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No.1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Ol2年第1期 (Total No.107) J0I『RNAI.OF BEUING CITY UNIVERSITY (总第107期J 汇率、工资变动对我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 杨华贵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2488) 摘要:我国制造业就业目前面临着汇率升值和工资上涨的压力,经典经济学一般认为无论本币升值(在马 歇尔一勒纳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或工资上涨都会减少就业需求。本文利用J—J协整和脉冲响应技术对汇率和工资 变化对我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人民币升值短期内不利于制造业就业,而长期效果则相 反;短期内工资上涨对制造业就业影响不显著,而在长期则有较高贡献度。结论为:汇率合理升值和工资渐进增 长有利于制造业长期就业水平提高,但短期内应预防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就业振荡。 关键词:汇率;工资;制造业就业 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13(2012)一01—044—04 一、引言 虑短期影响效果,或者在长期影响分析时没有 自2005年我国宣布实施更加浮动的汇率制 考虑汇率、就业的惰性因素,因此对人民币升 度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达30%;与此同时, 值的长期效果分析不足。关于工资对就业的影 我国工资年均增长率达12.58%。汇率不断升值 响,经典经济学一般认为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 和工资快速上涨使我国制造业不但在外部面临 因此工资上涨必然会导致劳动力需求的下降。 市场萎缩的威胁,而且在内部受到成本上升的 但我国现阶段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特殊国情又使 压力。而作为“中国制造”的出口大国,制造 得这一关系不一定成立。如蔡防、王美艳 业就业人数按城镇单位就业口径计算,已经达 (2010)从人口学的角度,认为近年来工资上涨 到总城镇就业比例的28%,如果将农村制造业 是符合劳动力需求规律的,因为目前的工资上 就业人口计算进去比例会更高。在这种情况下, 涨同时伴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工资上 综合研究人民币升值和工资上涨对我国制造业 涨并不会导致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 就业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丧失。曹海军、金丹燕(2010)研究也认为, 现有文献关于实际汇率对制造业就业影响基本 由于中国劳动力市场长期受到压抑,工资价格 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即货币贬值在短期内会促 效应难以发挥资源配置效应,因此应当适当提 进该行业就业。例如Branson&Love(1987)利 高工资水平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用美国1970—1986年间的季度数据,发现美元 本文遵循斯堪的纳维亚传统,在多恩布什 升值将显著地导致就业和产量的下降;丁剑平、 (1980)相对价格理论模型基础上,推导出汇 鄂永健(2006)选取了中国1980—2003年度我 率、工资成本对就业的影响方程,并在此基础 国工业部门的数据,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 上将汇率和工资作为冲击因素,来研究其变化 将显著增加贸易部门就业。这些研究或者仅考 对就业的长期和短期影响,以弥补当前对汇率 收稿日期:2011年l2月8 El 作者简介:杨华贵(1975一),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民经济学,产业 经济。 汇率、T资变动对我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 长期影响研究的不足和两大因素(汇率和工资) 用如下函数表示:同时起作用时研究的缺乏。其余部分结构安排 如下:第二部分建立模型来分析实际汇率和实 E=11)=Ic加 ( <0) (5) 其中, 是常数,代表平均工资水平; 表 际工资变化对就业的影响渠道;第三部分是经 示就业需求对真实工资的弹性系数,E代表劳 动需求率。将(5)代人(4),可得汇率与就 验分析;最后部分是结论和政策建议。 业的函数关系: 二、理论模型 E_ (6)) 本节根据多恩布什(1980:58—59)的相 对价格理论模型,推导出工资和汇率对就业的 作用方程。我们假设经济体只从事贸易品的生 产,贸易品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进口价格 用P 表示,本国制成品价格用P表示,名义汇 率用直接标价法的e表示。实际汇率可表示为: RER= ,RER上升代表本国货币相对贬值, 下降代表本国货币相对升值。 再假设本国出口企业按成本定价,并且劳 动力是唯一成本,因此出口价格为: P=aW(1+ ) (1) 其中, 为劳动生产率的倒数,表示生产一 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力;W,x分别代表名义 工资率和加成率。因此 w代表单位产品劳动 力成本,与加成率乘积为产品价格。劳动生产 率越高,生产单位产品所需劳动力成本越低, 价格一工资比就越低。 劳动力真实工资取决于所消费的国内产品 和进口品价格,因此劳动力生活成本是国内产 品价格和进口价格的函数: CPI= (P e) (2) 其中,CPI代表消费价格指数, 代表国内 消费品所占总消费支出比重,1一卢代表进口产 品所占总消费支出比重。因此,对消费者而言, 其真实工资率(用W表示)为: : (3) 将式(3)、(2)代人(1)并整理可得实 际工资与真实汇率关系 W= =— -—— 1 I 4 4) 口( + ) 、 实际工资水平不仅取决于平均工资水平, 还取决于劳动力市场需求状况。如果我们用就 业率来反映劳动力市场需求状况,则实际工资 越高,劳动力成本越大,就业率就越小。我们 对式(6)取对数并整理得: = ( 一1)LnRER+Lnw一 (Lna+ (1+ )) (7) 式(7)表明,本币汇率升值,将导致就业 率下降,本币贬值的效果则相反;进口产品所 占比重、真实工资对就业的弹性系数、劳动生 产率和企业成本加成率等,都会对就业产生影 响。根据式(5)、(7),我们建立如下基准 模型: LnE= 0+ 1Lnw+ 2LnRER+占 (8) 其中, 。表示真实工资对就业的弹性, 表 示汇率对就业的弹性系数, 。、 分别表示常数 项和随机误差项。 三、实证检验与分析 (一)样本数据的选取与说明及检验工具 我们选取我国1985—2009年的年度数据进 行检验。实际汇率来自IMF的IFS(international ifnancial statistics)数据库中实际有效汇率指数 (RER,以2005年度为100)。该指数上升表示 人民币升值,下降表示贬值。年度平均工资以 制造业年度名义工资表示,考虑到工人的实际 工资主要受零售价格影响,因此用名义工资除 以零售价格指数来表示实际工资指数;就业人 数以制造业年底就业人口数表示。以上数据来 自于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经济 年鉴》、《中国工业交通能源五十年资料汇编》 及国研网各期。我们采用J—J法对上述三个变 量和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并在协整 的基础上进行脉冲响应分析。使用分析软件为 EVIEWS5.0 (二)检验过程和结果 由于模型中使用数据均为时间序列,因此 首先要对计量中所涉及的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 汇率、工资变动对我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 验,本文采取常用的ADF来检验序列的平稳 就业具有较强滞后性;劳动力真实工资水平提 性。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部门的工资、 高在本期使就业水平下降0.52个百分点,但工 就业、生产率和实际汇率的原序列均是不平稳 资水平同样具有较强的滞后性,本期工资水平 的,而经过一阶差分序列在10%的显著性水平 提高又会使下期就业水平提高0.57个百分点。 下都是平稳的,满足协整要求。在各变量平稳 因此,工资上升1%,从长期看会提高就业 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检验式(8)中各变量之间 0.05个百分点;人民币升值对就业也有较大影 的协整关系。我们采用J—J协整检验法,检验 响,当期人民币升值1%会在2期后使就业增加 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协整检验结果 0.06个百分点。 协整方程虽然给出了我国制造业就业同汇 1%临界值 54.68150 35.45817 协整向量数 不存在 至多一个 特征根 0.762879 O.600594 迹统计量 64.70577 31.6O448 率和实际工资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但无法说 明汇率和实际工资变动对短期就业变动的影响 以及短期冲击对长期趋势造成的影响。下面采 用脉冲响应分析法来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为 了防止变量的伪回归,我们首先对变量进行格 兰杰因果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汇率是就业的 格兰杰原因,但就业并不是汇率的格兰杰原因; 就业率上升的原因。说明在我国的工资劳动关 系中,由于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工资对就业的 因果关系并不密切。但考虑到工资变量的特殊 至多二个 协整向量数 不存在 至多一个 至多二个 0.293767 特征根 0.762879 O.60o594 0.293767 10.49559 A一最大值 33.10129 21.1089O 7.999638 19.93711 1%界值 32.71527 25.86121 18.520o1 住 ∞ ∞ ∞ 肼 垃 ∞就业是工资上涨的格兰杰原因,而工资并不是 表1报告了采用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协 整检验的结果。结果表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 性,我们仍然将其作为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之 一无论是迹统计量或是A 最大值都表明只存在 一,并在此基础上建立VAR模型。由于经过一 阶差分的所有序列平稳,因此可以估计一个不 个协整关系。考虑到工资和汇率对就业的影 受限制的VAR模型。由于是年度数据,又考虑 响具有较强的滞后性,我们按照Engle和Grang— 到样本长度和变量滞后特点,因此我们对滞后 er在1987年提出的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之间的 阶数取3。冲击响应结果如图1所示: 同构思想,假定向量方程为回归滞后模型,按 照“从一般到简单”的思想,最初设定一个般 ADL模型,并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逐渐 剔除不显著变量,得到如下长期均衡方程: 、 LnEt=1.2LnE 1—0.25LnE£2—0.52Lnwl+ 一一(6.04) 0。57Lnw 】一(一0.53) (一1.3) 一一0.01lnRER 一0.09LnRER 】 (一2.28) (1.53) (2.38) 一(一0.12) I . === —一一\ +0.16LnRERt2+ \l/厂 2 3 4 5 6 7 8 9 1 括号内为t值。由于被解释变量存在滞后 项,DW检验失效。我们用LM检验,根据AIC 和SC最小原则,当二者不一致时在F较高的基 图1 就业对实际有效汇率及实际工资脉冲反应 从图1可以看出,对于一次性就业冲击, 础上取 较大值。回归的R =0.95,F=0.7, 就业水平在第3期对自身影响达到最大,随后 影响逐渐减小,经过10期后逐渐为0,说明就 说明拟合度较高。 从长期均衡方程可以看出,我国制造业就 业影响有较强的滞后性;对于一次性实际工资 业水平变化主要受上期就业水平的影响,表明 冲击,在短期内对就业影响不显著,但在3期 汇率、"1-资变动对我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 后影响效果逐渐显著,并保持对就业的显著正 期内不显著。为此,结合“十二五”期间经济 向影响;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不利于就业增长, 发展的目标,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其对就业的负面影响在第3期达到最大,但在3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工资协商机制,进一 期后逐渐转负为正。综合看来,在短期内工资 步完善实际工资增长机制。由于我国目前还处 提高有利于就业增长,而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就 于工业化转型阶段,仅靠劳动力市场作用很难 业增长,但由于就业惯性冲击不会造成较大就 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因此很容易陷入工 业动荡;在长期内工资水平的提高和汇率的滞 资一生产率恶性循环和工资一需求恶性循环。 后影响将会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 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在工资增长方面必 下面我们通过方差分解来研究汇率和工资 然具有短视性,因此必须借助外部力量予以 变动对各期的影响。冲击分解结果见表2。 校正。 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就业受惯性作 其次,对汇率升值的影响既要采取得力措 用较强,但影响逐渐衰减。人民币汇率在短期 施应对短期就业冲击,又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 内对就业负面影响较大,但随着影响转负为正, 使人民币升值幅度合理,不至于造成短期剧烈 从长期看对就业会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实际工 就业振荡。要继续坚持“渐进性”和“可控 资水平的提高在短期内对就业贡献度较小,但 性”原则,使人民币在合理的范围和幅度内升 第5期后影响逐渐显现,到第1O期对就业的贡 值。同时,要采取更多手段促进就业。 献度达到4%以上。 最后,要加快提振内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 表2方差分析结果 力度,通过工资形成制度、创新制度等方面改 Period 就业 工资 真实汇率 革,促使工资增长和生产率提高相互促进。同 1 100.0ooo O.0ID0000 0.O00o00 时,要有长远眼光,把工资调整、汇率调整同 2 98.71O83 0.O82243 1.2O6925 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工资 结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3 98.38619 0.183O00 1.43O81O 4 98.79591 0.158704 1.045384 参考文献: 5 98.66914 O.369834 0.961027 [1]Branson,W.&LoveJ.The real exchange rate and em- 6 97.98570 1.Oo4856 1.009440 ployment in U.S.manufacturing:state and regional 7 96.91431 1.787184 1.298510 results[R].NBER Working Paper 2435,1987. [2] Dornbusch,R.Open economymacroeconomics[M] 8 95.51581 2.54O676 1.9435l9 New York:Basic Books,Inc., 9 93.99923 3.388562 2.612209 1980:70-74. 10 92.70o33 4.173O90 3.12658O [3]蔡防、王美艳.当中国制造业遇到刘易斯拐点 [J].管理人,2010(1):52-55.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4]曹海军、金丹燕.汇率变动、工资收入与经济增 长[J].经济研究,2010(11):8-14. 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虽然 [5]鄂永健、丁剑平.实际汇率与就业——基于内生 在短期内会造成制造业就业在一定程度上下降, 劳动力供给的跨期均衡分析[J].财经研究, 但由于就业本身的惯性,不会对就业整体水平 2006(4). 造成大幅振荡。实际工资水平的提高,无论在 短期还是长期都将促进就业的增加,尽管在短 (下转第55页) 论美国的志愿服务及借鉴价值 The Analysis of America S Volunteer Service and Reference Value Meng Fanping,Zhao Jiabin (Shandong University,Shandong,250100,China) Abstract:In the United States,volunteer service has been regarded as a social responsibility when people have free time to help or aid others.Americans generally regard attending activities of volunteer service as the important ways and approaches of realizing their ideal,their value,their ability and the socil ianter- course,getting social acceptance.The movement of volunteer service in American society plays an impor- tant role,their organization mode h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to the volunteer service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the United States,volunteer service,reference value (责任编辑:王育) (上接第47页) Impact of RMB Appreciation and Wage Rise on Chinese Manufacturing Labor Demand Yang Huagui (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102488,China) Abstract:Chinese labor demand is facing challenge from RMB appreciation and wage rise.According to e— conomic theory,currency appreciation will reduce labor demand if Marshell—Lener condition is satisifed. Wage rise may also reduce lbora demand as wage is the cost of labor.This paper makes use ofJJ CO—inte— gration and Impulse—-Response to test the impact of currency fluctuation and wage movement on the labor demand of manufacturing industy.Thrrough study,we find that short—term currency appreciation destroys employment while the long——term creates;short——run wage rise is not significant in influencing labor de・- mand but long—run contirbutes sinigifcantly to job creation.Our findings show that proper currency appre— ciation and gradual wage increase improve labor demand in the long run but in the short—run,cautions should be taken against job destruction from RMB appreciation. Key words:exchange rate,wage,lbor demand a(责任编辑:王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