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08-2009学年河北省邯郸市一中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2008-2009学年河北省邯郸市一中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来源:爱go旅游网


邯郸市一中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年 级 高 一 科 目 历 史

第Ⅰ卷 选择题 (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中都有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的是

①《南京条约》 ②《望厦条约》 ③《北京条约》 ④《马关条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3.19世纪四五十年代新思想的基本特征之一是

A.讲究训诂考据 B.提倡“经世致用” C.主张重新认识世界 D.力主变革“祖宗之法”

4. 毛泽东曾说:“(在中国)讲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这主要指张之洞创办了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大生纱厂 D.汉阳铁厂 5.《天朝田亩制度》既有革命性又有空想性,其根本原因在于( )

A.太平天国的斗争策略 B.紧张的军事形势 C.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部矛盾 D.其代表的小农经济性质

6. 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马关条约”、“通商口岸”、“双十协定”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城市是 A.南京

B.北京

C.苏州

D.重庆

7.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给予日本大量赔款

8.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 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 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用心 爱心 专心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9.19世纪末,中国出现了兴办工厂的高潮,其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政府

10.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A. 坐轮船,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 B. 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 \"老爷\" C. 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 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11.上海,这座繁华的大都市,现在被誉为东方明珠.下列事件,哪些是在上海发生的 ①最早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之一 ②五四运动的爆发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 ④签订《双十协定》 A.①② B.3②④ C.①③ D.①④ 12.在19世纪末的报纸上不可能看到的新闻是 A.台湾岛割让给日本 B.日本在华投资设厂 C.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D.德国在山东设“势力范围” 13.康有为等人建立的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团体是

A.强学会 B.保国会 C.共进会 D.兴中会

14.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规定是

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C.实行总统制 D.实行责任内阁制

15.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帖了一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中外交失败

用心 爱心 专心

16.下列组合中存在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A.洪宪帝制――护国运动 B.抗美援朝――“三反”、“五反”运动 C.鸦片战争――《天津条约》 D.九一八事变――红军长征

17.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下面是某导游对北京历史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A.近代史上三次被列强占领

B.公车上书打破了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 C.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D.解放战争时期和平解放

18.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公布了蒋介石1917年至1931年的日记,吸引了各国学者的关注。蒋介石在日记里可能涉及的事件是

A.参加北伐战争 B.拒绝张杨兵谏 C.组织淞沪会战 D.出席开罗会议

19.右图是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参观南昌起义纪念馆时的题词。题词的依据是南昌起义

A.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B.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决定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20.某旅行社新推出 “重走长征路”的旅游线路,按照当年中央红军的长征历程,该线路

所经过地点的先后顺序应是 ①泸定桥 ②瑞金 ③遵义 ④吴起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21.为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根据地在政权建设上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建立政治协商制度 B.实行“三三制” C.实行减租减息 D.开展整风运动

22.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1943年1月相关外交文件的签署“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关系的新纪元”。这一评论指的是

用心 爱心 专心

A.中国与英、美等国签署宣言,保证团结一致打败法西斯

B.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署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 C.中国与英、美两国发表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D.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约,宣布废除英美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 23.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4.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挺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长江 C.淮海战役 D.百团大战

25.陈毅在《记淮海前线见闻》一诗中说:“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商车运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出现这种情景的根本原因是: A.翻身农民踊跃支援前线

B.东北全境解放鼓舞人心

C.中国共产党政治宣传的作用 D.解放区实行了土改

26.下面是一位同学在介绍三大战役时说的一段话“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发动的,其中辽沈战役是林彪、罗荣桓指挥的,这次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而淮海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平津战役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三大战役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其中划线部分表述错误的有( ) A.1处 B.4处 C.3处 D.2处

27.据《军政》杂志记载:\"晴天霹雳太行头.万里阴云一鼓收.英帅朱彭筹此役,竟扶危局定神州.\"文中\"筹此役\"指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反\"扫荡\" D.战略大反攻

28.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用心 爱心 专心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消除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29.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开展武装斗争 C.走社会主义道路 D.建立统一战线 30..建国初期三大运动的相同历史作用在于

①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②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③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④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31.毛泽东的诗词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下列诗句反映的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是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②“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③“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④“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32.“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经

济活动的法律依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C.过渡时期总路线 D.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 33.昆明市近郊某农民分得田地三亩六分,这一史实应发生在 A.土地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D.新中国建国初期

34.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论断( )

A.借鉴了苏联的经验教训

B.反映了剥削阶级在我国已经基本消灭的客观实际 C.明确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D.强调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用心 爱心 专心

35.改变“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局面是在:

A.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B.一五计划建设时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36.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的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 A.要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 B.要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 C.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D.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

37.在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一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箱,交给街

道干部用来炼铁。当时人们这样做

A.表达了渴望迅速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愿望 B.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C.是片面追求公有化的体现 D.有利于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38.《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小麦亩产12万斤”“皮棉亩

产500斤”等文章,宣传全国各地大放“卫星”这一现象发生于 A.1956年 B.1958年 C.1960年 D.1962年 39.1966年---1976年,经济建设的成就有

①兰新铁路 ②石油全部自给 ③成功试验原子弹 ④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0.\"文革\"期间,国民经济建设仍能取得一定成绩的主要原因有

①\"文革\"主要在意识形态领域内进行 ②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共中央工作时的努力 ③广大干部群众对\"左\"倾错误的抵制 ④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Ⅱ卷 材料题(两道大题,共40分)

41.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

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②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 (1928秋)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请回答:

(1)诗①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945年台湾在割占50年后回归祖

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 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6分)

(2)诗②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

么?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6分)

(3)导致诗③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的胜利有何意义?(5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4)诗④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

什么?(4分)

42、2005年4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会议上强调,党成立八十多年来,团结和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这一历程,是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历程。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中国共产党为维护民族利益不断调

整方针政策,其主要表现有哪些?(4分)

(2)抗战胜利初期,中国共产党为维护人民利益,作了哪些努力?(3分)

(3)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为改善人民生活采取了哪些行动?(12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邯郸市一中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题(答题纸)

年 级 高 一 科 目 历 史 命题人 曲现龙 审核人 耿学良

二、材料题(40分)

41、(1)诗①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945年台湾在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 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6分) (2)诗②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6分) (3)导致诗③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的胜利有何意义?(5分) (4)诗④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4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42、(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中国共产党为维护民族利益不断调整方针政策,其主要表现有哪些?(4分) (2)抗战胜利初期,中国共产党为维护人民利益,作了哪些努力?(3分) (3)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改善人民生活采取了哪些行动?(12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高一历史答案

选择题

1---5 C B C D D 6---10 D C D A B 11---15 C C B D D 16—20 A C A C B 21—25 B D C A D 26—30 D B C A C 31---35 B A D C B 36---40 D A B A B 41.答案要点:(21分)

(1)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澎湖列岛;(2分)抗日战争的

胜利,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2分)国共两党内战,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2分)

(2)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2分)夺取“中心

城市”(2分)道路选择要符合国情,要实事求是。(2分)

(3)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分)粉碎了国民党的

“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在长征途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保存了实力(3分)

(4)渡江战役;(2分)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2分) 42.答案要点:(19分)

(1)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2分);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的方针(1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1分)

(2)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1分);赴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1分);参

加政协会议,使其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协议(1分)。

(3)发动“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严厉打击投机倒把活动,稳定了物价,结束了连

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3分);合理调整工商业,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3分);在全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使三亿农民获得了土地,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3分);大规模兴修水利,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发展了生产(3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