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常州市兰陵中学 联系方式:wrwrwr20032002@yahoo.com.cn
浅谈多媒体在新课程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常州市兰陵中学 王任
内容摘要:根据自己的美术教学实践经验,以及进几年对多媒体的学习和运用,得出一些提高美术教学效率的见解,文中对多媒体在美术课中的功能和作用,作了综合的分析和具体的说明,充分说明了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以后,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提高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其次对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多媒体的特点作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多媒体教学 作用
当前,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存在很多矛盾,特别是新教材的美术课内容非常丰富与教学课时的稀少,形式的多样与教学方法的单一等种种矛盾,这需要我们找出一条能有效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在近两年的新课程美术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中,我发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审美感受,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使我们的中学美术教学真正做到短时高效、丰富多彩。
美术教育虽然是一门副课,但它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它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从美术教育本身来看它延续美术文化,传播美术知识,满足人类的审美需要的愿望而产生,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门类,美术教育它以独特的方式来发展和完善了人的精神和修养,促进了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所以美术教育人类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学科。当前,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特点是以美学教育为主,正因这一特点适应了现代多媒体的应用。
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多方位地提高学习效果,实验心理学家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这就是说如果既能看见又能听见,还能用手操作,通过这样多种感管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老师讲课强得多,另一个关于记忆持久性的实验证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让学生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
传统美术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学生主要依靠教科书提供的信息传递模式来进行学习,而人为地少用或不用另外的信息传递模式,作为学生只能靠在教师抽象的语言中获取知识,这其实违背了美术教育自身的特点。当使用现代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手、脑、眼、耳都在工作,这种全方位的训练,不仅能加快美术教育的进度,改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能给学习者以更新颖的刺激,从而激发其创造思维的不断发展,这是因为现代教学媒体便于提供充分的直观感性材料,如(实物投影仪、电脑、大屏幕投影等)能呈现事物的形象或过程,而且对成功的感知有直接的作用,美术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感知得越好,学生学习效果和记忆效果就越好,概念的形成也很快而且也清晰。
发挥多媒体在美术课中的作用
美术课中学生感受美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提高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重要一步,它所涉及的内容极具广泛性和综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美术的审美特点出发,通过古今中外各类优秀的美术作品介绍、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感知记忆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中获得知识、审美经验和享受,从而掌握如何去欣赏美和发现美的方法,提高审美水平。
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能以全方位、立体、动态的形式,全面、形象、直观地展示教学的内涵,而且以多种形式组合,有效的交替使用,以全面刺激学生的视觉(眼)、听觉(耳)、感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它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在美术教育中的运用,应根据学科的特点来进行媒体的设计,可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大致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直观性
美术又称视觉艺术,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和欣赏过程,只能诉诸于视觉形式来完成。因此通过对艺术形式的直接感受而进入审美体验,就成为美术欣赏的主要途径。据此特点,在教学时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表现方法。进行大量图片的演示,以艺术作品所特有的可感知的直观的形象、色彩、线条、明暗等,引发学生审美的直觉感受。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如在上版面设计的内容时我运用Photoshop软件来演示版面设计的要素、排版的方法、以及对版面中各要素的修饰方法和手段。这样让学生很直观地对版面设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对如何进行版面设计和装饰心里有个底。关键是教学过程既直观又省时,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在课堂中也能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实践活动。 (二)观赏性
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育中不可少的一个内容,它是通过学生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的观赏来达到掌握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实物投影仪、幻灯机等现代教学媒体,进行静态的画面展示。因为幻灯机、投影仪等光学媒体能使学生在静止的状态下,观察扩大了的图片,便于学生观赏。还可利用录像、VCD等进行动态的播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及能力。如在欣赏张择端的中国画《清明上河图》时,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全部或局部的放大观赏,充分展示其作品的表现方法及艺术性,更有利于作品精华部分的展示。不管是从作品的整体也好,还是从作品的局部和细节,它都让学生细致深刻地对作品有所了解和感悟,使学生在观赏中提高审美能力。
(三)情感、情境性
情感是人对客体态度的反映。美术作品中的线条、色彩、形象等,对人的情感有积极的影响作用。触景生情就是美术欣赏活动过程中的一种现象,因此激发情感可以促进欣赏活动的开展与深入。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运用实物投影仪、功放、组合音响等,展示出栩栩如生的画面。同时播放背景音乐渲染气氛、创造意境。以形、声、色并茂的优越性,全方位、立体的调动视觉、听觉,再结合生动的讲解,就能与学生的需要、兴致、情趣等因素结合,产生优越兴奋中心,从而达到高效能的欣赏。如对德拉克洛瓦《自由领导人民》、毕加索《格尔尼卡》的欣赏,可先用光碟播放有关的侵略战争片段,后用实物投影仪投出放大的画面。其间配以抗战时期的歌曲,再结合教师的讲解创造一种激昂、拼搏、奋进的战斗情景,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联想性
学生在新课程的美术实践活动中,不再是纯机械的临摹活动,而是根据各自的生活经历、思想、文化素质的条件——审美经验。学生总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围绕实践内容所提供的
各种信息因素而开展种种联想来创造,并在许多情况下带上某种感情色彩,从而在学生的作品中体现出个性特点。比如我在进行海报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我先运用多媒体的手段把我收集的很多资料放给同学们看,然后让学生对自己印象最深最喜欢的一张作品进行评价,发表观点。然后,在实践活动中我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设计创作。在课堂中我发现通过运用多媒体的展示作品,其效果比学生看书要好得多。再加上让学生进行谈感受,加深了学生对海报设计的理解,以及让学生打开丰富联想的大门,同时也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和作品联系了起来。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提高学生感知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五)知识性
美术教学的知识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也是人类几千年的文明积淀,涉足全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浩如烟海的美术作品时,无论是叙述作品内容,理解作品的含义,还是探讨美术家通过作品所想表达的观念,都需要有广泛的知识面,涉及人文、社会、宗教、哲学、地理等学科。这样就造成美术课一个十分突出的矛盾:内容多、门类多、知识面广和教学时间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是个有效的手段。它以信息多、容量大、速度快、效率高、功能全、综合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发挥幻灯机、投影仪、计算机可将重点、难点予以突出强调反复观看的功能,也可根据教学需要前后调整组合的优点。以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最大限度优化教学过程,以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现代多媒体的广泛性和任意组合性及功能的多样性,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并总结经验,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在美术课中的作用。这也就要求美术教师要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甚至还要学会制作课件,让多媒体成为美术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的一把钥匙翅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