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辩论赛引入历史课堂的教学实践
作者:朱桂芳
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4年第02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6-0030-03
高一新教材必修一第四单元“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二课即是“太平天国运动”,课堂教学原本很顺利,但疑问在做完一道习题后产生了:李大钊有这样一句话:“太平天国禁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反映了太平天国从理论到实践上的落后。部分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究竟是不是真正的近代民主革命心存疑问,而史学界对此也有三种不同看法:①是一场单纯的、旧式的农民起义;②是单纯的农民战争兼具资产阶级革命性质;③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农民革命。看到学生激烈讨论的场景,笔者决定让学生展开一场关于“太平天国运动是否是单纯的、旧式的农民运动”的课堂辩论赛。那一堂课学生的表现给笔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于是将学生的辩论材料收集整理,成了备课的宝贵资料。从此,笔者就将辩论赛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引入高中课堂教学,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案例描述
1.课前准备。包括辩题的选定,辩论双方人员的确定,引导学生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等。 2.课堂辩论。 第一阶段:观点陈述
正方一辩:我方的观点是“太平天国运动是单纯的、旧式的农民起义”。理由是:说它是单纯的运动:①运动的兴起主要由于清朝政治腐败,赋税沉重,各种灾难深重而引起的。在这种精神和肉体的压迫之下,广大农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起义。所以太平天国运动是封建压迫的必然结果。②它斗争的矛头主要指向封建统治者。反封建的任务是主要的。说它是旧式的运动:①太平天国不管在组织方式上还是在指导思想上,都未能脱离中国以往农民战争的模式。同历史上许多旧式农民战争一样,采用了落后的宗教方式动员组织群众,并执行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②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这是中国千百年来反封建思想的延续,未超出旧式农民战争的范畴。③它与历史上旧式农民战争一样,由于农民阶级局限性而最终失败,所以太平天国运动是旧式的。综上所述,我方观点“太平天国运动是单纯的、旧式的农民起义”。
反方一辩:我方的观点是“太平天国运动不是单纯的、旧式的农民起义,是近代具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农民战争”。理由是:①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除了阶级矛盾激化外,还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②外来宗教思想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产生了较大的影响。③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后来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这是历史上旧式农民战争所没有的新情况。④太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天国的领袖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期还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因素。⑤鸦片战争后,中国革命已进入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后,已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所以,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年代里,时代赋予了它新的内容与意义,已经不是“单纯的、旧式的农民起义,而是近代具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农民战争”了。 反思一:
正方紧紧抓住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国内阶级矛盾尖锐这一论据,来论证太平天国运动与旧式农民起义面临的主要状况是一样的,反封建是起义的主要目的;反方紧紧扣住太平天国兴起时已是在鸦片战争之后,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是过去农民起义所没有遇到的,从而论证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新时代的特征,反封建的同时担负起反侵略的斗争任务。 学生语言流畅,思维敏捷,但辩论尚显稚嫩,所举论据大都来自课本。可喜的是,学生能从不同的评价标准中选择一个或几个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从理论上阐明自己的观点,进行独立自主的思维。 第二阶段:自由辩论
正方二辩:太平天国沿袭了封建君主专制形式,分封诸王,森严的等级制度,内部矛盾尖锐,争权夺利,农民阶级的落后性暴露无遗,天京事变就是一个例证。(展示资料)据史料记载:太平军进入天京后,立即大兴土木,周围十余里,宫殿林苑,金碧辉煌,东王府的修建也是“穷极工匠,聘心悦目”,至如冠履服饰,仪仗车马都极尽奢华。此外,天王还不断选取民间秀女入宫,这又和旧的封建王朝有什么区别呢?
反方二辩:请对方辩友注意,太平天国发生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引进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创办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其次,太平天国颁布了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前者第一次以文件形式提出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后者第一次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是时代赋予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我们承认这次起义存在不足之处,但你能因此说它仍然与过去的农民起义一样吗?你能因此忽视它资本主义的因素吗?不能!所以,我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不是单纯的、旧式的农民起义,是近代的农民战争。
正方三辩:刚才对方辩友提到《天朝田亩制度》。我认为它尽管提出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但绝对平均主义大大打击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使农业生产力又受到了新的束缚,这是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它只是以历代封建王朝的政治、经济制度为模式而设计出来的方案而已。《资政新篇》虽然提出发展资本主义但它并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也不是革命实践的产物,它最后表现出来的依然是大汉族主义,排满,宗教迷信和神化洪秀全。请问,难道凭一个并没有实施的政策就可以说这场运动是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吗?最后,它的失败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同过去农民战争一样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所以,我认为太平天国运动依然是单纯的旧式的农民运动。
反方四辩:但你不能不承认太平天国运动触动了封建社会停滞不前的生产力。他们曾经想用这两个纲领来改造旧的生产力,无论效果如何,其动机是应该肯定的。“异想天开”只有先异想才会有天开啊?难道因为暂时未天开就能否定异想吗?(热烈掌声)
正方一辩:当然看重结果。太平天国运动没有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也没有实现,而它建立的政权又是封建的专制统治,经济基础仍然是小农经济,不是单纯的旧式的农民起义,难道还有其它说法吗?还有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利用封建迷信进行反人类的活动,当作何解释?(掌声)
反方四辩:照这种说法,辛亥革命后中国大部分地区依然是小农经济,那你能说辛亥革命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吗?我认为拜上帝教是反清的,是提倡平等的。 …… 反思二:
正方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上进行论证:认为太平天国先后虽然颁布了革命纲领,但未能真正实施,并未促进生产力发展,且绝对平均主义思想是落后的小农经济的体现;反方则认为前期的纲领使斗争达到历代农民战争所未有过的广度和深度,后期的纲领具有新时代的气息,从而论证太平天国运动带有资本主义因素。对于拜上帝教,正方认为它依然是落后的封建迷信组织,反方认为它是由基督教演化而来的,是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
可以说双方都为自己找到了最有力的论据,但也反映出双方在辩论中都有些偏颇。这一点正方做得比较好:他们结词中说到“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有新的特点,但它没有超出旧式农民战争的范畴,还是一场单纯的旧式的农民战争。”反方并没有承认“太平天国运动仍然带有旧式农民战争的烙印”,只是一味地强调它是近代民主革命,说服力弱了点。 三、教师点评
首先,我用八个字总结今天双方的雄辩:正方阳刚,反方阴柔。辩论中,正方以火力强猛的优势,采取“屡屡发问”的战略,死死抓住对方的弱点,一针见血。反方呢?也凭靠后给充足、粮路不绝的支援,以柔克刚,采取“侧攻夹击”的战策,避开锋芒,在对方的用字用词里进行突破。可以说,今天双方是两强相遇,双方辩手均以出众的口才和过人的机智,多次化险为夷,转败为胜。在精彩、激烈的辩搏中,每个辩手均激情扬溢,以满腔热情,向我们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与风度。但是,缺点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是第一次,双方准备均有些仓促。望正方以后在比赛规则上能多下功夫,反方亦要在准备上多多努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根据评委的一致意见,认为反方同学材料的准备不够充分,发言时有照着稿子读的现象;正方选手准备很充分,辩论中团结协作,语言流畅,说服力较强;但是正方在辩论过程中不如反方有风度,主要是三辩同学情绪比较激动。(大家报以会心的笑)反方四辩在论辩中,驳论到位,反应机敏;正方一辩声音宏亮,反驳有力,辩论风度佳。因此,我代表评委团宣布:获胜方是正方,最佳辩手是正方一辩和反方四辩。 反思三:
本节课以学生掌握的历史事实为研究性学习的史料来源。课前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查阅各种资料,为辩论作准备,事实也证明学生非常认真地对待教师布置的任务,也反映学生学习的热情很大程度上是需要教师不断给予刺激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多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提升学习能力。在辩论中,学生也学会科学地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培养了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这样做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历史课的多姿多彩,从而激发出更高的学习热情。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最后的点评必不可少,精彩而幽默的点评可起到点睛之笔的效果。 案例评析: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应该关注“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着重强调要“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 ,以传授知识为载体,按照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学生设计一条求知之路、成才之路,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 一、历史教学要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育新理念
“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够对学习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交流思想、合作学习。”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都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打破常规,开展课堂型的研究性学习 1.角色深入研究法。 2.问题讨论研究法。 3.成果交流研究法。 4.课堂辩论研究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案例属于第四类研究法,适用于一些重大的且有争议的历史事件,如:太平天国运动是否是单纯的、旧式的农民革命,洋务运动与中国的近代化,辛亥革命是否成功等辩题的设计。 组织一堂辩论课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1.提出辩题。辩题要落在每个单元的主干知识点上并体现历史的发展潮流,促使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梳理,在新授课结束后构建知识体系,并对后面的学习起到启发的作用。 2.辩论课的准备。
(1)学生按自愿和男女混合的原则组合辩论小组,辩题的正反方由学生自行选择。 (2)了解辩论规则。
(3)正反方进行研究工作,包括理解辩题,收集并整理资料,模拟辩论,站在对手角度对上述研究提出挑战和批判,完善论证。
教师在这一阶段可对学生的资料收集提供帮助,辅导学生理解辩题中的关键词,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点拨,但对研究工作不作具体指导。 3.辩论课的进行。
(1)教师导言引入辩题,介绍辩论双方。
(2)正反双方进行辩论:陈述观点,自由辩论,观众提问和总结陈辞。
(3)由同学组成的评委讨论双方表现(包括说服力,反驳力,口才风度和整体合作),评定成绩,选出最佳辩手;教师则利用这段时间,重点针对思维的得失,进行总结。 课后,教师反思本场辩论,分析学生在历史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的不足,调整教学设计。
初次组织辩论学生可能会有些不适应,可能不会达到预期效果,辩论中学生可能有很多谬误,但只要给予他们机会,他们会表现得越来越出色的。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学会合作,交流和沟通,发展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从而达到有学、有感、有思的目的。 (编辑:朱泽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