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文言文古诗词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文言文古诗词

来源:爱go旅游网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文言文古诗词

一、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 ,西汉(朝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2、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这部书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 ,是晋朝的史学家。

4、《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是西汉末年 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

5、《出师表》的作者是 ,三国时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6、历史上有“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是指 、 、 。

7、《望江南》作者 ,是唐朝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8、《渔家傲•秋思》作者是北宋朝的 。

9、《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是北宋朝的 。

10、《武陵春》作者李清照,是南宋朝的 派的代表人物。

1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是南宋(朝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词人 。“赋”是写作的意思。

二、分课复习

第21课 陈涉世家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 辍耕之垄上 之:

(2) 苟富贵 苟:

(3) 等死,死国可乎 等:

(4) 楚人怜之 怜:

(5)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王:

(6) 忿恚尉 恚:

(7) 并杀两尉 并:

(8) 藉第令毋斩 藉:

(9) 为坛而盟 盟:

(10) 比至陈 比:

2、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发闾左 戍渔阳

(2) 为天下唱

(3) 固以怪之矣

(4) 身被坚执锐

3、用原文填空。

(1) 怅恨久之,曰:“ ”

(2) 陈涉太息曰:“嗟乎! ”

(3) 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 (4)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宜多应者。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帐恨久之。

(2)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

(3)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4)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第22课 唐睢不辱使命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加惠:

(2) 岂直五百哉 直:

(3) 以头抢地耳 抢:

(4) 秦王色挠 挠:

(5) 长跪而谢之曰 谢:

(6) 寡人谕矣 谕:

2、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故不错意也

(2) 仓鹰击于殿上

3、用原文填空。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 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 , , , 。”挺剑而起。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2)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3)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4)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第23课 隆中对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谓为信然 谓:

(2) 将军宜枉驾顾之 顾:

(3) 由是先主遂诣亮 诣:

(4) 度德量力 度:

(5) 君谓计将安出 出:

(6) 挟天子而令诸侯 挟:

(?) 将军既帝室之胄 胄:

(8) 将军岂有意乎? 岂:

2、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欲信大义于天下

(2) 自董卓已来

3、用原文填空。

(1) 孤不度德量力, ,而 ,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2)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 ,若跨有荆、益, ,西 ,南 ,外 ,内 。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时人莫之许也。

(2)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3)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第24课 出师表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引喻失义 义:

(2)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遗:

(3) 性行淑均 淑:

(4) 以彰其咎 彰:

(5) 猥自枉屈 猥:

(6) 咨诹善道 诹: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1) 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

今义:

(2)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

今义:

(3) 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今义:

(4) 由是感激 古义:

今义:

(5) 先帝知臣谨慎古义:

今义:

3、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至少三个),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

例: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点拨:任选三个即可,其他也可。)

4、用原文填空。

(1) 亲贤臣,远小人, ;亲小人,远贤臣, 。

(2) 先帝不 ,猥自枉屈, ,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 作者开始分析形势,指出不利的客观条件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有利的主观条件是: 于内, 于外。

(4) 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是 , 。

(5) 表现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 。

(6) 诸葛亮出师北伐的目标是 、 、 、 。(用原文四个短语来回答)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年矣。

(4)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第25课 词五首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老夫聊发少年狂 聊:

(2) 会挽雕弓如满月 会:

(3) 也拟泛轻舟 拟:

(4) 马作的卢飞快 作:

2、用原文填空。

(1) 过尽千帆皆不是, 。

(2) 塞下秋来风景异, 。

(3) 持节云中, ?

(4) 只恐双溪舴艋舟, 。

(5) 八百里分麾下炙, 。

(6) 《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守边将士们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7)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作者能够担当重任,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句子是

(8)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三、综合练习

(1)《陈涉世家》有陈胜两句豪言壮语:一句表达自己胸怀大志的句子 ;一句写男儿当自强的句子 。

(2)过尽千帆皆不是, 。

(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

(4)人们常把愁怨比作连绵不断的江水,比作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创意出奇,以 的词句,物化了自己内心的哀愁。

(5)《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表现边地荒凉的是 ,

(6)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写主人公愿意效法武将魏尚,戎边抗敌的渴望 , ?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 , 。

(8)李清照《武陵春》中以泪代语述说不幸是 , 。

出奇创意表现愁绪的句子是 , 。

(9)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具体描述军营生活的是

, , 。

描写战斗场面的是 , 。抒发词人一生的事业与抱负并发尽无尽感叹的句子是: , 。 !

(10)诸葛亮的《出师表》: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 ,

,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 ;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原因的句子是: , ; , ;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 , , , , 。

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 ,

”。(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

四、课外文言练习

纸上谈兵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

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选自《史记》)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少时 以天下莫能当 破赵军者必括也 秦悉坑之

2、 翻译下列句子。

(1) 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2)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3、 你认为赵括是怎样一个人?

五、课外阅读训练

李清照的“豪放面”

李泽炬

提起李清照,人们总会很自然地想起“婉约”二字,眼前浮现出一个似乎总是沉湎于爱与忧愁之中、善于写作“小情感”的“小资女性”的形象。其实不然,正如一则男性服

饰广告中所说的那样——“男人不止一面,今天你秀哪面”,李清照也是个“多面人”,不单有“婉约”的一面,也有“豪放”的一面。但李清照的“豪放面”,决非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杨雨在《莫道不销魂》中解秘李清照所称的“酒色财气”。恰恰相反,李清照的“豪放面”与宴会上的美酒、床笫间的偷欢和赌桌上的热闹无关,而与痛苦、落寞和对世事的忧患紧密相连。读懂李清照的“豪放面”,有助于人们理解人生阅历、生活情趣、思想境界和才学胆识对一个作家创作的深刻影响。

李清照的豪放,体现在她的词作中。以靖康之乱为界,李清照的词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靖康之乱前,李清照过着优裕的贵族生活,其词以表现闺情离思为主,情致婉约。靖康之乱结束了李清照平静幸福的日子,国破家亡夫死使其沦入颠沛流离、孤苦无依的生活境地,词风随之一变:前期“甜蜜的忧愁”转为后期的哀痛悲怆,前期的典雅阴柔变为后期的平淡豪放。如《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在人们已忘国破之痛,享受着“融和天气”,“直把杭州作汴州”之时,李清照却怀着“次第岂无风雨”的忧患。前人评价这类词作时,曾赞叹李清照“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东坡)辛(弃疾),非秦(观)李(煜)也”。

李清照的豪放,更多地表现在她的诗作中。李清照认为“词主情致、诗主言志”,因而其词取材范围相对较窄,其诗则反映了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超人的胆识和忧国忧民之思。如她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对南宋的偷安一隅、不思复国进行了直接的批判。如《咏史》(“两汉本继绍,新室台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借古喻今,发表了对社会政治的独特见解,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因写《打马赋》介绍了打马游戏,有人将她与“赌神”相提并论。其实,自古有“以诗明志、作赋述怀”的传统,李清照作《打马赋》也是如此。她以棋盘喻战场,力主抗战、反对投降,其中写道:“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而在《上枢密韩尚胃》中,李清照又这样直抒胸臆:“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青州一杯土!”以上这类诗作,都表现李清照这个历经苦难的奇女子的拳拳爱国之心和忧愤悲切之情,其壮怀激烈直教须眉汗颜。

在宋代词坛上,比李清照年代稍晚一点还有一位女词人叫朱淑真,因写闺情才锋太露屡遭谤殆,曾自责说:“女子弄文诚可罪,哪堪咏月又吟风。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而李清照不但咏月吟风,而且有指点江山的激昂文字。所谓“文如其人”,李清照的诗文表明她绝非贪酒好色之流,也绝非囿于个人情感不能自拔的娇滴滴一小女人。她的生活远比我们所知道的要丰富,她的眼界远比我们所认为的要开阔,她的思想也远比我们体会的要深沉。如今那些沉醉于写“小情感”、“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人,不妨去“读”一“读”李清照的“豪放”。

1、以靖康之乱为界,李清照前期与后期的词风有什么不同?引起这种词风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李清照“因写《打马赋》介绍了打马游戏”,有人将她与“赌神”相提并论,你对这样看法是否赞同,为什么?

3、为什么说李清照的豪放风格,更多地体现在她的诗作中?

4、本文主要是介绍李清照的,而文中却提了宋代一个女词人朱淑真,这是都偏离了文章的主题?

六、作文练笔

读《诸葛亮聪明吗》有感

诸葛亮,人们把他比作是一个人聪明的象征,他的聪明是被每一个看过《三国演义》后的读者所肯定的事,但是作者也正是从《三国演义》中看出诸葛亮并非聪明的五大原因。

第一,作为执掌蜀政大权的诸葛亮,每日陷入具体事物中,事情不分大小,皆决于己,这是领导者的大忌。

第二,诸葛亮不仅不会用人,而且往往在关键时刻或重要地方用错人,并导致严重后果。

第三,诸葛亮的不聪明还反映在他不能招贤纳才。

第四,不自量力和缺乏自知之明最能说明诸葛亮不是一个聪明的人。

第五,阿斗无庸,无才无德,诸葛亮不取而代之,实无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志,缺乏勇气和决断。”

这五条证明诸葛亮“不聪明”的例子,我虽未敢全部苟同,却也无法可说,这是我站在同作者一样的立场上看问题的。

但是,世界上哪有一个人是百分之百聪明的,百分之百做事没有纰漏的?我们可以百分之一百地说:这样的人是没有的。

作者用五条例子就那么轻易地反驳了诸葛亮不聪明,我认为这对诸葛亮来说是极为不公平的。作者深处改革开放的社会,而诸葛亮会身处战祸不断的三国时期,作者怎么可能

了解诸葛亮所做的每件事的原因?诸葛亮在做了那些作者自认为是有纰漏,大过失的事的所谓的原因就是一个“仙人”,他料事一定入神,但是我就敢凭我自己的所想反驳作者的“诸葛亮不聪明”。

三国时期离现在已经很遥远了。如果以一个现代人的身份凭着那史书就去评价或否定历史上的某一位先人,我觉得这是对祖先的大不敬。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要用眼睛去看眼前的事物,更要用心去“看”,这样才会觉得你身边的人都有自己可爱的一面,而不只是看到他的缺陷。

1、请根据自己对诸葛亮的了解写一段评论性文字。(不少于50字)

2、简述体现诸葛亮智慧的几个故事。(不少于三个,每个故事10字以内)

煮酒论英雄

曾说:“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而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是“风流人物”呢?我想那些“风流人物”的形象应该用智慧来勾勒。

三国之君——曹操、刘备、孙权。三位君主同时在神州大地上较量。三者谁人更佳,谁才是真正的英雄?请君取来青梅,一同煮酒论英雄。

挟天子而令诸侯,使曹操遭千古骂名。但如今许多人为他翻案。曹操的智慧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所认同。“英雄使时代伟大”,很难设想一部“三国”历史少了曹操会变得如何平庸。官渡与赤壁两场大战少不了他。无论是成是败,他都一样的光彩夺目。他留下的魏国基业也影响了魏晋文化,使得“后英雄时代”得以产生。曹操,一位真正的英雄。

以仁义著称的蜀国国君,刘备,《三国演义》中刻画他是一个爱哭,无主见的人。刘备的性格类似刘邦,但刘邦生性多疑,又善于纳谏,还没有“妇人之仁”,他们以为刘邦的成功主要在于此,而刘邦的草莽性格在他们看来是缺点,若无以上的原因是不可能成功的。可是刘备却可以说毫无防人之心,又不纳谏,又总是有“妇人之仁”,在关系到前途的最大选择面前总是表现得优柔寡断,这样的人能成功,实在是没有理由。但他真的成功了,只能说是个奇迹了。

……

三国之将——诸葛亮、周瑜、司马懿。三位谋臣辅助国君,各为其主,斗智斗勇。三者人谁更智慧,谁更出色?请诸君一齐跟我探讨。

诸葛亮的一生共两个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生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他学有所成后没有北走曹操,也没有南归孙权,而是辅佐了“名微众寡”的刘备。正因为诸葛亮的帮助,刘备才步步取胜,实现了三分天下的政治格局。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诸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他没有恪守封建教条,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扶夷越。他的良策使得刘备成为“千古风流人物”。

……

不以成败论英雄。请君取来青梅,一同煮酒论英雄。古人的智慧之光闪烁其中。

1、请就文章省略部分,各写一例。(100字以内)

2、改写文章结尾。(50字以上)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文言文古诗词

一、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朝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这部书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是晋朝的史学家。

4、《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

5《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6、历史上有“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是指魏国、蜀国、吴国。

7、《望江南》作者温庭筠,是唐朝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8、《渔家傲•秋思》作者是北宋朝的范仲淹。

9、《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是北宋朝的苏轼。

10、《武陵春》作者李清照,是南宋朝的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

1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是南宋(朝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词人辛弃疾。

“赋”是写作的意思。

二、分课复习

第21课 陈涉世家

一、重点字词。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 辍耕之垄上 之:去,往。

(2) 苟富贵 苟:如果。

(3) 等死,死国可乎 等:同样。

(4) 楚人怜之 怜:爱戴。

(5)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王:称王。

(6) 忿恚尉 恚:恼怒。

(7) 并杀两尉 并:一齐。

(8) 藉第令毋斩 藉:即使,假若。

(9) 为坛而盟 盟:盟誓。

(10) 比至陈 比:等到。

2、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发闾左 戍渔阳

通谪 解释为 戍,强迫去守边

(2) 为天下唱 唱通倡 解释为首发

(3) 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 解释为已经

(4) 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 解释为穿着

3、用原文填空。

(1) 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2)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 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4)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帐恨久之。

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

(2)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依法都要杀头。

(3)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陈胜)又暗地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晚上用笼罩火,(学)狐狸的叫声喊道:“强大的楚国复兴,陈胜为王。”

(4)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第22课 唐睢不辱使命

一、重点字词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加惠:给予恩惠。易:交换。

(2) 岂直五百哉 直:只,仅仅。

(3) 以头抢地耳 抢:撞。

(4) 秦王色挠 挠:屈服。

(5) 长跪而谢之曰 谢:道歉。

(6) 寡人谕矣 谕:明白,懂得。

2、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 解释为错意,置意

(2) 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 解释为大

3、用原文填空。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 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现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安陵君却违背我的意愿,这是小看我吧?

(2)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安陵君从祖先手里继承了这块封地只想守住它,即使是方圆一千里土地也不敢换,哪里为的是仅有五百平方里呢!

(3)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平民的愤怒,只不过脱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而已。

(4)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如果好汉真的发起怒来,就有二人尸首倒地,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的人都穿孝服,今天(就是)这样。

第23课 隆中对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谓为信然 谓:说。

(2) 将军宜枉驾顾之 顾:拜访。

(3) 由是先主遂诣亮 诣:拜访。

(4) 度德量力 度:估计。

(5) 君谓计将安出 出:产生。

(6) 挟天子而令诸侯 挟:挟持、控制。

(?) 将军既帝室之胄 胄:后代。

(8) 将军岂有意乎? 岂:是否。

2、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 解释为伸张

(2) 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 解释为表示时间的界限

3、用原文填空。

(1)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2)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时人莫之许也。

当时的人都不认同这种说法。

(2)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上百万的人马,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可和他争胜。

(3)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老百姓谁敢不备酒备饭来迎接将军呢?

第24课 出师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崩殂cú 恢弘hóng 陟zhì罚 臧否pǐ

裨bì 费 yī 以遗wèi陛下 补阙quē

驽nú钝 猥wěi自枉屈 以彰zhāng

其咎jiù 咨zī诹zōu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引喻失义 义:适宜,恰当。

(2)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遗:给予。

(3) 性行淑均 淑:善。

(4) 以彰其咎 彰:表明、显扬。

(5) 猥自枉屈 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6) 咨诹善道 诹:询问。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1) 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开放、扩大;

今义: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

(2)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痛心和遗憾;今义:深切地憎恨。

(3) 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今义:品质恶劣。

(4) 由是感激 古义:感动、激动;今义:由衷感谢。

(5) 先帝知臣谨慎古义:认真、慎重;今义:做事小心。

4、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至少三个),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

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作奸犯科:指为非作歹,违犯法律。

计日而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点拨:任选三个即可,其他也可。)

5、用原文填空。

(1)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 作者开始分析形势,指出不利的客观条件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4) 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 表现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 诸葛亮出师北伐的目标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用原文四个短语来回答)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人的志气,而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

(2)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宫廷和相府的人,都是国家的,提升、惩罚、表扬、批评,(标准)不应当有差别。

(3)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年矣。

后来遇到严重挫折,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4)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希望陛下责成我实现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大业,如果不能实现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第25课 词五首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老夫聊发少年狂 聊:姑且,暂且。

(2) 会挽雕弓如满月 会:定将。

(3) 也拟泛轻舟 拟:打算。

(4) 马作的卢飞快 作:像……一样。

2、用原文填空。

(1)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2)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3)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4)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5)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6) 《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守边将士们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7)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作者能够担当重任,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句子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8)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时①学兵法,言兵事②,以天下莫能当③。尝(15)与其父奢④言兵事,奢不能难⑤,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⑥,而括易言之⑦。使赵⑧不将(17)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⑨,悉更约束⑩,易置(11)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12),佯败走,而绝(13)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16)自搏战,秦军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14)之。 (选自《史记》) ①少时;小时候。 ②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 ③以天下莫能当:认为天下没有人抵得过他的。 ④奢:赵奢,赵括之父,赵国良将。 ⑤难:驳倒。 ⑥兵,死地也:用兵打仗,本是危险的场合。 ⑦易言之:把它说得很轻易。 ⑧赵:赵国。 ⑨廉颇:赵国良将。廉颇对秦作战,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深沟高垒的防御战。后赵王中了秦的离间计,用赵括代廉颇。 ⑩悉更约束:全部改变原有的纪律和规定。 (11)易置:撤换。 (12)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 (13)绝:截断。 (14)坑(kēng):活埋。 (15)尝:曾经 (16)卒:步兵,士兵 (17)将:派遣 (18)佯:假装 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赵奢)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赵括把它

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的一定是赵括了。” 赵括随即代替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并重新安排军官。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些事,出动变化莫测的,假装败退,截断了赵军运输军粮的道路,把赵国的一切为二,(于是)军心离散。经过四十多天,军中兵士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于秦国,秦国把他们全部活埋了。是判断句,释为:“战争,是要以命相搏,以死相争的。”[1]? “兵,死地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