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儿科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浅谈儿科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来源:爱go旅游网


浅谈儿科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在开展整体护理的今天,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现今的护理工作也在逐渐的完善,护士与患者及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已变成了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内容。现如今在儿科,患者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多数受到家长的过分照顾,一旦生病入院治疗,都会由于患儿到陌生环境害怕的哭闹,以及家长过度焦虑等原因,而常常使儿科成为医院内医患、护患矛盾较多的科室。因此,儿科护士的沟通能力和技巧是护士与患儿及家属之间信息交流及相互作用过程中的重要技能,良好的护理服务意识和沟通技巧,可以促进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理解和支持,改善护患关系,增加患者满意度。

1与患儿的沟通

1.1语言沟通:初次接触患儿时,根据不同年龄患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水平选择用语,可以亲切询问一些患儿熟悉的生活与事情,同时使用患儿易懂的语言鼓励患儿自己做介绍或提出疑问。如对幼儿通过讨论他们熟悉的卡通人物与他们产生共鸣。使用亲切,愉悦的语气语调及适当的语速,以减少患儿恐惧心理。如在门诊患儿拒绝输液时,可以让他选择喜欢的护士为他处置以缓冲患儿的焦虑情绪。同时,护士应充分尊重患儿,在询问患儿的年龄及姓名时可直接询问患儿而避免所有问题只向家长询问,在患儿叙述中,护士应以诚恳的态度表示接受与理解,不能敷衍了事。切忌使用强迫和恐吓的方法使患儿顺从,对患儿配合治疗的积极表现,要及时给与赞扬和鼓励,使患儿增强勇气,克服恐惧,保持愉快情绪。

1.2非语言沟通

1.2.1面部表情:微笑时最好的语言,微笑能使患儿感到温暖,从而消除陌生感,减轻患儿的恐惧心理。

1.2.2动作及手势:在护理患儿时动作要轻柔、减轻对患儿的过强刺激以免增强患儿的恐惧感。可以适时的抚摸患儿的肩膀和手臂使患儿能更好的接纳护士。

1.2.3技术水平:作为一个儿科护士必须练就娴熟的技术水平,在各项操作过程中要能够熟练的完成操作。如静脉输液,在进行静脉穿刺的时候,如果你能做到一针见血,可消除患儿及家属的紧张情绪,增加患儿及家属对你的信任,使你在下次操作的过程中能得到更好的配合。

1.2.4环境:良好舒适的环境也是护患沟通的条件所在,环境的好坏决定着患儿的心理状态,空气清新无异味,柔和的光线都能够稳定患儿的情绪,使患儿感到舒适。

2与家属的沟通

2.1注意说话的姿态:家长带患儿就诊就是希望患儿能得到良好的诊断、治理和护理。与家长沟通时,首先要有合适的称呼,针对家长的不安情绪,与家长交流时要有和蔼可亲的态度,恰当的语言解释,让家属感到自己被接纳。在和家长沟通时最好以询问普遍性问题开始,以创造轻松的气氛,使家长愿意说出各方面的许多内容。避免在谈话开始时使用如“是不是”、“有没有”的闭合性问题。

2.2学会换位思考:作为护士,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富有同情心,多多理解

患儿家长的喜怒哀悲、焦虑烦躁等心情,以“假若这个患儿就是我自己的孩子”的心情去想家长之所想,在与家长沟通时,多说安慰性语言、鼓励支持性语言和劝说解释性语言,忌用枯燥、生硬、冷酷甚至讽刺挖苦、出言不逊的语言。

2.3要有经得起委屈的心理准备:我们在工作中,有时会因给小儿行头皮静脉穿刺未能一针见血而受到患儿家长的责骂,甚至口不择言,此时护士应保持冷静,学会克制,学会忍让和宽容,不要与患儿家长争吵,更不可怒形于色,与其对峙,待患儿家长平静后,再找机会进行解释,诸如:“我们并不是要将你家小孩当试验品,实在是你家小孩的血管实在不怎么好找,而一般穿刺过的头皮静脉大多不能再穿刺,故今天才致这样,其实我们也希望一针见血!您先消消气,我这就去找一位高手来,今天一定想法给你小孩把水挂上”等等,相信家长能谅解。实在遇到极少数不可理喻的家长,也只能采取“沉默是金”的办法,尽量不要把矛盾激化。

3沟通时的注意事项

在沟通时要耐心听取患儿与家属的倾诉,不可不耐烦的中途打断话题,对于病人家属的提问要耐心解释,如有不懂和不确定的时候应请医生给与解释。在进行各项操作的时候不要谈论与操作无关的话题,以免引起家属的误会,是家属产生不信任感。

4体会

作为我们护士来说,要想在实际工作中把这门学问运用自如,就必须加强学习,既要经常地接受医德教育,培养医德修养,也要学习一些心理学、伦理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语言修养,熟练掌握语言沟通技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