取恰当的激励方式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掌握教师的心理特点,是管理者制定各种激励办法和措施的基础,只有了解教师的心理特点,才能做到顺藤摸瓜,有的放矢,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教师中往往有如下特征:追求真理,鄙薄权贵;思想敏锐,极易发现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惟命是从,甚至顶撞领导,拒绝执行命令,跟领导唱对台戏;人生价值观强,注重荣誉和精神享受,追求事业上的成就,有较强的自尊心,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在学校主要从事教学工作,活动范围较为狭小,深入社会实际、了解校外的机会和时间少,自我意识浓厚,清高,重气节;少数人还容易出现好高骛远、偏执狂妄的现象;他们往往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多看到自己的长处,少看到别人的长处,容易过高估计自己,从而产
生“文人相轻”的现象。综上所述,教师的心理品质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这就要求管理者根据其心理特点和工作经验,采取科学的激励方法,使他们每个人都能发挥其才能,达到“人尽其用”。
抓主要问题就是指不同的教师其家庭和社会背景不同,且不同教师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主导需要。管理者若能抓住教师的主导需要,则能诱发其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如:大部份青年教师的“发展需要”占主导地位,则可采取挑重担、定目标、出成绩、再重奖的办法激起工作热情。中年教师“成就需要”占主导地位,则可以委以重任,并时常表彰他们在工作中的业绩,鼓励其在工作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老年教师“受尊重需要”占主导地位,则应多关心问候尊重他们,遇事多向他们请教,对他们在工作上的失误和不足之处,不当众指责,而是个别谈心和劝告,当其有病有急难时,应设法关心解决,体现学校的温暖,从而让其发挥余热。
动之以情就是使教师与领导拉近距离,无话不谈,产生“知遇”之感。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教师是人,校长也是人,人之常情总是存在的。中华民族是极重道义、讲感情的民族,正义感和道义感就是一股巨大的潜流流淌在我们民族血液中,只在遇到合适的时机就会喷发而出。所以我们的管理者应多一点人情味,少一点火药味;多一点热心体谅,少一点求全责备;多一点引导激励,少一点批评指责,给人以真诚。了解教师疾苦,倾听教师意见,解决其实际困难,使其体会到自己是学校真正的一员。
三、利用激励方法调动教师积极性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教育法规,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依法治校。
2、树立以教师为本,依靠教师办学的思想,即调动教师“民主治校”、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人翁精神。领导要深入基层,了解教师的呼声和管理中的“热点”问题,对来自一线的声音,管理者不能充耳不闻,雾里看花,一定要有作答复,要掷地有声,不能模棱两可地敷衍,对不能解决的问题,要说明情况和原因,给大家一个合理的解释,否则教师会伤心失望。
3、尽最大可能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从根本上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领导者要在力所能及时的范围内,尽量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从而激活教师动机,使其产生工作的巨大动力。
4、正确处理好物质激励和其它激励的关系,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物质激励是不行的,但一味物质激励更是行不通的。一是学校不是生产部门,没有巨大的物质财富;二是物质激励激起来的动力不具备持久性。所以领导者在物质激励的同时,一定在把物质需要引导到精神需要和其它需要上。
5、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外因。努力创办特色学校,教育教学效果独树一炽,管理合法合理合情,这既引人注目,又令人高度赞赏,教师身处其间,则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
满足感。
总之,教师工作是复杂的,教师积极性的调动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更多的人去探索和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