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141
探讨检验科血液标本检测中的常见误差原因及相应的改善措施
贾 莉,陈秀海
(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山东 潍坊 262500)
【摘要】目的 探究检验科血液标本检测中常见的误差原因与改善措施。方法 纳入的106例出现误差标本都来自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检验科,把血液检验误差标本反馈到有关科室中,要求科室工作人员对出现误差原因进行总结与统计分析,并对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106例血液样本误差原因分析结果:标本采集、标本检测、患者自身与标本送检分别占19.81%(其中抽血时间较长、血液量较少分别占8.49%、11.32%)、16.98%(其中标本处理不合理、抗凝管应用不当、没有及时检测分别占5.66%、3.77%、7.55%)、24.53%(其中没有提前禁食、处在月经期分别占16.04%、8.49%)、38.68%(其中送检时间太长、标本和申请单不符合、标本剧烈震荡分别占29.25%、5.66%、3.77%)。结论 检验科血液标本检测主要在标本采集、检测、送检以及患者自身方面出现误差率较高,对检测的各个环节加强重视,可使血液检测误差率有效降低。
【关键词】检验科血液标本检测;常见误差原因;改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59.141.02
血液标本检验是一种常见的检验科工作,检验结果对大部分疾病的诊治与预后有直接影响,也是临床治疗基础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采集、患者自身以及送检等因素是导致标本误差的关键因素[1]。伴随医疗技术的日益发展,血液标本的检验获得了较大进展,但依然有一定的误差出现。为了提高将血液检验结果的质量,使误差率有效降低,临床需对血液标本检测常见误差原因充分重视,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2]。现对检验科血液标本检测中常见的误差原因与改善措施进行如下报道。
1.2 方法
把106例血液检验误差标本反馈到有关科室中,要求科室工作人员对出现误差原因进行总结与统计分析,并对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相应的预防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x2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如表1:106例血液样本误差原因分析结果:标本采集、标本检测、患者自身与标本送检分别占19.81%(其中抽血时间较长、血液量较少分别占8.49%、11.32%)、16.98%(其中标本处理不合理、抗凝管应用不当、没有及时检测分别占5.66%、3.77%、7.55%)、24.53%(其中没有提前禁食、处在月经期分别占16.04%、8.49%)、38.68%(其中送检时间太长、标本和申请单不符合、标本剧烈震荡分别占29.25%、5.66%、3.77%)。
例数(n)
所占比例(%)
8.4911.325.663.777.5516.048.4929.255.663.7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的106例出现误差标本都来自本院2017年 11月~2018年11月检验科,全部研究对象都满足常规采血规范,送检者都在采血前12小时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血液标本采集结束后选择离心机予以离心处理。
样本误差原因标本采集标本检测
抽血时间较长血液量较少标本处理不合理抗凝管应用不当没有及时检测
患者自身标本送检
没有提前禁食处在月经期送检时间太长标本和申请单不符合标本剧烈震荡
表1 血液样本误差原因分析情况(n,%)
9126481793164
3 讨 论
伴随现代医学与检验技术的持续发展,临床的相关检验结果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的选择十分重要。血液检验的准确性会直接影响医师对疾病的判定,因此,强化血液检测各个环节的重视,可对相关可能引发血液检验误差出现的因素有效防止[3]。本研究对106例血液样本误差原因分析发现,标本采集、标本检测、患者自身与标本送检分
别占19.81%、16.98%、24.53%、38.68%,分析发现上述原因均可避免。倘若各个科室可以充分协作,医务人员加强对血液检查的重视,才会确保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进而促使检验结果准确性明显提高[4]。
针对血液标本误差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具体方法如下:(1)血液标本采集前的预防措施:在采集患者血液以前,护士需对患者的化验单、医嘱以及相关注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142
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 年第 6 卷第 59 期2019 Vol.6 No.59
意事项向患者充分了解,使各个可能对采集结果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预先考虑,对患者的生理以及用药等情况预先了解,将月经期充分避开,在此前提下对患者的血液采集进行指导。采血前24小时指导患者处于空腹状态12小时左右,禁止做剧烈运动,由于大量的剧烈运动会引发机体内的钠与钾等水平出现变化,倘若患者在采集前已运动过,需在运行后休息30分钟再采集血液[5]。(2)血液标本采集中的预防措施:血液标本采集过程,对护士的每项操作技能有较高要求,此外,还应该具备认真负责的态度。采血前需对注射器以及试管等有无损坏情况认真检查,防止标本与空气接触。为患者采集血液过程中需保证一次成功,压脉带束缚时间不可太长,不可过度拍打穿刺地点,还应该充分避开炎症或损伤肢体,需尽可能于患者输液或输血前采集血液标本。标本采集的血液量应满足标准要求,不可太多或太少,采集后充分混匀血液与真空试管内的抗凝剂,动作轻柔,不可因加快混匀速度而对真空试管进行剧烈摇晃。(3)血液标本送检中的预防措施:在血液采集结束后,需马上把血液标本送到医院检验科检查,不可延误送检时间,使血液检验误差率增大。运输过程中禁止剧烈晃动,另外,还需防止标本长时间受到阳光的照射。上述注意事项对血液标本准确性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求送检人员在送检流程中,加强对基本操作常识的重视,制定一套规范制度对有关人员操作的指导。(4)血液标本检验过程的预防措施:针对需要检验的血液标本应分类检验,
进而有效确定存储时间与条件。标本保存过程中,应保证禁止晃动或倾斜,进而防止溶血现象的出现。针对血液长期储存的血液标本,应予以离心处理后方可储藏。针对检测仪器应定期保养与校准,校准前需完全清洗管道,防止蛋白以及血液等相关物质的残留[6]。
总而言之,检验科血液标本检测主要在标本采集、检测、送检以及患者自身方面出现误差率较高,针对上述原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可使血液检测误差率有效降低,进而促使医院质量管理效果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铁宁.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控制对策[J].临床医药
文献电子杂志,2016,3(2):366-367.
[2] 王升龙.浅析导致92份血液样本血常规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原
因[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4):117.
[3] 刘俊玲,秦 凤.检验科血液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
施[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4):492-494.
[4] 庄瑞松.探讨检验科血液标本检测中的常见误差原因及相应的
改善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9):215.
[5] 滑 鑫.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分析[J].中国继续
医学教育,2016,8(5):25-26.
[6] 孔 巍.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探究[J].
系统医学,2016,1(11):25-27.
本文编辑:赵小龙
(上接140页)
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进而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所以,进行血脂检查可显示患者的血脂情况,对疾病的诊疗与预后都有重要影响[3]。
血脂生化检验属于常规检验项目之一,检验指标有甘油三脂以及高密度脂蛋白等,检验指标水平能够判定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利参考[4]。
临床血脂生化检验方法有拉网式检验方法与分级检验方法,不同检验方法的检验结果也各不相同。目前,血脂生化检验的常规方法为拉网式检验,此种方法会增加检验时间与资源的浪费,增加了检验成本[5]。最近几年,分级检验方法在临床上受到重视,此种方法按照上级检验项目结果进行追加检查,对是否需进行下一级检验予以判断,此种检验方法可排除不需进行下一级生化检验者,进而使血脂生化检验有效率有效提高,能够准确了解相关指标状况,使浪费情况明显减少,促使患者经济负担有效减轻[6]。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阳性率的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阳性率83.33%,明显高于对比组的62.50%;
实验组患者载脂蛋白A与载脂蛋白B阳性率分别为5.83%、45%,明显高于对比组的0.83%、18.33%,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总而言之,分级检验方法在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应用,可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姜景霞.分级检验方法学的建立及其在血脂生化检验中的应用
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8):136-137.
[2] 龚 江,冯泳涛.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效果
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5):64-65.
[3] 周连英.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探
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7):119+126.
[4] 邵美玲.临床血脂生化检验应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研究
[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9):154-155.
[5] 张 蕊.分析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
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6):379-380.
[6] 唐 勇.分级检验方法学的建立及其在血脂生化检验中的应用
效果观察[J].饮食保健,2017,4(2):247-248.
本文编辑:赵小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