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电影与建筑

论电影与建筑

来源:爱go旅游网
建筑学专业批评学课程作业

浅谈建筑与电影

隋兴新

(南通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摘要: 20世纪的建筑与电影之间已经形成了紧密不可分的关系,电影中的城市与建筑是现实世界的意象,电影中的建筑会给建筑师以启示,从而又将这种意象在现实的世界中予以表现。在这种持续复制与变现交替的过程中,不断地构思出具有丰富意蕴的建筑空间,生成新的形式和新的意义。电影以真实的或是虚拟的建筑空间作为故事发生的场景,以此来铺陈感情和诗意,赋予超乎现实的想象,传达丰富而又复杂的文化色彩,思考未来的城市与建筑,浓缩并拼贴现实的建筑。

关键词:建筑;电影;艺术性;创造性;场景

Abstract: 20th century architecture and the film has been formed between tight close relationship, the film's urban and architectural image of the real world, the film's construction will give inspiration to architects, to turn this image in the real world be expressed. In this continuous process of replication and in turn realized, the idea of a constant implication of building space with rich, generate new forms and new meaning. Film with real or virtual space as architectural scenes story as a way to lay out the feelings and poetic, surreal imagination to give, to convey a rich and complex cultural color, think about the future of cities and buildings, concentrated and fight posted real buildings.

Keywords: architecture; move; artistic quality; creativeness; Scene

1

建筑学专业批评学课程作业

电影的三度空间形象与时间因素的结合,有着无限的表现力,也是一种十分适宜于表现建筑空间的手段。电影与建筑之间已经形成了紧密关系,建筑师与电影导演也彼此汲取灵感,并且以同样的思考方式去创造新的建筑空间。一些与建筑有关,或表现建筑的电影有三个作用:反应并批评当代建筑的发展变化;提供创造性实验的场地;实现艺术与实践的各种方法。

城市印象

电影自诞生以来,就与城市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说,电影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电影史上最富有意味的话题之一。作为故事的发生地,城市自然成为电影记录的对象城市电影不仅记录和反馈着城市生活,同时也影响和塑造着以现代城市为标志的新的文化空间和社会关系。对于以前没有迈出国门的人们来说,电影甚至是了解这些城市的惟一窗口。包括纽约、华盛顿、巴黎、伦敦、新德里、上海等城市,是出镜率最多的城市。其中伦敦是最值得大书特书的城市。

狄更斯的小说体现的伦敦是一种雾蒙蒙、细雨绵绵、潮湿、昏暗,街上行人穿着长大衣、撑着雨伞匆匆行走的景象,因此伦敦给人的印象不是很阳光。而实际上的伦敦,是一座可以引发你不断思想的城市。无论它的气势,无论它的细节,它所展示的内涵,都会让你久久地思索。著名的英国旅行作家戴维曾经这样写道: “英国有许多迷人的城市、城镇、乡村和小部落,不过,只有当你来到规模巨大的首都后,才会真正感受到英国的魅力。不同的人对伦敦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绝不会是平庸的感觉。”

以19 世纪伦敦为对象的影片毕竟不多,多数影片还是体现了当代伦敦城市的风貌。特别是电影的专业摄影师的高技术高水准,更是把伦敦的市容和建筑拍得美轮美奂,让人目不暇接,让人全面领略到当代著名建筑师的作品,同时也体会到伦敦古代建筑与后现代

2

建筑学专业批评学课程作业

主义相混杂的独特风情。如《诺丁山》《双猫记》《达·芬奇密码》等,都全面地体现了这座城市的古代与现代和谐并存,并不像《雾都孤儿》一片中的阴霾四布的城市,而是积极向上、魅力四射的国际性城市。如连接泰特现代美术馆圣保罗大教堂的千禧桥,是英国为了迎接千禧年而建设的百年来第一座横跨泰晤士河的新桥。在《哈利·波特6》电影中,食死徒袭击伦敦千禧桥一幕被视为最大亮点。整座千禧桥遭魔法袭击而被摧毁的震撼场面,令人印象深刻。而在建筑设计与配合上,从泰晤士河南岸的泰特现代美术馆正门口出来走到岸边,即可见到恐龙骨架一般的千禧桥。走在桥上看北岸的圣保罗大教堂,那巨大的穹顶仿佛与千禧桥合为一体,构成一幅美丽画面。再如在《达·芬奇密码》中,位于威斯敏斯特教堂内牛顿的墓是追寻圣杯的重要线索之一。威斯敏斯特教堂是伦敦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距离议会大厦、大本钟仅咫尺之遥。它是“英国最具历史性的宗教建筑物”,也被翻译成西敏寺或者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威斯敏斯特教堂是最有观赏价值的建筑,建筑细节精工细作,其内部装饰更是富丽堂皇。还有《双猫记》《女王》等影片中的白金汉宫。作为英国王室的府邸,白金汉宫自1837 年维多利亚女王迁居于此后,便一直是伦敦的头号皇家寓所。它最初是在17世纪时为白金汉公爵所建,后来维多利亚女王的叔叔乔治四世请了建筑师约翰·奈斯扩建整座宫殿,在原有建筑旁增加了两翼,最终建成了一座中心包有四方形内庭的恢宏之作。

而现代风格和后现代风格的建筑,在电影中也多有体现。如还有伦敦的新地标,从希斯罗机场坐地铁进伦敦市中心,钻出地铁站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它,比想象中的更高大魁梧、威严,完全是一种超酷超现代的建筑,被包围在19 世纪的街道和背景建筑中。再就是ROGERS 的符号,伦敦劳埃得新总部的出风口,比起这位老大80 年代做的劳埃得保险公司大楼那单纯的不锈钢材料一铺到底,在一系列新作品中他尝试使用颜色出挑的钢构件,超酷超冷的机器美学有所减弱,这是对现代之后的建筑趋势的一种回应,这些风景和建筑,也经常出现在电影中,给人深刻的印象。《哈利·波特》的火爆,也带来新的景点。如伦敦国王十字火车站、牛津大学基督学院食堂等,也都给人留下印象。

3

建筑学专业批评学课程作业

总之,对于普通观景者来说,上百部电影反映了伦敦的文化,其中带给人们直观的冲击的,当属影片对伦敦城市建筑的展现,既让人们看到了18、19 世纪的伦敦旧城,又看到了一座活力四射的现代化的城市。

城市的猜想

(一) 科幻电影的定义

科幻电影( science fiction film) 是好莱坞类型片的一种。和其他类型片一样,它伴随着电影的工业化生产进程而出现。“当科学观念、艺术想象和电影手段三者结合时,科幻电影随之产生。”自1902 年法国人梅里埃推出《月球旅行记》宣告了科幻电影的诞生之后,时至今日,科幻电影更加强调科学的前瞻性在影片中的体现,更多地通过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来塑造人物,设计场景,讲述故事,因而产生了一大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作品。

(二) 科幻电影对于未来城市的表现方式

科幻电影的故事发生地不能脱离城市与建筑的背景;而城市与建筑又需要通过时间才能体验。于是,一方面电影以它独特的视觉表达方式与传播手段来诠释城市与建筑的存在状态,通过电影的视觉性和公共性来试验新的建筑与城市设计理论; 另一方面,未来城市与建筑作为最主要的场景元素被用于电影叙事和表达的探索。在新的技术支持下,科幻电影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表现未来城市。

方式一: 基于现实中的城市和科技手段,从空间与视觉的角度展现城市与未来建筑的关系,通过电影来表现新型城市设计理念,以起到推广与宣传的作用。

4

建筑学专业批评学课程作业

方式二: 通过电影表现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城市与建筑。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电影结合电脑特技的科幻片越来越多,以其场景的奇特和恢宏将观众从现实世界带到另一个无法想象的世界。

科幻电影通过预言的方式表述出对于未来城市的理想,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未来城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理性而现实的,是我们都要面对或即将面对的社会现实。

(三) 未来城市的构成

未来的城市是什么样的? 联合国人居组织在1996 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中强调: “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的、安全的、幸福的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现在,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为塑造未来的理想城市而努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甚至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实力的竞争。它们的最终目的是要改变现有的城市形态与生

活模式所引发的空间冲突、文化摩擦、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伴随着这些思考与实际的行动,科学家和设计师们构想出众多未来城市的蓝图,如: 超级城市、高塔城市、拱形城市、海洋城市、数字城市、生态城市、太阳城市、紧凑城市、田园城市、宇宙城市、立体城市、地下城市、垂直城市等。在未来,城市依然是人类聚居生活、繁衍后代、延续文明的中心,是人类生存空间类型中最具活力和包容性的空间科幻电影中的未来城市,一方面通过电影人、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们的构想来体现,一方面通过视觉媒体的传播去引导大众对于未来城市的想象。影片中的未来城市与建筑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其光怪陆离的视觉效果不停冲击着大众想象和视觉的极限。科幻电影虽然是虚构的,但其大部分情节是基于科学( 包括现有的科学和假设的科学) 假想出来的,它们在今天的世界中是不可能发生的,但其幻想出来的因素必定有一个科学理性的支持。很多经典科幻电影中所

5

建筑学专业批评学课程作业

描绘的设想,正逐步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实现。

(四) 未来城市的类型

(1) 交通立体化的城市

法国导演吕克·贝松执导的科幻影片《第五元素》就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一个全然立体的未来纽约城。影片中的未来纽约通过立体化交通的分割,拥有界限分明的垂直空间,在垂直空间的底层则是被重度污染的陆地。影片中的城市遍布层层叠叠、高度惊人、直耸云端的摩天大楼,交通空间被分流在无数个水平面和垂直面上,地面的概念被彻底消解。主人公驾驶着出租车、汽车飞来飞去、交错穿插; 列车在建筑的外立面上飞驰而过,各式各样的飞行器忙碌地穿梭在云端。新的交通工具重组了城市空间的层次,形成立体化的城市交通网络。城市由竖直方向上切入的无数个横切面构成,这也就使得影片中那个高悬于空中的麦当劳餐厅的存在,变得合乎情理。《第五元素》最特别的地方体现在交通空间的多维复合结构以及对运动速度、方向和节奏的调控上。它提供了未来城市设计和规划领域中城市交通组织方式的新的可能性。影片中的城市是对真实世界的复制和转化,透露出一种源自于现实世界的亲切感以及高于现实世界的新鲜感,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后现代视觉效应。

(2) 高度机械化的城市

随着人类社会迈入21 世纪,“机械”的定义也逐渐变得宽泛起来。它不仅仅是人为制造的用于更高效地生产产品、提高行走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机器设备,人们对于机械的种类、形式、功能等各方面都进行了丰富的描述,使得“机械”的概念获得了空前的突破,“机械化”逐渐成为了人类文明赖以存在与延续的一种方式,机械以特别的方式展现着它强大的

6

建筑学专业批评学课程作业

力量。科幻电影将机械在未来生活中的形式与功能进行了合理化的想象,往往将未来城市整体描绘成一座拥有复杂系统的机械。科幻电影对“机械化”的关注体现了人们对其发展趋向的极大关注。《黑客帝国》的导演从以机器为主角的工业文明和以计算机为主角的后工业文明中提取出机械美学作为未来城市的美学标准。创造出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城市———机械城Zero。机械城Zero 如同一台复杂的巨型机器,放眼望去城市全部以机械的齿轮零件、电子元件所构成。城市系统使用的能源均为电能,电能的来源就是机器城大规模的太阳能电池板; 另一方面是在机械美学指导下,机械城Zero 整体呈现出一种充满科技质感的黑色,空间氛围充满冷峻的金属质感,机械章鱼在空中高速穿行,城市各个部分均由机器操纵控制着。

科幻电影展现出的新奇建构和对未来城市的大胆设想,极大地启发和激励了人们对未来的预想。那些科幻电影中的建筑和城市形态魔法般地连接着未来,有些因为走得太远,过于超前而不被人们所接受,只能成为影像中的设计。科幻电影传播的价值观暗示了未来城市设计过程的变革。科幻电影从构想到剧本再回到形象的不断推敲和修正的过程也为城市建设者们的创作与实践提供经验和启迪。

参考文献:

[1] 王志敏. 现代电影美学基础[M]. 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309

[2] 周诗岩. 建筑物与像—— 远程在场的影像逻辑[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7: 13.

[3] 华典艺术编辑室. 世界科幻电影[M]. 北京: 九州出版社,2003: 30.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