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标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3.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1.可逆反应“两特点”:
(1)正、逆两个反应是同一条件下同时进行的。
(2)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共存,反应物转化率小于100%。 2.化学平衡“五特征”:逆、等、定、动、变。 3.平衡状态判断“两依据”: (1)根本依据:v(正)=v(逆)。 (2)直接依据: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可 逆 反 应
1.可逆反应
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2.不可逆反应
有些反应因逆反应进行程度太小而可忽略,正反应几乎完全进行到底,一般认为这些反应不可逆。例如,H2的燃烧、酸碱中和等。
3.可逆反应的特点 (1)“三性”
1
(2)实例
将2 mol SO2与1 mol O2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应后,容器中存在的物质有:SO2、SO3、O2。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可逆反应是指在同一条件下能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 ) (2)CO2与水的反应是不可逆反应( )
(3)NH3和HCl生成NH4Cl与NH4Cl分解生成NH3和HCl互为可逆反应( ) (4)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的转化率能达到100%( ) 答案:(1)√ (2)× (3)× (4)×
2.下列各组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的是( ) 点燃△
①H2+Cl2=====2HCl与2HCl===== H2↑+Cl2↑
②H2SO4(浓)+2HBr===2H2O+Br2+SO2↑与Br2+SO2+2H2O===2HBr+H2SO4 ③2NO2===N2O4与N2O4===2NO2
催化剂催化剂
④2SO2+O2加热2SO3与2SO3加热2SO2+O2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②④
2SO3(g),充分反
解析:选C 可逆反应必须是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都能进行的反应。③、④为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当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保持恒定的状态。
2.建立过程
图1 图2 3.特点
2
[特别提醒]
(1)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反应并没有停止,而是反应在该条件下进行的最大限度。 (2)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并不是各组分的浓度相等。
1.在一定温度下的某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建立下列化学平衡:A(g)+3B(g)
2C(g),能确定上述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3v正(B)=2v逆(C) C.混合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D.消耗1 mol A的同时生成2 mol C
解析:选C A项,在一定温度下的某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时,压强始终不变,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不能表示已经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错误;B项,v正(B)∶v逆
(C)=3∶2,故2v正(B)=3v逆(C),表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错误;C项,该反应是一个气
体体积变化的反应,而质量不变,故混合气体密度不再变化,能够表示已经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正确;D项,消耗1 mol A的同时,任何时间都生成2 mol C,不能表示已经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错误。
2.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A.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同时生成3n mol B C.A、B、C三物质的浓度的变化量之比为1∶3∶2 D.平衡时A、B、C三物质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解析:选A A项,C的生成速率是正反应速率,C的分解速率是逆反应速率,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正确;B项,生成n mol A和生成3n mol B表示的都是逆反应速率,错误;C项,无论平衡与否,A、B、C三物质的浓度的变化量之比始终等于1∶3∶2,错误;D项,A、B、C三物质的分子数之比等于1∶3∶2,这是一种特殊情况,而不是平衡的标志,错误。
[方法技巧]
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
3
2C(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1.从化学反应速率的角度判断(即v正=v逆≠0) 有两层含义:对于同一物质,该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其消耗速率;对于不同的物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但必须是不同方向的速率。 2.利用“变量”与“不变量”判断 (1)确定反应中的“变量”,即随反应的进行而变化的量,当变量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而当“不变量”不变时,不能判断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常见的变量有:气体的颜色;对于气体体积有变化的反应来说,恒压反应时的体积、恒容反应时的压强;对于反应体系中全部为气体,且气体物质的量有变化的反应来说,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对于反应体系中不全部为气体的反应来说,恒容时混合气体的密度等。应当注意,在利用M、ρ、n(总)、p(总)判断时要注意反应特点和容器的体积变化问题。 [三级训练·节节过关]
1.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N2+3H2A.3v正(N2)=v正(H2) C.2v正(H2)=3v逆(NH3)
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B.v正(N2)=v逆(NH3) D.v正(N2)=3v逆(H2)
解析:选C 如果用不同物质表示的v(正)与v(逆)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而v(正)∶v′(正)或v(逆)∶v′(逆)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不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2.制造硫酸的工艺流程反应其中之一是2SO2(g)+O2(g)kJ·mol。下列描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平衡的是( )
A.v正(O2)=2v逆(SO3)
B.容器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C.如果容器容积是固定的,那么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D.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SO3的同时生成n mol O2
解析:选B A项,2v正(O2)=v逆(SO3)反应才达到平衡,错误;B项,平均摩尔质量=气体总质量÷总的物质的量,因为反应前后都是气体,可知气体总质量不变,结合化学方程式可知,在没有达到平衡前,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一直在变化着,所以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可以作为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正确;C项,密度=气体总质量÷容器体积,因为气体总质量一直不变,容器容积固定,气体密度一直不变,因此气体密度不变,不能作为达到平1
衡的标志,错误;D项,生成n mol SO3的同时,生成n mol O2,反应才达平衡,错误。
2
-1
2SO3(g) ΔH=-190
4
3.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
-1
-1
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
-1
SO2、O2、SO3浓度分别为0.2 mol·L、0.1 mol·L、0.2 mol·L,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
A.SO2为0.4 mol·L,O2为0.2 mol·L B.SO2为0.25 mol·L C.SO2、SO3均为0.15 mol·L D.SO3为0.4 mol·L
解析:选B A项数据表明,题中0.2 mol·L的SO3完全转化成了SO2和O2,即平衡时,
-1
-1
-1
-1-1
-1
c(SO3)=0,这是不可能的;B项可能;C项数据表明SO2、SO3的浓度都在原浓度基础上减少
了0.05 mol·L,这也是不可能的;D项数据表明SO2完全转化成了SO3,即平衡时,c(SO2)=0,c(O2)=0,这也是不可能的。
4.下列说法中能说明2HI(g)
H2(g)+I2(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
-1
(1)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 (2)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 (3)c(HI)=c(I2);
1
(4)反应速率:v(H2)=v(I2)=v(HI);
2(5)c(HI)∶c(I2)∶c(H2)=2∶1∶1;
(6)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 (7)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8)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9)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 (10)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解析:(1)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说明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2)一个H—H键断裂(逆反应方向)两个H—I键断裂(正反应方向),即v正=v逆。(3)平衡状态时
c(HI)、c(I2)浓度不变,但不一定相等。(4)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有这样的关系,未表
示出正、逆反应速率。(5)平衡状态时不一定有这样的浓度关系。(6)生成物浓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7)无论是否达到平衡容器内的压强都不变。(8)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气体的物质的量也不变,故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都不变化。(9)反应体系中颜色不变即说明c(I2)不变化,达到平衡。(10)正、逆反应的反应物都是气体且体积不变,密度始终不发生变化。
答案:(2)(6)(9)
5
1.在平衡体系2NO(g)+O2(g)
18
2NO2(g)中通入O组成的氧气,重新达到平衡后,则
18
O( )
A.只存在于O2中 B.只存在于NO2中 C.只存在于O2和NO2中 D.存在于NO、O2、NO2中 解析:选D 反应2NO(g)+O2(g)
18
2NO2(g)是可逆反应,在O2投入后,在正、逆反
18
应进行的过程中,O存在于NO、O2、NO2中。
2.下列反应不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 A.SO2溶于水生成H2SO3和H2SO3分解 B.H2跟I2化合生成HI和HI分解 C.SO2跟 O2化合生成SO3和SO3分解 D.电解水生成H2与O2和H2与O2转化成水 解析:选D A项,SO2+H2O
H2SO3,B项,H2+I2
HI,C项,SO2+O2
催化剂
SO3,
上述三个反应,都属于可逆反应;电解水生成H2与O2和H2与O2生成水的反应条件不同,不属于可逆反应。
3.哈伯因发明了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发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时,N2将完全转化为NH3
B.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C.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 D.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为零
解析:选C 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A项不正确;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而各浓度不一定相等,B项不正确,C项正确;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都不为零,D项不正确。
4.一定条件下反应:2AB(g)
A2(g)+B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同时消耗2n mol AB B.容器内三种气体AB、A2、B2共存 C.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 D.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
解析:选D A项,生成A2和消耗AB表示的都是正反应速率,不能表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B项,可逆反应无论是否达到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共存,故B项不能确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C项,若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的2倍,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D项,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6
5.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O2(g)+SO2(g)( )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 mol SO3的同时生成1 mol NO2
解析:选B 由于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体系的压强始终保持不变,故压强不变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A错误;SO3与NO的体积比始终保持1∶1,C错误;消耗SO3和生成NO2为反应的同一方向,D错误。
6.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加入1 mol X气体和2 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
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SO3(g)+NO(g) ΔH=-41.8 kJ·mol,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1
①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②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③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 ④单位时间内消耗0.1 mol X的同时生成0.2 mol Z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选A 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等,容器容积固定,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说明气体总量不再改变,各物质浓度固定,即①、②均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但达到平衡状态时,X、Y、Z的浓度之比不一定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单位时间内消耗X和生成Z,描述的是同一反应方向,不存在v正和v逆的关系,故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7.对可逆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时,5v正(O2)=4v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NO的同时,生成n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若N2、H2、NH3的分子数之比为1∶3∶2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v正(NH3)=3v正(H2O)
解析:选B A项,根据化学方程式,当4v正(O2)=5v逆(NO)时,表示v正=v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错误;B项,生成n mol NO表示正反应速率,生成n mol NH3表示逆反应速率,且v正=v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C项,N2、H2、NH3分子数之比为1∶3∶2时,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错误;D项,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3v正(NH3)=2v正
(H2O),错误。
8.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g)+
2B(g)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 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 ④混合气体总物质的
7
量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⑥v(C)与v(D)的比值 ⑦混合气体总质量 ⑧混合气体总体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⑦
B.①③④⑤ D.①③④⑤⑧
解析:选B 由于反应物、生成物全部是气体,根据质量守恒,不论是否达到平衡,气体总质量保持不变,⑦不正确;由于是定容容器,反应中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②不正确,⑧不正确;无论是否达到平衡,反应速率比值总是化学计量数之比,⑥不正确。
9.一定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mA(g)+nB(g)当m、n、p、q为任意正整数时,下列状态:
①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②生成m mol A同时消耗q mol D;③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④体系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⑤反应速率v(A)∶v(B)∶v(C)∶v(D)=
pC(g)+qD(g),
m∶n∶p∶q;⑥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⑦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m∶n∶p∶q。
其中一定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③④⑦ C.②③⑤⑥
B.①③④⑤ D.③⑥
解析:选D 判断一个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v(正)=v(逆)和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①中不知m+n和p+q的大小关系,故压强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②生成m mol A是指逆反应,消耗q mol D也是指逆反应,故无法判断是否达平衡。③说明反应达平衡。④ρ=始终不变,故无法判断。⑤反应速率v(A)∶v(B)∶v(C)∶v(D)=
mVm∶n∶p∶q在任何时刻都成立,故无法判断。⑥说明反应达平衡。⑦物质的量之比为化学
计量数之比不能说明化学反应达到平衡。
10.恒温恒容下,将2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通入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
xC(g)+2D(s),2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剩余1.2 mol B,
-1
并测得C的浓度为1.2 mol·L。
(1)从开始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生成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 (2)x=________。
(3)下列各项可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的是________。 A.压强不再变化 B.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C.A的消耗速率与B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 D.A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1.2 mol·L-1-1
解析:(1)v(C)==0.6 mol·L·min。
2 min
8
-1
(2) 2A(g)+B(g)
-1
xC(g)+2D(s)
开始/(mol·L) 1 1 0 转化/(mol·L) 0.8 0.4 1.2 平衡/(mol·L) 0.2 0.6 1.2
由此可知,2∶1∶x=0.8∶0.4∶1.2=2∶1∶3,所以x=3。
(3)A项,x=3,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压强均不会变化;B项,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而气体的体积不变,说明气体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由于D为固体,故气体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C项,A的消耗速率与B的消耗速率表示的反应方向一致,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D项,A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
答案:(1)0.6 mol·L·min (2)3 (3)BD
1.在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X(g)+2Y(g)
-1
-1
-1
-1
-1-1
3Z(g)+2W(g),X、Y
的初始浓度分别为2.5 mol·L和2.0 mol·L,达平衡后,下列各生成物的浓度数据中肯定错误的是( )
A.c(Z)=1.5 mol·L C.c(W)=1.6 mol·L
-1-1
B.c(Z)=2.4 mol·L D.c(W)=2.0 mol·L
-1
-1
解析:选D 可逆反应中,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由于反应中X、Y按物质的量之比1∶1反应,所以X过量,若Y完全反应,则c(Z)=3.0 mol·L,c(W)=2.0 mol·L。但Y不可能完全反应,所以0 mol·L<c(Z)<3.0 mol·L,0 mol·L<c(W)<2.0 mol·L。故D项肯定错误。
2.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N2O5(g)随时间变化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0 5 0.020 10 0.032 15 0.038 20 0.040 25 0.040 4NO2(g)+O2(g)中,NO2的物质的量浓度c(NO2)
-1
-1
-1
-1
-1
-1
c(NO2)/(mol·L-1)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时c(NO2)为( ) A.0.020 mol·L C.0.038 mol·L
-1-1
B.0.032 mol·L D.0.040 mol·L
-1
-1
解析:选D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反应进行到20 min时NO2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所以平衡时NO2的浓度是0.040 mol·L。
3.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2NO(g)+O2(g)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2NO2(g) ΔH<0,不能说
-1
9
A.正反应生成NO2的速率和逆反应生成O2的速率相等 B.反应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C.混合气体颜色深浅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解析:选A A中正反应生成NO2的速率和逆反应生成O2的速率相等时,不符合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A不能说明已达到平衡状态。
4.一个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2+3H2
2NH3,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②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③N2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④容器的压强不再改变;⑤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A.①③④ C.①③⑤
B.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N2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反应达到平衡;容器的压强不再改变,说明反应物的量不再改变,反应达到平衡;容积固定,质量不变,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气体密度都不变。
5.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密闭真空恒容容器中(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到化学平衡的是( )
①2v(NH3)=v(CO2) ②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③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④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A.①② C.②④
B.②③ D.②③④
2NH3(g)+CO2(g)。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
解析:选B ①项,没有指明正、逆反应速率,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错误;②项,该反应前后的Δn(气体)≠0,当总压强始终保持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正确;③项,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的质量增大,容器的容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当密度不再变化,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正确;④项,反应混合气体只有氨气与二氧化碳,二者物质的量之比始终为2∶1,氨气的体积分数始终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错误。
6.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
N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10
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解析:选D 由曲线可知,N物质的量减少,是反应物;M物质的量增加,是生成物,A不正确。横轴t2对应纵轴数值为4,纵轴是物质的量轴,不是速率轴,B不正确。t3时刻以后,M、N物质的量不再改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v(正)=v(逆),C不正确。t1时刻,N的物质的量为6 mol,M的物质的量为3 mol,D正确。
7.可逆反应:2NO2(g)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⑦ C.①③④⑤
B.②③⑤⑦ D.全部
2NO(g)+O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
解析:选A ①中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必生成2n mol NO,而生成2n mol NO2时,必消耗n mol O2,①正确,②不正确;无论达到平衡与否,速率之比都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③不正确;有色气体的颜色不变,则表示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④正确;由于反应前后体积不同,故压强不变可作为平衡的标志,⑥正确;体积固定,气体质量前后守恒,密度不变,也不能说明达到平衡,⑤不正确;由于气体总质量不变,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则说明气体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⑦正确。
8.在2 L密闭容器内,800 ℃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时间(s) 0 0.02 1 0.010 2 0.008 3 0.007 4 0.007 5 0.007 n(NO)/mol
(1)上图表示NO2的浓度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 用O2表示从0~2 s内该反应的平衡速率v=________。 (2)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v(NO2)=2v(O2) C.v逆(NO)=2v正(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解析:该反应达平衡时,n(NO)=0.007 mol,此时n(NO2)=0.013 mol,其浓度变化量
11
为0.006 5 mol·L,所以表示NO2浓度变化的曲线是b。在(2)中,A表示是同一方向的速率,在任何时候都成立,而D中容器的体积及气体的总质量都不变,气体的密度也始终不变。
答案:(1)b 1.5×10 mol·L·s (2)BC
9.一定温度下,在10 L密闭容器中加入5 mol SO2和3 mol O2,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10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有3 mol SO2发生了反应。
-3
-1
-1
-1
(1)反应生成了________ mol SO3,v(SO2)=________。 (2)平衡时SO3的浓度是________,SO2的转化率是________。 (3)平衡时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________ mol。
(4)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标志着该反应已达平衡,下列还可以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体系内压强不再改变 ②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③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④v正(SO3)=2v逆(O2)
⑤n(SO3)∶n(O2)∶n(SO2)=2∶1∶2 Δc解析:v(SO2)=2SO2 + O2
SO2Δt3 mol10 L-1-1==0.03 mol·L·min 10 min
2SO3
开始: 5 mol 3 mol 0 变化: 3 mol 1.5 mol 3 mol 平衡: 2 mol 1.5 mol 3 mol
3 mol3 mol-1
则平衡时SO3的浓度为=0.3 mol·L,SO2的转化率为×100%=60%,平衡
10 L5 mol时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2 mol+1.5 mol+3 mol=6.5 mol。
(4)根据反应方程式知:①中体系压强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②中容器的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则反应过程中密度始终不变,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③中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但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改变,若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④表示v正=v逆,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⑤中三者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答案:(1)3 0.03 mol·L·min (2)0.3 mol·L 60% (3)6.5 (4)①③④
12
-1
-1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